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专题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组支柱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定义和内涵 战略性新兴行业的主要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产业的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机会的措施建议前 言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热点话题。2010年两会期间,如何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一大热点。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经济正处于由“保增长”向“调结构”转化的过渡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进行产业发展转型的重点方向,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
2、着怎样的发展机遇?其基本内涵和发展现状如何?有着怎样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风险?其各主要产业的细分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商业银行有关贷款项目的特点和策略应该如何制定?以上问题将是本期热点分析的主要重点,本期热点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组支柱产业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从理论角度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会。第二部分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知识进行介绍,包括有关的定义、内涵;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风险等等。第三部分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个主要细分行业进行分析。确定各个细分行业的
3、特点、问题、发展趋势和机会所在。第四部分 商业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业务发展建议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于商业银行如何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业务进行建议,并介绍有关的案例。敬请关注本期经济热点专题-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组支柱产业。正文目录第一部分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支柱产业8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个政策扶持的支柱产业8(一)温总理提出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8(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调整经济增长结构的重要一环9(三)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脉络9(四)政策空间决定发展机遇11二、经济危机预示新周期中产业机会的到来12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中国未来经济
4、增长14第二部分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16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定义和内涵16(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16(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17(三)战略性新兴行业的选择依据17(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18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一)新能源产业20(二)节能环保产业21(三)新材料产业21(四)生物医药产业21(五)信息产业22(六)高端制造业22三、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条件22四、我国战略性新兴行业的主要特点24五、我国战略性新兴行业的主要风险25(一)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行业的主要风险25(二)战略性行业中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26第三部分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产业的发
5、展趋势分析28一、新能源产业细分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8(一)新能源紧扣“低碳经济”的脉搏28(二)风电行业:发展机遇与瓶颈并存28(三)光伏行业下游利润增加,静待国内市场启动30(四)核电将主导新能源投资高峰33二、新材料产业细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37(一)新材料的主要分类37(二)电子信息材料行业趋势分析40(三)新能源材料行业趋势分析41(四)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趋势分析43(五)高性能结构材料行业趋势分析44(六)新型功能材料行业趋势分析45(七)化工新材料行业趋势分析46三、节能环保产业细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47(一)低碳经济路径:短期内节能机会大于新能源47(二)建筑节能:行业发展即将提速49
6、(三)照明节能:正步入增长爆发期51(四)工业节能:快速发展时期53(五)清洁煤技术:看好长期前景55(六)节能服务行业:合同能源管理新型市场化节能模式56四、生物医药产业细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58(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58(二)生物制药:未来具有广阔发展空间60(三)生物育种:技术水平领先世界62(四)生物制品:专项调整激发产业活力63五、信息网络产业细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64(一)信息网络将有望成为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64(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66(三)网络媒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72(四)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77六、高端制造产业细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82(一)高端制造产业:发展
7、高端装备制造业是重中之重82(二)新能源装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84(三)节能减排装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86(四)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87(五)高档数控机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90(六)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91(七)航空航天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95第四部分 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业务发展建议97一、商业银行战略性新兴行业贷款项目特点分析97(一)投资数较大,回收期长97(二)发展速度快,回报率高97(三)竞争激烈,经营风险高97二、战略性新兴行业贷款项目分析与评价98(一)项目主体(企业)的地位与环境因素评价分析98(二)银行贷款项目市场前景分析与预测99(三)战略性新兴行业贷款项目综合评价与
8、分析101三、有关的业务案例分析103(一)招商银行信贷通过项目贷款不设上限来支持环保企业发展103(二)国家开发银行助推生物产业发展104(三)建行授信蚌埠院六十亿元发展新材料和光电产业106(四)中国工商银行与广东明阳风电签全面战略合作协议107(五)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把握光伏行业授信投向107四、商业银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机会的措施建议109中国经济热点分析报告产品简介112图表目录图表 1:2010年政策导向将呈现出三个转变和一个坚持9图表 2:各种光伏电池比较31图表 3: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产业链图31图表 4:尚德、中电光伏和天威英利的毛利率32图表 5:国内在建核电机组33图表 6
9、: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34图表 7:2020年中国核电发电量占比达到10%34图表 8:核电站投资成本36图表 9:新材料的主要种类及其各细分品种37图表 10: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产量及消费趋势44图表 11:我国Low-E 玻璃的消费趋势44图表 12:世界碳纤维按应用领域需求的统计和预测45图表 13:低碳经济的主要方法与比较47图表 14:低碳经济成本图(负值代表具有经济优势)48图表 15:节能的重点分别是工业、建筑和交通49图表 16:节能环保行业重点机会领域一览49图表 17:房屋住宅能量损失的构成情况50图表 18:不同保温材料性价比51图表 19:LED的优点
10、51图表 20:中国LED下游应用领域52图表 21:2005-2010全球各领域LED增长率53图表 22:2009年上半年我国能耗的行业分布54图表 23:主要的清洁煤技术55图表 24: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流程图:项目融资和节能测算是重点57图表 25:节能服务产业未来增速有望保持30%-40%57图表 26: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流程图:项目融资和节能测算是重点61图表 27:2007-2013 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及增长率67图表 28:2007-2013 年中国网络购物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例67图表 29:2007-2013 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及增长率70图表 30:2007-
11、2013 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及增长率71图表 31:2007-2013 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及增长率71图表 32:2002-2009年中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和使用率73图表 33:物联网产业链78图表 34:我国互联网应用排名81图表 35:物联网应用排名82图表 36: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趋势分析84图表 37:国产集成电路设备销售持续增长88图表 38:国产集成电路设备销售基本不受行业周期波动影响89图表 39:近年政府出台的支持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90图表 40:机床行业主要下游所需的机床类型91图表 41:09 年以来的主要新能源汽车政策92图表 42: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
12、发展方向95图表 43:贷款总评价指标体系图102第一部分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组支柱产业2010年两会期间,如何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一大热点。有关专家认为,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明朗,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个政策扶持的支柱产业(一)温总理提出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2010年2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要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选择若干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力争较短时间内见效,使战
13、略性新兴产业尽早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从2009年初到目前,国家各领导、部委提出了许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针政策。方针政策涵盖了融资、产业国家规划、产业市场需求、行业改革、产业对外合作、创业投资计划等重要方面。在行业融资方面,2009年上半年,政府已经明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信贷融资上进一步给予扶持,下半年又推出产业基金,在股权融资上给予了支持。在创业投资方面,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财政部启动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计划”。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发改委所提出的六大举措涵盖了产业的国家规划、产业市场需求、行业改革、产业对外合作等方面。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大
14、势所趋,未来政策将更加倾斜于相关产业。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而现阶段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总体竞争能力。显而易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科技将会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牵引力。(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调整经济增长结构的重要一环结合2009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09 和2010 年具体政策对比
15、,不可否认:2010年大的政策基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010 年政策导向将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在保增长的同时将更加注重调结构。首先,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其次,对比2009 年已经出台的政策和2010 年即将出台的政策,我们发现:政策的导向已经开始发生较明显的变化,2009 年政策更加注重保增长,而2010年的政策则增加了调结构政策的比重。在保增长方面,2010 年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刺激政策将坚决退出,而对于公共投资的刺激政策力度也将大大
16、降低。而在调结构方面,更加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图表 1:2010年政策导向将呈现出三个转变和一个坚持资料来源:银联信(三)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脉络推动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非是中央政府一时的决策冲动,而是早有政策其脉络与伏笔可循。早在2009年2月份,在国务院推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际,中央政府就已经意识到单靠传统产业的发展已经不足以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温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大力支持新能源、生物、新材料、信息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200
17、9年5月份,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克强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国家领导人层面第一次提出“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字眼。为配合国务院的部署,科技部首先在2009年7月份制定了关于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扶持高科技园区中的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随后科技部等六部门又联合发布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等措施引导社会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今年下半年以来,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在政府的议事日程中排入了更重要的位置。2009年9月21日至23日,温
18、家宝总理三次召开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座谈会,着手全面规划新兴战略产业,抢占世界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面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七大产业列为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体现了中央政府的这一决策思路,公报显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的精神,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已经于2009年10月底资助创办了第一批创投资金,规模高达92亿元,以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2月23日,一行三会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
19、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在压缩传统产业过剩产能的同时,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大的金融支持。2009年12月27日,温总理在中南海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提到要“开始考虑对产业的科技支撑,着手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大力发展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这些涉及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一些重要领域。”2010年2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要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选择若干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力争较短时间内见效,使战略性新兴产
20、业尽早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2010年3月12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四)政策空间决定发展机遇中央政府对于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和过去一年中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都让我们对未来可能出台的扶持政策充满期待。我们认为未来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
21、可能将集中在产业政策的规划出台、财政直接与间接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科技投入的增加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几个方面。产业政策方面,温总理表示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将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据国家发改委透露,日前国务院已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意见的报告,对加快培育包括航天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总体部署。可以预期的是,在一系列产业的重点扶持之下,包括航空航天、信息、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海洋、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在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隐藏重大投资机会。发改委相关人士也透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之中,原先规划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将并入其
22、中,预计今年早间有望出台。产业政策的明晰和国家规划的公布将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财政补贴方面,财政部和发改委已经联合推出了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还将有200支类似的基金设立,使得超过1 万户中小企业收益;同时,发改委仍在继续研究财政对于核心技术研发的投资和补贴措施。税收优惠方面,国税总局明确明年将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措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税收优惠的重点,相关细则可望逐步推出。金融支持也是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央行的工作会议要求加大对于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我们认为相关的倾斜政策和利率优惠可以期待;而发改委也在制定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相关细则
23、,改善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困境。科技部将在明年加大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投入,并进一步构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国家实验室、大学、科研机构、检测中心、大型仪器中心等向企业开放。总体而言,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将是一个可持续的长期的过程,必将为银行留下业务发展的机会。二、经济危机预示新周期中产业机会的到来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同样告诉我们:每个长经济周期推动经济增长的技术革命,从产生到消亡的时间一般约50年(其中前25年为周期的繁荣期,后25年为周期衰退期),这是以资本的积累和投资周期为基础的。而始于石油危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后的70年代后半期的美国最新一轮新经济革命至
24、今已走过了近40 年,从历史规律来看,该长周期将步入衰退阶段。处于第三次产业革命中的主导产业即汽车产业,它以独特的、关联度特别大的产业链与消费链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1973年所发生的石油危机,对汽车钢铁经济时代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标志大生产为特征的技术革命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饱和并开始走下坡路,迫切要求一场既可以节省能源,又可以节省原材料的产业革命;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又引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创新这两者的结合导致了“信息和通讯”技术革命,并引发了IT 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的产业革命,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开始进入知识或信息经济时代。在第五个长周期中,经济增长主要来自IT产业。这些产业的
25、显着特点是创造和使用知识产品,而过去旧的制造业则是把原材料转化成最终产品,属于“凝聚资源”的产品,面临边际报酬递减的困境;而IT产业则是“凝聚知识”的高新技术产品,面临边际报酬递增的趋势,对传统产业具有溢出效应。美国凭借在以IT 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率先进入这个以IT时代为特征的新长周期,其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多在世纪之交正在或开始步入第五个长周期。而经过30多年不断的技术创新,美国新经济中高级创新阶段快已经趋缓,信息产业开始逐步转入成本竞争阶段。而新经济主导产业格局的转变,正是从长周期的繁荣阶段转向长周期的衰退阶段的标志,同时预示着新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及其新周期即将到来。与
26、以往历次新科技革命带动的产业创新浪潮不同的是,随着对经济周期和产业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入,当人们意识到科技革命可以成为经济增长引擎时,人们就会在经济衰退阶段主动去寻找新的技术革命;从被动的顺应产业革命趋势变为主动的有意识引导具有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以此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缩小经济周期影响和培育长期新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尤其是08 年本次经济危机之后,全球各发达经济体均试图通过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来引导经济走出泥淖,并刺激新的主导产业重振经济发展。在各国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潜力巨大、足以支撑新一轮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革命的战略产业至关重要。回顾过去的四次产业革命,似乎至
27、少可以总结出这种关键产业的三个显着特征:第一,每次产业革命必须是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从而满足人类消费需要。前几次产业革命都是出于人类要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和生活半径的需要,人类因此愿意去投资和消费。第二,每次产业革命必须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第一次产业革命将人类从手工制造时代带入机器生产时代,从第二次到第四次产业革命,通过火车铁路、汽车公路和计算机互联网实现了对地域限制的突破,甚至形成了全球的无形网络,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经济交往和生活方式。第三,每次产业革命必须能够形成相当长的产业链,满足人类的就业需求。汽车产业从现在的眼光看属于传统产业,但作为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产物,汽车产业形成了至今
28、为止最长的产业链,极大地解决了就业问题。因此,美国在这轮危机中还是毫不犹豫地去挽救这个产业以求立竿见影地缓解就业矛盾。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分散形成了很多很长的产业链,只是没有像汽车产业显得那样集中而已。目前来看,各个国家对于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侧重各有不同,但基本上符合上述几条关键标准。英国、美国和欧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低碳为主,英国同时关注数字产业,日本侧重能源和环境产业,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中国则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七大产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以被各国寄予厚望、最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的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例:第一,新能源符合人
29、类减少对地球资源过度消耗和环保的需求,只要全球对此达成共识,人类就愿意投资和消费新能源,即使在初期要承担比使用传统能源更高的成本;第二,新能源可以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节能就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第三,新能源可以分散形成很大的产业链,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已经离不开能源,因此新能源将不仅仅局限于新型能源生产过程,还将渗透到很多传统产业中,如汽车和建筑业等,形成新的新能源技术产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早在80年代初,我国的老一辈科学巨匠就曾预言信息革命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变,并提醒国家必须重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有目的的引导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获取国家
30、竞争优势。而日本和韩国70-80年代通过制定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造船、汽车、家电和节能等领域成功同欧美竞争的成就也鼓舞了政策制定者;从那时起,中央就将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的同时,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在国民经济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和长远影响;其次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着眼未来必须具有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可能性。一方
31、面,新兴战略产业代表着科技发展的方向,必须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入手,实现各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2006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规定了15年内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同时明确了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选主题、重大科技专项、前沿技术和政策措施。国家每年为这些科技规划投入超过千亿以上的巨资,实现了相关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和重要突破。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对“科技支撑作用的强调”提到了中央工作的重点位置。在2009年伊始,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调研时就提及,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影响、拉动中国经济复苏,将把原来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规划纲要(2
32、006-2020)中确定的,准备投入6000亿的与当前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重大专项提前进行;2009年2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而在2009 年,纲要中指出的16个重大专项中的11个已经全部启动并陆续进入实施阶段。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明确提出“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同时,为了促进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中央早已开始
33、产业结构调整长期规划。从2004年的“铁本事件”到2006年3月中央政府发出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再到2009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6大行业确定为产能过剩行业,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表明了政府对过剩产业的调整力度逐步加大;与此同时,“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明确了各个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2009年12月23日,央行网站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
34、过剩的指导意见,在禁止对严重产能过剩项目盲目放贷的同时,加大对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真正体现中央对不同产业“有保有压”结构性转变的决心。基于上述两点,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现阶段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总体竞争能力。显而易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科技将会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牵引力。第二部
35、分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定义和内涵(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科技,信息产业、空间海洋及地球深部开发利用等七大战略性技术领域。这是我国中央政府首次明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在讲话中温家宝强调,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我国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有所作为。一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
36、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尽快确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二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三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四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
37、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五要大胆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实施好载人航天计划和嫦娥计划,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切实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努力提高地球深部资源探测水平,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温家宝说,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中国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也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有关专家认为,这必然成为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坐标”。在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上,“战略性”是必不可少的,“新兴”则是指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应包括:新能源产业、可再生能
38、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新能源汽车;传感网、物联网、信息网络产业;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由生命科学推动的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如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探索技术等。随着形势的发展还要进行调整补充。(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我们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四大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局性是指战略性产业不仅自身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而且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对带动经济社会进步、提
39、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长远性是指战略性产业在市场、产品、技术、就业、效率等方面应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而且这种潜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长期的、可持续的。 导向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具有信号作用,它意味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未来的经济发展重心,是引导资金投放、人才集聚、技术研发、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动态性是指战略性产业要根据时代变迁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等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三)战略性新兴行业的选择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国长远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它既要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要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性新
40、兴产业选择应体现上述四大特征,并遵循以下六大准则: 第一是国家意志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反映一个国家的意志和战略,体现一个国家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可率先突破领域。 第二是市场需求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有长期稳定而又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 第三是技术自主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掌握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否则就会受制于人。 第四是产业关联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能够带动一批相关及配套产业。 第五是就业带动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第六是资源环境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有对资源消耗低、对环境污染少的特点。(
41、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可以看到,目前我国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内涵还没有一个真正明确的定义,其内涵是在不断补充调整的。在本文中,我们将用当前最新的定义,也就是两会期间,温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定义来表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
42、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根据以上表述,我们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六个细分行业的产业集合总称。具体来看:1.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因此这里的开发新能源的单位和企业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系列过程,叫新能源产业。2.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
43、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它在美国称为“环境产业”,在日本称为“生态产业”或“生态商务”。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它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在国际上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对环保产业的狭义理解是终端控制,即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广义的理解则包括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是对产品从“生”到“死”的绿色全程呵护3.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具体涵盖:新材料本身形成的产业;新材料技术及其装备
44、制造业;传统材料技术提升的产业等。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4.信息网络产业信息网络产业特指将信息转变为商品的行业,它不但包括软件、数据库、各种无线通信服务和在线信息服务,还包括了网络媒体,以及相关网络的商业应用。而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的生产将不再包括在内,被划为制造业下的一个分支。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行业为主体的IT产业,我们通常称之为信息产业,又称为第四产
45、业。5.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1)生物技术产业 目前,各国、各组织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定义和圈定的范围很不统一,甚至不同人的观点也常常大相径庭。本文采纳有关学者的观点,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界定为: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其细胞的、亚细胞的和分子的组成部分,结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进而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手段的综合性技术体系。(2)医药产业 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 制药产业 制药是多学科理论及先进技术的相互结合,采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模
46、式,研究、开发、生产药品的过程。除了生物制药外,化学药和中药在制药产业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它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6.高端制造产业高端制造业指的是制造业中的高端环节,尤其是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的制造。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一环。其中,“高端”一般是指产品的高科技水平与价格。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新能源产业在多管齐下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之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呈现快速成长
47、势头。以风电和太阳能为例,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近三年年均增长率达到70%以上。截至2008年,总装机容量1217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发展也颇为迅猛。截至2008年底,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已高达200万千瓦,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新能源市场需求尚未充分启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08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构成中,煤炭依然占据69%的比重,风电、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所占份额不足2%。核心技术缺失以及个别行业和产业链中出现的盲目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依然存在。(二)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基础方面保障的产业,可以划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涉及到节能环保的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截止2008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为1.5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5.17%,从业人数3000多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保产业还有不小差距,如产业规模还不够大,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集中度低,管理薄弱等等。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