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学原理 课程编码: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onspectus学 时:32 学 分:2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教 材: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 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面向 21世纪课程教材.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以地球科学、生态学、工程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系统讲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有关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紧扣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巨系统的内在规律;探讨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为进一步学习环境化
2、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环境前沿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奠定基础。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使环境专业一年级学生对本专业的主体内容及知识涵盖有初步和较为全面的认识;课程安排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既阐明了基础知识,又介绍了热点前沿。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大信息量的获得;开阔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环境学基本的专业素养及专业兴趣。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其基本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介绍与讨论:人类、环境与生态系统问题;当代资源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环境管理学;环境伦理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危害及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旨在预
3、防污染的清洁生2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环境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和接触当前环境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能够从科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环境意识,能从问题的表现分析其实质。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篇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特征第二章 生态系统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教学基本内容:从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这两个角度分析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发展状况,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人口问题和我国人口政策。重点:1地球的圈层构造;2生态系统
4、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3世界及中国的人口问题;难点: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的特点,理解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基本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及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并区别世界及中国的人口问题表现;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第二篇 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四章 资源短缺第五章 环境污染 第六章 生态破坏 第七章 全球环境问题教学基本内容:分别介绍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在世界及中国范围内的分布和人类使用3情况的基础上讨论资源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进而分析资源角度的环境问题;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要素面临的污染问题;介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
5、化等典型的生态破坏问题,讨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重点:1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的短缺;2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土壤污染的污染特征;3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4全球范围内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难点:1不同环境要素中污染源、污染物的分析;2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构成的当代人类环境问题分析;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我国在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以及矿产资源等方面的短缺形势;理解不同环境体系中污染物与污染源的概念区别和不同类型的污染特征;了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典型的生态破坏问题;基本掌握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第三篇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
6、与实施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教学基本内容:主要介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其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内涵、特征,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国内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些做法。重点: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难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含义、特征及其构建意义。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历程,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举措。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第四篇 环境伦理观4第十章 环境伦理观教学基本内容:主要通过介绍环境
7、伦理学的相关内容认识、了解并确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伦理观的由来;环境伦理学的基本观念和主张;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重点:1环境伦理学的三大基本观念;2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难点:环境伦理观对发展观的影响。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环境伦理观的产生;掌握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即三大基本观念;了解人类行为方式与环境伦理的关系。第五篇 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第十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 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第十四章 环境污染防治第十五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十六章 国际环境公约教学基本内容:从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污染防治、国际环境公约三个方面介绍环境保护
8、的主要途径。具体内容有: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基本职能;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及其作用;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水、大气、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技术手段;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国际环境公约的基本内容。重点:1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以及实施内容;2我国环境法律制度概要;3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4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5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农业的含义;难点:51 环境经济学的外性理论及其内部化方法;2 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3 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中国环境管理的政策和制度;理解环境规划的含义及原理;了解我国的环境法规体系;理解外部性理论
9、并认识内部化方法;了解污染防治的技术手段类型;理解生态农业的含义并掌握具体实例;了解国际环境公约。第六篇 清洁生产第十七章 清洁生产的原理和评估方法 第十八章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第十九章 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 第二十章 清洁生产实例介绍 教学基本内容:从清洁生产的原理、实施途径以及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等角度来展开对“清洁生产”这一新型工业生产模式的介绍。具体内容有:清洁生产的概念;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方向;ISO14000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关系体现;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的含义。重点:1清洁生产的概念;2工业污染的全过程控制;3ISO14000 的含义及主要内容;难点:1工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10、;2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的含义;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清洁生产概念;理解工业污染的全过程控制及综合防治战略;了解 ISO14000的含义;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的意义;6四、课程学时分配讲 课 内 容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含各类 实践教学活动) 合计学时第一篇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生态系统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1214第二篇 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四章 资源短缺第五章 环境污染 第七章 全球环境问题24410第三篇 可持续发展战备的理论与实施 2 2第五篇 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第十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 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
11、段第十四章 环境污染防治第十五章 生态环境保护 2242212第六篇 清洁生产第十七章 清洁生产的原理和评估方法 第十八章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第十九章 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 2114总计 32 32五、课程习题要求每章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留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并进行讲评。七、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完成情况) :20 分2.期末考试成绩:80 分 3.期末考试方式:开卷 7八、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林肇信,刘天齐等.环境保护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2版,19992刘天齐,黄小林等,环境保护,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第 1版,2000 3何强,井文
12、涌等,环境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第 2版,1994 4李爱贞,生态环境保护概论,北京:气象出版社,第 1版,20015郑丹星,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第 1版,20026李建成,环境保护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第 1版,20037晏路明,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第 1版,20018陈友芳,可持续的梦想,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 1版,20039李爱贞,刘厚凤等,气候系统变化与人类活动,北京:气象出版社,第 1版,200310刘青松,张利民等,清洁生产与 ISO14000,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第 1版,200311曾宗永,人类的生存环境,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 1版,200212石中元,了解环境环境现状介绍,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第 1版,200413沈国舫,金鉴明,中国环境问题院士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第 1版,200114杨志保,汪山等,水资源知识,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第 1版,200115郭怀成,廖红,环境教育教师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1版,2001制定人: 审定: 批准: 2010年 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