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信息排查情况汇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出来寻找工作更加困难,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为了解掌握外来务工人员有关动态数据,统一有关部门数据上报口径,及时为领导决策参考提供基础信息,彻底摸清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从 XX 年 5 月起,我市采取“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办法,以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地为依据,组织各乡镇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了地毯式排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排查情况: 1、人员数量:排查出外来务工人员共 909348 人,比去年底 1017335 人,减少了 107987 人,减少了 20.87%;比三月份 939064 人,减少了
2、 129716 人,减少了 24.06%。其中,男 320241 人,占 53.80%;女 389107 人,占 46.20%;党员 1090 人,团员 10973 人;做证人数 368073 人,占89.92%;16 周岁以下 41275 人,占 10.08%。 2、来源情况:人员来源主要集中在安徽、贵州、四川等省份,其中安徽 90773 人,占 22.18%;贵州 81665 人,占 19.95%;四川 46692 人,占 11.41%;湖南 34994 人,占8.55%;河南 34993 人,占 8.55%;江西 25666 人,占 6.27%;湖北 24259 人,占 5.93%;江苏
3、 10318 人,占 2.52%;广西7588 人,占 1.85%;山东 7444 人,占 1.82%;其他省44956 人,占 10.97%。来源情况与历年基本一致。 3、出租房屋:共排查,全市有出租房共 63539 户,计251637 间,其中空置 56961 间,空置率为 22.64%。空置原因中确实无人租的 54593 间,占全部空置房的 95.84%;由于价格太高租不出去的为 661 间,占 1.16%;房东自己不想出租的 1707 间,占 3.00%。 4、居住情况: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在出租房的 352390人,占全部的 86.09%;居住在集中居住点、企业宿舍的46438 人,占
4、11.34%;居住工地的 4686 人,占 1.14%;其他自己购买房屋、投亲靠友的 5834 人,占 1.43%。 5、从业情况:外来务工人员中从事工业企业的 274788人,占做证人员的 74.66%;三产服务业 41301 人,占11.22%;农业 5086 人,占 1.38%;自由职业 35946 人,占9.77%;无业 10952 人,占 2.97%。无业人员中找不到工作的 5466 人,占 49.91%;不想找工作的 1030 人,占9.40%;曾经找到工作因不满意而辞职的 1137 人,占 10.38%;其他原因的 3319 人,占 30.31%。 6、就读状况:外来务工人员携带
5、的子女在公立学校就读的 19877 人,占全部就读人员的 65.50%;民工学校就读的 10469 人,占全部就读人员的 34.50%。外口子女在公立学校就读率达到宁波要求的 62%以上。 二、存在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按照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去年全市建立健全了三级工作网络,加强了机构与队伍建设,完善了制度体系,夯实了基层基础性工作,强化了各种服务举措。特别是综管员队伍得到充实,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外来务工人员的基础“三率”明显提高,如外来务工人员做证率由原来的 7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 90%多,有效地减少了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的死角,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对外来务工
6、人员信息的掌控面。但是从本次排摸的情况来看,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造成外来务工人员网上登记人数与本次排查情况相差较大。 1、机制体制尚不够完善。 一是由于外口信息网络登记平台未延伸到市、乡镇的外口工作系统,造成面上协调机构、实际工作部门和网络掌控机构之间的相互脱节,出现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未开展人工注销工作,仅靠网络自动注销的办法,难以真正落实“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工作要求。 二是长期以来,实行外来务工人员人数与乡镇工作经费挂钩,为了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部分乡镇该注销的不注销,以增加外来务工人员人数。 三是各乡镇对综管员的考核注重于做证人数,没有把注销纳入考核范围,造成综管
7、员“重登记,轻注销”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是由于客观原因,当前经济形势下,外来务工人员进出频繁,稳定性不够,来的来,去的去,甚至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的现象较为普遍,使统计和注销等相关工作一时难以跟上。 2、信息采集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新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体制建立时间较短,有些工作还在进一步探索和摸索之中,市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相互间的沟通协调还不够,对乡镇督促指导还需进一步加强。 3、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大多数乡镇领导比较重视,把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但仍有部分乡镇认识上还不到位,思想上还不够重视,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还不够彻底。部
8、分单位专职从事外口工作的同志,对外口工作不够热爱,责任心不强,未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外口工作中来。 三、下步措施 1、继续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从硬件、软件等方面开展乡镇外来务工办、村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活动,加强对从事外口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理念,使他们充满斗志和工作热情,尽职尽责、脚踏实地做好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2、开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按照省、宁波市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争取尽快建立覆盖全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信息数据库和到村级工作站的网上办公系统,实现外来务工人员信息的统一采集、统一录入、及时注销变更和资源共享。 3、完善财政经费核定办法。建立既相对稳定,又不影响乡镇积极性的财政外口经费核定机制,有效避免为多争取经费而一味追求外来务工人员数量的状况。 4、进一步健全制度和机制。完善乡镇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综管员工作业绩考核办法,建立综管员工作业绩奖惩激励和人员进出机制、外来务工人员“人来做证、人走注销”的动态管理机制,近期具体做法:一是总结推广“验证”办法,从制度上保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二是建立定期的集中排查制度,进一步加强督查指导,逐步形成长效机制,推进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