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二七年七月目 录第一章 方案概要 1第二章 现有基础与优势 4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9第四章 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13第一节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16第二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51第三节 城镇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93第四节 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132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164第六节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203第五章 其他建设项目 237第一节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237第二节 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建设项目 254第三节 对外合作交流建设项目
2、271第四节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278第六章 项目资金预算及进度安排 286第七章 项目建设保障 292第八章 项目建设预期成效及检测要点 294附件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评价与考核办法 298附件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301附件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305附件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项目论证管理办法 308附件五:实训基地(实训场)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310附件六: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313 第一章 方 案 概 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高等职业教
3、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100所左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这一项目旨在加强院校的综合实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健康发展,对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我院领导班子和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和领会创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及国家和教育部、财政部有关高职教育发展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项目的重大战略意义,在多年来举办高职教育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形成了我院国家示范性高等
4、职业院校建设方案等完整的申报文件。项目建设概况见表1-1。表1-1 项目建设概况表项 目 名 称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名称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项 目 地 点安徽省合肥市合派路23号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单位法人代表李兴旺项目负责人李兴旺通 讯 地 址合肥市合派路23号邮政编码230601电 话0551-2155678传 真0551-3812446网 址.ahsdxy.ahedu.gov.E-maillixingwangahedu.gov.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学院始创于1952年,原名为“淮河水利专科学校”,2000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安徽水
5、利职工大学、安徽水利电力学校等几所水利类职业院校合并的基础上成立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面向水利行业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基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院坐落在合肥大学城,占地面积1040亩,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面向6个省招生,全日制在校生6157人。拥有10个教学系部,设有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资源环境工程、管理工程等8大类36个高职专业。现有教师479人(专任教师293人,兼职教师18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教师163人;
6、专任中青年教师中接受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的185人;“双师素质”教师203人。校内建有9大实训中心,校外建有一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固定资产总值24905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829.25万元,图书馆藏书39万余册。体育馆、人工草坪运动场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学院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为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学院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大来自.资料搜索网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被教育部命名
7、为“精品专业”。学院已经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双纲导教、双课施教、双师执教、双向考核、双证就业”的“五双制”专业教学模式和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安徽水院”的品牌地位在区域和行业已经初步确立。由于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科教兴水先进集体奖”、“省级科学研究先进奖”、“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省级花园式单位”和“园林式单位”、“省直三优文明单位”、“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等荣誉。2004年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成为安徽省和全国水利高职高专院校中第一个优秀学校。2005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等七
8、部委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为安徽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高职高专院校。立项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47号)项目主要内容和目标1内容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建立以“工学结合”为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课程、实训基地、师资建设水平;实施共享教学资源平台、社会服务能力、校园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建设。2目标在我院取得“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基础上,通过3年左右的建设,把我院建成
9、:以高职教育为主体,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兼容;硬件与软件配套,模式与特色鲜明;质量优良、效益显著,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提高学校综合实力,使其真正成为“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社会化服务的基地”,带动区域和行业职业院校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水利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项目投资概况项目总投资9151.8万元,其中重点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城镇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及专业群建设6442.8万元,其他建设项目(社会服务能力、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对外合作交流、校园文化)2709万元。计划中央财政投入3445.5万元,地方财政
10、和主管部门支持3605.3万元,学院自筹2101万元。 项目效益本项目建成后效益突出:我院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校生直接受益;通过项目建设,对地方和行业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对构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提升科技开发、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等能力,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社会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本结论学院办学定位准确,理念先进,运行管理规范,工学结合紧密,重视社会服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成绩突出。
11、地方和行业支持力度大,办学环境好,综合实力强、水平高,办学特色明显,已经对安徽省和全国水利高职院校形成一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具备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的基本条件。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是在分析了内外环境、学院的基本条件、已有和潜在的优势、学院的决策、执行力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该方案实事求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措施得力,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316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现有基础与优势第二章 现有基础与优势一、办学思路清晰,领导能力强1学院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思路清晰,办学定位准确坚定办一流高职,办出高职特色的理念“高职定位”,坚持立足水
12、利、面向社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立足当代、面向未来“服务定位”,坚持将学院建设成为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社会化服务的基地的“目标定位”。2学院领导班子奋发有为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均为教育和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学院党委近年来先后多次被省直工委、省水利厅党组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院领导班子多年来连续被省水利厅考核为“优秀领导班子”。党委书记多次被省、厅党组织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院长先后被授予水利部“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5年8月,又荣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五个单位联合授予的“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
13、”称号。二、建设环境优越1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支持力度大主管部门明确提出“建一流学校”的要求,并给予人财物等大力支持。省水利厅、教育厅专门召开会议,制订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与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学院根据主管部门安排和项目建设要求,相应制定了有关保障措施。2区域优势突出安徽是农业大省和水利大省,人才需求量大。学院位于全国创新试点城市合肥,坐落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学城内,教学资源丰富,科技文化气氛浓厚。同时,开发区内有“日立”、“海尔”、“佳通”等大型企业和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安徽水利开发股份公司、安徽水利安装公司,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提供了
14、条件和发展空间。三、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效显著1专业改革与建设方面建立了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设置与调整专业的动态管理机制,形成了布局与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经过三轮教学改革,初步构建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适合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行“订单式”、“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在“产学结合”方面,我院以股份制合作成立了江河工程有限公司、合肥三立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水务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水务检测中心、合肥市水务检测中心、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在“校企合作”方面,我院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实训
15、基地、共同实施教学。如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院与安徽省水安租赁公司合作,承担对单位员工的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单位给我院学生提供施工机械方面的实习实训服务;与安徽水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我院提供了57亩地给公司作为建筑材料、建筑构件与商品混凝土等生产场所,公司给我院学生提供建筑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实习实训服务。在“订单式”等教学模式方面,我院与安徽水利建筑总公司、香港曼图实业集团、上海浦拓市政建筑公司等20家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有效地促进了就业,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还积极探索“顶岗实习”、“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产品导向”等教学模式,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和高职教育界同行的
16、肯定。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教改试点(示范)专业4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2课程改革与建设方面以用定学、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更新、优化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课程改革和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8门,院级精品课程31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待批),还有一批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先后有130多人次主编、副主编高职高专教育教材126部,其中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21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4部。另外,学院还与企业共同开发了121部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实训教材。3试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校内建有9个实训中
17、心、83个实验实训场(室),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829.25万元,各个专业实训中心均能够反映新技术在实际生产第一线广泛应用的硬件环境,集实物设备、仿真教学系统和虚拟实训系统于一体,具有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校外建有产学研合作紧密,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80多个,基地内设施、设备齐全,能较好满足各专业的现场教学、实习、实训需要。 4师资团队建设方面建立了“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形成了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团队和教科研人才梯队,其中李兴旺教授为省级学科(专业)带头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8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14%;“双师素质”教师203人,占专业教师的86.7
18、5%,兼职专业教师180人,专任专业课教师234人,专兼比约为0.8:1,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队伍。四、社会服务能力强、影响力大、美誉度高1社会服务平台初步建立我院建有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合肥工程实训基地”、“高职教育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资格培训基地”、“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建筑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水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社会通用职业技能鉴定站”、“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创新能力测评项目试点”、“建筑行业岗位资格考核
19、试点”、“安徽省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等社会化服务站点共16个,开展了大量社会服务工作,2006/07学年受益8463人次。 2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较强科技研发实力在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地位,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40多项,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技术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18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省水利科技进步奖4项。开展技术服务,参与生产管理,解决了大量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难题,如怀洪新河入口节制闸粉喷桩、淮河蚌埠闸扩建基础降水等110多项技术难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院科技服务近3年年均到款额达到409.2万元,其中2006/07学年度到款47
20、1.3万元,在当地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学校曾先后获得过“科教兴水先进集体奖”、“省科学研究先进奖”等。3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初步建立1999年建起“校园网”和“双向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是安徽省高职院校中最早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其中“双向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是教学网、监控网和广播网“三网合一”的现代化教学网络。近年来学院对网络平台不断升级改造,优质教学资源全部上网,校园网上教学、学习、管理和服务运行通畅,信息资源丰富,为教学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和保障。4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进展学院先后与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上海浦拓市政建筑公司、安徽水利开发股份公司、安徽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机械研究所等企事
21、业单位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与澳大利亚中央技术及继续教育学院、与新西兰ANZ教育交流中心开展了以引进优质课程、教师互派培训为主的中外合作,还多次派人赴德国、美国、法国、挪威、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运用于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实践,取得了积极效果。学院承担“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对口支援合作项目”,对口支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还与省外3所同类院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与省内10所高职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开展对口支援和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5综合影响力较大我院是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的唯一院校,20
22、04年,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安徽省首家被评为“优秀”等次,2005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6、2007年连续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李兴旺院长被授予“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称号。学院在安徽省和全国高职教育界具有一定影响,近3年来,先后应邀到省内外30多所院校介绍办学和教学改革建设的经验;有80多个省内外兄弟院校和140多家单位来我院考察和学习,我院在行业和区域院校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6社会美誉度较高根据多年来的跟踪调查,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社会评价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平
23、均达98%,专业对口率92.40%。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当年一次就业率平均为95.64%,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近三年招生的第一志愿上线率平均为117%,录取新生报到率平均为91.80%,不少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大部分毕业生活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成为企事业单位的基层领导或技术骨干。省委主要领导指出:“伴随着安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随着全省水利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水电学院日益成长和壮大,为安徽水利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品德优秀、学业精深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涌现出一大批水利建设和管理专家,为振兴安徽水利建设事业,为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水利部领导指出:“从淮河水
24、利专科学校到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水利电力建设服务的方针,为安徽乃至全国水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省水利厅主要领导指出:“安徽水院的毕业生已经形成安徽水利事业的基础力量与重要支撑”。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 坚持正确的服务面向定位和示范院校功能定位。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紧紧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
25、康社会建设,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利用学院在安徽高职院校和全国水利高职院校中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和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切实把高职教育办成社会欢迎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特色兴校、质量兴校、文化兴校,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完善硬件,优化软件;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创新模式,凝练特色;提升质量,促进就业;实现学院健康、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着力提升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二、总体思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文件精神;根据中部崛起、安徽崛起战略,依据安徽省“十一五”规划和“86
26、1行动计划”,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推进跨越式发展,加快农业、水利、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安徽省“861”计划中把防洪保安工程列为6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以长江淮河治理为重点,加快防洪保安、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严重制约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保障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确立我院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1以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主线开展建设工作重点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建立以“校企共建”为基本内涵的专业建设模式,构建重点专业体系,带动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
27、高,促进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更好地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以构建和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适应不同专业发展需要的“订单式”、“工学交替双循环”、“项目导向”、“产品导向”、“能力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建设。构建“工学结合”的全新的课程体系。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和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课程内容
28、、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企业生产的“零对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动专业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建立“工学结合”的三类实习实训基地。按照“五位一体”(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建立“生产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的三类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专业技能实习实训中心、基本技能实训场(室)“三级实习实训保障体系”,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强“工学结合”的团队建设。建立适应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专家团队”、“教学团队”、“管理团队”,为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2以办学整体实力和示范带动能力的不断提升为目标开展建设工作在
29、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高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推动兄弟院校专业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对外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我院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进一步发挥学院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促进全国高职教育水平,尤其是地方和行业高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更好地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服务。三、总体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把学院建设成为硬件与软件配套,模式与特色鲜明;质量优良、效益显著,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示范性职业院校”,使学院成为“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社会化服务的基地”,带动区域和行业职业院校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水利事
30、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四、具体指标1专业建设构建重点建设专业体系,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城镇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6个专业建设成为为重点(精品)专业。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积极探索“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一是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调查、研究、开发、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人才评价标准,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共建课程:共同调研、开发理论与实践课程,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现代化教学课件,共同建立课程标准、考核标准、评价标准、试题(试卷)库;三是共建实习实训
31、基地:根据专业的特点和校企双方的实际,分别在学校、企业或第三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管,使之成为为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的“五位一体”的基地,为学校、企业和社会服务;四是共建三支团队:共建由行业、企业和学校的领导、专家、教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业建设的“专家团队”,共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共建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校企双方的管理人员组成的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教学特点的“学生教育管理团队”。2教学模式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和学校、企业的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立“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双循环”的教学模式;建筑工程技术、城镇建设专业进
32、一步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数控技术专业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订单式”的教学模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积极探索和建立“工学结合产品导向”的教学模式。3课程建设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将水工建筑物等11门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或国家级水平的精品课程;将建筑工程概预算等21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或省级水平的精品课程;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等52门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数控技术等专业构建“模块化”课程模式;建筑工程技术、城镇建设专业构建“工学结
33、合教学包”的课程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构建“工艺流程”课程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建设模式,更好地推动专业建设。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建设由若干实训场(室)构成的实训中心、若干实训中心构成的实训基地,形成生产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三类实习实训基地”。按照“校内多功能开放式”、“五位一体”(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的模式和“引入式生产型”、“融入式生产型”、“校企共享型”等校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新建、改建、扩建校内实训中心(厂、车间)17个,其中“校企合作引入生产型”中心(厂、车间)14个;建设和巩固校外“校企合作共享型”和“生产型”实训基地69个。5师资队伍建设构建“
34、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各专业形成“244+X”(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4名企业专家、若干名企业兼职教师)或“235+X”(2名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5名企业专家、若干名企业兼职教师)的师资队伍。通过有计划、分阶段的培养和引进,使“双师素质”教师占学校在职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总数的85%90%;通过有计划的引入和培训,聘请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使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比例达到1:1左右。6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更新改善校园网软硬件支撑系统,配置共享型教育教学应用软件,国家级精品专业水利水电建筑
35、工程专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为完善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其余5个重点专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使其成为信息交流互动的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建立安徽职教网;实现办公网络化、自动化;建立科学规范的资源管理与应用体系。达到“开放教学环境,共享教学资源,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按照“夯实基础,丰富内容,增强服务,提高效益”的方针,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平台、扩大服务范围。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约100人次年,并根据需要为兄弟院校提供实习实训服务2000人次年;为社会创业、就业培训约2000人次/年;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约2000人次年;为校内外提供约3000人
36、次年的职业资格培训和技术技能等级鉴定;为行业、企业员工技能培训约2000人次年;承担社会各类考试服务约4000人次年。8校园文化建设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和大禹文化为底蕴,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为主要内容,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奋斗热情,提高综合素质,形成立体化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文明校园。9对外合作交流建设与国外教育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和机制,开展交流活动每年300余人次,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的经验,使我院与国际高职教育进一步接轨,使我院的国际知名度有所提升,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第四章 重点专
37、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一、建设背景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水利大省。因此,安徽省“861”行动计划中把防洪保安工程列为6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首位。“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将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为主题,实施工业强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东向发展、创新推动、中心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物业管理等服务业,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建设,加快“数字安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安徽。学院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结合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中
38、的重点发展产业,从现有的36个专业中遴选出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改革成效突出、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就业率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起较大作用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6个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使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带动与其相关的专业建设,形成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资源共享的特色专业群,以支撑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更新办学理念和
39、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提高就业水平为目标,积极探索和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具体实现形式,结合职业领域和岗位的任职要求、职业资格标准等,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依托行业企业,探索多功能开放型、校企共建共管型和生产型实训基地与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模式,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突出办学的职业性、开放性,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三、建设目标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水平的整体
40、提高,使我院整体专业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一批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鲜明、就业率高、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重点专业,并形成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建设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8大专业领域。重点建设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城镇建设专业水利工程城市水利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城镇给排水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装饰技术工程造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气技术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检测技术与应用现代灌排技术水文与水资源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汽车检测与维
41、修通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6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形成若干种符合行业和地方需要的,具有我院特色的专业建设模式,辐射和带动水利工程类、建筑工程类、机电工程、机械工程、市政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工程类等8大专业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引领和推进高职专业改革与建设,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见图4-1)。图4-1 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示意图四、建设思路明确专业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行业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专业的层次定位、类型定位和岗位面向,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特色,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和培养要求,构建专业
42、建设标准、课程标准和主要的实习实训标准,面向行业企业,建立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社会行业调查,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和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等级标准,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双证书”纳入教学体系,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立能力标准和课程评价体系,形成体现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密切校企合作,加大多元投资力度,不断改善实训、实习条件。积极探索校内多功能开放型、校企共建共管型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加大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完善与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按照
43、“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的要求,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具有真实工作环境或模拟仿真职业氛围的实训室和实习车间,满足学生技能训练需要、社会专业技术培训需求、生产科研服务需要、职业(岗位)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需要,逐步形成“五位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式实习、实训基地。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认真分析研究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和行业标准、技术等级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的实训教
44、材,并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建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开展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开展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方法体系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行业或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结构优化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密切校企关系,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同时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45、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为行业企业服务,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逐步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加强专业体系建设。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形成以6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建设体系,围绕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形成门类较为齐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体系。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第一节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一、专业改革与建设组织1专业改革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 任:孙敬华(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工程师)副主任:毕守一(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系主任、副教授、工程师)王世才(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工)委 员:张 焱(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书记、教授级高工)潘孝兵(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工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工程师)宋春发(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工程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工程师)吴太平(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周银平(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局局长、高工)薛 松(安徽省水利建筑安装总公司总经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