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8 课 项脊轩志(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一、基础巩固(20 分,每小题 4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尘泥渗漉(shn) 呱呱而泣(g)B余稍为修葺(q) 以手阖门(h)C偃仰啸歌(yn) 垣墙周庭(yun)D旧时栏楯(dn) 扃牖而居 (jing yu)解析 D 项, “楯”应读“shn” 。答案 D2. 选出对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往往而是(到处) 亦遂增胜( 美)B而母立于兹(你的) 顷之 (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 乳二世 (用乳汁喂养)D大母过余(过问) 逾庖而宴( 厨房)解析 D 项, “过”:看望,拜访。答案 D3下列
2、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疱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解析 A、C、D 三项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名词作状语,B 项中加点的词语是名词用作动词。答案 B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Error! Error!A与相同,与不同。 B.与 相同,与也相同。C.与不同,与不同。D.与不同,与 相同。解析 “而”表修饰,“而”是“你” 。“为”是介词,给;“为”是动词,写。答案 C5下面一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按正确的语序进行排列。(只填序号)而在传递这种感情时
3、,往往又不是直截了当,总是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归有光可谓深谙此道,刘勰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或哀婉凄切或闲适欢愉。或托物以言志,或借景以遣怀,或即事以抒情,他在项脊轩志中正是将那种“可喜” “可悲”之情不留痕迹地融入了写景叙事当中。所以古人在吟诗作文时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答:_ _解析 排序应当抓住中心句,明确话题,注意关键词。如本题中为首句引起中心话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然后根据因果关系判断其后为,为总领,然后分述论证,最后举例论证。当然中的“而” “这种感情” ,中“此道” ,中“他” “那种”等明显的标志性词语也暗含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4、答案 二、阅读精练(40 分)(一)课内精读(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 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 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
5、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B凡再变矣 再:两次。C大类女郎也 类:好像。D客逾庖而宴 宴:宴请。解析 D 项“客逾庖而宴”是客人要越过原来的厨房,后面没有宾语,因此“宴”不能作“宴请”讲,而只能是“赴宴”或“吃饭” 。答案 D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 A 项,整体/一次。B 项,在。C 项,补足音节的助词。D 项,你的。答案 A8下列
6、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A娘以指叩门扉曰 B往往而是C室仅方丈 D先妣抚之甚厚解析 A 项,敲。B 项,古义为“到处” ,今为时间副词。C 项,古义是“一丈见方” ,今义是:寺院的住持” 。D 项,古义为 “对待” ,今义为“安慰,保护” 。答案 A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A这段文字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从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河中最动人的浪花,因此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产生共鸣。B这段文字主要 写了三件事:一是大家庭的分离和破落,二是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三是写祖母对作者的牵 挂、赞许和期盼。
7、C这段文字,将大家庭分离、破落之感慨,对祖母、母亲的深深怀念与眷恋,及怀才不遇、功名未成之喟叹与对亡妻的真挚感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动人的魅力。D和五人墓碑记选择重大题材、阐明生死重大意义不同,这段文字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题材尽管小,却很能打动人心。 “事细而情深”构成了这段文字的一大特色。解析 C 项, “怀才不遇、功名未成 ”没有表现。答案 C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译文: _(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译文:_解析 考查对文言文的实词与虚词的识记和理解,在具体语境中翻译实词与虚词要联系语境,大胆猜测,科学
8、做答。答案 (1)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总共变动了两次。(2)我家的人读书,长期没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功名,恐怕是可以期待的吧!(二)课外拓展(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
9、,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
10、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 ,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大概。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B。 “容止”应为“形貌举止” 。答案 B1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 )(3 分)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闻其贤者也则悦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且
11、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做这类试题最好用排除法,分析提供的信息,排除不合题干要求的,即可选出答案。本题难度不大。 是说其妻治家有方;是说其妻对他交友所持的态度;是说其妻平生看重文章。答案 B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D谢
12、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能力层级为 C。解题思路是找准各项内容在文中的对应点,比较分析其异同,选出正确答案。C 项, “关注百姓疾苦” ,于文无据。答案 C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译文: _(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译文: _(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译文: _解析 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如(1)句的介词结构后置及主谓倒装。 注意虚词“以”“抑”的翻译。注意译文的语气,如第(3)句的反问语气要译出来。答
13、案 (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 )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从这点) 就可以知道了。(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能感到快乐吗?【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秋天,我的朋友宛陵人梅圣俞从吴兴来到京城,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悲痛地对我说:“妻子谢氏死了!”要我写墓志铭来安葬她。我没有空暇写。在 一年之中,他来了七八封信,没有哪一封不提到谢氏墓志铭的事,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是谢希深的妹妹。谢希深父子是当时知名人士,而且世代显贵荣耀。谢氏生长在兴旺的家族中,二十岁时嫁给我,过了十七年便
14、去世了。她去世的那晚,只是用出嫁时的衣裳装殓,我穷到什么程度,也就由此可知了。但是,谢氏平时总是愉快地对待这种处境。她治家有一定的方法:饮食虽不丰盛,但一定做得精细而有味;衣服不管新旧,一定洗涤缝补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我所住的官舍,虽然简陋狭小,她总是认真地洒扫庭院。她平日说话、表情 和举动都温和从容。我在世上穷困得久了,外出时有幸与贤明的士大夫一起交游而感到快乐,回家来又见到我妻子和颜悦色而 使我忘掉了忧愁。我能够不被贫富、贵贱搞得忧心忡忡,也靠我妻子的协助。我跟一些士大夫谈话,谢氏常常从屏风后面暗暗听着;见有空闲时,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 及时事的得失都能同我讨论,且说得有条有理。
15、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酒回家,她一定问我:今天跟谁饮酒这么快乐啊?当听说是和贤能的人饮酒,便高兴;听说是跟不贤的人饮酒,便叹息地说:您所结交的人都是当世的杰出贤才,你现在跟这种人喝酒,能够感到快乐吗?这一年南方大旱,我妻抬头看见飞蝗便叹息说:现在西方 的战事未息,天下非常困苦,江淮一带盗贼蜂起,加上天旱蝗灾又如此严重!我是一个妇女,死了 能得到你来埋葬,便很有幸了。 她之所以能安于贫困而不苦闷,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大多如上面讲的情况。唉!她在世时因我的贫穷而受窘迫,死了我又无能力厚葬她,我觉得只有文章可以显出她的不朽。而且,她平生特别懂得文章可贵,死了能得到纪念她的文章,大概可以安慰她的灵魂,而且也可减轻我的悲痛吧。这便是我屡次向您请求写墓志铭的原因。 ”既然如此,我能忍心不写墓志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