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公共管理学教学内容.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92331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7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教学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公共管理学教学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公共管理学教学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公共管理学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公共管理的意义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严格来说,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社会的逐渐发展,传统的行政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伴随着政府再造运动的发展,公共管理也迅速风行全球。但何谓公共管理,可以说是众说纷坛,不能定于一案。虽然人们很难给公共管理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对因其定义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管理的性质与范围,所以本节将以时间为线索来检视不同时期人们对公共管理的理解。皮瑞和克莱姆认为公共管理一种新的途径,它是传统公共行政的规范性取向以及一般管理制工具取向的结合体。公共管理的重点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职业,并将公共管理这是为职业的实

2、践者,而非政客或政治家。卡尔森和欧尔姆认为公共管理是对行政的一般方面科际整合的研究他将人力、财力、物资、信息和政治资源的管理与管理学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相融合。卡尔森和欧尔姆还对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不同进行了说明。这些不同包括倾向于将管理视为类同管理等六个方面。奥托、海蒂和沙夫里茨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或公共事务的一部分,是综合了公共行政的方案设计与组织重建、政策与管理规划、经由预算将公共管理进行资源分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方法与艺术。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关注那些能够将理念、政策转化为行动规则的管理工具、技术、知识和技巧。波茨曼与史

3、陶斯曼则认为公公共管理就是对政治权威的管理。在他们看来,公共管理含有战略意义,并且更有弹性。休斯则认为与管理相比,行政的范围更狭小、功能更有限,因此,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变化意味着理论和功能的变化。公共行政的焦点在于过程、程序以及顺序,而公共管理包括得更多。公共管理者不仅仅遵循指示,而且关注达成结果以及为达成结果而承担的责任。本书认为,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

4、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据此,本书认为,公共管理的性质在于: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合法性。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的治理的主要责任。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7、公共管理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一)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公共管理学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行政学者古利克主张将管理主义与公共性目标相结

5、合。在英国,1968年的富尔顿报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具体来说,导致公共管理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既有学科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现实的背景。1、在学科发展方面。行政学主要经历了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范式、行政原则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阶段、公共行政即管理学等四个阶段。但就是公共行政即管理学这种范式也有其缺点,它忽视了公共管理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公私管理之差异,导致了由管理而无行政的窘境。2、在现实背景方面。主要有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以及社会对政府的不满;经济因素和财政压力;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等原因。在这种背景下,一批学者又发展出了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

6、研究的新途径:公共管理途径。(二)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依公共管理学者波兹曼的观点,尽管研究途径及理念有各种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的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三)公共管理学的特质目前,在公共管理的研究上的确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见解。依笔者,公共管理学有如下特质:1、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2、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

7、一种新治理。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6、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7、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第三节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有何性质,或者说到底在哪些方面区别于私部门的管理,这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存在本质差别,有人则认为这二者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从规范的角度来看,强调公私管理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对于理解公共管理的特质是十分有益的。具体来讲,二者的差异可以从如下几个围度来认识: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

8、面,而私部门管理则由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而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5、政府与市场。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政府理性往往是多元的,而私部门的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确存在种差别,但也不能过分扩大二者之间的差异。公共管理和私管理的学者和实践者,都应该以开放的心灵,以学习的姿态,相互学习和借鉴,以达到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目的。第四节新公共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和政府的信任赤字、绩效赤字,均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其共同的特征是引进公共管理的理

9、念、技术及模型。这种变化,并不仅仅是一种改革或管理形态的变化,而是政府角色与市民关系产生了本质的变化。那么新公共管理到底是什么呢?著名的公共管理专家胡德曾归纳了新公共管理的七个特点:即时的专业管理;目标明确与绩效衡量;强调产出控制;转向部门分权;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法汉姆及霍顿综合其他各家的看法,提出新公共管理的特征:采用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重新设计组织结构;改变组织结构,促进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改变现行的政策,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从总体上来看,新

10、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即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观点是: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及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新公共管理代表着人民持续不断地改革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但它是否意味着政府治理的一个新典范时代的到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第五节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政府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治理者或管理者。但是,环顾四周,政府治理的环境将变得更为动荡、更为不平衡、更为复杂、更为变化多端。一句话,公共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认识这些挑战,有助于我们理解政府作为治理者的责

11、任和使命。具体来说,这些挑战包括: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安全与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凡是人类存在的地方,人们莫不试图建立良好的秩序。作为公共管理者,如何防止政府的崩溃,建立和发展宪政秩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良好的政府治理至为关键。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政府治理绝非是一个工具理性价值的追求问题。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使命在于要扮演执行与捍卫民主宪政的角色,这就是说他要致力于发展、弘扬民主治理过程的合法性。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一个有效的政府和一个较为完备的市场机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机轮。在公共领

12、域,现阶段又过于崇尚市场机制取向,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它必须与政府有机结合起来。4、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对于政府治理而言,全球化是机会,也是挑战。5、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面对着人类日益增长的期望革命,如何平衡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当代政府治理所面临的挑战。6、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7、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8、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如果政府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就必须提供自己的能力,依据世界银行的观点,政府的能力是指政府以最小的社会价格采用集体行动的能力。9、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的

13、问题。10、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问题在于政府能否有能力激发、培养这种责任感;政府是否能够给社会提供这样的机会;政府是否改变自己传统的优越感、自我中心感。11、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问题。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认识到,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全球的、复杂的和非线性的。管理的复杂性,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机械的管理思维方式,发展一种有机的、整体的、生态的管理方式。12、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言:假如没有目标的话,即使我们大步迈向前去,亦将无所寸进。面对21世纪,我们的确面临着道德秩序重建的挑战。第二章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第一节作为一般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理

14、论者和实践者长期以来一直都在探讨和界定管理者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曾经总结了八种研究管理者职能和角色的途径。1、古典学派。他们将管理者的角色用一套综合的职能予以描述。2、伟人学派。他们试图通过对历史上以及现实中杰出人物的家庭、教育、事业和个性等加以描述,将他们作为楷模和典型。3、企业家学派。他们更多地将管理者视为创新者,创造性思考者以及机会的发现者。4、决策理论学派。将管理者视为复杂环境下的决策者。5、领导有效性学派。将领导特质以及管理风格视为导致有效绩效的因素。6、领导行为学派。通过对领导行为的观察和研究,研究成功领导的行为及技能。7、领导权力学派。他们关心的是领导者

15、的权力和影响,以及如何最大化地行使他们的权力。8、工作活动学派。运用归纳方法,以调查研究资料为基础,对管理的工作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然后确认管理者的活动。哈佛大学教授、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对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述。他通过大量的、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得出结论:一个管理者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些工作和作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的工作、信息情报方面的工作和决策方面的工作。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着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具体包括三种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2、信息方面的角色。管理者在其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中处于中心的地位,事实上是组织的“中枢神经”,他既是获取外部信息的

16、焦点,也是传递信息的来源。信息角色包括下列三项: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3、决策方面的角色。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许就是担任决策角色。管理者对他的组织的战略决策系统负有全面的责任,也就是组织的每一项重大决策皆与管理者有关。包括以下四个角色: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这是个角色构成一个整体,组织之所以需要管理者,不仅是因为制度的不完善性和环境的变化性,而且是需要一个正式的权威来担任某些基本的、经常的责任。在20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以奎恩为代表的一群学者,对管理行为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他们发展出竟值框架,并以界定了八种看似相互矛盾又必须兼顾的管理角色。主要包括:导师、促进者

17、、监督者、协调者、指导者、生产者、掮客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管理者的工作是大量的;管理工作具有多样性和琐碎性;管理者处于组织的焦点地位;管理者是权力和责任的混合体。第二节作为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前一节,对一般管理者指责和角色的描述在多大程度上与如今的公共管理者的思考、情感和作为相吻合呢?管理都会涉及到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和协调,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所以公共管理和一般管理的角色和责任肯定有许多相吻合之处。但正如在第一章所阐述的那些公共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区别一样,公共管理的多元性、政治性以及公共性这些特质,也决定了公共管理者承担与一般管理着不同的角色。对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

18、许多学者作了很好的阐发。在这许多论述中,又以魏姆斯里在“黑堡宣言”中对公共管理者在民主社会治理中的角色的阐述最具有典范性。在他们看来,公共管理者应扮演以下角色:1、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公共管理者在任职时就已宣誓要护宪和行宪,这是公共管理者的天职。2、人民受托者的角色。公共管理者受人民的委托,在治理过程中扮演正当与重要的角色,不能屈服于强烈短视的压力,应考虑长远的全民利益。3、贤明少数的角色。公共管理者要扮演贤明的少数,而不是随波逐流追求时尚的多数或有权的少数。4、平衡论的角色。公共管理者必须对外在环境有回应或反应,也就是要以维护公共利益及宪政运作为职业。5、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公共管理

19、者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提出合理的说明并尽量将人民纳入自己的治理过程,以增加民选领导、民意代表、所有在治理过程中的参与者。总之,公共管理者在民主治理中应扮演重要的、有价值的、正当的角色,而不能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管理者。第三节公共管理者的技能公共管理者为扮演好其角色,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管理技能。所谓技能,指后天发展起来的、处理特定人、事、物的能力。管理技能不同于业务能力,一般而言,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多半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但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人未必就是一个好的管理者。那么一个好的管理者究竟应具备何种技能,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规范的以及实证的研究,综合而言,公共管理者的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

20、性技能。技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这是现代公共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趋势所要求的。2、人际关系能力。正如瓦尔多所言,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在于协作人际活动,协作活动的核心在于人际的互动。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人际关系能力才能将人员整合到各种协作型的活动之中。3、概念化技能。所谓概念化技能,是指公共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的能力,亦即抽象思维的能力。4、诊断技能。所谓诊断技能,是指针对特定的情景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也就是分析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5、沟通技能。可以这样讲,没有沟通就没有组织和管理。所谓沟通能力,是指管理者具有收集和发送信息的能力,

21、能通过书写、口头语肢体语言的媒介,有效与明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态度。总之,一个成功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备上述五个方面的管理技能。当然,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基本技能的要求方面可能存在差异。第四节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对于一个公共管理者而言,成为一个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是重要的。有效性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它是我们经常谈论但又很难得到界定和满意答复的概念。在我们看来,有效性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词汇,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经济、效率、效能、公平等的综合体现。有效的公共管理者要有哪些基本的特质呢?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自我评我甚为重要,因为,公共管理者借

22、此可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在策略的执行时能优胜劣汰。2、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为此,公共管理者就必须具有创造力。假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具有创造力,而这些创造力又是以渊博的知识为基础时,有效地公共管理者就绝对不会令人讨厌。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公共管理者不应是唐斯所谓的“狂热家型的官僚”,因为这种人在积极推动某项运动时,只支持他们自己的狭隘政策而阻止其它任何的发展,常常会引起冲突和仇恨。公共管理者应成为“政治家型官僚”,使其拥有远大的目光和开阔的胸怀。4、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这是由公共部门策略的执行往往旷日费时所决定的。5、有效

23、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这样就可以使其在管理中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在决策中能沟通盘考虑,通盘打算。6、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要与民众和睦相处,还要能了解民众。7、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善于分析与思考。现代公共管理强调分析,尤其是价值、判断、直觉、经验间的分析思考与分析工具的整合。第五节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力的公共管理者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的复杂性越来越强烈,使我们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动荡,这一环境对传统的基本的管理假定发起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著名的公共管理学大师莫根在其驾驭变革的浪潮一书中,为变革时代的公共管理者提出了许多深刻而与具有

24、启迪的见解。1、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发展他们解读和预测环境趋势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感悟组织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并发现机会。2、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前瞻性管理的态度和能力,特别是“前瞻思考”、“由内而外”的管理能力。3、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开发自己的领导技能。他们应将领导视为一种“形塑”和“架桥”的过程。4、在信息社会中,组织的人力资源最为重要,公共管理者必须设法开发和调动组织中每一个人的知识、智慧和创造性潜能。5、未来的社会要求组织和成员加强学习、创造和创造性。6、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要求管理和控制的新路径。公共管理者将通过发展共有的价值、相互理解进行协调并在分权和控制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7、信

25、息技术将改变许多组织的性质和结构,以及组织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与生命周期。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了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8、为了管理纷繁复杂的歧例以及悖理,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发展一种能使他们应对混乱和不确定性的哲学和技术。9、除了了解和因应已经出现的变化趋势,未来的公共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必须寻找改变这些趋势的方法以便于管理。第三章 公共部门的角色第一节公共部门的性质与需要传统上,在实行混合经济的国家,人们习惯于将整个社会分为两大部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或者政府与市场部门。其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核心差别在于其是否拥有合法的强制力,政府是社会中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虽然

26、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通常被人们看作是分离的,但将他们视为相互排斥的领域的划分可能是武断的。事实上,任何一个经济和社会,都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有机结合,二者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的。对于一个社会为什么需要公共部门,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予以解释和回答。政治学家伊斯顿曾经分析到:任何社会最低限度的先决条件就是确立一套以权威分配价值的机制。如果没有这套机制,社会就会在经常的争吵中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公共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各个部门存在必要性。他认为,市场机制无法单独地发挥全部经济作用是需要政府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来说:1、市场机制导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要求是以竞争因素与产品市场的条件为依据,

27、要获取这些条件,就需要政府的调节及其它措施。2、在那由于成本降低而使得竞争变得无效的地方,也需要政府调节。3、没有政府所提供的法律结构的保护与执行,则市场活动所需要的契约安排和交易就会无法存在。4、某些具有生产特点或消费特点的货物,即使排除了竞争上的原因,也无法通过市场得到供应,需要政府来解决。5、因市场体制与通过财产继承权转移而导致的收入和财富分配,须进行社会价值的调节。6、市场机制,未必带来高就业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和社会期望的经济增长,需要公共政策。7、从公共和私人的观点看,估价将来消费所需的贴现率是不可能的。马斯格雷夫的观点为公共部门的经济存在提供了好的注解。第二节市场机制、市场失灵与政

28、府干预市场是买卖双方共同决定一项产品价格的场合。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供需均衡,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方法。然而,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的建立是由一系列的假设在内的,但实际上,经济运作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完全符合市场竞争的假设,因而就有了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概括起来,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1、公共产品的提供。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是以消费者的偏好为依据的,对于消费者偏好在市场上反映不出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则根本无法进行资源的分配。这种消费者偏好在市场上反映不出的商品与服务即是公共物品。完全依靠市场体系,消费者往往得不

29、到合乎社会需求的供应量,为了保证合乎社会需求的供应两,应当在购买中,尽量减少由消费者个人承担的部分,由政府来补助其中不足的部分。2、市场经济中的垄断。市场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竞争存在与不存在垄断的现象。事实上,世界上根本没有出现过完全竞争的局面,相反,市场经济面临的是不完全的竞争。并且,市场竞争往往会导致垄断。实践证明,市场自身是解决不了垄断问题的。所以就需要政府针对因垄断或其它竞争性因素的存在所引起的竞争的不完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竞争的有效性。3、市场经济的外部性。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市场经济也会造成资源配置的障碍。最为显著的障碍就是市场经济的外部性。所谓外

30、部经济效应是指:“个人或厂商没有承担其行为的全部成本(消极的外在性)或没有享有其全部利益(积极的外部性)时所出现的一种现象。”(斯蒂格利兹语)。生产者的生产活动或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都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导致市场不足或过剩。对此,政府有必要发挥作用。4、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市场从来就含有不稳定性。它的发展始终是以周期性的增长形势进行的。通过市场经济进行自发性的交换过程,始终孕育着经济活动急剧并大幅度变动的可能性。这种变动,危害到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往往给资源分配、收入分配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市场自身无法实现自动的调节,而需要政府来发挥作用。5、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以市

31、场机制为前提的收入分配,是由市场上的力量关系、个人能力、继承财产的多少、利用教育机会的可能性以及在社会上的灵活性等方面决定的。因此便产生了各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无论是从社会公正、社会稳定,还是从经济效率来看,均是不理想的。而需要政府进行无损于资源最优分配和经济效率的收入再分配。总之,市场的作用是自发的和滞后的,它是以资源的极大浪费为前提的,这就需要市场之外的主体进行调节,以克服市场自身的不足,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势。第三节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对于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问题,历来是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而且事实上在实践中,政府的角色也是不断变化的。在自由放任时期,人们认为最好的政府就是最小的政府;近

32、代福利国家的出现使得政府的职能大大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小政府的理念又开始盛行。历史的发展证明,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理想的或最优的政府规模、政府作用以及政府的强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一些基本职能是不可描述的。概括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的或基本的角色或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政府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基本必需的制规则以及框架。它们包括:界定和保护产权、契约的执行、法律和秩序的维持等。没有游戏规范经济生活的框架,经济体系的运行是不可能的。2、组织各种各样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公共物品的特性使得私人部门很少去提供,对此,政府必须介入。3、公有资源和自然资源

33、的保护。这公有资源与我们的生活甚至与生命息息相关,但纯粹的市场调节将使得共有资源不可避免地导致公有的悲剧,需要政府通过管制措施来加以保护。4、社会冲突的调整和解决。政府存在的一个基本理由在于解决或消弭社会中的各种冲突,以维持社会的稳定。5、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力或者对垄断者实施管制,以保证市场有效性所需的竞争。6、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市场经济是会产生不平的结果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需要社会有一种公平再分配的机制。7、宏观经济的稳定。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自动出现,政府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公共政策的干预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在我们看来,上述七

34、个方面的职能是政府的基本职能,称其为基本职能是指这些职能是普遍的,甚至是跨时空的。当然政府职能的范围、政府作用的强度、为实现这些职能所采取的公共政策和治理供给会不断发生变化的。第四节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一)治理工具。治理工具又可以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当地政府的治理工具有哪些呢?施耐德与英格认为按政府介入程度的不同,政策工具包括:政府部门直接提供财货与服务;政府部门委托其他部门提供;签约外包;经营特许权;补助;抵用券;市场运作;志愿服务;自我协助;政府贩售等。学者林德和彼得斯认为

35、,政府治理工具是多元性的。主要有:命令条款;财政补助;管制规定;税收;劝诫;权威;契约等。(二)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很显然,政府可运用多元政策工具以实现自己的治理目标。运用和治理工具,政府干预市场到何种程度,完全视问题情势,政府主观偏好,资源拥有程度,目标的正确性与选择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成本等综合因素而定。然而,通过对各国政府改革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对政策工具的偏好正在发生转变,如更加强调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和市场机制,强调非赢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强调放松管制等。第五节政府失灵所谓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一般说来,政府失灵的类

36、型和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和收益的分离,过剩和成本过高。政府活动缺乏价格的指引,这使得政府产生的价值同生产它的成本决裂,这种决裂意味着资源浪费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实际上,政府活动的一个趋势就是明显的多余成本。2、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由于理性选民的无知、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等级制和官僚制本身的障碍、政治家的偏好等因素,使得政府的公共政策并不能反映公共的利益,也不符合有效来的资源配置。3、内部性问题。公共组织为了进行起内部的管理,需要发展它们的标准或规则,这些标准或规则即内部性,即用来评估机构的运行和机关人员的行为。正如外部性因素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一样,内部性也同样影响着政府。

37、内部性意味着私人的或组织的成本和利润很可能支配公共决策者的计算。造成政府失灵的核心是其内部性。内部性具体表现为预算增长、大机构规模、控制信息使用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权利。4、政府组织的低效率。政府是唯一拥有合法暴力的机构,是名副其实的自然垄断者,垄断同样在政府部门造成了低效率。5、另一种分配的不公正。由政府活动产生的分配不公平,通常不是集中在收入或财富上,而是集中在权利或特权上。由于政府的公共政策本质上涉及到价值和权利的分配问题,而这种再分配都给不公正和滥用职权提供了机会。6、寻租。寻租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寻租行为的结果是导致

38、社会资源的浪费。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公共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导致政府的无效率。8、所有制残缺。“所有制残缺”这个概念是由产权经济学家阿尔钦与卡塞尔提出的,可以理解为是对那些用来确定“完整的”所有制权利束中的一些私有权的删除。国家干预是造成产权残缺的根源,管制导致所有权的残缺,所有者的残缺程度与管制的程度呈正比。从以上方面来看,政府干预的制度和机制,正如市场机制一样,在许多方面是笨拙的,政府干预本身也可能是不奏效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政府治理是十分重要的。第四章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一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一)战略与战略管理。战略一词,最早起源于军事领域,

39、意指赢得战争胜利的目标。在一般管理领域,战略就是一个组织的总目标,它涉及到一个时期内带动全局发展的方针、主要政策与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讲,战略是运用和管理所有资源达成目标的艺术。对战略管理,人们认识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从过程论的角度去界定战略管理,有的则从战略决策的角度界定战略管理。一般而言,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成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要注意区别战略管理与非战略管理、战略规划、功能管理的区别。(二)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战略管理为组织未来的发

40、展设立愿景、规划蓝图。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宗旨就是利用外部机会和化解或回避外部威胁。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型的过程。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三)公共部门重视战略管理的原因。战略管理原本在私人部门的管理中受到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公共部门的重视。之所以如此,乃是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1、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2、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政府”的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相反,“小政府”

41、则越来越得到认同。政府角色发生了变化,既要成为领航者而非划桨者,因此,战略规划的作用更加重要。3、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4、公共利益的挑战。公共利益要求政府致力要兼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这就是说,改革管理者要有系统观、整体观、和长期观。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战略管理可以视为一种客观、逻辑和系统的过程和步骤。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环境分析。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前者是指社会的、一般的或宏观层面的力量;后者指对公共组织的决策、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力量或因素,包括组织内部的环境。环境分析的主要任务在于运用系统思考去识别与组织相互作用的,以及影响组织的外部环境系统

42、,进行掌握公共部门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了解外部的机会和威胁。2、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研拟战略的过程,也就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3、战略实施。战略实施是建立和发展行动的能力和机制,将战略构想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4、战略评估。战略是监控战略实施,并对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系统性评估的过程,从战略管理整体来看,它着重于建立一种反馈机制。战略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调整、修正,甚至于终止战略的合理依据。它主要涉及几个方面的活动:检查战略基础,以了解构成现行战略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弱点等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何种变化,因何发生变化;衡量战略绩效;战略的修正与调整。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但

43、这个过程并非形式主义的、呆板的特定安排或过于正式的。战略管理的作用在于促进公共部门不断的变革和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要使战略管理过程尽可能地简单和非程式化,要消除过于专业和神秘的计划术语。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一)战略规划的性质。战略规划是组织在分析和解读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组织战略的过程。一般而言,战略规划所处理的议题和一般政策规划的议题是存在差异的。战略规划的议题具有三个基本属性:稀少性、重大性、指导性和长远性。战略规划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的战略计划,一般来讲,一个好的战略计划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战略范围、战略部署、战略应该说明本身战略范围的机会与威胁、最佳协调作用。(二)战略

44、规划的过程。战略规划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发展初步共识。目的在于区的主要决策者与战略规划行为的共识。2、确认组织的法规及使命。3、进行SWOT分析。4、确认组织所面临的挑战议题。5、战略选择。(三)SWOT分析与战略规划。SWOT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SWOT分析是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SWOT分的主旨在于给出一个有关组织内外环境、问题的集中图画,并激励组织调动其优势,以便利用机会,规避风险。进行SWOT分析的过程有八个步骤:1、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机会。2、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威胁。3、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优势

45、。4、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弱点。5、将组织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SO战略。6、将组织内部弱点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WO战略。7、将组织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ST战略。8、将组织内部弱点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WT战略。经过SWOT分析,一个组织可以有不同的战略匹配与选择。第四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改进战略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受到许多政府部门、非盈利部门的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从实务方面来看,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应用的确产生了许多正面的效益,同时也有一些负面的缺点。(一)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正面效果。许多学者对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综合而言,战略管理对

46、公共部门有下列正面的效果:1、提供战略发展的方向。2、指导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通过战略管理,可以将有限资源用于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领域。3、强化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战略管理十分重视对环境的感知、分析和判断,十分重视对外部环境变迁的管理,这有助于强化组织的适应能力。4、设定了追求卓越的标准。5、提供了控制和评估的基础。(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以及限制。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应用,的确存在着许多限制和困难。学者托夫特认为主要包括:1、政府任期的短期性和行动取向。2、公共管理战略的许多方面都是立法者所确立的。3、公共规则制定使得参与虽然可以改进接受的程度,但容易冲淡战略的焦点议题。4、可靠性分析

47、通常是费力又费钱。5、创造性、非正式性和弹性在公共组织文化中还不成熟。6、由于预算约束和短期观念,改革战略规划者的行为通常很难证明是合理的。7、与私部门相比,改革战略通常是通过组织设计、预算和财务控制、人事制度和政策来实现的。对于公共部门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实施成功的战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1、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2、公共部门必须打破职责的限制,发展一种全局观,强调整合的管理途径。3、重视更高层次问题。4、追求满意,在战略管理中,满意比最佳更为重要。5、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方法或途径达到类似的结果是可能的。得到成功的结果远比规定得到这一结果的方法更为重要。第五章 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性质(一)公共政策的性质。何谓公共政策,其定义汗牛充栋,不胜枚举。有的学者从广义的角度去界定公共政策,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选择去做或不做的任何事情;也有从狭义的角度认为公共政策是执行公共计划以实现社会目标的政策决定。本书认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公共政策的特质包括: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