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汇编通信信号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2003)1、 第8.2.4、9.5.1、9.5.3、10.2.6、12.4.3条中,有关监理单位抽样检验的规定,改为“监理单位见证检验10%”。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7159号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163号)1、 表6.2.2修改为:表6.2.2 漏泄同轴电缆单盘直流电气性能标准序号项目单位漏泄同轴电缆规格4232221内导体最大支流电阻(20)光滑铜管/km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规定螺旋皱纹铜管2外导体最大支流电阻(20)/km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规定
2、3绝缘介电强度(直流,1min)V1500010000100004最小绝缘电阻Mkm5000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 2009 62号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2006)1、 第2.1.1条增加“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反方向进站信号机前方应设置预告标”。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2、 取消第2.1.6条条文说明中第三段的内容。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3、 表2.3.1-1中第12项的名称和用途中取消第三款驼峰信号机(高柱)。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4、 第8.3.3条修改为“CTC区段的专用调车机车应配套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及监控装置”。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3、 62号5、 第14.1.8条修改为“交流电力牵引区段,室外电缆钢带(铝护套)应采取分段单端接地方式,每段电缆长度不宜超过1000m”。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6、 第1.0.10条条文说明中删除说明表1.0.10-4交流电力牵引区段高柱出站信号机安装限界和说明表1.0.10-5交流电力牵引区段高柱信号机安装限界。增加“在交流电力牵引区段,高柱信号机的设置受接触网的影响,其安装位置除了要符合铁路建筑限界的要求,还要满足信号机上方的信号机构外缘与接触网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少于2000mm、与回流线之间不得少于700mm的要求,当不符合上述距离要求时,需采取调整信号机构位置、改变信号机构
4、背板尺寸、调整相邻两线接触网导线之字值拉零或相反方向等措施以达到上述要求,或加装有可靠接地的防护网。若采取各种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可设置矮型信号机”。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7、 第15.1.1条修改为“车站信号设备用房应设有电缆井或电缆引入室、机械室(含机房、电源及继电器等)。信号机械室的净高应满足设备安装及正常维护的需要,并不宜大于3.2m”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8 147号铁路驼峰信号设计规范(TB 10069-2000)1、 第3.1.11条第1款改为“驼峰辅助信号机及驼峰复示信号机,均采用色灯双机构的高柱信号机,灯光排列三显示区段为黄、绿、红、白,四显示段为绿、红、黄
5、、白,驼峰复示信号机在机构上带方形背板以示区别”。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2、 第6.4.4条改为“信号机械室(含机房、电源及继电器等)应考虑防尘、防潮、防震、防火、防鼠等要求,设备间的相互位置应引线方便、配线最短、方便维护”。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3、 表6.4.5中“距离要求”改为“净距离要求”。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TB10071-2000)1、 第2.1.5条改为“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的进站信号机前方第一、二架通过信号机的机柱上,应分别涂三条、一条黑斜线”。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2、 第2.1.8条改为“非自
6、动闭塞区段,进站信号机为色灯信号机时,应设色灯预告信号机或接近信号机。进站信号机为臂板信号机时,宜设预告信号机。预告臂板信号机应采用电动臂板。遮断信号机和非自动闭塞区段通过信号机应装设预告信号机。列车运行速度不超过120km/h的线路,预告信号机与其主体信号机的安装距离不得小于800m;当预告信号机的显示距离不足400m时,其安装距离不得小于1000m”。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3、 第2.3.1条改为“色灯信号的机构、灯光配列方式和用途,应符合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中表2.3.1-1、2.3.1-2的要求及下列规定:”;并取消表2.3.1。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7、 62号4、 表3.1.4的注修改为“1 不符合表3.1.4中的低道砟电阻道床,道砟电阻可按0.5km计算;2 当道砟电阻为0.51km时,应采用轨道电路分割方式;3 道砟电阻低于0.5km时,不宜单独采用轨道电路”。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5、 第10.3.4条修改为“信号机械室(含机房、电源及继电器等)应考虑防尘、防潮、防震、防火、防鼠等要求,设备间的相互位置应引线方便、配线最短、方便维护”。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8 147号6、 表10.3.5中“距离要求”改为“净距离要求”。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7、 第2.1.12条条文说明图4、5的方向进路表示器图改为
8、:说明图4 四方向进路表示器图说明图5 五方向进路表示器图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9-2003)1、 表3.2.6-2分部工程“轨道电路”中增加“补偿电容”分项工程内容。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2、 第4.2.6条中,有关监理单位抽样检验的规定,改为“监理单位见证检验的数量,每站、区间按类型各抽检10%,但至少2处”。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7 159号3、 第5.3.4、7.3.11条中,有关监理单位抽样检验的规定,改为“监理单位见证检验10%”。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7 159号4、 增加第6.7节补偿电容主控项目6.
9、7.1 补偿电容进场前应进行验收,生产厂家资质应符合铁道部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引接线无锈蚀、断股现象。.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检,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检查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测量检查。6.7.2 补偿电容的安装位置、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检,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检查方法:观察、测量检查。一般项目6.7.3 塞钉引线朝下并与水平面约成450600夹角,塞钉头露出钢轨内侧14mm;塞钉两端应涂漆防护;电容卡具、引接线卡具安装完好。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不少于2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5%。检查方法:观察、测量检查。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
10、2号5、 第7.2.1条检验方法改为“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用500V高阻兆欧表(普通电缆可用500V兆欧表)、直流电桥、电容测试仪测试检查”。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6、 取消第7.4.6条及第7.4条文说明。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7、 第8.7.8条改为“电源端子配线应焊接(或压接)牢固,端子无松动,配线两端的标志齐全”。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8、 第10.2.4条中,有关监理单位抽样检验的规定,改为“监理单位见证检验”。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7 159号9、 第11.1.2条改为“信号设备接地体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与电力、房屋建筑分用接地
11、体时,其接地体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m。当埋入地中的引接线达不到此距离时,应加绝缘防护或采用电缆。当分用接地体时,信号设备的各种接地体间及与通信接地体间的距离不小于15m”。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10、第11.2.3条取消“或扼流变压器中间连接板处”。 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11、第11.3.4条改为“,计轴室外控制单元的引接线端子朝向传感器(隧道内两端进线的室外控制单元的引线口可平行于钢轨安装)。”。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铁路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应答器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123号)1、 第1.0.2条修改为“本暂行规定适用于200
12、km/h客货共线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施工质量的验收”。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2、 取消第2.2.2条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3、 第2.3.2条改为“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出站信号机处,根据需要,可设置由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4、 第1章条文说明取消“、时速200250km客运专线”。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电力及电力牵引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2006)1、 表7.7.9序号5关于500kV及以下电线路杆塔外缘距铁路轨道中心的最小水平距离,其中的数字由原“3
13、.0”改为“3.1”。条文说明:与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十版)的规定一致。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2、 第10.2.5条关于疏散照明的照度修改为“疏散照明最低照度值不应低于0.5lx”。条文说明:与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2007)的规定一致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3、 第11.2.5条第一款修改为“布置在隧道洞内的变压器宜采用干式,高压成套设备的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43。”第4款修改为“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固定照明宜选用气体放电灯、紧凑型荧光灯、无极灯、LED等高效节能光源”。增加第8款“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的隧道电气设备应考虑风洞效应的影响”。备
14、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4、 第11.2.6条第2款关于固定照明灯具至轨面的安装高度,由原“不应小于3.5m”修改为“在满足建筑限界的前提下,不应大于3.0m”。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2005)1、 第5.1.4条第3款修改为“开行双层集装箱的线路,接触线距轨面最低高度不应小于6330mm”。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8 147号2、 第5.1.8条中“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均不宜大于250mm”修改为“链型悬挂的接触线弛度不宜大于150mm;简单悬挂的接触线弛度不宜大于250mm”。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3、 第
15、5.1.9条中增加“既有低净空和长大隧道内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刚性悬挂。”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4、 增加第5.1.11条“集装箱装卸线上方的接触网应满足集装箱装卸作业的技术要求,宜采用可移动式架空接触网,并应单独电分段”。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5、 第5.3.2条第1款中增加“污秽特别严重地区的接触网绝缘泄露距离不应小于1400mm” 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6、 第5.4.9条中采用大型机械化养护路段,接触网支柱的侧面限界由原来的“不应小于3000mm”修改为“不应小于3100mm” 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8 147号7、 增加5.4.9
16、A条“车站接触网平面布置应注重车站美观,宜在车站股道外侧及线间距大的股道间设立支柱。”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8、 第5.5.1条中增加“无站台柱雨棚区段,应充分利用雨棚结构柱或横梁悬挂接触网,并应注重接触网与雨棚结构的整体协调和美观。”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9、 增加5.5.25条“腕臂支柱在平腕臂以上的柱顶外露长度不应大于300mm”。 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10、 补充第5.4.10条条文说明“行车与供电专业的设计配合对列车顺利通过电分相至关重要。在设计确定线路纵断面和设置电分相位置时,行车、变电及接触网等专业需共同研究确定,尽量避免分相设置于大于
17、6的长大坡道地段,否则应合理调整线路纵断面和合理确定过分相位置。接触网电分相位置根据牵引供电设施分布情况确定,一般与车站保持足够距离,避免列车低速过分相。对于时速250km及以上的高速铁路,线路最大坡度可达20%,且坡道较长(一般在几公里以上)。为了保证牵引供电能力的均衡,经校验后,电分相的位置可能不得不设在大坡道线路上,因此要求相关专业配合,通过优化行车牵引计算,使列车顺利通过电分相。当牵引质量、无电区长度和位置等参数设计变更时,有必要重新进行行车牵引检算,防止列车坡停在无电区。目前,在接触网自动过分相设计中,针对个别情况下司机操作不当,导致列车停在无电区时,可通过采取向无电区供电等技术措施
18、,使列车驶出无电区”。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8 147号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1、 第4.3.14.3.4、5.2.1、5.3.1、5.4.1、5.5.1、5.6.1、5.7.1、5.8.1、5.9.1、5.10.1、5.11.1、6.2.1、9.2.2、9.3.1、9.4.1、9.5.1、10.2.1、10.3.1、10.4.1、10.5.1、11.2.2、12.2.1、12.3.2、12.4.2、12.5.2、12.6.2、12.7.1、13.2.1、13.3.1、13.4.1、14.2.1、14.3.1、15.2.1、15.3.1、15.4.1、15
19、.5.1、15.6.1条中,有关监理单位抽样检验的规定,改为“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进行外观检查”。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7 159号2、 第4.2.2、4.2.4、4.2.6、4.2.7、4.3.54.3.7、5.2.35.2.6、5.3.4、5.4.35.4.10、5.5.2、5.5.45.5.6、5.6.4、5.7.4、5.7.65.7.8、5.8.35.8.5、5.9.2、5.9.4、5.10.25.10.5、5.11.2、8.2.2、8.3.28.3.4、9.2.3、9.2.4、9.3.2、9.3.3、9.4.2、10.2.2、10.2.8、10.3.4、10.5.3
20、、11.2.3、11.2.4、12.2.212.2.6、12.3.4、12.3.5、12.4.312.4.5、12.5.312.5.5、12.6.212.6.5、12.7.312.7.5、13.2.2、13.2.3、13.3.2、13.3.413.3.8、13.3.14、13.4.2、14.2.214.2.6、14.3.2、15.2.215.2.4、15.5.2、15.5.3、15.6.215.6.4、15.6.6、16.2.316.2.6、16.3.2、16.3.3、17.2.317.2.6、17.2.8、17.3.2、17.3.3、17.3.5、19.2.2、19.2.3条中,有关监理单位
21、抽样检验的规定,改为“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见证检验”。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7 159号3、 第12.3.7条修改为“交流单芯电缆的刚性固定,宜采用铝合金等不构成磁性闭合回路的夹具,其他固定方式可采用尼龙扎带或绳索”。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4、 第12.4.5条第1款修改为“穿入保护管中的电缆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以单根穿管时,不得用未分割磁路的钢管”。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5、 表A.0.1修改为:表A.0.1 室内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mm)符号适用范围额定电压(kV)0.5361015203563110A1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207
22、5100125150180300550950网状和板状遮拦向上延伸线距地面2.3m处与遮拦上方不带电部分之间A2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20751001251501803005501000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断口两侧带电部分B1栅壮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825850875900930105013001700交叉的不同时停电维修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B2网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注1)1001752002252502804006501050板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50105130155180210330580980C无遮拦裸导体至地(楼)面之间屏前2500屏后23002500250025002500250026
23、0028503250有IP2X防护等级遮栏的通道净高1900190019001900D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裸导体之间187518751900192519501980210023502750E通向室外的出线套管至室外通道的路面365040004000400040004000400045005000 注:1 10kV及以下配电装置网状遮栏为IP2X防护等级,根据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国家标准的规定,IP2X防护等级能防止直径大于12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2 通向屋外配电装置的出线套管至屋外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A.0.2所列屋外部分之C值;3 海拔超过1000m时,表中符号A项数值应按每升
24、高100m增大1%进行修正,B、C两项数值应相应加上A项的数值;4 符号A1、A2、B1、B2、C、D、E见图A.0.1A.0.5。条文说明:与现行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 10008)的规定一致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6、 表A.0.2修改为:表A.0.2 室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mm)符号适用范围额定电压(kV)0.531015203563110A1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752003004006501000网状遮栏向上延伸线距地面2.5m处与遮栏上方带电部分之间A2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752003004006501100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断口两侧带电部分之间B1设备运输时,其外廊
25、至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9501050115014001750交叉的不同时停电维修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栅状遮栏至绝缘体和带电部分之间B2网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1753004005007501100C无遮栏裸导体至地面之间250027002800290031003500无遮栏裸导体至建筑物、构筑物顶部之间27002800D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200022002300240026003000带电部分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边沿部分之间22002300注: 海拔超过1000m时,表中符号A项数值应按每升高100m增大1%进行修正,B、C两项数值应相应加上A项的数值。条文说明:与现行铁路电力
26、设计规范(TB 10008)的规定一致。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1、 第4.3.1、4.3.2、4.3.3、4.5.1、4.10.1、4.11.1、4.13.1、5.4.1、5.4.2、5.5.1、5.8.1、5.9.1、5.10.1、5.11.1、5.15.1、5.16.1、5.22.1、5.23.1、5.24.1、5.25.1、5.26.1、7.2.1、7.3.1条中,有关监理单位抽样检验的规定,改为“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进行外观检查”。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7 159号2、 第4.3.4、4.3
27、.64.3.10、4.4.1、4.4.2、4.5.2、4.5.3、4.5.64.5.10、4.6.54.6.8、4.7.24.7.5、4.8.2、4.8.3、4.9.8、4.10.24.10.7、4.10.94.10.12、4.10.14、4.11.3、4.12.24.12.5、4.13.1、4.14.3、4.15.24.15.4、4.16.44.16.7、4.17.3、4.17.4、5.2.3、5.2.4、5.3.5、5.5.3、5.8.2、5.8.5、5.9.2、5.15.3、5.15.4、5.16.2、5.16.4、5.19.2、5.19.4、5.19.8、5.26.4、5.27.7、6
28、.2.3、6.3.26.3.4、6.4.2、6.4.3、6.5.16.5.3、6.6.16.6.3、6.7.2、7.3.2条中,有关监理单位抽样检验的规定,改为“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见证检验”。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7 159号3、 第5.1.5条中关于恒张力架设和架线张力的内容修改为“承力索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接触线应采用恒张力架设,架线张力偏差不得大于8%,且架线张力不应小于绕线张力。”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4、 增加5.10.3条“吊柱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倾斜度不得大于1。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见证检验。检验方法:观察
29、、经纬仪、力矩扳手测量检查。”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5、 第5.22.4条修改为“交叉线岔在始触区至接触线的交叉点处两接触线应位于受电弓的同一侧,在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外的其他任何线夹或设备零件”。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6、 增加第5.31.2A条“接触网开通前应进行冷滑试验检测。冷滑试验分三次进行:第一次以510N受电弓静态抬升力,1020km/h速度,检测静态的接触线高度及拉出值;第二次以70N受电弓静态抬升力,3040km/h速度,对接触线的高度、拉出值及抬升量进行检测;第三次以70N受电弓静态抬升力,80100km/h速度,对接触线高度及拉出值、抬升量
30、进行检测。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接触网检测装置。监理单位见证试验。”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7、 表A.0.1修改为:表A.0.1 室内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mm)符号适用范围电压等级(kV)31027.5(35)55(66)110JA11、 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2、 网状和板状遮栏向上延伸距离地面2.3m处与遮栏上方带电部分之间75125300550850A21、 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2、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断口两侧的带电部分之间75125300550900B11、 栅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2、 交叉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8258
31、75105013001600B2网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175225400650950C无遮栏裸导体至地(楼)面之间25002500260028503150D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裸导体之间18751925210023502650E通向室外的出线套管至室外通道的路面40004000400045005000注: 1、电压等级中的110J系指中性点有效接地电网。 2、当采用平衡变压器时,由于、两相间电压大于35kV,A2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3、当为板状遮栏时,B2值可取A1+30mm。 4、通向室外配电装置的出线套管至室外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A.0.2中所列室外部分之C值。 5、海拔大于10
32、00m时,A1和A2值应进行修正。条文说明:与现行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的规定一致。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8、 表A.0.2修改为:表A.0.2 室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mm)符号适用范围电压等级(kV)31027.5(35)55(66)110J220JA11、 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2、 网状遮栏向上延伸距地面2.5m处与遮栏上方带电部分之间2004006509001800A21、 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2、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断口两侧引线带电部分之间20040065010002000B11、 设备运输时,其外廓至无遮拦带电部分之间2、 交叉的不同时停电检修
33、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3、 网状遮栏至绝缘体和带电部分之间9501150140016502550B2网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30050075010001900C1、 无遮栏裸导体至地面之间2、 无遮栏裸导体至建筑物、构筑物顶部之间27002900310034004300D1、 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2、 带电部分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边沿部分之间22002400260029003800注: 1、电压等级中的110J、220J系指中性点有效接地电网。 2、海拔大于1000m时,A1和A2值应进行修正。条文说明:与现行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的规定一致。备注 修订文号铁
34、建设2009 62号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 167号)1、 第4.9.1、4.10.1、4.19.1、5.4.1、5.5.1、5.8.1、5.9.1、5.10.1、5.10.2、5.13.1、5.19.1、5.22.1条中,有关监理单位抽样检验的规定,改为“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进行外观检查”。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7 159号2、 第4.9.2、4.10.2、4.19.3、5.2.3、5.2.4、5.3.4、5.3.5、5.4.4、5.4.5、5.5.3、5.5.4、5.5.5、5.7.15.7.3、5.8.2、5.8.4、5.8.5
35、、5.9.2、5.10.2、5.10.3、5.11.3、5.11.4、5.12.2、5.13.35.13.6、5.14.3、5.15.2、5.15.3、5.15.4、5.16.15.16.8、5.19.25.19.6、5.22.2、5.22.4、5.23.1、5.23.2、5.28.1、5.28.4、6.2.1、6.2.2、6.3.1、6.4.1条中,有关监理单位抽样检验的规定,改为“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进行见证检验”。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7 159号3、 第5.1.1条1款中关于跨距调整的内容修改为“调整幅度为:时速200公里时为+1m/-2m,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时为0
36、.5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相邻跨距差不得大于10m”。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4、 第5.1.8条中关于恒张力架设和架线张力的内容修改为“承力索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接触线应采用恒张力架设,架线张力偏差不得大于8%,且架线张力不应小于绕线张力”。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5、 增加第5.16.7A条“非绝缘锚段关节中,一支接触悬挂(及其支持装置)的各带电体与另一支接触悬挂(及其支持装置)的各带电体间的最小间隙不应小于100mm,允许偏差-30mm。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测量检查”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6、 表5.28
37、.2中,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受电弓动态包络线范围修改为“受电弓左右摆动量在直线地段为250mm、曲线地段应符合设计要求”。备注 修订文号铁建设2009 62号现行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目录(截至时间2009年4月)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号施行日期发布文号1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20050425铁建设200566号2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200620060410铁建设200648号3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200720070303铁建设200737号4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20050425铁建设200566号5铁路光(电)缆传输工程设计
38、规范TB10026-200020000801铁建设函2000172号6铁路时分数字程控电话交换工程设计规范TB10036-200020000801铁建设函2000172号7铁路工程设计CAD技术规范TB10044-9819980701铁建函1997345号8铁路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设计规范TB10057-9819990101铁建函1998253号9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TB10060-9919990601铁建设函199969号10铁路驼峰信号设计规范TB10069-200020010401铁建设函2000445号11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TB10071-200020010401铁建设
39、函2000445号12铁路通信电源设计规范TB10072-200020010401铁建设函2000445号13铁路通信用户接入网设计规范TB10073-200020010401铁建设函2000445号14铁路旅客车站客运信息系统设计规范TB10074-200720080315铁建设函200844号1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TB10075-200020010401铁建设函2000445号16铁路枢纽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76-200020010401铁建设函2000445号17铁路电力牵引变电所所用电系统设计规范TB10080-200220020701铁建设200224号1
40、8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TB10081-200220020801铁建设200245号1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自耦变压器方式技术规范TB10111-9419941201铁建函1994469号20铁路供电调度系统设计规范TB10117-200820080606铁建设200886号21铁路驼峰信号施工规范TB10221-200020010401铁建设函2000445号2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20030601铁建设函200399号2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2-200320030601铁建设函200399号24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
41、范TB10402-200720070701铁建设2007136号25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200320040101铁建设2003127号26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9-200320040101铁建设2003127号27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20040101铁建设2003127号2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20040101铁建设2003127号29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20040101铁建设2003127号30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
42、9419940401铁建函199476号31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20040401铁建设函2004121号32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TB10441-200820081030铁建2008198号33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TB10504-200720070804铁建设2007152号34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T10034-200520050425铁建设200566号35交流电气化铁路对有线广播线路干扰防护设计规范TB/T10043-9519950901铁建199589号36铁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TB/T10112-200520050425铁建设200566号37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5-200920090105经规标准20092号38客货共线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6-200720071122经规标准2007158号39铁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7-200720071130经规标准2007164号40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8-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