1、- 1 -马鞍山市应急平台系统升级需求标前公示项目预算:105 万元建设方案2、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政务信息资源类规范、标准 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T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B50168-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74-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 中华人民共和
2、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GB/T 15538-1995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 GB 8566-88软件开发规范 GB/T 14079-93软件维护指南1.1 4、项目概况1.1.1 4.1 项目背景“十一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 2 -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平战结合”的工作思路,着力加强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先后建立了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商系统、马鞍山市应急平台等,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使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朝着“机构实体化、信息一体化、指挥实战化、管理日常化”的目标稳步推进。市应急平台系统于2012年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在历时5年的使
3、用过程中,其功能和业务应用不断进行集成、扩展,技术也不断发展。但是尽管信息平台集成了很多业务应用,其应用的层次还比较低级、仍处于一种初级阶段的信息整合,同时随着省应急平台的重新建设,现有的应急平台已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规范应对突发事件行为,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体制、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市急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对现有的应急平台进行升级。 1.1.2 4.2 建设目标以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为手
4、段,以完善功能、满足需求、方便工作为目标,建设大屏综合显示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应急值守管理系统、应急业务处理系统、应急指挥等软硬件设施,对市应急平台系统进行升级,预期目标如下:1)本系统的建设将实现市政府应急办与县区和市直重点部门的- 3 -各项应急业务联网,并完成应急调度;2)通过系统,市应急指挥中心能迅速通过视频图像和语音指挥调度各个部门实时图像,为处置重大、特大事件的指挥调度提供第一手的现场资料,有效提升市、基层单位两级机关快速反应、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3)应急指挥中心预测与预警通过图像综合管理功能,实现各种图像资源的接入,包括各种监控图像,并结合大屏实时显示分析,有效建立预测预
5、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4)应急电子地图功能以全市电子地图为基础,将多种监控设备与地图有机结合,实现电子地图标绘、定位,直观地展示电子地图与部门业务空间分析和查询功能;5)视频会商调度功能实现各个应急指挥中心之间、各个双向可视调度点之间的视频会议,可进行便捷的点对点会议,也可进行多点会议或全网广播会议,支持多级级联会议等,并实现视频监控接入,可通过大屏幕分屏显示多路监控图像,并能对图像进行控制、传输等。1.1.3 4.3 部门业务需求说明市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市政府办公室,市应急平台软件及支撑件部署于市政府信息办,对本市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进行直观、可视化的应急处置,提供一
6、体化综合应急调度平台。当出现突发事件时,- 4 -平台能够提供快速响应,并触发相应的应急预案流程。1.1.4 4.4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4.4.1 建设意义应急管理作为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社会加速转型,各种传统的和新型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交织并存。应急管理与以往相比,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也对各级、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切实提高全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整体业务素质,结合现代化科技知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市对应急平台进行升级,进一步提高社会应急的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
7、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与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该系统利用现代化的开发工具及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业务工作规范化、流程控制标准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及数据流通网络化等目标,达到在缩短业务流程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4.4.2 建设必要性马鞍山市应急平台于2012年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系统已经过几年的使用。基层使用单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应用人员计算机熟练程度不同,平台之初的操作系统在投入使用时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对平台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改进意见,市政府应急办也对系统的使用操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对- 5 -以前原有的功能进
8、一步优化,从而方便各类用户使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之初的技术架构无法适应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系统接口规范性束缚了平台的扩展。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平台进行升级,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第 2 章 信息化现状分析1.2 1、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1.2.1 1.1 软件建设序号名称提供商软件功能概述建设日期使用情况不可使用原因1 邮件管理正常2 信息管理不可用 次级菜单包括【传真发送】 【传真接收】 ,网页乱码3 值班管理不可用 次级菜单【12345 排班管理】 、 【应急排班管理】网页空白;【值班日志登记】 、【值班日志管理】网页乱码4 文件管理正常5 警报管理不可用 网页乱码6 统计
9、分析 不可用 网页乱码7 预案管理正常8 预案演练不可用 网页乱码9马鞍山市应急平台 案例库正常- 6 -10综合应急队伍正常11专业应急队伍正常12兼职应急队伍正常13应急专家队伍正常14应急志愿者队伍正常15重大危险源正常16重点防护目标正常17应急避难场所正常18医疗卫生单位正常19运输保障资源不可用 网页乱码20通信保障资源不可用 网页乱码21应急物资储备库正常22应急物资信息正常23相关应急物质生产企业正常24恢复重建原则不可用 网页乱码25恢复重建机构不可用 网页乱码26恢复重建目标不可用 网页乱码27恢复重建计划不可用 网页乱码28 信息发布不可用 网页空白29 栏目管理不可用
10、网页乱码30法律法规库不可用 网页乱码- 7 -31 知识库不可用 网页乱码32地理信息系统不可用 网页乱码1.2.2 1.2 硬件建设序号 名称数量品牌型号硬件配置情况采购日期使用情况1 华为Viewpoint9030 2010 正常2 SONY HD-3V 2010 正常3 M200 2010 正常4 LG42 寸 2010 正常5 三星 24 寸 2010 正常6 索尼 HKR-XR100 2010 正常7 天地阳光 2010 正常8 3G 单兵前端设备 2010 不可用9 3G 单兵系统管理软件 2010 不可用10 3G 单兵硬件服务器 2010 不可用11 单兵图像编码器 2010
11、 不可用12 华为 Viewpoint 8650 2012 正常13 华为 Viewpoint 9036s-M 2012 正常14 华为 RMCC 2012 正常15 华为 VPC500E 2012 正常16 迈可行 MPS2000 2012 正常17 四创定制图像管理系统 2012 不可用- 8 -1.2.3 1.3 网络建设马鞍山市应急平台系统采用政府统一的网络资源统一管理。以政务外网、Internet、无线通讯网络为基础,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尽可能使用已有的设施。基于政务外网实现市、县区二级网络互联互通,通过互联网访问系统。1.3 2、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本项目是平台升级
12、项目,现有系统在运行中,操作较复杂,不能方便各类用户使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之初的技术架构无法适应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系统接口规范性束缚了平台的扩展,升级现有平台,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原应急平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应急值守功能缺乏。2、应急警报不能使用。3、应急保障子系统不可用。4、地理信息子系统功能不完善。5、缺乏统计分析功能。2 第三章 业务需求分析1、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1.1 业务功能本次的应急平台系统升级将采用 GIS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本平台- 9 -的核心基础子系统,关键功能都将在 GIS 电子地图上进行开展,所有的信息都能在 GIS 系统中集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
13、直观便捷的平台。平台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展现应急资源位置及救援人员分布,并提供基于空间位置的辅助决策功能,构建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综合预测预警、预案智能管理、指挥调度、应急保障、统计分析、日常管理、模拟演练等业务,实现平战结合的目的。1.2 业务流程事 件 接 报信 息 发 布预 测 预 警综 合 研 判指 挥 调 度现 场 跟 踪信 息 反 馈事 件 评 估 与 总 结培 训 演 练应 急 流 程业务流程图1.3 业务量分析- 10 -预计项目未来 3-5 年,实现本市突发事件的实时管控。使用用户包括市、县区应急办及市直单位应急机构管理人员,预计每月业务量将达到上百件。2、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2
14、.1 系统功能需求本项目需对本市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进行直观、可视化的应急处置,提供一体化综合应急指挥调度。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平台能够提供快速响应,并触发相应的应急预案流程。总体需求如下: 能够基于现有平台接入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全网视频会议的召开; 能够基于现有平台接入现有的会商系统,实现各专业部门的统一会商决策; 能够基于现有平台接入各职能部门监控系统,实现对各职能部门监控点的任意调用; 升级应急平台,利用GIS技术,实现综合监管;本项目以多媒体通信技术为桥梁,解决各种应急通信手段“无缝通信”的问题;以软件交换技术为手段,解决市应急指挥中心“智能化调度”的问题;以宽带集群技术为基础,解决语音、
15、视频、数据“无线调度”的问题,有效提升市政府应急指挥调度的能力。2.2 系统性能需求本系统平台要求架构合理、数据库访问速度快、代码优化、系统容量较大、并发能力较强、稳定性较高及可扩展性较强。同时系- 11 -统要具有易维护性、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系统可靠性、可移植性以及可使用性。3、与原系统衔接方式马鞍山市应急办在 2012 年建设了马鞍山市应急平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系统部分功能还可以使用,但系统之初的技术架构无法适应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现有系统在运行中,操作较复杂,不能方便各类用户使用。本着充分利旧的原则,马鞍山市应急平台升级项目对马鞍山市原应急平台功能重新优化,重新优化的
16、功能包括预案管理、案例库、综合应急队伍、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应急专家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重大危险源、重点防护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医疗卫生单位、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物资信息、相关应急物质生产企业等,并添加完善原有平台数据。新平台建成后,将原有平台优化功能迁移到新平台上,实现新老平台的对接。3 第四章 总体建设方案1、 建设原则先进性和成熟性:应急平台在保证可行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采用目前较先进的设备和器件,更重要的是设计从系统的架构、软件的功能,以及系统的集成上体现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12 -为了保证突发事件指挥工作的顺利进行,设计系统采用了多项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17、的措施,并在设备性能、系统管理、技术支持和维护能力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开放性和标准性:设计中采用的设备都具有与网络对接的标准接口,能实现各子系统的功能,通过各系统的有机结合达到数据共享和系统间联动,使系统发挥出综合效能,提高系统的使用价值。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今后系统扩容,一方面,在经济性的原则下保留一定的设备接口余量;另一方面,由于各系统都采用模块化结构,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2、 总体建设任务针对市政府应急办对系统的使用操作所提出的新的要求,需对以前原有的功能进一步优化,方便各类用户使用。对现有平台系统进行升级,要求升级后的系统平台的技术架构要能适应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
18、,能够解决系统接口规范性束缚了平台的扩展问题,满足业务发展需要。3.1 3、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3.1 系统结构图- 13 -规范标准体系法 律 法 规标 准 规 范技 术 要 求基 础 支 撑系 统调 度 通信 系 统计 算 机网 络 系统数 据 交换 共 享系 统G I S 系统G P S 系统视 频会 议图 像 接入地 理 信息 系 统应 急 指 挥场 所指 挥 厅硬 件 平台大 屏 显示应 急 保 障现 场应 急 通 信 库集 群 通 信 库 移 动 基 站数 据 库 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信 息 安 全容 灾 备 份物 理 场 所安 全信 息 接 报 信息 发 布网 站 大 屏 幕 信
19、息 终 端 电 话 传 真 P D A 手 机综合应用层应 急业 务管 理应 急预 案管 理应 急G I S管 理应 急值 守应 急指 挥调 度日 常管 理接 口气 象 水 情 雨 情 防 汛 抗 旱 内 涝基 础信 息地 理信 息事 件信 息模 型 预 案 知 识应 急统 计分 析风 险预 测预 警应 急保 障平台架构图基础支撑系统基础支撑系统主要包括应急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图像接入系统、视频会商系统等内容,其中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图像接入等系统分别在内、外网配置。数据库系统数据是系统的核心,马鞍山市应急平台的数据主要包括基础信息、地理信息、事件信息、模型、预案、知识、案例、文档等。
20、平台通过与视频监控系统等平台对接,辅助收集有关问题。 综合应用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涵盖了整个平台的应用系统内容。主要包括风险- 14 -隐患监测防控、综合预测预警、预案智能管理、指挥调度、应急保障、统计分析、日常管理等功能模块。信息接报发布系统马鞍山市应急平台信息的接报发布主要可通过门户网站、大屏幕显示、电话传真、PDA 及手机等方式实现。3.2 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3.2 4、技术路线由于应急平台是对全市范围内的突发事件进行监管,其用户群体多样,用户数量庞大,系统要易于部署、方便使用,能够支持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所以,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是构建灵活、可扩展系统的关键,本项目的系统设
21、计在多个层面上灵活运用了这种分层构建模型。 - 15 -l)以 B/S 架构为主,采用中间件技术及成熟的产品软件,确保平台高效运转。 中间件作为构造多层结构应用系统的基础平台,主要提供负责客户机和服务器间的连接和通讯以及多层结构的应用开发和运行平台,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来建立、运行和管理应用,其对大规模并发处理的响应、对异构系统互联的透明支持,以及对数据的安全性保护等的表现都成为系统应用服务的最佳选择。 2)采用最先进的编程语言,确保技术先进和功能稳定。4 第五章 业务建设方案1信息资源数据库设计市应急平台系统的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事件信息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案例库
22、和文档库等内容建设。数据库名称 具体包含内容基础信息数据库 基础信息数据库包括气象数据库、台风数据库、洪水数据库、地震数据库、人口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库、财产数据库、危险化学品数据库、安全距离数据库、典型事故案例数据库、化学品安全值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 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存储和基础地理信息两部分,是其他各种信息的载体和定位框架。包括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道路、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以及相关的描述性元数据组成。充分利用国家基础地理数- 16 -据库,实现业务信息的共享和服务。基础地理信息的种类,有数字线划图(DLG)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
23、DOM)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和地名数据等。事件信息数据库 根据采集、录入系统的突发事件信息,如洪灾、干旱、高温、森林火灾、危化品、爆炸、航空事故、流感、肝炎、食物中毒、恐怖袭击、抢劫、绑架等其他类型的突发事件,建立突发事件数据库。模型库 根据采集、录入系统的突发事件信息,建立对应模型,建立模型库。知识库 将与处理突发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采集录入系统,建立知识库。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国家综合防灾规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案例库 根据采集、录入系统的突发事件信息,分类别的整理成案例,如自然灾害类、事故灾
24、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及社会安全事件类等,建立案例库。文档库 定期对所应对的事件进行整理归档,建立文档库,供后期查询、借鉴。2资源共享设计应急数据共享通过应急信息资源目录和服务总线等技术实现,资源目录采用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LDAP )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设应急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根据应急平台的业务需求,对相关的应急信息资源进行编目,生成应急信息资源目录;对共享信息资源的目录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提供应急信息资源的发布、发现和定位服务,以及应急信- 17 -息资源目录的访问控制。数据资源提供单位根据共享交换系统确定的应急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结构及注册机制,在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上进行目
25、录内容注册, 并负责以后的维护与更新工作。 数据资源使用单位调用数据共享交换系统提供的目录服务,查找应急信息资源目录,定位目录内容相关联的应急信息资源,从相关系统中获得信息, 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根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将本单位需要交换或共享的业务数据转换并放置到前置机指定位置,实现应急平台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向应急平台提供以下数据:1)综合业务管理。提供事件接/续报信息,包括事件名称、事件地点、发生时间、报送单位、报送人姓名、报送方式、事件类型、事件等级、报送时间、事故起因、事故详细内容、前置处理、协调需求、事件状态等。2)风险隐患监测防控
26、。提供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风险隐患监测的专业数据,包括收集到的实时监测数据和经统计分析汇总后的监测数据。3)应急预案。提供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本部门内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4)预测预警。提供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针对事件的预测预警分析结果等信息。- 18 -5)指挥调度。提供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专业救援力量到位情况,方案执行效果和请求支援信息等。6)应急保障。提供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所负责的应急资源的分布和应急资源状态等。3系统设计4.1.1 3.1 软件系统设计4.1.1.1 3.1.1 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升级1)基础数据管理升级在原有马鞍山市应急平台
27、重大危险源、重点防护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物资信息等功能的基础上,升级完善基础数据与后续统计分析等关联功能,对基础信息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事件信息、模型数据、重点防护目标、重点危险源、专家知识、法律法规、经典案例、文档等数据进行管理。其中基础信息包括气象数据、台风数据、洪水数据、地震数据、人口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财产数据、危险化学品数据、安全距离数据、典型事故案例数据、化学品安全值数据。2)应急事件级别划分按照应急事件的紧急情况,划分应急事件级别。4.1.1.2 3.1.2 应急地理信息子系统4.1.1.2.1 3.1.2.1 应急数据采集根据应急业务涉及的内容,需采集全市(包括三区三县)相关
28、应急数据:(1)自然灾害类- 19 -无缝对接马鞍山市水利防汛指挥调度系统,采集易滑坡点位置信息,长江河道易崩岸点位置信息及范围,城市易涝点信息,防汛指挥调度中的水雨情测报系统数据等;(2)事故灾害类采集消防重点单位及消防设备等消防信息,森林防火区域信息;对接马鞍山市交警网格化管理平台,采集重点事故路段、出警实时路况信息等;(3)公共卫生类采集全市各医疗机构的基础信息及位置信息;(4)社会安全类采集涉及到党政机关、网吧、宾馆、学校、医院、车站等人群密集区位置信息。(5)信息上报类对接市 12345 热线、警用接处警平台、紧急求援中心平台、马鞍山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马鞍山市交警网格化管理平台,
29、可采集任意时段各平台上报的应急信息。4.1.1.2.2 3.1.2.2 应急地理数据管理中心根据国家、省级应急平台建库标准实现基础地理数据库、应急业务库、应急资源库、案例等数据库的入库、更新和维护功能。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库包括影像、矢量、三维等数据,要求基础地理数据库具有时效性,满足应急平台现势性的要求,为应急管理平台升级提供数据接口。1、入库检查工具:利用应急地理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丰富的函- 20 -数进行空间数据入库前的分析和检查,不仅效率高而且能够可视化地浏览检查结果,实现对数据质量控制。2、入库工具:利用应急地理数据管理中心特有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空间参考和属性数据,支持数据入库使用的
30、所有数据格式。3、数据更新工具:通过应急地理数据管理中心,用现势性强的现状数据或变更数据更新数据库中非现势性的数据,包括直接对数据库操作和对底图图形操作,达到保持现状数据库中信息的现势性和准确性或提高数据精度的目的。4、数据发布工具:通过应急地理数据管理中心数据发布工具,可轻松共享和分发地图与 GIS 数据,便于实现数据共享和使用。5、数据处理工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将原始数据统一转换为标准格式数据,利用应急地理数据管理中心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编辑,然后利用数据转换程序将编辑整理好的数据成果数据批量转标准的格式文件。4.1.1.2.3 3.1.2.3 应急 GIS 查询管理1)应急资源查询
31、管理 医疗卫生单位查询管理通过对医疗、卫生救助和卫生防疫技术队伍以及卫生执法监督人员队伍的保障的备案信息进行分类建档,对各区(县)的医疗救治网络等备案信息进行分类建档,便于查询、分析。在地图上可显示医疗卫生单位的具体地点,点击相应单位可显示相关重要信息,如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医疗救护能力、相关物资储备等。 交通运输资源查询管理- 21 -对市交通、铁路等有关部门的交通工具,针对突发事件的调度安排等备案信息进行建档;交通运输专业保障队伍、保障方案、运输工具、交通运输单位和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和使用状态等各案信息进行分类建档。便于对交通运输保障的建档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可在地图中实时查询运输
32、路线与方式。 通信保障资源查询管理对突发事件的有关通讯保障、通讯录等各案信息进行分类建档,便于对通讯保障信息进行查询分析。 应急物资查询管理对市应急物资储备的备案信息进行分类建档;对相关部门和各区县政府提出的物资需求计划,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存和调拨方案及紧急配送体系等情况的备案信息进行分类建档;对有关应急物资、紧急救援医药用品的生产企业的生产状况,生产能力和储备清况的备案信息进行分类建档。可在地图上选择显示相关单位具体地点,点击该单位可显示相关重要信息。2)重大危险源信息查询管理对各重大危险源及其运行情况等备案信息进行分类建档,便于进行查询、分析。与 GIS 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
33、地图上可显示各重大危险源的具体地点,点击相应危险源可显示相关重要信息,在地图上可模拟显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危险源的危害范围以及相应范围内的危害级别。3)重点防护目标信息查询管理- 22 -对各重点防护目标及其运行情况等备案信息进行分类建档便于进行查询、分析。在地图上可显示各重点防护目标的具体地点,点击相应目标可显示相关重要信息。重点防护目标主要包括:1)重点监视防护区:包括市、县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公检法机关、学校、医院、科研机构、新闻广播机构、国防目标、监狱、公众聚集场所、火车站、汽车站、金融机构、监测台站、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场所、重要生态安全区、在建工程施工现场、重点居住场所、古建筑、
34、储备物资库等;2)关键基础设施:通信系统、公路基础设施、铁路基础设施、水运交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电力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4)应急避难场所查询管理对各紧急避难场所及其使用情况等备案信息进行分类建档。便于进行查询、分析。与 GIS 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地图上可显示各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地点,点击相应避难场所可显示相关重要信息,如避难所面积、防护等级等。4.1.1.2.4 3.1.2.4 应急专题地图基于 GIS 平台制作各类应急专题图,主要有:应急资源分布专题图主要对医疗卫生单位、交通运输资源、通信保障资源、应急物资的分布进行图上专题展示。危险源分布专题图主要对各类危险源的
35、分布进行图上专题展示。重点防护目标专题图主要对重点监视防护区、关键基础设施进- 23 -行图上专题展示。预警等级专题图主要按应急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预警等级的图上专题展示。事件态势专题图主要对瞬时发生事件及历史重大事件进行图上专题展示。4.1.1.2.5 3.1.2.5 风险隐患排查为预防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隐患排查系统,实时获取重大危险源的监测信息,了解危险源的实时状态,防患于未然。基于 GIS 的风险隐患排查可实现以下目标:通过电子地图表现重大危险源的地理位置、周围重点建筑物、人口分布、商业建筑等,并将信息展现在电子地图上,使用
36、户清楚了解重大危险源的位置及周围环境信息。主要的重大危险源包括固定场所的重大危险源以及危化品运输车辆等。对于固定场所重大危险源,可基于 GIS 建立固定的安全实时监管系统,将实时采集的数据展现于电子地图中,方便用户了解危险源的地理位置以及实时监管信息。获取到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登记,系统匹配风险预案进行控制。4.1.1.3 3.1.3 风险预测预警子系统风险预测预警的底层是由信息的采集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为核心的硬件支持层,它是实现信息采集和传输的物理通路;可通过空间建模工具生成基于空间位置的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 24 -模型,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调用有关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模型,进行
37、模拟预测,并将结果进行二、三维可视化。4.1.1.3.1 3.1.3.1 预警信息收集系统获取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种历史数据、各类统计数据、各相关部门预测分析结果数据以及各种监测监控数据。信息获取的渠道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来源于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电话、传真、图片像、文字等) ;二是来源于下级应急平台报送的预警信息;三是来源于国家应急体系中其他应急平台和相关部委办局的各种预警信息。系统对接市 12345 热线、警用接处警平台、紧急求援中心平台、马鞍山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马鞍山市交警网格化管理平台,可采集任意时段各平台上报的应急信息,并分类以列表形式进行显示和查阅。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
38、、可能波及范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通过此模块,实现综合业务管理数据的上报。提供事件接/续报信息,包括事件名称、事件地点、发生时间、报送单位、报送人姓名、报送方式、事件类型、事件等级、报送时间、事故起因、事故详细内容、前置处理、协调需求、事件状态等。4.1.1.3.2 3.1.3.2 预测分析模型建立依据突发事件发展的规律,结合突发事件现场、周边环境及气候条件等信息,需分类建设各类模型库结构、存储格式,包括模型实体和模型目录、模型元数据以及模型参数等。实体须按照统一的- 25 -技术标准进行开发,可以独立运行或以 Web Service 接口封装,独立运行的模
39、型应具有标准的输入输出数据格式定义。 火灾蔓延预测模型:通过火灾蔓延预测模型,可在 GIS 地图上展示火灾中心点周围 2 公里内所有重点防护目标及可用的救援力量,涉及到党政机关、网吧、宾馆、学校、医院、车站、重点工厂等人群密集区信息。对火灾涉及到人数、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预测以及可用的救援力量、应急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展示。 水灾淹没预测模型:系统应对接马鞍山市水利防汛指挥调度系统,以长江 1954 年、1998 年历史洪水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气象信息,建设水灾淹没预测模型,通过对长江实时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标注,可在 GIS 地图上实时展示水灾淹没范围,包括淹没范围内涉及到党政机关、网吧、宾
40、馆、学校、医院、车站、重点工厂等人群密集区信息,对水灾涉及到人数、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预测以及可用的救援力量、应急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展示。4.1.1.3.3 3.1.3.3 应急预案生成根据综合预测分析结果,和相关预案对于预警等级的指标规定进行对比,系统根据事件的预警级别给出对应匹配的应急预案。4.1.1.3.4 3.1.3.4 预警信息发布根据生成的应急预案,可将预警信息发布到相应的应急指挥部门,以及通过网络、短信直接发送到成员单位。门户网站:将通过审批的事件信息和进展信息发布到门户网站上,准确、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26 -短信发布:通过本模块接口,可获取需要发送短信的内容和需要
41、发送的人员。接收的人员如果没有对应手机号码,需要在通讯录中匹配好手机号码。4.1.1.3.5 3.1.3.5 处理信息反馈相关部门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及时根据预警预案的内容进行处置,并对处置信息结果在平台上进行反馈,市政府应急办可实时查看相关部门反馈情况。4.1.1.3.6 3.1.3.5 预警分级指标管理对预警分级指标的具体内容及其事件类型关联关系进行维护管理。在预警管理时,可以根据具体事件类型查找到相关指标信息,提供定级参考。突发公共事件按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预警级别划分为一般(级) 、较重(级) 、严重(级) 、特别严重(级)四个预警级别,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
42、加以表示。4.1.1.4 3.1.4 预案管理子系统升级预案管理是实现重特大突发事件的预案处理系统,在原有预案管理功能的基础上,提供了预案录入、预案报送、预案分类归档功能。4.1.1.4.1 3.1.4.1 预案报送各部门(包括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将本部门预案提交到系统,系统提供手动输入或上传 word 格式预案。- 27 -4.1.1.4.2 3.1.4.2 预案录入预案录入包括预案手动输入和预案上传。市政府应急办、各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可实现本部门预案录入功能。4.1.1.4.3 3.1.4.3 预案分类归档将各个预案进行汇总和分析之后,形成完整的各类预案体系,
43、归入应急资源库,在应急资源库中制定版本信息、发布等,且通过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及阅览等功能实现对每份预案的管理。按预案属性将预案分为如下类型: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重大活动预案、国家、省级预案等。市政府应急办可查看所有分类归档的预案,各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可查看与本部门有关的分类归档的预案。4.1.1.5 3.1.5 应急保障子系统完成我市应急资源信息的全面规划,实施对专业队伍、物资储备、救援装备、交通运输、通信保障和医疗救护等应急资源的综合管理,包括对资源信息登记、维护、统计、查询等功能,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保障。4.1.1.5.1 3.1.5.1 应急队伍管理升
44、级基于原有应急队伍的基础上,升级应急队伍管理功能,完善对人力资源的基础信息维护、工作组织结构的维护、人员队伍模块化、人员分类管理、后备力量管理等多项功能。通过汇总各个部门的人力和警力资源,对可调用人员能力和数量进行管理。将应急队伍划分为综合应急队伍、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应急专家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依据组织结构,对突发事件中应急处置部门、协助处置部门、应急救援专业部门、保障部门、解放军及武警部队等- 28 -职责予以明确。依据专业分类和技能程度对人力资源进行归类,便于整体调度,记录在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应急上可调动人员能力、参与专业种类和整体分配部署情况。同时对各个时段整体人力资源的工作、
45、调休情况进行管理,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员调动需求和足够的后备人力补充。实现应急队伍保障。对公安、消防、医疗救护、地震救援、水上搜救、矿山救护、森林消防、防洪抢险、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铁路事故处置,以及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依据专业分类和技能程度进行分组分类建档;对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备案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对以上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保障突发事件人力资源信息。4.1.1.5.2 3.1.5.2 应急资源维护升级原有的应急物资功能,实施对储备物资、救援装备、交通运输、通信保障和医疗救护等应急资源的动态管理,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保障。资源监控内容包括应急资源
46、跟踪反馈,应急资源分布、应急资源状态监控等。资源信息维护实现资源的更新操作,保证资源信息的现实性。资源同步获取功能实现资源信息的同步更新,通过应急地理数据管理中心实现。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应提供所负责的应急资源的分布和应急资源状态等。并对本部门所管辖的应急资源进行维护。4.1.1.5.3 3.1.5.3 资源查询统计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应急资源进行条件查询和分类统计。查询- 29 -结果可以在地图上显示,也可以输出为统计专题图。并可以打印。4.1.1.5.4 3.1.5.4 应急保障计划进行资源保障计划的配置。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可以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情况,对预先配置的资源保障计划进行修
47、正,快速、准确地进行资源配置,制定应急保障计划。 计划编制提供应急保障计划编制模板,用户可通过模板添加计划内容,并可选择计划报送单位。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通过此模块向市政府应急办报送应急保障计划。 计划接收市政府应急办接收其他单位报送的保障计划。 计划查询根据关键字不同查询计划内容。市政府应急办可查询所有部门提交的计划,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可查看本部门提交的计划。4.1.1.6 3.1.6 应急值守子系统4.1.1.6.1 3.1.6.1 应急值守3.1.6.1.1 值班表管理 值班表报送各部门包括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将值班表提交到系统,系统提供手动输入或上传 word
48、、excel 等格式值班表。提交的值班表包括市长热线值班表、法定节假日值班表、日常- 30 -值班表、行政中心值班表等。 值班表查询市政府应急办接收、归档各部门上传的值班表,可根据时间,地点,部门,人员信息等进行信息查询。 预警提示各部门包括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值班表,对于漏报或迟报现象,系统在报送截止日前 3 天自动进行弹框提醒。对在报送截止日仍未提交的单位,自动发送手机短信至单位负责人。3.1.6.1.2 值班人员管理编辑、修改、删除值班人员相关信息。市政府应急办可对所有部门提交信息进行管理,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可管理本部门值班人员信息。3.1.6.1.3 值班日志管理填写、查询值班日志,上传的日志自动备份归档。市政府应急办、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可管理本部门值班日志。3.1.6.1.4 应急量化考核根据应急值守和应急业务报送情况,市政府应急办对参与应急业务的县、区及其他应急成员单位、人员进行量化考核,保障应急业务的执行效率。4.1.1.6.2 3.1.6.2 信息报送3.1.6.2.1 事件录入市政府应急办值班人员对值班发生的事件信息进行录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