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祝 福,sn yn hi,ji k b q,kn,z,chu ch,yo,n,shn,po lu,jin,tu,pn shn,xn,l,mn,o,xn,jin,jin,jin,t,tu,o,o,ni,yn,yn,zhn,zhn,ju,霭,蔼,谬,缪,蹙,蹩,聘,骋,俜,娉,煊,渲,暄,喧,惴,惴,瑞,端,揣,三、词语辨析 1年青年轻 辨析“年青”是指年龄相当于青少年这个阶段,并只能用于青少年。“年轻”所表达的意义范围是相对的,用于年龄的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说60岁的人比70岁的人年轻。从语法角度看,“年青”一般作定语,而“年轻”既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例句(1)今年清明节,网络祭祀、
2、鲜花祭祀等文明低碳的祭祀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尤其是90后的 人。 (2)芜湖碧桂园学校全体师生于2012年3月12日举办以“让绿色铺满整个大地让地球变得更 ”为主题的植树节活动。,年轻,年青,2简捷简洁 辨析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二者都是形容词,都有说话、作文简单明白的意思。“简洁”侧重于简练干净,不拖泥带水,没有废话;“简捷”侧重于简明快当,不拐弯抹角。除适用于言语、文章外,“简捷”还可用于行动方法。 例句(1)2012年春天,长袖T恤是少女最常穿的款式,这款衣服舒适、好搭配又 大方。 (2)政府采购模式具有 的直销性质,供需双方零距离
3、对接,简化了许多销售环节,自然对生产企业和农民都有利。,简洁,简捷,3偶然偶尔 辨析偶尔:间或;有时候。偶然发生的。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偶尔,有时候。 例句(1)据市气象台预测,本周我市仍将以阴雨天气为主,多云天气仅 短暂串场,阴雨天气可能一直要持续到3月初。 (2)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表示: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日前到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是 个案,而且问题已经获得解决。,偶尔,偶然,四、熟语积累 1百无聊赖: 。 2寻死觅活: 。 3少不更事: 。 4沸反盈天: 。 5走投无路: 。,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企图自杀。多指用寻死来吓唬人,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
4、经验,形容人声喧闹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一、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文坛巨匠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898年离开故乡求学,1902年初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年8月回国。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平。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以进化论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思想为主导。1930年
5、3月“左联”成立,他被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后十年的杂文,更加犀利,深刻,犹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辩证的精神。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等16部。,二、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政权还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
6、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加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在这种形势下,妇女解放问题便成了鲁迅作品的一个探索主题,祝福这篇小说也就应运而生了。,三、相关知识 三大封建观念 1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根据儒家思想而制定的,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各种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其中“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意思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标准。“三纲五常”是维护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四种权力的理论基础。,2封建贞节观 封建贞节观是
7、封建礼教中束缚女子的一种道德观念。所谓“贞节”,是指女子忠于丈夫,从一而终,丈夫死后,不再改嫁。如果遇到强暴凌辱,她能够以死相拒;如果丈夫死后,她跟着殉节,则更被誉为“烈”。把贞节观念发展到惨无人道的地步的是在南宋理学昌盛之后,社会提倡“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寡妇再嫁成为一种奇耻大辱,备遭世人的唾骂,社会上流行着一些迷信与邪说,最普遍的说法是,寡妇再嫁后,将来到了阴间,两个男人会拿锯来把她分割为两半。,3理学 理学又称道学。宋朝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是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由二程(程颢、程颐)创立,经朱熹继承发挥,形成了一套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称为程朱学派,也称程朱理学。其后由陆九渊创立,经
8、明代王守仁加以继承发挥,形成主观唯心主义体系,称陆王学派。两派都把“理”当作宇宙的本源(不过程朱认为“理”先天地而存在)。陆王认为“理”就是“心”,用哲学形式把封建纲常、名教绝对化,神圣化,都是要“同植纲常,同扶名教”,以维护没落的封建制度。,祝福是鲁迅反映中国农村妇女命运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着力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的劳动妇女形象,通过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及其周围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封建礼教、封建宗法制度,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及宗法制度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对劳动妇女的毒害和精神摧残,对封建礼教及宗法制度吃人的本质给予了无情的鞭挞和批判。,结构图解:,1课文开头描写
9、鲁镇的祝福景象,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探究: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2小说以“祝福”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探究:小说起于祝
10、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的,题为“祝福”就是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这祝福而被逼上绝境的。小说用“祝福”做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鲁迅语),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达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3小说中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描写可以说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试找出来,仔细品味,谈谈它们各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其中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探究:,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
11、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为旧社会所吞噬。,4简要概括鲁四老爷、“我”的人物形象。 探究:(1)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缩影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个自私、冷漠的封建卫道士,甚至被看做是逼死祥林嫂的刽子手。他表面上斯文儒雅,又自命清高。,(2)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缩影线索人物“我”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
12、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5(开放探究)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为旧社会所吞噬。那么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 观点一:祥林嫂没有明显的反抗性格,作者对她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根据有三: (1)她从婆家逃出来做工,是要用自己的劳动去换碗饭吃,以求生存,看不出有什么反抗性格。,(2)她被卖改嫁时,一路嚎、骂,“出格”地吵闹,以致“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
13、也并非出于对旧社会的反抗。作品中明确交代过,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也就是说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毒害,她的思想受到禁锢。使她誓死不肯改嫁的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女不嫁二夫”等封建伦理观念,所以也不能算是对旧社会的反抗。 (3)至于她对灵魂有无问题的疑惑,根本谈不上对鬼神的否定,也不具有反抗性。,观点二:祥林嫂的反抗具有反封建礼教的战斗色彩。其根据是: (1)祥林嫂是在鲁镇准备“祝福”大典之际,向“我”提了三个问题,然后在当天晚上突然死去的。她所提出的三个问题预示着祥林嫂将以自己的生命和决心忍受地狱的酷刑,来换取和已死的丈夫与爱子见最后一面的机
14、会。祥林嫂无视统治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的说教,无视神权世界的最后审判,这是祥林嫂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出格”的反抗。,(2)祥林嫂不早不迟偏偏要死在“祝福”这个时候,给鲁镇的祝福笼罩了不祥的暗影,给鲁镇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鲁四老爷带来了极大的恼怒和不安,这也是反抗。 所以说:祥林嫂的死本身就包含着热烈的追求与不屈的反抗。 观点三:祥林嫂对封建社会所给予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曾进行了不间断的抗争反抗,不过这种反抗还是自发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实质却是她倔强、不屈从的性格的反映。,个性化语言描写 点击文本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直接方式,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表达方式会给人别样的感觉
15、,文章要选取最能表达人物特色的语言,这就叫做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祝福中“我”的话跟鲁四老爷的不同:“我”的话显示出一个新派人物的思想,鲁四老爷的话明显透射出一个讲理学的老爷形象。,卫老婆子的话跟柳妈的不同:卫老婆子的话是一个“中人”典型话语,柳妈的话十足出自一个好寻开心的市井女人之口。祥林嫂嫁给贺家,这个片段主要是由卫老婆子叙述的,语言特别生动活泼,既俗气又有野趣,跟前后片段格调迥异。,技法点拨 在文章中如果想写出个性化的语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结合人物性格写语言。如林黛玉与王熙凤的性格迥异,因此她们的语言也就截然不同。林黛玉是谨小慎微,王熙凤则是大胆泼辣。 2要结合人物的身份
16、写语言。如祝福中的“我”的话跟鲁四老爷的不同,其原因就是他们的身份不同,一个是“新派人物”,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则是老学究,讲理学的老爷。,3要结合所处的场合写语言。如祥林嫂初到鲁镇,“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但当儿子被狼吃后,再到鲁镇的时候,说话则是“絮絮”的了。,迁移运用 结合具体场景及人物身份,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_(1)_。”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
17、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得去,线过得去才行。”船夫最后说:“_(2)_。”,答案:(示例)(1)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2)咱们到那儿要看风使舵,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鲁迅名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我有一言须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5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6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7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8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9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
18、值的撕破给人看。,李修文反对课本删鲁迅文章 2012年3月12日,身着海魂衫、牛仔裤,一身“文艺青年”装扮的李修文出现在“爱上层楼”读书会,言传身教阅读体验,就书与人生、书与写作等问题,为书友们做了精妙的解读。,而在淋漓尽致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位新锐的作家,他的人生选择以及此后的文学创作,都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由于李修文有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有书友向他问起“鲁迅在日本文学界的地位”时,李修文回答说:“鲁迅在日本文学界也同样是大神一样的人物,在日本也有许许多多的鲁迅研究专家以及研究室。” 有书友提到了语文课本里删掉鲁迅文章一事,李修文说他个人对此其实是强烈反对的,“鲁迅就是一个大文学
19、家,他的短篇小说字字珠玑。即使从语文课本里删了,也丝毫无损于鲁迅的荣光”。,热评教材删除鲁迅的文章所引发的争议从2010年至今,仍引起大家的热切关注。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学鲁迅的文章的关键是继承和发扬鲁迅的精神。学习其文章是目前较好的形式之一,李修文说得很对,即使从语文课本里删了,“也丝毫无损于鲁迅的荣光”。,鲁迅的柔情 余 杰 鲁迅住在北京砖塔胡同的时候,有几个小邻居。其中有一位小女孩叫俞芳,如今俞芳已经年近九旬了,她回忆起当年与鲁迅的交往时,宛如还是在昨天,鲁迅刚刚搬到砖塔胡同61号,给小俞芳的第一印象是神情严肃,让人望而生畏。然而,这一印象到第二天就变了。第二天上午,鲁迅送给俞芳和妹妹每
20、人一盒积木。那时,积木还不多见,这可把小姐妹乐坏了,马上就在院子里比着搭起来。鲁迅也兴致勃勃地参加进来。 很快两姐妹就与鲁迅熟悉了。他们之间无拘无束,鲁迅叫俞芳“野猪”(因为俞芳属猪),而叫她的妹妹“野牛”(妹妹属牛)。于是,姐妹俩群起而攻之,叫鲁迅“野蛇”。鲁迅迷惑不解地说:“蛇也有野的么?”两姐妹仔细一想,都哈哈大笑起来,是啊,蛇本来就是“野”的!,俞芳姐妹还经常敲鲁迅的“竹杠”。北京冬天的晚上,十分寒冷,那时常常有一些老百姓冒着寒风,走街串巷地卖萝卜。那时冬天的水果很少,即使有,价格也贵得吓人,一般老百姓是买不起的。而萝卜就便宜了,一个大萝卜只要一两个铜板,又大又甜,可以当水果吃,所以就
21、流行起卖萝卜来。每当卖萝卜的小贩一声吆喝“萝卜赛梨哟”,俞芳的大姐就拉着鲁迅让他请客。鲁迅的母亲太师母就出来打“圆场”,笑着说:“这次让我请客吧!”太师母这话一说,全屋子的人顿时活跃起来。,那时,北京街上还有一种挑担卖桂花元宵的,这种点心比较贵,俞芳姐妹不仅没有吃过,连想也没有想过。有一次,大姐异想天开,竟然要鲁迅请大家吃桂花元宵。三个小女孩你一言,我一语:“大先生,元宵多甜啊,可香呢,热腾腾的,多好吃啊,吃一碗文章都写得出来,觉都睡得香些”鲁迅本来是不打算迁就三个小姑娘的,但是看到她们垂涎欲滴的样子,再加上太师母也点了头,于是也就同意了。结果,太师母、鲁迅、朱安、俞芳三姐妹以及三个帮工,每人
22、一碗,一共要了九碗。,这段回忆让我想起鲁迅的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真正的英雄,其实是最温柔的人。鲁迅当然有他睚眦必报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缕缕柔情。鲁迅很多时候都是慈眉善目的。鲁迅尤其喜欢孩子,喜欢海婴和所有的孩子。 鲁迅不仅在孩子那儿寻找纯洁和单纯,他自己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平时,鲁迅的工作非常繁忙,他在几所大学里兼课,白天很早就出门去了,晚上很晚才回家。,但是一有空,他也会像小孩一样跟俞芳姐妹一起“贪玩”。俞芳记得,有一次,鲁迅拿着放大镜,在太阳底下把纸点燃。鲁迅是不需要“验证”这一科学原理的,因为凭他所拥有的科学知识,他当然知道聚焦的过程。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聚精会
23、神地用放大镜点燃纸张呢?我想,他一定是出于“好玩”,仅仅是好玩,没有什么别的用意。“好玩”比所有的“意义”还要有意义。还有一次,鲁迅在满碗的水面上放缝衣针,一次又一次,直到针不下沉才肯罢休,这也是出于“好玩”。没有这份童心童趣,鲁迅也就不是鲁迅了。我认为,“爱”和“好奇”,永远是“愤怒”和“恨”的底子。,不理解鲁迅的柔情,就无法理解鲁迅为什么没有被无边的黑暗所压垮。从一个小女孩的回忆里,我丰富了自己关于鲁迅的想象。 鉴赏“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横眉冷对敌人的鲁迅内心是充满柔情的。他的心中有大爱!从一个小女孩的回忆里,我们丰富了自己关于鲁迅的想象;从余杰充满情感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鲁迅柔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