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造纸脱水器材工业的现状与发展造纸脱水器材的基本常识造纸机械是包括原料准备、制浆、造纸、直到制成卷筒或平张成品,以及加工纸和纸板的机械。造纸脱水器材是在造纸脱水中用到的必不可少的元件。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公元105年,蔡伦就总结了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造纸术后来传入欧洲。到18世纪初出现了荷兰式打浆机,改变了捣捶成浆的工艺,这是造纸过程走向机械化的重要一步;1798年法国人罗贝特取得手摇无端网造纸机的专利,后经英国人福郡尼尔兄弟资助,1803年英国技师唐金经改进制成能连续形成纸张的长网造纸机,并于1805年成功造出纸张;
2、1809年英国人迪金森试制成功圆网造纸机。在备料制浆方面,1839年德国的皮特开始用蒸煮锅蒸煮破旧棉布制浆;1843年德国的克勒尔发明剥离木材纤维的磨木法制浆,并经弗尔特尔费时十年改进而获得成功;1851年英国的伯格斯和美国的瓦特发明烧碱法木材制浆;1857年美国的蒂尔曼发明亚硫酸盐木材制浆技术;1884年德国化学家达尔又发明硫酸盐木材制浆技术。这些发明开辟了以木材作为造纸主要原料的道路,到了20世纪初期,造纸机械已成为大型高产的产业机械。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造纸机械又有许多发展和创新。如在备料制浆设备方面,出现了立式连续蒸煮器、置换洗涤器、热磨机、新型压力筛和除渣器等;在造纸机方面出现了新
3、型流浆箱、夹网、复合压榨、聚脂成型网等。60年代以后,直流电动机的可控硅稳速调速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于造纸机,电子技术用于检测、控制和记录造纸过程的参数,如机器的速度,物料的浓度、温度、流量,纸幅的干度、定量、厚度、紧度和强度等。到了80年代,大型的立式连续蒸煮器能日产纸浆1350吨;造纸机的门幅可达10米,车速在1000米/分以上,日产量超过500吨。按制浆造纸的工艺流程,造纸机械可以分为备料制浆设备、造纸机和整饰加工机械三大类。备料设备是造纸原料在蒸煮或磨浆前,按蒸煮或磨浆工艺要求进行预处理和加工的设备,分为非木材纤维备料设备和木材纤维备料设备。前者有切草机、切苇机和甘蔗除髓机等,后者有剥皮机
4、、削片机等。制浆设备是将植物原料分离成纤维过程所用的设备。制浆方法可分为化学法、机械法和化学机械法,相应制浆设备包括蒸煮器、磨木机、热磨机、洗浆机、漂浆机打浆机和废液回收设备等。削片机是将生产木浆所需的原木削成一定规格的木片的机器,分为盘式和鼓式两类;蒸煮器是将造纸原料中的木素溶于蒸煮液,使造纸原料分离为纤维的设备,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类;磨木机是生产磨木浆的设备,按生产方式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类,按原木的加压方式又可分为水力加压式和机械加压式两类.将木材切片经蒸汽预热后,再在高压状态磨解的浆料称为热木片磨木浆,制造热木片磨木浆的机器就是热磨机,热磨机耗电量很大,所以充分利用磨浆过程中的热能
5、是热磨机的关键问题;洗浆机是将蒸煮后的纸浆与黑液分离的机械设备,按黑液提取率分,有高浓度和低浓度提取两大类。纸浆漂白的目的是除去蒸煮后浆料内残留的木质素和色素,提高浆料的纯度,使纸浆具有洁白的色泽。漂浆机是普遍应用的一种漂白设备,它由漂浆池螺旋推进器、洗鼓等部件组成。浆料和漂白剂放在池中并不断加入洗涤水,借助螺旋推进器的作用在池中循环流动,完成混合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带有漂白生成物和残余漂液的水通过洗鼓内腔排出,使得到洁白的纸浆。造纸机是使纸浆形成纸幅的分部联动的全套设备,包括流浆箱、网部、压榨部、烘干部、压光机、卷纸机,以及传动部等主机和汽、水、真空、润滑、热回收等辅助系统。形成湿纸幅的网部是
6、造纸机的核心,所以造纸机按网部的结构又可分为长网造纸机,夹网造纸机和圆网造纸机。流浆箱是把适当浓度的浆料通过布浆器、整流装置、堰池、堰板喷口等部件均匀稳定地送到网上的设备,又称网前箱;浆料从流浆箱喷射到铜网上之后,在网部上形成湿纸页并进行脱水;之后是压榨,即用机械方法挤出由网部出来的湿纸页的水分,提高纸页的干度,同时改善纸页的表面性质,消除网痕和增加平滑度、紧度和强度;然后进入烘干部,使经过压榨后的湿纸页进一步脱水,使纸页收缩,纤维结合紧密和增加强度。由烘干部出来的纸页经压光机压光后,可以提高纸页的平滑度、光泽度和紧度,使纸页全幅厚度一致,并减少透气度;最后由卷纸机将纸幅卷成纸卷,即完成了造纸
7、的主要过程。为适应以后不同的需要,在造纸车间卷纸机后还设有超级压光机、复卷机、切纸机等。造纸工业会消耗大量的原料、水、电和化工药品,并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因此造纸机械的未来将向使用适应广泛的造纸原料,减少造纸过程的材料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展。中国造纸脱水器材工业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在沈阳建立了第一家造纸网生产企业,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相继建立了七家铜网制造企业和三家工业用呢制造企业。那时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时期,造纸网、造纸毯生产企业所需材料的进口、生产计划的制定和产品的流向分配均由当时的国家轻工业部统一安排管理。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约5000家造纸厂所需的脱水器材绝大部分是由这
8、10家企业生产供应。除当时仅有的两台日产200T的进口造纸机需要少量进口另外生产的脱水器材外,中国的造纸脱水器材工业基本上保持着生产与销售的平衡。也就是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中国造纸脱水器材处于自给状态。近年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造纸工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高速发展,纸和纸板总产量已由1986年的年产1000万吨,上升到2006年的65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现在年产100万吨以上的造纸企业已有近10家,世界上大型高速纸机持续不断地在中国境内安装。这种形势打破了造纸工业与为其配套的原有的脱水器材工业的供需平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起中国不得不小规模地进口高档次的脱水器材产品,而到了九
9、十年代中后期中国也开始了脱水器材产品的出口。可以预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中国造纸脱水器材产品的进出口规模还会逐年递增。应该说:“造纸脱水器材行业”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约定俗成的一个特有的专业术语,它特指三大类产品:造纸网、造纸毯和帮助网毯脱水的功能配件如真空面板等。目前中国企业已几乎可以生产造纸工业应用的各类脱水器材产品。1、 行业由来 1.1 造纸网 造纸网在造纸机上是纸幅成形和脱水的最为重要的媒介物,对成纸质量起着关键作用。1949年3月中国建立了第一家造纸网的专业生产厂沈阳造纸网厂。此前中国造纸工业所需用的网类产品全部依靠进口。当时由于设备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沈阳网厂只能生产较为简
10、单的供圆网造纸机使用的有端网。其后在中国实施的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发展计划”期间,即1955年前国家建设了佳木斯网厂,并对沈阳网厂进行技术改造,试制成功了磷青铜长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又将天津、上海和开封三个原有的老厂改造成了造纸网专业生产厂,使当时造纸网的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赶不上造纸主业的发展需求。1965年至1975年国家又投资建设了西安造纸网厂和芜湖造纸网厂。至此,全国形成了由7家国有的造纸网厂组成的生产网络,总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基本上满足了全国造纸工业的需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封网厂和天津网厂相继试制成功了塑料网,应用于制浆系统设备和圆网造纸机。进入八十年代,造纸网业
11、又开始了聚酯网的研制,于1985年在引进国外设备的基础上应用国外的专有技术由天津网厂和沈阳网厂织出了聚酯成形网,并开始批量生产。随后其它的几家网厂也先后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备,加入到了生产聚酯成形网的行列。现在全国已有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造纸网企业20余家,它们全部可以生产单层、双层和2.5层的聚酯成形网产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中国执行了新的经济政策,大大改善了原有的经济环境,小型造纸企业快速增加,随之也就相应出现了大量的小型织网企业。不过这些小的织网企业只能生产塑料网和聚酯螺旋干网等比较简单的产品。就造纸网产品品种看,迄今我们已经能够生产供应造纸工业应用的所有产品。 1.2 造纸毛毯
12、造纸毛毯是造纸机压榨部和干燥部的重要消耗器材,在纸与纸板的抄造过程中有着传递、脱水、平整和干燥纸页的作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满足造纸工业发展的需求,国家扩建了上海和天津两家工业用呢厂用以生产供造纸机使用的织物,1966年又新建了青海工业用呢厂。1956年以前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的机织方法,以百分之百的进口羊毛织造造纸毛毯。1957年逐步推广羊毛与锦纶混纺的机织毛毯,1970年开始运用新技术生产羊毛与化纤混合的针刺毛毯。这种针刺毛毯是由基布和纤维层组成,基布约占成品重量的20-50%。纤维层中的锦纶或涤纶占30-100%,毛毯表面耐磨性大大增强。由于纸页仅接触纤维层,这样就可以减少纸面上的毯印。从1
13、976年开始研制全化纤针刺毛毯,经过10多年的生产实践,这种毛毯在高温热定型后规格稳定,伸长与收缩小,滤水性能高。1986年后我国又开始了BOM高线压毛毯的研制,以提高毛毯的耐压及脱水能力,适应中大型高速纸机生产线上新型压榨的需求。至今我国除暂时还不能生产靴式压榨中需求的织物外,已经可以生产供应8cm宽、1000m/min车速、线压力可达2000N/cm造纸机所使用的压榨毛毯和干燥部使用的干毯。目前我国已有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造纸毛毯生产企业20家和数十家小型毛毯制造企业。1.3 脱水元件造纸脱水元件是指造纸机湿部的成形板、脱水板和真空箱面板或条形件,它们是起脱水作用的功能配件。自上个世纪五
14、十年代起中国的造纸机曾用过木质的和普通塑料制成的脱水元件。直至1985年后,随着聚酯网替代铜网后,为提高脱水元件的耐磨性,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逐渐大量应用,继而又开发出了陶瓷件和压延微晶材质的脱水元件。现在我们基本上是以其材质和功能或形状将脱水元件分为:高密度聚乙烯成形板或脱水板,陶瓷空箱面材或陶瓷条和压延微晶脱水板或真空箱面板。目前全国脱水元件制造企业有100多家,像山东鲁信、河南升达等都是专业制造脱水元件的厂家,不过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还以其它非造纸企业生产配套产品。最近设在山东聊城的鲁信造纸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脱水元件产品已经和进口产品没有差别,其中有相当的数量出口。但由于脱水元件企业规模和技术手
15、段参差不齐,因而市场上供货的品质和价格也相差较大。2、 行业现状2.1 2006年我国造纸脱水器材的生产状况2006年我国造纸网的总产量为226万平方米,比2005年的总产量213万平方米增长5.9%,其中聚酯成形网略有增加,塑料网和铜网产量略有下降,较为突出的是不锈钢网的产量大幅增加,同比提高了123.44%。这种不锈钢网除少量用于特殊纸种的造纸机生产外,主要是用作纸浆生产中或其它行业中工艺操作应用的滤网,它在我国网类产品出口中占主要部分。2006年我国主要造纸毛毯企业的总产量为5415吨,比2005年减少了1.99%。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点是我国近年执行了较为严格的环保政策,关停了
16、大量的小型造纸企业。而主要使用铜网、塑料网和毛毯的小造纸企业的消失,必然导致这三种产品的减产。由于生产造纸脱水元件类产品的企业规模不是太大,分布在我国的河北、山东、辽宁、广东、浙江、江苏、湖北、河南、陕西等不同省份,较为分散。除少量几家是为造纸工业配套的专业厂外,大部分企业还为其它工业生产配套产品,所以它们的经济数据难于统计。 2.2 进出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进口造纸脱水器材产品,用于当时引进的几台大型纸机。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造纸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脱水器材的进口,特别是网毯产品随着现代化高速纸机的增加也在逐年递增。当然,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向我国供应大型纸机的国外公司要求配套他们
17、指定的国外网毯产品。从2002年至2006年五年间我国网毯进口量平均每年增长18.75%,大大高于纸和纸板同期产量的平均增长率14.5%。2006年网毯进口量达1765吨,比2005年增长了12.6%;耗用1.2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33.4%。进口量和用汇总额两个增速比说明,进口高价位的高档脱水器材产品在增多,如SSB成形网和BOM高线压毯类产品。这些进口产品都是为了满足日渐增加的超大型纸机的需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网毯产品也开始出口,而且近五年来的出口量每年也在增加。不过我们出口脱水器材产品的价位均大大低于进口的产品。出口产品价格平均每公斤12.9美元,而同期我国进口的网毯
18、产品平均价位71.7美元,相差6倍左右。出口国家集中在亚洲和非洲三十几个国家。2006年出口总量为1660吨,比上年同期出口1021吨提高了62.58%,而出口额2006年2140万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49.65%。可以看出出口量的增长比率远大于出口额的增长比率,这说明我国出口的网毯产品中增长最快的是低价位的滤网和滤布。应该肯定我国产品无论是聚酯成形网、干网、还是滤网等产品在国际上还是有较强竞争力的,甚至受到国际上著名的造纸企业的赞许。 2.3 外资在华的生产基地 本世纪初开始,世界著名的造纸网毯企业制造商逐步把经营重心移向造纸工业活跃的我国,向我国注资建立他们的高档网毯产品生产基地。美
19、国的奥巴尼(Albany International)、海克(Huyck)、德国的汗巴(Hein back)和芬兰的坦姆菲尔特(Tamfelt Group)四大著名企业相继在我国建立了生产企业。此外艾斯坦詹森(Asten Johnson)、克里斯蒂尼(Cristini)以及日本的惠尔康(Nippon Filcon)、市川(Ichikawa)、敷岛(Shikihima Ccnvas)、带华宝(Daiwabo)等公司也均在我国设立了公司,销售他们的产品。坦姆菲尔特原来在天津与天津环球网业有一合资的半成品车间,该车间仅完成插接和热定型这两道造纸网制造的最后工序,其它7道具有关键技术的工序仍在芬兰完成
20、。去年坦姆菲尔特公司已着手筹备在天津开发区独资建设一条完整的聚酯网生产线,先行生产高档聚酯成型网,然后增加BOM毛毯子和靴套类产品。值得指出的是一向对在华建厂持保守态度的日本著名企业惠尔德(Nippon Felt)公司于2006年也开始酝酿在华建立生产基地的计划。此外在上海昆山的福伊特织物公司(Voith Fabrics)正在稳步扩大其产量和品种。虽然世界著名的一些网毯公司在亚洲的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早已建有生产基地,而且多年来一直在向我国供货。不过造纸网毯这种造纸工业的消耗材料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当地生产供货不但会降低价格,其售前和售后服务这两个对客户最为重要的环节会更
21、加完善便捷。无疑,外资在我国的这些生产基地对我国乃至亚洲的造纸工业发展均会大有裨益。3、 行业发展3.1 保持产品优质、多样化特点现时我国造纸工业存在着原料结构、产品需求和企业规模多样化的特征,预期这种状况不会在短期内改观。我国造纸脱水器材企业也就会继续在这种多样化的条件下维持生存和发展。因而我国网毯产品的特点是:可以适应非木纤、二次纤维和木纤维多种造纸原料生产;可以适应各种型号造纸机的应用,抄速从低于100m/min至1000m/min;可以为文化用纸、工业包装纸和生活用纸等不同纸种不同定量的纸机配套生产。我国产品之所以能大量向亚洲和非洲出口,也正是因为那些国家的造纸企业与我国有着类似的生产
22、条件。近年我国又制定了较为严格的产品标准,大大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稳定。经国家批准2001年7月10日造纸毛毯执行了新的行业标准,2004年5月1日造纸网业生产也开始执行造纸用多层成形网和造纸用异型丝干燥网两项行业标准。新标准实施后,我国的网毯产品已经达到国际著名网毯制造企业的企业标准,质量水平与他们的产品已无差异。目前我们只是还不能生产适应车速1000m/min以上10m机宽的现代化纸机要求的聚酯成形网和线压力达到3000N/cm以上的压榨织物或靴套类产品。我们今后会继续保持网毯产品品种多样化和高质量标准的优势,并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全球市场,参与同行的竞争。3.2 扩大对外合作
23、就全球造纸业而言,凡造纸工业发达的国家,其配套的造纸脱水器材制造业也发达。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世界上著名的网毯制造企业的特征是,规模大而且均已形成跨国公司,不过企业的数量却不是很多。从产量上看,欧洲、北美加上日本三个地区的纸和纸板总产量约26000多万t,是中国产量的4倍,但是为其生产配套的脱水器材企业不过十五六家,大都实施“网毯一体化”经营。可是,就这十五六家企业却在向全世界的造纸工业供应着高端网毯产品。可以断定随着中国造纸主业的进展,造纸企业升级、规模扩大必然导致配套行业的技术升级,产品换代,这样也就迫使我国网毯企业改变小而散的经营模式。未来网毯制造企业的合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技术含量、
24、实行“网毯一体化”经营模式,继而企业数目大大减少等等这些市场化整合的行为必然成为可以预见到的发展趋势。 前两年四川环龙造纸网毯公司和江苏金呢集团公司已率先尝试了企业并购重组和实施“网毯一体化”经营,均已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在我国大多数主要的网毯制造企业正在经历从只重视“生产制造”这个环节,转向重视“技术投入”这个经营理念的转变过程。诸多企业在自主创新,试图拥有自己的专有技术上做着不懈的努力。他们已经开始开始把对客户的“售前”和“售后”两项技术服务摆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这一切均表明我国的网毯制造业正在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广泛国际合作创造较为坚实的基础条件。 此外,伴随着我国市场
25、经济的深化,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会更加活跃。世界著名的网毯制造企业在华建立生产基地和进口高端网毯产品的势头还会增大,另一方面,我国网毯产品的出口,抑或到国外投资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的趋势也会增加。山东鲁信造纸机械有限公司坐落在美丽的江北水城山东聊城,公司多年来专心致力于研制与开发纳米氧化铝、增韧氧化铝(ZTA)、氧化锆、碳化硅和氮化硅等不同材质,适合不同车速纸机和造纸工艺的脱水器材,国内领先的大型数控龙门磨床、水力切割机、等静压、平面精磨机床等高精设备和全面质量综合性能检测系统,确保了产品精度,产品远销东欧、东南亚及国内多家知名造纸企业,成为让用户最放心的合作伙伴。成型板三条刮水箱高真空吸湿箱双室真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