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我国粮食经济问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890364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粮食经济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我国粮食经济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我国粮食经济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我国粮食经济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我国粮食经济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结课论文系别:会计系班级:08 级会本 9 班姓名:崔朋飞学号:20080269382浅论我国粮食经济问题崔朋飞会计系 08 会本 9 班摘 要:粮食是人们生存最基本的保障,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粮食经济形势将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作为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粮食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供需平衡对其至关重要,并且目前我国的粮食供给已进入了一个“紧平衡”的时期,粮食总的供给日益不能满足总需求的增长。本文将以我国粮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对一些影响我国粮食

2、经济发展的因素作以分析,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提出若干建议。关键词:粮食经济;发展;供给和需求;均衡一、我国粮食经济的发展现状(一)国内生产方面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迈上了新台阶,粮食进入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食物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19962008 年,全国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近亿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近 1.5 亿亩,全国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 4.6 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 13 个百分点,良种覆盖率达到 95以上。粮食单产水平显著提高,2008 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 316.2 公斤,其中谷物亩产 355 公斤,创

3、历史最高水平。一方面因为粮食品质结构不断优化,优质小麦、水稻种植比重分别达到 55和 69。近十年来,我国的粮食自己率基本都保持在 95%以上,2010 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近 5.5 亿吨,比上年增产 2.9。至此,中国已经连续六年实现粮食丰收;另一方面也由于国家采取了一些惠农政策,比如取消了农业税、科技下乡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逐步完善粮食经济发展的蓝图。 (二)进出口方面多年来,我国的粮食交替出现净进口与净出口的格局,且进出口波动较大,但如将大豆除外,则自 1997 年以来,整个粮食(小麦、玉米、稻谷等)基本上处于净出口状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的大致趋势是:小麦已经自给自

4、足,不需要从国外进口;稻谷和玉米出口数量逐年减少,但是如果国家对发展燃料乙醇没有限制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论文3的话,放开玉米加工,这种自给自足的平衡马上就会被打破;大豆去年国内产的只有 1500 万吨,缺口较大,从国外净进口就达 4200 万吨,越来越依赖进口,平衡也很有可能在将来被打破。可见在进出口方面我国的粮食经济发展水平自己性并不令人满意。(三)生产环境方面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中就有八亿人口是农民,在粮食生产方面的生产力绝对占优。但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会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粮价偏低导致粮食收购困难。现在很多农民大都将原粮

5、食种植地用于一些经济作物的生产中以增加收入,导致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再加上近些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的生产。大的方面看我国的粮食经济发展趋势良好,但是从长远看,还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二、我国粮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耕地面积减少工业经济的发展占用耕地面积日益增加,致使可用或可耕种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直接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增加。在农业和粮食科技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之前,粮食的种植面积和粮食的单产是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的人均耕地只有 1.5 亩,仅占世界的 40%,到 2010 年止,全国人均耕地的数量将下降到1.43 亩,规模与国外一些国家简直

6、无法相比:澳大利亚人均耕地 120.8 公顷、加拿大 110 公顷、美国 57 公顷、法国 18 公顷,阿根廷 17 公顷、俄罗期 14.5 公顷。还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我国耕地每年仍以几百万亩的数量减少,不断缩减的耕地面积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二)市场机制不完善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粮食收购机制,粮食收购价格不能满足粮食生产者(农民)的需求。据统计,在过去的二十年内,工薪阶层的工资水平上涨 30 倍,但是粮食价格仅上涨十倍,农民种粮食最关注的就是粮价,但是往往在丰收的年份粮价就会大跌,形成了“谷贱伤农”的现象,再加上,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占用,城市对外来农民工的相关社会保障

7、促使不断的完善,有的农民就发出了:“辛辛苦苦种一些粮,不如出去打半年工”的感叹在粮食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博弈中,市场机制造就的巨大比较利益使后者占据了优势。而这恰恰是从长期看可能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关键问题所在。(三)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4“退耕还林还草”的推进,客观上加剧了粮食需求矛盾。目前我国已暂停 1600万亩的退耕还林计划,但是在先前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到 2006 年退耕还林面积达到1500 万公顷,涉及数亿人口。本文认为退耕还林的政策是一个正确的政策,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它是个很长的大战役,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稳定规模,巩固提高,以防止出现“次生灾害” 。(四)农

8、业服务薄弱农业科技较为落后,服务体系还很薄弱。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和粮食增长的 80%、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 70%都是依靠农业科学技术取得的,但是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还相对落后。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题研究,我国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在“八五”期间是 34.28%,比发达国家差 1/3 多;在“九五”期间提高到 40.7%,比发达国家还差一半左右。此外,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服务尤其落后。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农业科学技术还相当落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五)粮食安全问题目前我国仍有近 3000 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还有 725 万的失业人口。解决这部分人口的

9、口粮问题,也是国家粮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还剩下的3000 万农村人口的脱贫问题,难度更大,造成这部分人难于脱贫有种种客观因素,有的是缺乏生存条件,有的是劳动者的素质不高,有些是身体残疾造成的社会弱势群体。按照粮食安全的概念,要保证人人有饭吃,这是确保粮食经济健康发展也应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六)农业生产手段落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不高,效率太低,影响了粮食的出产速度和质量。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 10-15 年,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一般都在 75%以上,而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仍然只有 45%。而且,中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10、也是很大的,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 30%-40%,真正具有规模的甚至不到 20%,多数技术研制出来后,被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农业生产手段整体比较落后,特别是机械植保水平、机收水平、工厂化育苗水平相当低,部分镇(区)整地机械化水平也较低。农技机构和农技队伍还比较薄弱,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离现代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三、影响我国粮食经济发展因素的经济学分析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论文5(一)生产力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持续且高速的发展十分需要农村的支持,不仅是粮食方面,在人力方面也开始过分依赖农

11、村,这就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大量转移,现在农村出现了很多粗耕或者抛荒的现象,再加上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很低,自动化管理面积基本为零,农业方面整体的生产力水平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生产力低下,直接影响我国粮食的生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可以借助供求关系曲线加以解释:当生产力水平低的时候即生产力在粮食生产方面供不应求,不花费大的价格改善生产力,粮食生产的各个方面效率会下降,特别是对于换季生产的粮食作物,如果不投入足够的生产力,可能会影响一季的粮食产量,也就不利于我国粮食经济的发展:相反,粮食生产力的提高能直接作用于效率的提高,在生产力供应充裕的前提下,粮食生产自然就会形成规模,因为在粮价

12、稳定的前提下,粮食产量越多,农民的收入水平就会提高。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对我国粮食经济的影响不亚于其他方面的经济。(二)粮价1、我国的粮食价格波动性比较强。作为世界上超大的粮食生产大国,我国的粮食价格不免要受到国际粮食价格的冲击, ,国际粮价的不稳定性被比喻为“过山车”。我国的粮价因为比较低,所以变动幅度不大,但是对国际市场反应会比较敏感,毕竟我国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也是一个粮食出口大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很大。要想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必须做的就是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增加粮食的产量,以做到自给自足。2、在我国,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可以说,只要能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

13、收入,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必须从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方面粮食入手。目前我国的粮食价格虽然处于上涨阶段,但是幅度小,对于想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农民来说缺乏诱惑性,根本无法提高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小麦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在正常的情况下农民增产,供给多于往年,而正常的需求又没有发生增加,使得价格下降,农民总收益减少,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粮食本身缺乏需求弹性,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政府可以实施

14、支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6的生产量也会逐步提高,在一定范围内会促进我国粮食经济的发展。然而,农产品是一种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粮食自然不例外,这样一来就很易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我国连续六年实现粮食丰收,但是我国粮食供给却是一种紧平衡状态。原因就是因为谷贱伤农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通俗一点说,农民丰收了都希望有个好的收入,期待着粮食价格上涨,但是实际上越是丰收,粮价越低,因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农民种粮食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产量 Q 和价格 P,两者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三)耕地面积可用耕地是粮食经

15、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但是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耕地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耕地面积 18.27 亿亩,人均耕地只有 1.4 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耕地 375 亩的 37。全国 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 34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 150200 公斤。全国还有 9100 万亩耕地坡度在 25 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如此,也正值我国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我国可用于耕种的耕地面积会随着谷贱伤农现象的频繁出现进一步减少。农民开始响应国家的政策,生

16、产粮食只为自给自足,不再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改为种植经济作物以增加自己的收入,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就会产生供给不平衡或者紧平衡的现象。(四)自然环境虽然我们靠天吃饭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对于自然的依赖并没有消失,特别是农业生产方面。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各种自然灾害,对我国的粮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阴影。人类改变不了环境,但是可以适应环境,比如大力发展科技,提高预测各种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同时科技的发展会很大程度上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减少在生产环节生的隐性成本。四、促进我国粮食经济发展的一些途径(一)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被削减,提高粮食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在科学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之前,耕地依然是粮源之基,保证足够

17、的粮食面积、稳定地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应该成为确保国家粮食经济稳定发展的根本。因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论文7此要继续坚持珍惜每一寸耕地的国策,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制(二)完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机制,使粮食价格保持在稳定水平粮食的生产还是得靠农民,只有彻底改变农民的生活现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才可以调动他们生产的积极性,我国的粮食产量才会有保障。粮价入民心,才能改变现在农村有地无人耕的局面,改变农村生产力的现状,进一步促进粮食经济的发展。(三)健全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供应发挥粮食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作用,能够高效、灵活、低成本地保证粮食供应。因此,必

18、须建立以国家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批发市场为骨干、众多的分布全国城乡的集贸市场为基础、粮食期货市场为先导的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的力度,使粮食经济健康安全发展。(四)坚持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客观而言,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成本还比较高,宏观调控作用还不够大,因此对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特别是储备规模和管理,必须进行改革调整,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五)建立粮食预警报系统,健全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我国的农业科技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另外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因此,健全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刘笑然,郭缨蔚.中国粮食安全、供求平衡与宏观调控研究J.中国粮食经济,2003(2). 2彭珂珊.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3唐风.新粮食战争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4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大出版社.2010(5).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