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高校知识创新教育下对专利管理体系中分类分级的应用 郑倩 吴尧 刘福华 袁晶 殷振芳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摘 要: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来源, 是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力量, 专利是科技成果创新水平的重要体现, 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动力。为鼓励发明创造, 各级政府和学校分别制定了激励专利申请的办法, 对专利申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也出现了不以保护创新成果和提高技术市场竞争力为目的的专利申请, 高校专利维护周期短, 大量专利未被转化。本文通过探讨高校专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建议建立专利的分级分类管理方式完善专利管理体系, 以提高专利质量, 盘活创新资源, 引导专
2、利转化, 提高管理成效。关键词: 高校创新; 教育; 专利管理; 基金:四川省专利实施与促进专项资金, 川知发201538 号一、高校专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高校的专利管理存在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人员缺乏、机制不健全、管理成本高等问题。目前在高校中专利的管理大多挂靠在学校行政管理部门, 如高校的科研院、科技处等, 很少有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 对专利管理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投入明显不足, 不仅缺少专利管理人员更缺乏专业人才。管理体系并不完善, 甚至部分普通高校的专利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在实际管理中主要在申请审批、文档 (数据) 管理、专利维护、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政策) 、专利转化模式、专利保
3、护等方面, 由于目前处于行政管理层面, 专利管理部门对这些环节上的管理也多是以事务性的行政审批为主, 尤其对专利的维护、转化及保护尚缺乏主动性或行之有效的手段, 管理过程中也不能对专利的质量、专利被转化的可能性、专利风险等做出预判, 所有专利由学校统而管之, 每项专利几乎享受着同样的“待遇”, 占用相同的管理资源, 维护成本巨大。在专利管理过程中引入评估筛选机制, 对拥有的专利进行分类划分、分级标定, 必定能有效完善专利管理机制, 减少管理成本, 提高管理成效。(2) 专利申请量大但转化率低、大量专利未被转化的问题。为鼓励发明创造, 各级政府和学校分别制定了激励专利申请的办法, 对专利申请起到
4、积极的推动作用, 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很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如表 1) 到2015 年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就达到 190351 项, 仅 2013-2015 年, 高校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 47 万项、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 13 万项, 但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专利转让和许可备案的情况看, 高校专利转化量仅占该 3 年授权总量的 4%左右。目前, 由于各高校专利申请前并无发明创造报告制度及筛选机制, 在各种补偿或奖励申请的措施刺激下, 不以保护创新成果和提高技术市场竞争力为目的的专利申请情况在高校中已较为普遍, 尤其以获取资助和奖励的专利申请现象较为严重, “为专利而专利”的现象负面影
5、响较大, 专利质量可谓“鱼龙混杂”, 无法鉴别, 大量专利未被转化。如何提高专利质量, 盘活创新资源, 引导专利转化, 是高校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表 1 2013-2015 年高等学校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 下载原表 二、专利分级分类体系的应用1、专利分级分类管理方法的研究现状专利的分级分类是建立在对专利质量的评估基础上, 专利质量是个复杂且未有准确定义的概念, 与专利的文本质量、法律状态稳定性、技术成熟度及市场前景等因素密切相关, 目前对专利质量的评估, 多是通过对专利价值进行分析来实现, 而在此方面给出明确操作方法的研究并不多, 其中代表性的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与中国技术交
6、易所构建并于 2012 年发布专利价值分析指标系统操作手册, 给出针对专利生命周期作为动态分析, 评价专利在不同阶段的价值而针对性地采取处置和管理措施;李小娟等以专利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管理方法。此类方法都对专利价值分析提出了明确的指标、模型及操作实例, 要求操作人员专业度高、操作难度大, 对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的高校专利管理部门较难开展。吴红等人对高校专利分级管理实现的现状和障碍做了较为透彻的分析, 专利管理部门职能的弱化和专业专利管理人才的缺乏是高校实施专利分级管理的瓶颈。2、应用专利分级分类体系是高校的迫切需求和完善管理的有效方式针对专利申请和转化中出现的问题, 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出台了
7、引导意见或战略纲要, 如 2013 年 12 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 面对全球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 国务院于 2016 年 2 月 26 日修订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为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落实, 又于 2016 年 4 月 21 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 全方位、多层次的构建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举国之众力, 推动成果转化。这要求高校完善专利管理体系变得十分迫切, 在专利申请质量和促进专利转化方面有更好的突破口。除了在专利交易中需进行专利的无形资产评估外, 高校还未建立对专利价值的考量制度, 现有的基
8、于专利价值分析的分级分类方法, 操作难度大, 不易被直接采用。建议在实际操作中, 高校建立“纵横”模式的专利分级分类库, 即以学科或技术领域划分为“纵”, 技术难易、市场需求强弱划分为“横”, 建立划分标准, 以基础专利、基本专利、核心专利和一般专利 4 类为基础, 再将各类专利进行“推荐转化专利”、“可转化专利”、“普通专利”等三级由强到弱的标记, 通过组织发明人、领域内专家、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共同完成, 根据划分等级分别确认三类专利的管理策略, 积极推广或应用“推荐转化专利”, 密切关注“可转化专利”的市场需求动态, 对“普通专利”考虑不再维护等。三、小结面对丰富的专利资源与较低的转化率的问
9、题, 各个高校已在加紧完善专利管理体系, 采取促进专利转化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其重点是探索和转换专利转移转化工作模式、制定激励转化的措施等, 无论模式如何换、政策如何变, 最终目的都是将专利推向市场, 面对庞大的专利量和不同目的申请的专利, 对不以转化为目的申请的专利, 筛选出战略需求或布局的专利以外的普通专利可不再维护, 以降低管理成本, 选择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利, 集中资源有针对性地推介, 为专利转化提供更为便捷的途径, 这也是专利分级分类管理的直接目的。高校实行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作, 但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马维野等.专利价值分析指标系统操作手册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 2李小娟, 王双龙, 梁丽等.基于专利价值分析体系的专利分级分类管理方法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4 (11) 3吴红, 马永新, 董坤等.高校专利分级管理实现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6 (2) 4张辉, 刘洋.基于知识创新体系的高校专利管理J.科技与管理, 201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