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中的“加” 、 “减” 、 “乘” 、 “除”本版主持佩兰 EmaiI:PIyWtd.c0m.on加法诗歌中的加法,常常是把拆开的几个具体的数字形象复加起来,达成总数,以表现一个完整的意象;或者以数字的依次递增,去推进诗境的发展.明代诗人杜庠有一首岳阳楼诗,用得极为显现.诗日:“茫茫雪浪带烟芜,天与西湖作画图.楼外十分风景好,一分山色九分湖.“ 这里 ,诗人把登岳阳楼所见之景统括为“十分“, 继而分说 “一分“ 山色 ,“九分 “湖光,这就把很难具体描状的景物表现得极为真实而形象.岳阳楼下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遥对青螺滴翠的君山.前者为近景,后者为远景.远小近大,故日“一分山色九分湖“.
2、还有一种情况是数字暗加,更为含蓄隐约.比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诗人 “+“影子 “+“月亮“,岂不等于“三人 “么?这里,李白借助数字的析合,表现自己放荡不氧的豪放性格,既“ 反常合道“(苏东坡语)又奇趣横生.再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半江“+“ 半江“ 等于一江.值得玩昧的是,诗人这么一明分暗加,就使得诗中境界更为鲜明了:因为是残阳返照,所以不可能是一江色,故说“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是符合生活真实的;这“半江“ 暗幽幽如碧色宝石,那“半江“红彤彤似灿烂锦霞,这样构成的“一江 “画面,就显得色彩变化不一,且富有立体感.减法减法是
3、把诗中意境分化为若干具体部分,尔后相继减舍,直至表情达意为止.试看苏轼水龙吟中旬:“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里,诗人把春色的化身杨花拟括为三分,言二分弃之路旁,化为尘埃:一分碎落清池,付诸流水.三分春色就这样荡然无存了.宋代卢梅坡的雪梅中有两句名诗:“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思是说 :梅花虽白,终须逊雪三分:雪花虽白,却缺少谗文数喾避讯初中刊 2007.3备/教/拾/趣/古弋诗歌中的“办 “,“,乘“,梅花的一种清香.在此,诗人巧妙地运用减法析数手法,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事物各有所短,哲理蕴藉,情趣盎然.明代尤侗散米谣中的“死亡十去五,壮者走四方“;清代魏源洞庭吟中的“八百
4、里湖十去四,江面百里无十二“等,也是运用了此类析数法.诗中数字有的也用实数相减.如杜甫石壕吏中:“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这里没有比兴夸张, 没有议论抒情,而是用准确实在的数字减法啼诉陈述.真是宇字血,声声泪,数数连心.乘法乘法是以乘积的方式来表示诗歌中的某一个具体数字形象,有时也作为一种艺术夸张的修辞手段.李白诗江夏行中有两句是刻画卖酒姑娘形象的:“正见当土卢女,红妆二八年.“这里的 “二八“, 往往容易误解为二十八岁,其实它是二和八相乘的积十六.古诗孟冬寒气至中云:“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这里的 “三五“,“四五“,都是数学中的乘法,分别为:十五,二十.
5、此类用法在古诗中出现甚多,比如苏轼木兰花令中的“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李清照永遇乐 中的“ 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这些都是用乘积来表示一个具体数字的,其作用无非是为了使诗歌音节和畅,并使之更为简约,凝练而已.但还有一种情形是乘积直接出现在诗中,它不仅仅是为了表示一周颖个具体的数字形象,往往还兼有艺术意境的夸张作用.如李白襄阳歌中句:“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诗人极言饮酒之甚,表现了李白不满现实,及时行乐的情绪.如是情状还有唐代王建短歌行中的“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等等 .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歌中是应用得十分频繁的.除法这种手法能使诗中形象愈加典型生动,有
6、时也能产生一定的夸张作用.苏轼的满江红里写:“问向前,犹有几多春 ?三之一.“欧阳修的青玉案里:“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都是用分数的形式,形象而具体地说明春天的气息逐渐消失了.杜甫负薪行)中云:“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是说十分之八九的妇女靠劳动供养家人生活,缴纳苛捐杂税.这里的数字是对劳动妇女的礼赞,当然也是对残酷的封建社会的控诉.除此,像清代黄景仁的“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杂感 ),用的也是除法.由上可知,诗歌中的“加“,“减 “,“乘“,“除 “手法,只要用当其所,则每每能产生一定的修辞效果,使作品或多一份曲折,或多一份含蓄,或多一份幽默,或多_份情趣.干巴枯燥的数字,一经诗人匠心运筹,就会被感情所照亮,变得有血肉,有思想,有韵味,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成为构成诗美的一个有机部分.(江苏邳州市运河中学初中部;2213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