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面共享空间操作平台搭设方法创新1楼面共享空间操作平台搭设方法创新1、工程概况张家港金城商务用房项目位于张家港市港城大道与人民路交汇处。该建筑标准高度为 98.5 米。我们主要施工内容为一至二层、十至二十四层的装饰。其中,从十三层楼面至二十二层顶面有一个高度近 40 米的共享空间。空间三面 3 米多宽的走廊全是悬挑结构,如图 1-1 所示。该区域屋面底部及采光顶井字型梁为铝板干挂吊顶,如图 1-2 所示;其余立面及挑梁均为石材干挂。要完成该区域的装饰,特别是顶部井字型梁的装饰,必须搭设操作平台。由于十三层楼面原结构设计活载只有 2.5kN/m2,采用常规落地式满堂脚手架搭设,初步计算,楼面无法
2、承受。为此,我们特成立了 QC 小组来攻克共享空间操作平台搭设的难关。 图 1-2 共享空间顶部吊顶示意图 图 1-1 共享空间立面示意图砼楼板顶部铝板干挂顶井字砼梁铝板干挂玻璃采光顶观光梯墙面石材干挂三面走廊石材干挂顶砼梁、板铝板干挂22、选题理由3、目标设定及可行性分析1、 目标设定:操作平台搭设方案一次通过专家认证,其传递至十三层楼面荷载控制在原结构设计活载的 60%内,即不大于 1.5kN/m2 。楼面共享空间操作平台搭设方法创新操作平台安全重要性大:该共享空间从十三层楼面至二十二层顶,高近 40 米。十三层楼面结构设计活载值为 2.5kN/m2。因此,搭设的操作平台不仅要保证其自身安
3、全,还要保证原结构和平台使用过程的安全!搭设平台的材料运输困难:土建及幕墙工程已全部完成退场,现场无任何起吊设施。搭设平台的材料垂直运输仅能依靠一个消防电梯及运用大吊车从十三层南立面一个长约 8 米的小露台进行吊运,材料长度受限;而水平运送全靠人力,材料重量也受限。脚手架措施包干费较低:该共享空间措施包干费为 20万元,较低,必须找到成本相对较小的搭设方法。平台搭设的紧迫性:我们装饰公司平时很少遇到脚手架搭设;如此困难的情况更是第一次碰到,但随着工程施工进度,操作平台搭设问题已迫在眉睫。32、可行性分析为此,我们绘制了目标实现的可性行亲和图如下。图 4-1 目标可行性分析亲和图制图人:刘建 日
4、期:2015 年 9 月 15 日通过亲和图归类、整理分析得出,只要充分发动大家的聪明才智,合理运用 QC 方法,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不利点材料、设备运输难人员方面相关方积极配合公司十分重视项目部人员踊跃参与保障方面有专业安全计算人员有原结构师复核成员有丰富 QC 经验有利点成本要求低原结构条件不理想(1)相关方积极配合:甲方积极配合我公司联系原建筑设计单位,由原结构设计师亲自协助我公司进行方案措施的结构复核;(2)公司十分重视:公司给予财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并安排总工程师亲自参与方案的设计。(4)成员经验丰富:公司连续 7 年获得了中建协、中施协 QC 小组质量一、二等奖,小组成员也有十分丰富的
5、 QC 活动经验与攻坚克难的斗志和激情。(3)项目部人员踊跃参与:经过小组成员发动,项目部人员主动踊跃参与到 QC 小组活动中。不利因素 垂直、水平运输困难,结构条件不理想等有利因素44、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1)提出方案小组成员首先分析操作平台要求:搭设的操作平台不可危及到原结构的安全;平台搭设和使用过程中要安全;因为垂直、水平运输受限,搭设平台所需的材料、设施等要便于人工搬运;平台使用方便,能确保施工工效;平台综合成本最省等。为此,小组成员利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了多个方案,利用亲和图整理、归类如下。图 5-1 方案分析亲和图(2)、各方案描述及可行性分析方案一 :顶设超长悬挑脚手架方案描述
6、:该共享空间南北向长为 13.3 米。13 层至 20 层间,立面四周搭设悬挑长度为 1.2 米的双排脚手架,作为立面部位装饰的施工平台。为完成 40 米高采光顶部井字梁施工,在 21 层南北向搭设上拉下撑、悬挑6.6 米的悬挑脚手架作为顶部吊顶施工的操作平台。该建筑层高 3.9 米,为使上拉杆和下撑杆的角度控制在 45-60,保证拉、撑设置有效,根据悬挑主梁上的拉点及撑点位置远近,上拉杆上部操作平台搭设原结构可承受 搭设和使用安全施工方便、经济搭设方案 方案要求材料、设施轻便钢结构平台+悬挑脚手架整体提升活动平台 加转换层的满堂脚手架顶设超长悬挑脚手架5分别拉于 21 层、22层顶部的框架梁
7、上;下撑杆下部支撑于 20 层、19 层的框架梁上。如图 5-2 所示。 图 5-2 21 层超长脚手架剖面示意图方案分析:该方案,除了要考虑平台自身安全可行性外还需要复核原结构可行性。则该方案分析流程如下: 图 5-3 方案一 PDPC 图从两部分进行分析:1、13 层至 20 层间悬挑 1.2 米双排脚手架:经粗算,采用 2 层设置一原土建结构不可承受B1悬挑脚手架A0搭设方案初步确定A1各常用构件计算可行A2原结构加固处理B2常用构件不可行C1专业设计院设计结构C2原土建结构可承受A3搭设前各项准备A4脚手架安装搭设成功Z1.2 米悬挑架挑 6.6 米悬挑架6挑,尽管悬挑主梁用量大,安装
8、搭设时间较长,但原结构不需要加固,搭设悬挑脚手架可行,且施工难度能接受;2、21 层超长悬挑脚手架挑长达 6.6 米,其悬挑主梁、刚性上拉杆及下撑杆,截面规格均较大,多为非常规、不便周转的用材,单根构件重量较大。在无吊装机械设备的状况下,施工很困难。特别是在 30 多米高空部位,于悬挑 6 米多长的梁端安装和拆除上拉、下撑杆,安全防患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另,超长悬挑脚手架安装涉及到的框架梁及联系梁,经原结构设计师复核,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则采用该方案完成吊顶施工并拆除长挑的工期网络图如下: 图 5-4 方案一拆除吊顶吊顶平台的工期网络图从网络图得出,方案一完成脚手架搭设及吊顶施工并拆除顶平台工期
9、约为 61 天。方案二:钢结构平台+悬挑脚手架方案描述:在 22 层的上部设置临时钢结构层,作为屋顶吊顶操作平台,原结构加固设计21 层结构加固2132410悬挑钢结构设计2悬挑架计算63方案确定13-20 层悬挑架搭设19-23 层框架梁备料加固非常规材料准备超长挑架搭设完成吊顶242 6315超长挑架拆除(61d)7待吊顶完成后再拆除;13 层至 21 层间,搭设悬挑 1.2 米的双排脚手架,作为各立面施工的操作平台。如图 5-5 所示。图 5-5 22 层搭设平台剖面示意图 因受运输限制及吊装机械设备限制,该临时钢结构平台各钢梁只可采用较小规格的钢材现场加工焊接组装而成,且施工操作平台只
10、可借助 22层的走廊。这样大梁两端固定点位置只可东西向设置。为减少对原结构的影响,尽可能避免加固处理,梁一端与东边的剪力墙固定,一端与西边的柱固定。而次梁南北向设置与主梁连接。次梁加工时,只可位于西边走廊上。每焊接组装完成一根次梁后,则靠人力或小型拉伸设施,慢慢从空间的西边平行移至东边,并从最东边的第一根开始逐渐往西与大梁安装固定牢固。完成主、次梁安装后,还有大量的小梁、支撑构件等安装焊接。临时平台拆除时则与安装顺序相反进行。 临时钢平台1.2 米悬挑架8方案分析:该方案也从两部分进行分析。从方案一的分析中已知,该方案 22 层以下悬挑 1.2 米的双排脚手架技术上是可行的,施工难度基本可接受
11、。临时钢结构层的可行性分析:所有主、次梁、联系梁及支撑构件全部在悬空 35 米之高的走廊焊接,一是焊接工作量重,防火压力大,且安、拆周期长;二是现场有大量的构件需要移动,安全防护较困难,安全风险高。下为搭设好脚手架并完成吊顶施工的施工流程图: (73d) 图 5-6 方案二拆除吊顶操作平台工期网络图制图人:刘建 日期:2015 年 9 月 20 日从络图得出,完成脚手架搭设及顶面吊顶,并拆除临时钢平台,需工工期约为 73 天。方案三:整体提升活动平台方案描述:制作一整体提升平台,在屋面四角设置同步抬升设施和同步控制器,根据施工进度,将平台进行上下整体提升。如图 5-7 示意图。 图 5-7 整
12、体提升平台示意图 302154钢平台设计263钢平台制作方案确定13-21 层悬挑架搭设完成吊顶钢平台拆除10悬挑架计算9方案分析:1、 该整体提升平台需要配置专业的提升设备及同步控制器;需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制作与安装;需要对原屋顶结构进行复核加固;需在屋顶钻孔眼或拆除屋顶玻璃,待装饰完成后再进行恢复。使用时,需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升降操作。总之方案涉及多专业,多工种,且技术要求高。2、 人员施工后置埋件钻孔时,有较大的水平推力,平台会有晃动危险;3、 平台止停瞬间会有惯性,存在一定安全风险;4、 安装时需要破坏原屋顶防水、拆除幕墙玻璃,协调难度大;5、 保证平台水平、匀速提升难度较大;6、
13、 平台介于两层之间施工观光梯墙面时,三面悬挑梁部位的人员就只能停工等待,窝工严重。7、 悬空拆、安屋顶玻璃时,危险性较大。8、 平台移动瞬间,其上人员一旦未及时反映,将十分危险。9、 在空中一旦平台或平台上人或物出现意外时,应急救援难度高从分析看,整体提升平台需全部完成后才可拆除,且拆除后还需要在走廊上局部搭设脚手架完善其提升点的装饰。工期无法预测。方案四、加转换层的满堂脚手架方案描述:利用十三层的楼板下的两根砼柱及该层四周的砼柱、剪力墙作为支撑点,在十三层楼面搭建一钢结构转换层,满堂脚手架则按常规10要求搭设于转换层上,使满堂脚手架上的荷载通过钢结构转换层传至各结构砼柱上。 图 5-8 为共
14、享空间部位原十三层楼板底部结构梁、柱示意图。方案分析:楼板底两柱之间最大间距为 8.4 米。砼柱轴线与东面剪力墙距离为 6.6 米,与西边砼柱间距离为 8 米。转换层相关梁的跨度均较小,无论是采用小钢材直接焊接还是用实腹型材分段拼装,均可行,且转换层直接在十三层施工,不需要在共享空间进行垂直吊运,只要构件重量控在人力可搬运范围之内,设置转换层就能实现。图 5-8 十三层原结构梁柱布置图因此,采用该方案完成共享空间所有操作平台搭设,并完成吊顶施工后拆除顶层脚手架施工工期流程图如下: (46) 图 5-9 方案四拆除顶层脚手架工期网络图制图人:刘建 日期:2015 年 9 月 20 日采用该方案四
15、,吊顶施工完成,拆除顶层脚手架需要工期约为 46 天。方案确定151543转换层设计转换层制安满堂脚手架搭设 完成吊顶顶层脚手架拆除7 211(3)确定最佳方案针对上述四种方案,小组成员从方案特点、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等四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确定最佳方案。各方案分析对比表方案 特点 经济性 安全性 时间性方案一:超长悬挑脚手架优点:脚手架搭设后,共享空间多部位可同时装饰施工。缺点:1、 原结构需事先加固处理。2、 超长悬挑施工难度大;3、 脚手架未拆除前,其他作业面无法施工。1、 加固费约为 8 万元。2、 长、短挑脚手架费用(含材料租赁、搭、拆及材料吊运费等)约为 22 万元。合计:约 30
16、 万元。主梁悬挑超长,安、拆危险性较大。关键线路工期为 61 天方案二:钢结构层+悬挑脚手架优点:脚手架搭设后,共享空间多部位可同时装饰施工。缺点:1、 钢结构层安、拆时技术要求高;2、 钢结构层未拆除前,相邻楼面无法施工。1、 搭钢平台费用(含材料租赁、安、拆及材料吊运)费用约 22 万元;2、 悬挑脚手架费用(含材料、搭、拆及材料吊运等)约 23 万元;合计:约 45 万元悬空安装和拆除钢结构层困难大,安装风险较大。关键线路工期为 73 天。方案三:整体提升活动平台优点:搭设用料较少。缺点:1、 平台制安等涉及到较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特种作业人员及较多的单位配合、有许多具体细节要进一步
17、探讨与细化解决。2、 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较多。3、 共享空间三面走廊需进行较高的围挡与防防。1. 整体提升平台费用(含材料租赁、设备折旧、安、拆及材料吊运)约 20 万;2. 特种作业人员劳务费约 1.5 万元。3. 屋顶拆除与恢复费约2.0 万元;4. 9 层共享空间三面走廊高围挡安全防护费约 2.7 万元。合计:约 26.2 万元整体提升平台自身及使用过程中均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工期较难控方案四:加转换层的满堂脚手架优点:1、脚手架搭设后,共享空间多部位可同时装饰施工。2、非共享空间部位不受脚手架影响可同时施工,施工进度快。缺点:1、需要制作和拆除转换层。2、钢管吊运量较大。1转换层费用(
18、含材料、安、拆费及材料吊运等)约为 3.5 万元;2.满堂脚手架费用(含材料租赁、搭、拆费及吊运费等)约 16.5 万元;合计:约 20 万元转换层在十三层楼面制、拆方便。满堂脚手架按规范搭设和防护到位,则该方案施工安全。关键线路工期约为 46天。12从上述分析比较,方案四最安全、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成本最低,所以选择加转换层的满堂脚手架作为最佳方案。(4)方案优化1、方案实施流程图经过小组成员分析讨论,该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钢结构转换层的设计;转换层制作安装;满堂脚手架搭设、满堂脚手架拆、运;转换层拆、运等。为此,我们制定了方案实施流程图如下:图 5-10 转换层脚手架搭、拆流程图转换
19、层结构图设计材料准备现场清理、准备转换层制安满堂脚手架搭设满堂脚手架拆、运转换层拆、运开始结束13通过小组成员对各流程分析,该方案要确保安全,除了严格执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外,必须转换层自身安全、原结构安全及满堂脚手架与转换层连接处安全。要确保这几方面安全,关键是转换层的设计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问题:1) 转换层结构形式;2) 转换层上的荷载传递方式 ;3) 满堂脚手架立杆与转换层的连接。2、方案优化针对上述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点,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绘出了转换层设计方案如下:图 5-11 转换层设计方案系统图1)转换层结构形式分析针对网架式、桁架式
20、、实腹式三种结构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如下:转换层三种结构形式分析和比较结构形式 结构形式简述 优、劣分析 选择转换层设计结构形式网架式桁架式实腹式荷载传递路线板梁柱基础立杆与转换层连接铺板后立杆立于板上焊接加套杆梁柱基础柱基础14网架式 以十三层的柱为支撑点、设置纵、横向网架结构。在脚手架搭设区域设置支撑小梁或平台优:散件重量轻,人工组装方便。劣:球和杆件需专业公司定加工,施工周期长。搭设面积较大,且拆除后利用概率低,保存占用空间及资金。经济成本高。不选桁架式 以十三层柱为支撑点、设置桁架主梁。在脚手架搭设区域设计桁架次梁及支撑用小梁或平台优:由各种小钢材组装或焊接而成,人工操作方便。劣:加工
21、或焊接工作量较大,工期长;大量型材有多点焊接或切割成短料,拆除后回收利用率低。经济成本较高。不选实腹式 以十三层柱为支撑点,设置实腹式主梁。在脚手架搭设区域设置实腹式次梁及支撑用小梁或平台。优:现场安装工作量少,安装快捷。拆除后大量的型材可方便及时回收利用。综合成本较合理。劣:单根构件较重,人工搬运相对困难,需要分段搬运。首选通过对三种结构形式进行综合分析,首选方案为实腹式。2)转换层上的荷载传递至结构的路线分析荷载传递至结构的路线分析传递方式 板梁柱基础 梁柱基础 柱基础方案简述在楼面上根据立杆落点位置,设置钢梁,钢梁直接固定于楼面上,作为砼板的加强劲处理。板上荷载按照板梁柱基础传递。要楼面
22、上根据立杆落点位置设置钢梁,钢梁只与结构砼梁固定,而板不承力。梁上的荷载按照梁柱基础传递。要楼面上根据立杆落点位置设置钢梁,钢梁再借助设置在砼柱上的钢梁将平台上的力传递至柱上,直至传递至基础。优、劣分析优:钢梁较小,转换层平台设置简单。缺:砼板、梁等均需要加固处理,加固工艺复杂。优:转换层平台设置简单。缺:钢梁截面大,砼梁均需要加固处理,加固工艺复杂。 优:原楼面不需加固处理。工艺简单。缺:需设计主、次梁。选择 不选 不选 选择通过分析,选择转换层上的荷载传递路线为柱基础。3)立杆与转换层连接方式立杆与转换层连接方式比较、分析对策 优、劣分析 综合选择1、铺板加立杆:即转换层满铺板,立杆立于板
23、上优:立杆立与板上,与常规满堂脚手架搭设相同。劣:必须设置较多的小钢梁,在其上铺较厚的不选15木板或焊接钢板,成本高。2、焊接:即立杆与转换层焊接优:与转换层连接牢固。劣:拆除时还要再进行切割,对原脚手架立杆破坏较大,且安、拆效率较低。不选3、加杆件:即转换层上焊接立杆套杆优:脚手架搭、拆方便,对立杆破坏性较小。劣:增加焊接工作量选择通过分析选择:转换层上焊接立杆套杆3、选择最佳方案图 5-12 转换层设计最佳方案系统图5、制定对策根据确定的方案,我们按 5W1H 制定了如下对策表来实现。方案 目标 对策 措施 完成时间 地点 责任人荷载传递采用柱基础砼楼板面传力支承点为0转换层悬空设置1、
24、反排布置构件位置,确保立杆不落于楼面上2、 梁端加抱箍,确保楼面不承力前提下结构稳定。2015-10-5共享空间周建元罗国唤俞培国采用实腹式转换层重量控在 6人可搬运内。细节优化、减小构件重量1、 主梁设置隅撑支座、加侧向支撑,减小构件截面尺寸;2、 次梁加斜吊挂,减小构件截面尺寸;3、 充分利用材料规格尺寸,减2015-10-10共享空间周建元刘建 俞培国转换层设计结构形式 实腹式立杆与转换层连接 加套杆荷载传递路线 柱基础16少构件长度转换层上加套杆立杆纵、横间距误差20mm;小梁上设置套杆1、按脚手架立柱的纵距设置小梁;2、在小梁上按脚手架立柱的横距设置套件。2015-10-15共享空间
25、周建元邱保明俞培国6、对策实施实施一:转换层悬空设置1、 反排布置构件位置,确保立杆不落于楼面上。对应十三层楼板下的两根砼柱,设置钢柱;钢柱顶部设置一根主梁。次梁与楼面悬空设置,在中间段与主梁吊挂连接,两端与四周结构墙、柱吊挂。支撑脚手架立杆的小梁则垂直支承于次梁上。如图 7-1 所示。为确保立杆不落于楼面上,次梁、小梁布置时,采用反排法进行,即:小梁与满堂脚手架纵距线重合;在小梁线上标出各立杆位置,确定出小梁长度范围;再在小梁的范围内设置支撑小梁的次梁吊杆10主梁 1 根次梁 4根图 7-1 转换层吊挂平面布置示意图172、梁端加抱箍,确保楼面不承力前提下结构稳定为确保悬空次梁两端稳定,我们
26、在其端部设置了一小抱箍进行处理。如图 7-2 所示,既保证了钢梁与原楼面腾空,又确保了次梁位置的固定不变,使转换层结构稳定。 图 7-2 次梁端头抱箍图及照片考虑到拆除时方便,小梁与次梁连接时,用连接板抬高 20-50mm 连接。如图 7-3 所示。转换层全部施工完成后,我们查看各构件支承点:钢柱支撑在砼柱顶,次梁全部吊挂在主梁、四周砼柱及剪力墙上,而小梁隔支在次梁上,楼板面无传力的支承点,即做到了转换层 0 个传力支承于楼面的目标。实施二:细节优化、减少用钢量1、 主梁设置隅撑支座,加侧向支撑,减小构件截面尺寸根据吊挂布置平面图,我们对各构件进行计算,并对细节进行调整,减小用材。通过计算,主
27、梁初选型号为 HN600*200,单位重量理论值达到106kg/m。为此,我们将主梁与原砼柱顶连接支座设置成隅撑式,其垂直高度约 1.2 米(这个高度,既方便人力安装主梁,又阶段性效果验证:隅撑式支座18#槽钢侧向支撑图 7-3 小梁与次梁抬连接图及照片18便于次梁与主梁斜向吊挂角度控制在有效范围,三是隅撑三条杆件加上主梁上的挑杆,合计长度刚好控制在一根 6 米钢管的长度内)。在主梁两端头各设置一根 18#槽钢拉杆与两侧砼柱固定。如图 7-4 所示,这样,主梁原支撑间距由 8.4 米减小至 6.0 米;两端悬挑长度由 2.4 米减小至 1.1 米,侧向支撑也增加了其平面外的刚度,则主梁选择 H
28、N400*200 截面就能满足要求, 理论重量为 56.7kg/m。将钢梁一断为二运 输,将钢梁 6 人合力轻松便可搬 运。图 7-4 主梁设置隅撑支座及侧向支撑示意图及照片2、 次梁加斜吊挂,减小跨度我们通过细节调整优化,将次梁除了与主梁垂直吊挂外,在主梁上部焊接一挑杆,挑杆两端与次梁斜向吊挂,如图 7-5 所示,则次梁截面型号由原来需要HN350*175、理论重为 50.0kg/m 减小至HN300*150、理论重约为 32.6kg/m,不需分段,人力可较轻松搬运,既减少了用钢量,更方便人工搬运。图 7-5 次梁与大钢梁斜向示意图及照片3、 充分利用材料规格尺寸前述隅撑高度设置,就是充分利
29、用材料规格尺寸一例,这样,既满足安装需要,又减少材料的切、焊加工人工,又节约材料损耗。1)在小梁截面尺寸不变前提下,调整次梁位置,使次梁布置范围控直吊斜吊挑杆19制在 12 米内,这样主梁只需要一整根 12 米的型材就能吊挂所有次梁;2)次梁采用非对称设置,主梁东侧长为 6.4 米,西侧长 5.6 米,既满足小梁的支承,又刚好 6.4+5.6=12 米;3)小梁一般采用小型材,常见长度为 6 米,为此,我们采取无立杆落点处空开设置,使每段小梁长度控制在 6 米,这样,就避免了接长焊接,最大极限的利用了材料,减小了构件的长度。详见前面图 7-1 所示尺寸图。转换层各构件重量表构件名及常规长度型号
30、单位重量kg/m总重kg分段 搬运人数主梁(12 米)HN400*200 56.7 680.4 1/2 6次梁(12 米)HN300*150 32.6 391.2 1/2 4工 18 24.1 144.6 1 2小梁(6 米)【18a 20.2 121.2 1 2从各构件重量表得出,其中单根主梁最重,但一分为二后,6 个人也可合力进行抬运,靠人力搬运能实现。阶段性效果验证:20实施三:转换层小梁上加套杆1、按脚手架立柱纵距设置小梁转换层的小槽钢或工字钢梁设置间距按满堂脚手架立杆纵距设置。首先在次梁上弹出各立杆纵距线;在该部位焊接连接板;按施工图纸,调整好小梁位置,让其背面与连接板紧靠吻合后,用
31、垫块抬高 20mm,与连接板焊接牢固。如图 7-6 所示。 图 7-6 小梁安装于次梁上照片2、在小梁上按脚手架立柱纵距设置套件安装完小梁后,再根据满堂脚手架的横距在小梁上标出各立杆的位置,在标注点焊接脚手架的套件,如图 7-7 所示。 图 7-7 小梁上焊接套件将事先焊接好的套杆插入满堂脚手架立杆底部,使立杆不易移动,保证了立杆的位置固定与安全,也确保了立杆杆件位置正确。脚手架 2015 年 10 月 12 日全部搭设完成后,我们抽查了其中 20 根立根横距及全部纵距,其结果见下表。其中,最大纵距误差为 15mm,横距最大误差为 10mm,均小于 20mm,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脚手架立杆纵、横
32、距误差绝对值抽查表纵距 2 5 3 4 5 12 15 8 7 5横距 3 5 2 3 3 3 5 3 4 1阶段性验证:215 7 6 10 5 3 1 8 5 37、效果检查(1)目标效果1、 该转换层的脚手架搭设专项安全方案于 9 月份经专家组评审后,认为方案可行,并准许通过。2、 十三层楼面荷载计算1)转换层安装时:主要为转换层各构件重量、人员、安装设备等重量;经粗算,单位面积上荷载约为 0.5kN/m21.5kN/m 2的目标。2)转换层安装完成、满堂脚手架搭设时:楼面主要承受操作人员、临时放置的钢管、扣件等重量;满堂脚手架搭设前,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吊装方案。脚手架搭设时,钢管均根据搭
33、设进度,并把荷载控制在 1.5kN/m2的范围内分批吊运至楼面上,由专人进行监督,不存在超载问题。3)完成脚手架搭设、使用时: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其上部荷载传递路线为:专项方案汇签表22从受力路线看,脚手架搭设完成后,理论上十三层楼面未承受脚手架转至的荷载,实现了其递至楼面荷载控制在原结构设计活载的 60%内,即不大于 1.5kN/m2的目标。(2)经济效果整体共享空间装饰用脚手架费用如下:1、 转换层材料费、两次吊车机械费及人员搭、拆费、配合吊车搬运人工费等,合计费用为:34860 元;2、 满堂脚手架材料租赁费、两次吊车机械费及人员搭、拆费、配合吊车搬运人工费等,合计约为 162400 元总
34、计成本费为 38460+16240=197260 元,比包干费节约了约 2740 元。(3)社会效益满堂脚手架荷载脚手架立杆转换层小梁转换层次梁原结构桩基 转换层钢柱原结构砼柱原结构桩基砼剪力墙、柱原结构 原结构主梁图 8-2 转换层满堂脚手架传力流程图23通过这次脚手架搭设方案创新,安全完成了施工任务,充分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公司形象,增进了与设计、业主、监理等相关方的关系,业主开发的另一项目极力推荐我公司投标。8、标准化1、标准化小组成员将这次活动所取得的施工经验与技术进行了总结与提炼,于 2015 年 12 月下旬编写了楼面满堂脚手架搭设方法作业指导书,报公司总工审核后,在公司内部进行推广
35、。其中,对策之一的针对常规楼面上设置转换层的方法被明确写进了作业指导书中。图 9-1 为作业指导书封面扫描件。 2、效果巩固2015 年 12 月 28 日,我公司施工的上海颐康家园二期 6 楼至 8 楼共享空间满堂脚手架也参照该作业指导书的方法进行搭设,获得了项目总监的认可。9、总结及今后打算1、 专业技术方面:1)利用隅撑、借鉴吊桥原理等设计,使转换层用料少、轻便、经济;2)通过对梁端采用抱箍等细节处理,使结构更稳定;3)通过设置套杆,确保了两种结构的连接稳定,形成一体。总之,通过活动,我们更撑了脚手架相关规范,创新了钢结构设计方法,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又有了提升。图 9-1:作业指导
36、书封面扫描242、 管理水平方面:面对专业性强、安全风险大、问题紧迫的施工难题,小组成员通过理清管理思路,积极利用各方力量,加强沟通与协作,在圆满解决问题的同时,管理水平也得以锻炼!3、 综合素质方面: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完成情况与当初的计划进行对比,完成情况如下表所示。表 10-1 QC 小组活动计划表及实际进度表9 月 10 11 月 12活动计划1-15 16-30 1-15 16-31 1-15 16-30 10-15 16-30选课题、定目标提方案并定最佳方案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验标准化、总结原计划 实际完成 从表中看出,活动基本按计划较好的完成。且通过 QC 小组一系列活动,使大家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使个人潜力、解决问题的信心等以下几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下面是小组自我评价情况的评价表及雷达图。25自我评价表及雷达图小组自我评价表自我评价项 目 活动前(分) 活动后(分)质量意识 85 90攻关创新 80 90专业技能 85 90QC 知识 85 90个人潜力 80 85团队精神 85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