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为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深入.doc

上传人:杨桃文库 文档编号:1929966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深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为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深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为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深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惠湾管函201764号大亚湾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大亚湾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区属各单位:大亚湾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业经区管委会2017年第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卫计局反映。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7年5月23日大亚湾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为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深入实施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和惠州市卫生计生事

2、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从“大卫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大亚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特制定本规划。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基础与现状“十二五”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决策部署,将医疗卫生事业作为重要社会事业和重大民生工程努力推进,不断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大投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全面进步,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201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78.05岁;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98.49%,连续5年保持孕产妇死亡率零记录;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市前列。(一)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将原澳头医院

3、、西区医院、霞涌医院转型为澳头、西区、霞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自收自支三类事业单位改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新设置大亚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部产业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化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间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对200多名在职职工重新进行定编定岗和人事调配,待遇参照公办教师。2013年中大惠亚医院建成并正式开业,填补了我区无三级医院的空白。目前,我区有一家按“三级甲等”标准建设的综合性医院(中大惠亚医院),5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间村卫生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市卫生监督所大亚湾分所)各1间,医疗网点遍布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得到加强,村卫生站“公

4、建民营”规范化建设等项目顺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形成了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区-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区编制床位759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3.72张;执业(助理)医师443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18人;注册护士数421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07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加强。11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有效落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逐年提高,从2010年15元/人,至2015年提高到47.25元/人(高于国家标准)

5、,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育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妇地中海贫血免费初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被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截至2015年底,妇女卫生保健领域的18项量化指标达标率为66.67%;儿童卫生保健领域的26项量化指标达标率为76.92%;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6%,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居民健康数字化档案覆盖率达94.5%。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98.49%,连续5年保持孕产妇死亡率零记录;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连续5年均控制在规划目标之下,提前达标。(三)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全面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

6、0%,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参加职工医保的,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由50万提高到60万元;参加居民医保A档的由30万元提高到40万元,B档的由4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将特定门诊病种扩大至34种,其中10项门诊特定病种的报销比例统一提高到95%(即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从90%提高到95%,居民医保的报销的比例从70%提高到95%)。落实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政府资助制度。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医疗救助水平持续提高,疾病应急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四)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力度不断增强。规范管理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加强了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

7、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管理,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病人发现率、治愈率等指标达到省、市的有关要求,全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低于全市同期水平(2015年我区为217.6/10万,全市为342.9/10万)。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打击非法行医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区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无H7N9禽流感、疟疾、流脑病例报告,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药物质量安全得到较好保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体化村卫生站全部配备使用基本

8、药物,实行一般诊疗费收费,并落实医保实时结算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逐步推进;全面实施“街道-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对32间“一村一站”卫生站实行“三制”(从业人员聘用制、工资补助制、社会保险制)、“六统一”(统一行政、人员、业务、财务、药械和考核)管理。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处于全市前列,独具亮点,初步实现全区范围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为基础的数据互联互通。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领域不断拓展。政府卫生投入不断增加,居民卫生费用负担整体有所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到30%以下。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群众医改“获得感”不断增强。(六)计划生育服

9、务管理进一步加强。2015年,全区常住人口20.58万人,人口出生率11.38,人口自然增长率8.86,政策生育率92.34%。围绕稳定保持低生育水平、提升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布局等方面展开计划生育工作, 圆满完成市下达的各项计划生育任务,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考核指标范围内。单独两孩政策稳妥有序实施,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实施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有效保障。稳步推进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改革,社会性别平等不断得到促进。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计划生育家庭

10、养老工作。推进幸福家庭创建,家庭发展能力和幸福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区卫生计生事业长足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卫生与健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我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推动实现建设健康大亚湾奠定了坚实基础。专栏1:医疗卫生“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序号主要指标2010年2015年(“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实际水平1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77878052婴儿死亡率()551.103孕产妇死亡率(/10万)151504常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9596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量占总量百分比5060766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11、(人)1.051.262.187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100100专栏2: “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资源与卫生投入情况表类别序号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卫生资源1医务人员数(人)23596932.76%2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1.052.1815.73%3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0.912.0717.87%4每万常住人口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人)0.542.2132.56%5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人)0.953.2427.81%6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张)0.893.7233.12%7每万人拥有救护车数(辆)0.240.3910.20%卫生投入8人均基

12、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元)1547.2525.79%9区财政卫生总投入(万元)458618549.6732.25% 二、发展环境(一)国家和省、市战略决策为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以全民健康来促进全面小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健康支撑,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为提升卫生计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全面实施,旨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纲要要求全面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到2020年,实

13、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委、市政府提出“健康惠州”的战略构想和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战略目标,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我区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面临着难得历史机遇。(二)创建卫生强省为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2016年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提出了居民健康水平、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医疗保障水平、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城乡环境卫生水平、群众健康意识状况等六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并明确了“五大主体”和“三个支撑”建设,为我区创建卫生强区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要求。(

14、三)全面深化改革为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释放新的活力。“十二五”时期,大亚湾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区委、管委会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为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要求通过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模与层级、区域等体系的合理布局;转变公立医院发展方式;引导社会办医发展;注重专科建设;注重资源下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系统整合与分工协作。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医药科技进步和“互联网+医疗”应用将为我区卫生事业发展释放新的活力。三、面临的挑战(一)从社会层面分析。居

15、民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转变将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新的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产生巨大的人口流动,将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压力,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疾病预防控制难度增大等公共卫生难题;人口老龄化趋势,将要求调整卫生发展模式和卫生服务模式,疾病谱改变,将要求加强社会干预和健康促进措施。同时,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新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要求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以人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将区域医疗卫生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更多地向市场和民众需求导向倾斜。(二)从全区卫生现状层面分析。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大惠亚医

16、院重点专科建设相对不足,缺乏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群众口碑和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不足、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紧缺、缺少专业技术骨干;尚未建立妇幼保健中心和中医院、慢病站等公共卫生机构,妇幼保健、职业病防治、应急救治、慢性病防治、精神卫生管理、中医药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相对还比较薄弱。在卫生监督执法方面,市卫生监督所大亚湾分所行政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三)从建设卫生强区层面分析。对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卫生强省、强市、强县(区)的主要评估指标,目前我区部分指标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和床位数要求分别达到2.8、3.

17、5和5.4;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诊疗服务量要求占总量30%。而我区至2015年底,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和床位数分别仅为2.18、2.07和3.72,尚未引进一间大型民营医院。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要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强基提质为保障,以深化改

18、革为动力,以人才、科技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推动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全力推进卫生强区建设,打造健康大亚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构建“健康大亚湾”和创建“卫生强区”为中心,补齐卫生事业发展短板,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健康公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办医。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

19、三)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综合改革,进一步凝聚改革合力,推动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服务绩效,提升群众健康保障。 三、发展目标根据惠州市正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18年,率先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健康指标位居省、市前列。到2020年,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完成惠亚医院二期建设,区域卫生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医

20、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卫生强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5岁。专栏3:“十三五”时期卫生与健康主要指标指标单位2015年2018年2020年指标 性质2020年(省)健康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岁78.0578.378.5预期性77.8孕产妇死亡率/10万01010预期性15婴儿死亡率1.1033预期性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7989598预期性90%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80.387977预期性比2015年降低10%妇幼健康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09909

21、0约束性9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089090约束性98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1009090约束性80计划生育总人口万人20.5824.5 27.8预期性11600出生人口性别比107107107约束性111卫生资源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张3.7255.4预期性6.0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182.62.8预期性2.8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2.073.23.5预期性3.5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医师数人0.6811预期性1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3.2433.25约束性3医疗卫生保障城乡医保参保率%9898%以上98%以上预期性96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医保基金支付

22、比例%职工95%,城乡居民平均80%以上职工95%,城乡居民平均80%以上职工95%,城乡居民平均80%以上预期性75%左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303025约束性28左右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一、加强重大疾病防治(一)强化慢性病防控和管理。健全完善慢性病监测机制,规范全人群死因监测,开展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与营养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病监测等。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覆盖面。至2020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均达到50%。加强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开展重点癌种早诊早治工作,早诊早治率达到55%,提高5年生存率。开展社区防治和健康教育,控制社会和个人危险因素。

23、加强口腔保健服务,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包括窝沟封闭、局部涂氟和早期充填。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和“治未病”的优势,促进中医药服务与慢性病防治工作结合。逐步扩大慢性病干预与管理范围,推广慢性病有效防治模式,减少因慢性疾病致贫现象。(二)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建立健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增强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98%以上,提高疫情发现能力和处置水平,构筑维护群众健康的安全屏障。扎实开展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降低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扩大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的覆盖面,完善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艾滋病检测和规范随访,诊断发现

24、并接受规范随访服务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80%以上,提高重点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可及性,为所有愿意接受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疗。进一步完善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拓展耐多药结核病规范诊治覆盖面。强化学校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加强霍乱、登革热、手足口病、流感、麻疹等急性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狂犬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综合治理策略。 (三)强化精神疾病防治。健全和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率和管理率,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5%以上,预防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逐步建

25、立和完善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进一步提高抑郁症治疗率。(四)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做好常规免疫、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推进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冷链系统建设,提升预防接种管理质量。调整完善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并维持消除麻疹状态。加强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监测。推动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有效控制疫苗针对的疾病。(五)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根据辖区职业人群规模和职业病危害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确定辖区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规模和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申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格。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

26、断和鉴定工作,按规定及时报告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病例,简化程序、优化流程,加强质量控制,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六)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尤其是突发传染病综合监测、风险评估和及时预警能力建设。加强区级卫生应急队伍标准化建设,建立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库,成立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卫生应急救援提供专业咨询。组织开展包括医疗救援、重点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管理、化学中毒医疗救援、自然灾害及事故灾难医疗救援等内容的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依托中大惠亚医院建设突发急性传染病隔离病房,配置负压救护车等转运设备,

27、增强中大惠亚医院硬件建设,提高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二、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全面统筹住院分娩补助与生育保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推行全国统一的母婴健康手册,加强孕产期全程服务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实施高危妊娠分级管理,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和救治转运网络,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有效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强化孕产妇和新生儿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中大惠亚医院二期建设项目妇幼保健生殖中心的建设,完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全面改善妇幼健康服务条件。大力倡导婚检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面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落实出生缺陷三

28、级防控,建立覆盖城乡,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免费服务制度,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实施育龄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进一步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等母婴传播工作。实施儿童伤害综合干预行动计划。加强儿科服务能力建设,推广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适宜技术。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改善妇女儿童营养状况,加强妇女儿童心理健康保健。加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改善流动人口中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改善儿童营养,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降低到1.4%以下。完善国家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政策,做好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再生育技术服务指导,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关爱青少年生殖

29、健康,减少非意愿妊娠。三、促进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动实现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补助标准,到2020年达到60元以上。巩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深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进一步充实调整服务项目,继续落实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强化项目绩效考核。进一步提高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建立健全“政策统筹、保障有力、信息共享、科学评估”的流动人口

30、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加强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开展,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覆盖率。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一)打造中大惠亚医院品牌。完善中大惠亚医院各个专科建设,完成高压氧治疗中心建设、烧伤病房改造。重点发展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妇产科等专科,努力将上述9个专科建设成为我市重点专科。创建肾内科、骨科、重症医学等品牌科室,起到泛大亚湾区的龙头作用。开设包括特需门诊、高端体检、精准医疗、特需病房、全程护理和院际会诊等多种特需医疗服务,满足我区及周边地区人民

31、群众对高水平、高质量医疗保健服务的迫切需求。发展医院远程医疗平台,加快推进医院二期建设项目,全面加强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十三五”期间,开放住院床位达到550张以上,医院年业务量增长20%,至2020年实现翻一番,为接下来的中大惠亚医院“三甲医院”评审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实行分级诊疗。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完善双向转诊标准和程序,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32、。加强中大惠亚医院医院服务能力建设,通过组建医联体、对口支援、远程医疗、医师多点执业等措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全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建立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制度,大力加强以全科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支付和价格政策,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立。(三)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健全医疗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以及医疗质量控制动态监测和反馈机制,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持续改进。规范诊疗行为,全面实施临床路径;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实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战略,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为重点推进合理用药,进一步加强处方监管,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

33、性、有效性。完善血液供应保障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血。建立以控制不合理费用增长为重点的内审制度,规范医务人员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大力构建覆盖就医全程的优质服务,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推行电子病历,丰富便民措施。强化护理力量,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充分调动、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五、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关政策,加快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建设,按有关规定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全面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使基层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

34、并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诊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养生保健的优势,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提升基层西医和中医两种手段综合服务能力。到2020年,实现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村卫生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均达到50%。六、强化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与食品安全工作(一)加强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尽快理顺惠

35、州市卫生监督所大亚湾分所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整合监督执法资源,全面加强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开展重要卫生计生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综合监督执法保障机制,完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双随机”抽查机制,严格行政执法,提高卫生计生治理体系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全行业监管。健全行政执法制度,大力开展专项整治、重点监督检查和经常性督导检查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监督执法责任制。(二)强化食品安全监测评估工作。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36、网络建设,推进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积极开展风险监测技术骨干培训项目,提升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评估信息化建设。 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一)落实卫生重点建设项目。启动中大惠亚医院二期建设项目。紧紧围绕中大惠亚医院规划设计目标,在医院二期建设项目中设置妇幼保健生殖中心、肿瘤治疗中心、老年病康复与治疗中心、医学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推进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力争到2018年,完成与西区地税所置换,以及房屋装修、医疗设备购置等工作,并投入运营,改善西区居民就医环境。完成一体化村卫生站 “公建民营”规范化建设,按市有关要求,原则上每间村卫生站建设规模不低于60

37、平方米,设有相对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和药房。到2016年底,实现全区32间一体化村卫生站达到基本设备齐全、人员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要求。建成1间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力争到2020年,促成1间大型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落户我区。(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加强中大惠亚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继续深化对口支援,通过开展医联体合作、医院托管等不断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关系。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区-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在服务资源稀缺领域、区域举办医疗机构,着力构建“

38、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 (三)大力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完善实验室装备,健全疾病监测和疫情信息报告网络,强化重大公共卫生的风险分析核心能力。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中大惠亚医院二期建设项目中设置精神科,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加快中大惠亚医院二期建设进度,2016年将启动妇幼保健生殖中心建设,力争在2019年底建成投入运营,改进提升我区在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方面技术与服务能力。着力推进慢性病防治机构建设。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能力和食品安全技术支持体系建设。(四)大力发展社会化办医。通过完善和落实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人

39、才引进、土地、税收、社保、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扩大医疗资源的有效供给,优化本辖区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满足我区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坚持公平准入、平等对待,紧密结合本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实际,重点发展具备医院投资和管理背景、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社会办医疗机构,鼓励公私合作办医,形成公立和社会办医疗机构互补发展、有序竞争的多元化办医新格局。八、加强卫生人才培养按国家有关建设标准核定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大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制定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提升学历层次。在

40、区管委会与中山一院的合同期内,中山一院外派专家或骨干作为学科带头人长期固定在中大惠亚医院工作,通过中山一院的支持,逐步有序培养中大惠亚医院本地的临床和行政后勤骨干。建立健全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依托中大惠亚医院,实施面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等基层卫生人员的全员培训。全面实施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2020年,公立医院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100%接受规范化培训,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每万人口达到3名以上,村卫生站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比例达30%以上。九、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一)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加强

41、统筹协调,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做好托幼、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就业等相关政策衔接,确保全面两孩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和风险防控,强化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和监督。依法依规查处政策外多孩生育,维护良好生育秩序,调控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二)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票否决”制,坚持计划生育兼职委员和领导小组制度,强化各街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与新时期形势任务相适应、科学合理、便捷高效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和运行机制。(三)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统筹推进生育政策、服务管

42、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推动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并举转变、由管理为主向更加注重服务家庭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转变。完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统筹卫生计生资源,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服务关怀、政策引导和依法行政。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取消两孩以内生育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完善再婚等情形再生育管理。准备生育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办理登记,免费领取生育服务证,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全面推行网上办理,落实首接责任、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进一步简政便民

43、。(四)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政策体系,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关爱和帮助。坚持男女平等,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建设。推动社会关怀,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新家庭计划等家庭发展项目,围绕家庭文化、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等内容,为家庭成员提供培训和服务。 十、加快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医疗”二期建设,推进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全员人口数据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构建安全高效稳定的信息网络,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

44、含中医药)、计划生育、医疗保障和公共服务六大业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发展智慧医疗,创新健康服务模式,提高健康服务效率和质量。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基础,深入开展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强化预防、治疗、康复的精细服务。深化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展人口大数据挖掘应用,为人口均衡发展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提供支撑。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省、市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中大惠亚医院是我区唯一一家公立医院,要按照我市安排的

45、时间节点,在中大惠亚医院全面实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职责和公立医院运营自主权,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破除逐利制度,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药品使用和医疗行为。逐步建立以社会效益、工作效率和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机制。到2020年,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群众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25%以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40%以上。(二)改革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一是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流程,坚持批

46、量采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重点做好边远地区基本药物配送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有序推进村卫生站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二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允许医务人员多点执业、自由执业。2016年末,完成省内实行的所有类别医师及护士第一执业地点报备制、区域注册有效制、多点执业注册网络备案制。三是完善“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行核定任务与定额补助挂钩、适时动态调整等办法,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四是探索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方式,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绕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目标,积极创新适合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需要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和后勤管理模式,推进公共卫生“网格化”管理,推广全科医生“团队式”服务以及家庭医生、家庭病床等。通过逐步建立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度,进一步转变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和模式,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并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事务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