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黄山小学教师招聘2017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word版】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黄山小学教师招聘2017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word版】1:梅耶研究发现,当材料是具体事物时,小学儿童能够独立地使用精细加工策略;当材料是图画时,小学儿童能够在指导下使用组织策略。()判断题对错 2: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单项选择题A、图示B、坐标C、遗忘曲线D、练习曲线 3: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单项选择题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 D、组合律 4: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更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
2、()。单项选择题A、系统性B、预见性C、结构性D、实效性 5: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单项选择题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6: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单项选择题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法律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 7:节俭属于性格的()特征。单项选择题A、态度B、行为C、意志D、情感 8:教学特别要注意教学卫生,要求学生在坐、立、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护学生的视力。()判断题对错 9: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单项选择题A、一般迁移B、正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 10: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
3、是()。单项选择题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的策略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D、形成学习兴趣 11:()心理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单项选择题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青年初期 12:学生集体是否形成了(),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单项选择题A、健康的舆论B、共同的目标C、干部队伍D、良好的秩序 13: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单项选择题A、记忆知识B、发现知识C、积累知识D、搜集知识 14: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哪些步骤( )。多项选择题A、确实评估目标B、搜集有关的资料C、描述并分析资料D、形成价
4、值判断E、作出决定 1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判断题对错 16: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早上起来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少了()。单项选择题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自然消退 17: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因素( )。多项选择题A、智力B、认知过程C、主体活动积极性D、主体的求知欲望E、主体的知识经验 18:下列诗人中,以边塞诗著称于世的是()。单项选择题A、曹操B、岑参C、李白D、陆游 19:系统脱敏法由()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单项选择题A、沃尔帕B、福勒C、雅各布松D、奥苏贝尔 20: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单
5、项选择题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2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单项选择题A、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22: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单项选择题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
6、机 23:小学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_、_。()多项选择题A、德育目标B、德育任务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 2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是()。单项选择题A、审美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25:“我要是谈了我朋友的隐私,他准会大发脾气;我朋友没有大发脾气”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2013年下半年真题)单项选择题A、我朋友是个温和的人B、我朋友为人倒是挺不错C、我谈了我朋友的隐私D、我没有谈我朋友的隐私 26:“新官上任三把火”“初次见面时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都体现了()。单项选择题A、首因效应B、投射效应C
7、、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 27:下面的观点正确的是()多项选择题A、 凡是给教师带来麻烦的行为都属于问题行为B、 问题行为具有稳定性C、 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教育,在一定条件和诱因下,问题行为可能发展为变态行为D、 偷窃、打架等属于人格性问题行为E、 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家庭、社会文化、学校和学生四个因素 28: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句话说明教师具有()的义务。单项选择题A、遵纪守法B、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C、尊重学生人格D、保护学生权益 29: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是由三方面内驱力组成,即()。多项选
8、择题A、认知内驱力B、直接的力驱力C、自我提高的力驱力D、间接的力驱力E、附属的力驱力 30:班级常规管理建立的检查监督系统所采取的检查监督方式有()。多项选择题A、自检B、互检C、班干部检查D、班集体检查E、班主任抽检 31:“差生测智商”“绿领巾”“差生教室外考试”“收取不听话押金”等一系列教育乱象的出现,引起社会热议。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单项选择题A、这些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冷暴力”B、这些做法会给学生留下心灵创伤,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C、这是不尊重学生、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D、这些做法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是一种有效的“惩罚教育” 32:假如背一段文字,从头到
9、尾记10遍就记住了,那么根据“过度学习”原理,记( )最高效、最经济。单项选择题A、20遍B、15遍C、12遍D、25遍 33:评分的绝对标准是 ,相对标准是其他学生的成绩。单项选择题A、 课程内容B、 社会议论C、 平时表现D、 学校要求 34: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单项选择题A、陶行知B、廖世承C、潘菽D、蔡元培 35: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表象形式呈现,以下属于他提出的呈现方式的有()。多项选择题A、动作表象B、图像表象C、符号表象D、情感表象 36: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把扫帚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讲义
10、夹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搞的恶作剧。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单项选择题A、老师大发雷霆,立即查找恶作剧的人B、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连扫帚都向我表示不满了。希望你们在课后也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吧!”C、认真地说:“我就喜欢接受他人的挑战。”D、稍作整理,批评训斥学生 37:在个体发展的动因问题上,坚持“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单项选择题A、 洛克B、 孟子C、 华生D、 荀子 38: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 )。单项选择题A、亚里士多德B、阿基米德C、伽利略D、开普勒 39:关于班主任
11、的角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项选择题A、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B、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C、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D、班主任并非是班级普通的一员,因其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40: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单项选择题A、正相关B、影响不大C、负相关D、毫无影响 41: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多项选择题A、常模参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42: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单项选择题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发展性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尊重学
12、生主体性原则 43:作为一名教育者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单项选择题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44:一儿童实际年龄为12岁,智力年龄为15岁,则其智商为( )。多项选择题A、60B、80C、100D、125E、150 45:根据反映活动深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单项选择题A、记忆知识B、直观知识C、理性知识D、应用知识 46:“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句话出自王国维的()。单项选择题A、蕙风诗话B、艺概C、人间词话D、宋元戏曲考 47: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
13、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单项选择题A、他律阶段B、前习俗阶段C、自律阶段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48: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单项选择题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 49:明代以后使科举考试形成固定格式的是()。单项选择题A、八股文B、程朱理学C、“四书”、“五经”D、六艺 50: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单项选择题A、社会B、家庭C、学校D、教师 5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单项选择题A、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B、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全面发展C、指导本班班委、共青团组织工作D、评定学生操行 52:国家对学龄儿童
14、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单项选择题A、初等教育B、平民教育C、普及教育D、义务教育 53: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单项选择题A、引导B、促进和维持C、反馈D、评价 54: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判断题对错 55:教师只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而不发表任何评论的倾听是()。单项选择题A、介入型倾听B、非介入型倾听C、身势倾听D、非语言倾听 56: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根据对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说。多项选择题A、“明了”B、“预备”C、“
15、联想”D、“系统”E、“方法” 57:智力是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和个人努力综合作用的产物。()单项选择题A、对B、错 58:中小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与成人比较,具有特殊性。判断题对错 59: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一定能产生相应的效应。判断题对错 60: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 ()判断题对错 查看答案 1:答案错误 解析 2:答案D 解析 略 3:答案A 解析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4:答案B 解析 5:答案B 解析 6: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教育行政法规。 7:答案A 解析 8:答案正确 解析 9:答案C 解析
16、10:答案A 解析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学会如何学习属于学习策略里面的元认知策略。 11:答案B 解析 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为少年期,故选B。 12:答案A 解析 学生集体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舆论,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13:答案B 解析 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 14:答案A,B,C,D,E 解析 略 15:答案正确 解析 略。 16:答案A 解析 17:答案C,D,E 解析 个人求知欲望强、活动积极性高、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发现问题。 18:答案B 解析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
17、诗代表诗人,擅长七言歌行。故选B。 19:答案A 解析 20:答案C 解析 考试焦虑症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远远不够。 21:答案A 解析 22:答案A 解析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的。 23:答案C,D 解析 24:答案D 解析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5:答案D 解析 题干是一个假言命题,可以写成“谈朋友隐私、发脾气”的形式,并且现在朋友没有发脾气。根据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否后推否前可以得到“没有谈朋友的隐私”。故选D。 26:答案A 解析 在总体印象形成
18、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27:答案B,C,E 解析 28: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陶行知的话说明,教师要搞好教学、教好功课,就必须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好学了,学生才能好学。 29:答案A,C,E 解析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种。 30:答案A,B,C,E 解析 班级常规管理建立的检查监督系统所采取的检查监督方式包括: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主任抽检。 31:答案D 解析 题干中的教育乱象都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种做法变相给学生分了
19、等级,不仅不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反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2:答案B 解析 3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察第十四章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评分时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两种。绝对标准是以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学生的分数和其他同学的回答情况没有关系。而且绝对标准强调,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背景情况有差异,所以他们的学习结果也是不可比较的,它对应的评价方式是标准参照评价。 34:答案B 解析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5:答案A,B,C 解析 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
20、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36:答案B 解析 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使教师处于窘境,查处会拖延时间,不理睬又损害教师威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幽默法,暂时让自己摆脱窘境。教师面对损害自己的行为以幽默带过,既显示了教师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尴尬境地,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氛围。故选B。 37:答案B 解析 38:答案B 解析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物理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原理题干中的著名言论便是例证。 39:答案D 解析 班主任是班级普通的一员,“普通”意味着班主任在履行班级义务时,不能也不应该享受特权,他必须像其他成员一样带头维护班级的荣誉,积极参
21、加班级的活动,模范遵守班级的规定等。 40:答案C 解析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含糊不清与学生成绩有负相关。 41:答案A,D 解析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依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划分的。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则是依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 42:答案C 解析 略。 43:答案A 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22、。 44:答案D 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智力测验公式。斯坦福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即用智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反映智商,其公式是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通过计算本题答案是125 45:答案C 解析 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46:答案C 解析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这句话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47:答案C 解析 48:答案D 解析 由小学教育学制的历史发展可知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是五四制实验。 49:答案A 解析 明代以后规定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50:答案C 解析 略。 51:答案A
23、解析 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故选A。 52:答案C 解析 普及教育即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在中国,普及教育首先是普及小学教育。 53:答案B 解析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54:答案正确 解析 略。 55:答案B 解析 56:答案A,C,D,E 解析 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说。 57:答案A 解析 智力的发展并非是某一个因素孤立作用的结果,而是各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8:答案正确 解析 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体现在: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59:答案错误 解析 【答案要点】错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心理因素。 60:答案错误 解析 画线是一种复述策略的具体方法。 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