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2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课件+试题)(打包7套)苏教版必修4.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课件试题打包7套苏教版必修4.zip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课件试题打包7套苏教版必修4.zip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人性在复苏辛德勒名单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192.ppt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人性在复苏辛德勒名单节选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83.doc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84.doc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灵魂的对白雷雨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190.ppt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灵魂的对白雷雨节选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81.doc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美与丑的看台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件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191.ppt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美与丑的看台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82.doc
  • 全部
    •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人性在复苏辛德勒名单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192.ppt
    •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人性在复苏辛德勒名单节选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83.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84.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灵魂的对白雷雨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190.ppt--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灵魂的对白雷雨节选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81.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美与丑的看台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件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191.ppt
    •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美与丑的看台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420180627182.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人性在复苏辛德勒名单(节选)一、课外阅读(2017·贵州遵义第四中学高二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谢谢你,儿子[美]汉诺奇·麦克卡迪餐桌上方一盏孤灯,将清冷的光倾泻在我的身上,我独自坐在那里,潸然泪下。我终于将两个孩子哄睡着了。作为一个单身父亲,我既做爸爸又当妈妈,我给两个小家伙洗了澡,和他们嬉笑打闹,在一起乱扔东西、疯跑、狂笑。等他们安静下来,上床以后,我又分别在两个孩子的后背轻轻地拍上五分钟。然后,我拿起吉他,拨动琴弦,低声为他们哼唱催眠的歌谣。当孩子们最喜欢的那首《漂亮的小马》从我嘴里哼出来的时候,意味着这一切接近了尾声。我唱歌的声音越来越小,节奏越来越慢,终于将两个孩子送入梦乡。我是一个离婚不久的男人,两个孩子归我抚养。我决心要竭尽全力为他们创造一个稳定、正常的生活环境。我对他们笑脸相迎,有求必应,让他们还像过去那样活蹦乱跳,享受着快乐的时光。晚上哄他们睡觉的做法和过去也没有两样——唯一的区别是他们的妈妈不在身边。我在孩子的卧室里做完这套规定的动作,意味着一个平安的夜晚即将过去,新的一天就要到来。我慢慢站起身,小心翼翼地帮他们盖好被子,生怕弄出声音惊醒他们,否则又要重新为他们唱歌、讲故事。我踮着脚尖,走出他们的房间,关上门,蹑手蹑脚地下了楼。我全身放松地坐在餐椅上,突然意识到这是我下班后第一次坐下来。进门以后我就一直不停地忙,就像个转不停的陀螺——我忙着做饭,忙着哄两个小家伙吃饭,我一边洗碗一边回答他们千奇百怪的问题。我在书房里辅导大儿子做二年级功课,在客厅里欣赏小儿子画画,对他精心搭好的积木大加赞扬。然后给他们洗澡、讲故事、拍背、哼歌……等这一切全部结束以后,我才拥有这片刻属于自己的时间。忽然间,忧愁、烦恼、悲哀等各种情感一股脑地涌上了我的心头。我觉得自己心力交瘁、疲惫至极。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过于沉重,有些不堪重负了。我还担心这个月的钱是否够用,孩子们的生活必需品能否得到保障,一时间烦恼、悲伤纷至沓来。不知过了多久,几行泪水从我的眼角流了出来,我一个人坐在这儿,无声地抽泣着,任凭泪水肆意地流淌。突然,一双小手搂住了我的腰,一张小脸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低下头,看到了 5 岁小儿子那同情的目光。一个大男人独自在这儿偷偷哭泣,竟然被自己的儿子看到了,我感到很难为情。“对不起,伊桑,我不知道你还没睡着。”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一个劲儿地道歉,“其实爸爸在这里并没有哭,只不过稍稍有点悲伤而已。”“没关系,爸爸,你就哭吧,爸爸也是人。”儿子的声音虽然很稚嫩,但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显得那样懂事、善解人意。我顿时感到欣慰,整个身心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幸福感,这个充满着童趣的小机灵鬼竟然允许我哭!他似乎在告诉我不需要总是那么坚强,可以发泄自己真实的情感。2儿子爬到我的腿上,我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说了一会儿话,然后,我又送他上了床,为他盖好被子。好了,这天晚上我终于可以放心地回到自己的卧室,能够安然入眠,并且做个好梦。(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 2、3、6 段详细地介绍“我”为孩子所做的事情,突出了“我”的不易。B.“我决心要竭尽全力为他们创造一个稳定、正常的生活环境”,这说明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不稳定、不正常。C.小儿子伊桑虽然只有 5 岁,但是非常善解人意,他认为爸爸也需要哭泣。这让“我”非常欣慰。D.本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单身父亲因年幼的儿子理解自己而感到欣慰的故事,启示我们关爱亲人。解析:B “这说明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不稳定、不正常”对文章的理解有偏差。这里是“我”努力想减小离婚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并不代表目前生活不稳定、不正常。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文章中对人物的记叙、描写体现出来的。可以先概括出其身份特征,然后再结合他的表现,把其性格特点逐一概括出来,如他的责任心,他对孩子的深爱,他的坚强等。答案:“我”是一个离过婚的、需要抚养两个孩子的单身父亲。有责任心,能够尽心尽力去抚养照顾孩子;深爱孩子,尽力给孩子营造稳定、正常的生活环境;坚强,一个人扛起生活的重担;也有脆弱的时候,一个人会偷偷流泪。3.阅读本文后,你对生活的困境有怎样的认识?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探究题的答案不唯一,但要言之有理。这类试题的开放性较强,但要注意联系文本并结合生活实际作答。答案:困境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无法逃避,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以怎样的态度与精神去面对。勇敢地接受困难的挑战,坚强地承担起生活中的责任,努力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总能渡过难关。当然,除了给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还要懂得给自己释放压力的空间。一味地坚持,常常让人疲惫不堪。学会调整与放松自己,以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终会战胜困难。二、语言运用4.(2017·广东清远南阳中学高二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① ,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② 3。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③ ,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解析:由第①个横线前后的“扬手”和“各种暴力”可知,第①个横线处所填内容与“体罚孩子”有关,而由“莫”字和“远离”二字可知,句中应有“不要”二字;第②个横线前的内容是“父母抓得越紧”,根据文段内容可知,第②个横线处可填“孩子逃得越急”;第③个横线前为分号,分析可知,③所在语句与前面的“孩子才不会……才会……”的句式大致相同,且选取的意象与后面的“参天大树”相对立,故此处内容应为“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答案:①不要试图体罚孩子 ②孩子逃得越急 ③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5.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仿照《雷雨》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之间的串联词为主持人再写一个《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与《辛德勒名单》之间的串联词,将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串联词:经历了雷雨中灵魂的拷问之后,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美与丑的看台,一滴泪水里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由高一(1)班演出。串联词: 下面请欣赏高一(9)班演出的《辛德勒名单》。解析:本题要求写串联词,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因此在答题时既要注意语言简洁,准确概括相关剧本的内容,又要注意内容间的衔接,做到承上启下。答案:(示例)巴黎圣母院里游动着人性善的迷惘,也激荡着人性美的赞歌。而辛德勒的名单则意味着生存,这里有人性在复苏。1专题 2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佚。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乾隆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四美”重新团聚。乾隆皇帝后特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并命名曰“四美具”,御题《“四美具”赞》,一再强调“剑合珠还”之意。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记载,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御书房为古书画收藏最集中的殿阁。清内府所藏的书画作品曾经专人鉴定,尤其是乾隆朝,更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分类编目,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进行鉴定和品评,区别上等、次等,并分详简著录。其成果体现在奉敕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编、续编、三编。全书的编纂过程前后长达 74 年之久,共收录上起魏晋、下至清代中期近两千年书画作品一万多件。(节选自郑欣淼《清宫书画鉴藏、佚存与研究述评》,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宫廷书画的收藏是从汉代开始的。魏晋时期,宫廷书画的收藏随着个人书画创作的风行而发展。B.政权迅速更迭使南朝宫廷书画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安史之乱”使唐代宫廷书画藏品散佚了很多,“靖康之变”使宋宣和内府的书画藏品大量散佚。2C.宫廷书画的收藏,宋代在徽宗时最盛,元代在文宗朝一直颇为可观,明代则是宣宗、宪宗、孝宗三朝兴盛,而清代在乾隆朝蔚为大观。D.清代宫廷书画的藏品,有清室收集流散在各地的,有著名私人鉴藏家的归入,臣民的进贡是最主要的来源。解析:A B 项,“大量散佚”错,原文第一段为“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佚”;C 项,“一直颇为可观”有误,信息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说“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D 项,“臣民的进贡是最主要的来源”错,原文是“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只是强调了组成部分,没有说是“最主要的”。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的第一段说明中国书画收藏的历史及概况,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是收藏发展的前提。B.书画收藏有官藏和私藏两个方面,这是分类论说,在第二段的分类论说中,也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为例论说“官私递藏”的情形。C.以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清代的“三希”和“四美”为例论述了很多朝代宫廷书画收藏的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D.论述清宫书画的收藏主要是以“三希”和“四美”的情形以及清室的对书画藏品的分类编目为点加以支撑介绍。解析:C “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于文无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元、明时期宫廷书画收藏都曾经相当可观,但对存世的藏品进行收集的完整度不如宋徽宗宣和内府,而清宫对存世的名品收集得比较 完全。B.书画收藏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官藏兴盛,私藏相对衰落,比如宋宣和年间、清乾隆年间,官藏鼎盛,私藏相对就要寥落。C.很多朝代皇家书画的收藏在其达到顶峰后就逐渐衰落了,像元代、明代,清代也是如此,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D.《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皇帝下令编纂的,工程浩大,历时 74 年,对清室的书画藏品进行了分类编目,还有书画名家和鉴赏家的 鉴定。解析:C “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无中生有。A 项,据原文第三段“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得出结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3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 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解析:B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的内涵领悟及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正确,从原文最后一段“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可见“获得深刻的认识”的结论是错误的。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 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学作品(散文)中的形象——物象的特征的能力。考生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从文本来看,这篇散文中的“窗子”既指现实中的窗子,又指心理(精神)上的窗子——文中提到“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的失败,即可理解这点。4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 隔膜。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文学作品中,叙事的人称不同达到的表达效果也不同。短篇作品一般采用一种叙事人称,而本文采用了两种叙事人称交替的形式,使表达更灵活,也更富于表现力。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7.8%,较 2012年上升了 2.9 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 76.7%,较 2012 年上升了 0.4 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 2012 年下降超过 5 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 10 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 2007 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 本,比 2012 年增加了 0.38 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 70.85 期(份)和 5.51 期(份),与 2012 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 2.48 本,比 2012 年增加了 0.13 本。与 2012 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 2012 年的 29.2%相比,增长了 13.5 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 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 —17 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 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6.97 本,较 2012 年提高了 1.48 本,其中,14—17 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 8.97 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 年我国 0—8 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 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 23.87 分钟陪孩子读书。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中华读书报》2014 年 4 月 23 日 01 版)附图:5材料二:今天是第 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 45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 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且不乏数据统计,比如 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 11 本,法国的 8.4 本,日本的 8.5 本,美国的 7 本……更有论者对国人“恨铁不成钢”,呼吁国人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摘自 2014 年 4 月 23 日《北京青年报》)材料三: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 人们不是不阅读, 而是阅读的方式在变。 手机、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 ,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2014 年 4 月 25 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的“阅读危机”问题,而且都认为是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了阅读形式的改变。B.材料一表明中国人主要倾向于阅读纸质书,因此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屏奴”和网络浅阅读的现象,并不是很严重。C.材料一对阅读现象的考察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像是新闻评论,其新闻价值有限。D.三者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阅读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三暗示读者,中国人的阅读情况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解析:B 不构成因果关系。阅读倾向只是强调一种可能性的阅读选择,而“屏奴”是强调一种现实情形。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选择在“世界图书日”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有应景的嫌疑。B.相对而言,《中华读书报》的专业性最强,《北京青年报》和央视网虽然有宏观视野和专家言论,还是显得不够专业。C.对于同一阅读现象,“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屏奴”“网络阅读”等用词的区别,表现了媒体的利益倾向。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阅读现状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文明中国”的诉求。这说明三者都是服务全民,服务国家的。E.三家媒体的读者群体不一样,为了适应读者,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因而文字上的阅读感觉大不相同。解析:DE A 项,“都选择在‘世界图书日’发布”错,材料三不是在“世界读书日”发布,“都有应景的嫌疑”于文无据;B 项,“显得不够专业”太武断;C 项,应该是“立场倾向”而非“利益倾向”。69.根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不同阅读的阅读形式的理解。(4 分)解析:由材料一可知阅读形式的具体内容及其价值、趋势。材料二中的“屏奴”、材料三中的“网络浅阅读”,是理解“阅读危机”的 关键。答案:根据材料得知,阅读形式主要是传统的纸质媒介阅读及新兴媒介的阅读。(1 分)传统的纸质媒介阅读是主要的阅读形式,有助于领略经典作品的深刻的美,但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 分)新兴媒介阅读获取的是大量的碎片化的信息,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时长呈增长趋势,带来了另一种阅读危机。(1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丰,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贿,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选自《金史·韩玉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B.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C.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D.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解析:A “当然”的意思是“应当这样做”,两字中间不能分开;“之”是结构助词,“臣子之当然”句意完整。排除 B、C 项。“弗顾”是“不顾念”之意,“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弗顾”的对象即“君亲”,故排除 D 项,答案为 A。7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经义,是古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以经书中文句为题,让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B.泰和,是金章宗的年号,一般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永乐帝、乾隆帝。C.勤王,是指当国君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去救援王室。D.传檄,是指传送公文,檄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解析:B 在古代,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韩玉文采出众。他奉旨起草文书可一日百篇,且一气呵成,不用修改;撰写的《元勋传》,连章宗都赞叹不已,章宗认为由韩玉为元勋大臣们作传是他们的幸运。B.韩玉战功显赫,大安三年,西夏人围攻都城,韩玉受命招兵,十天时间就招了一万人,率军击败西夏军队,缴获牛马千余只,敌人最终连夜撤退。C.韩玉为人所忌。与西夏人作战大获全胜,韩玉功不可没,但遭到掌权者的嫉妒,他们奏报韩玉与西夏人有勾结,朝廷也怀疑他,派人暗中监视他的军队。D.韩玉蒙冤而死。华州人李公直举兵谋反被杀,李公直曾写信给韩玉而韩玉并不知道,此信被安抚司获得,怀疑韩玉参与了李公直的阴谋,韩玉被囚致死。解析:D “华州人李公直举兵谋反被杀”错,原文意思是华州人李公直因为京城被隔绝,谋划兴兵进京救援,京兆统军却称李公直占据华州造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贿,继缘二帅贪固威权。(5 分)译文: 解析:关键词:推、奸、贿、缘各 1 分,大意 1 分。答案:事情要推导它的本源,灾祸有它起始的基础,(国家的祸难)始 于贼臣贪图贿赂,包容奸邪,接着又是因为两位统帅贪恋权力,巩固 威势。(2)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5 分)译文: 解析:关键词:出、书、冤各 1 分,“被囚死于郡学”应注意句式特点,1 分,大意 1 分。答案:韩玉路过华州,被囚禁死在郡学,临终的时候在墙壁上写了两首诗,士人认为他是冤枉的。参考译文:韩玉,字温甫,他的祖先是相州人,曾祖父韩锡在金朝做官,以济南尹的身份辞官退休。韩玉在明昌五年考中经义、辞赋两科的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应丰,奉诏令一天写文章一百篇,一气呵成,不用修改。他又撰写《元勋传》,符合旨意,章宗感叹道:“功勋大臣何等幸运,有这个人为他们作传。”泰和年间,韩玉建议开掘通州潞水漕运河渠,船只载运货物直达京城。晋升官职两级,被授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一职。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困。西夏军队接连攻陷邠州、泾州,陕西安抚司发文书让韩玉以凤翔总管判官的身份为都统府招募军士,十天时间招得一万人,与西夏军队作战,击败了他们,缴获牛马千余只。当时西夏军队五万人正围攻平凉,金军又与他们在北原开战,西夏人怀疑金的大军到了,当晚解围撤走。掌权的人嫉妒韩玉的功劳,快马奏报韩玉与西夏贼人有勾结,朝廷怀疑韩玉,派遣使者授予韩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一职,并暗中监督他的军队。在此之前,华州人李公直因为京城被隔绝,谋划兴兵进京救援,而韩玉依仗他的军队可以调用,也想要做派兵救援王室的事,于是传送檄文给州郡说:“事情要推导它的本源,灾祸有它起始的基础,(国家的祸难)始于贼臣贪图贿赂,包容奸邪,接着又是因为两位统帅贪恋权力,巩固威势。”又说:“携带干粮,安坐着耗费,耗尽百姓的脂膏血肉。抛弃武器逃散了又重新前来,耗尽国家的资财储蓄。谋取权力而观望形势,拖延岁月而守护妻子儿女。”又说:“哪一8个人不死呢?只因为有臣子必须这样做的原因。事情到了今天这种地步,怎么能忍心不顾念君主呢?不要说死了就是身后事,虚妄的名声一概听任史臣撰写。只是面对今天眼前的世事,有什么脸面居处在人世间呢?”李公直的军队出发有很多天了,将领中有违背盟约的人,国朝中有不顺从的人,就按照军法去加以处置。京兆统军便声称李公直占据华州反叛,派遣都统杨珪袭击攻取华州,于是李公直被处以极刑。李公直曾经写信约韩玉,韩玉预先并不知道, 这封信就被安抚司获得,等到朝廷派遣使者监督韩玉的军队时,又怀疑韩玉参与了李公直的阴谋,就落实了他的罪名。韩玉路过华州,被囚禁死在郡学,临终的时候在墙壁上写了两首诗,士人认为他是冤枉的。韩玉的儿子韩不疑,字居之。因为他父亲死于强加之罪,发誓不出来做官。珍藏他父亲临终时亲手写的书信:“此次前往幽冥之路,我的心胸光明坦荡,刚烈正直的气概,必定不会下沉, 我儿不用担心。世道混乱,时运艰难,要努力保护自己,虽然阴间与人世不同,难道就见不到你吗?”读到这些话的人都很伤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 ① 觅酒吴文英 ②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浪淘沙”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为中调,长调。B.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C.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 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 的苦闷。E.“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解析:AB A 项,“浪淘沙”在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它是双调小令,不是中调或长调。B 项,“中秋节”表述错误,改为“中元节”。15.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6 分)解析:“山远”两句,叙景随情移。接着因为词人心情抑郁,即使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在他心目中也是感到凄凄凉凉,是融情于景。下阕用景物来描绘自己的感受:人入暮年的感慨,羁旅在外的哀愁,思亲怀乡的苦闷等等。答案: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 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9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 “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也运用比喻,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③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以景结情。“秋色”“雁声”与“斜阳”,以景结情,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每点 3 分,答出两点即得满分,其中手法 1 分,分析 2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 ”。 (2)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解析:注意正确书写 “嘉”“赢”“仓皇”等。答案:(1)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①为了孕育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学社的成员们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文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②喜欢石头体现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不同流俗的思想和坚若磐石的个性,当然也寄托了他向往晨夕风露,阶柳庭花,餐云卧石的生活。③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一些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④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⑤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⑥“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散文全面繁荣,许多评论家摒弃述而不作的陋习,纷纷提出有个人见地和研究价值的观点学说。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解析:B ①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褒贬误用。②餐云卧石: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③“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不合语境。④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也指表现得非常充分、透彻。⑤管见所及:指自己的见识不广,看法未必正确,用作谦辞。⑥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将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某慈善超市每年发放给困难群众与下岗职工的物资总值近 100 万元,其中 10 万元来自彩票公益金,87 .5%来自企业和社会团体捐赠,个人捐赠仅占 2 .5%。B.在新线开通时,广州地铁还将同步启动免费 WiFi 全线试用,届时“手机族”在地铁车厢内即可畅享免费上网。C.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发生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北京等 20 余城市将同步启动红色预警。10D.作为此次“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盛典的承办方,中国瓷房子博物馆希冀借此弘扬中华民族的瓷文化,让世界人民感受中国瓷器的魅力。解析:D A 项,不合逻辑,“困难群众与下岗职工”存在部分交叉,不可并列;B 项,成分残缺,“畅享免费上网”后加上“服务”;C 项,搭配不当,“发生”与“过程”搭配不当。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A.医生刘某回复病人,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B.在向导师提出自己的意见时,小康说:“望您对我的意见有所损益。”C.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D.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解析:B A 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句中的说法过于绝对,“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有夸大之嫌;C 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此处用于自己向别人的询问,谦敬失当。D 项,“责成”是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指令。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和人脸识别技术一样,虹膜识别是被产业界看好的身份识别技术,① 。一是虹膜识别安全性高,② ,即便是同一人的左右眼或者同卵双胞胎,其虹膜纹理也有显著差异。二是稳定性好,虹膜纹理在胚胎发育的第三个月到第八个月就形成,③ 。此外,采集虹膜图像不用接触,方便易用。 解析:①处应根据“一是”“二是”以及“此外”所列的优点进行总结概括;②处,要结合“安全性高”和“虹膜纹理也有显著差异”来概括总结;③处要紧扣“稳定性好”来概括。答案:①虹膜作为身份识别有许多优势 ②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虹膜纹理 ③并且终身保持不变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卷各地的“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等。只要改革,就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就不会为教育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就会取得圆满成功。①改革并不一定就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② 。 ③ 。 解析:“超级学校”只是人们“为教育而发愁”的一方面,没有“超级学校”,人们还可以因为其他的原因而为教育发愁。素质教育的成功体现在多方面,语段中“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等社会关切的问题得以解决,并不是素质教育取得圆满成功的充分条件。答案:②没有“超级学校”,人们不一定不会为教育而发愁③社会关切后顾无忧,素质教育并不一定就会取得圆满成功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11材料一 从苏州、扬州等地高校毕业的 5 名女大学生,成为扬州瘦西湖景区首批“大学生船娘”,近日正式上岗。有人质疑,大学生去干摇橹划桨这样的体力活儿,是不是太浪费了?然而,几位女大学生却说:“能养活自己,适应社会,奉献他人,这样的工作是体面的。”这一回答,使那些质疑显得苍白、陈旧。材料二 扬州籍的清华大学建筑系 96 届学生卜冰,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建筑设计院工作。面对大城市大单位这样令人羡慕的位置,卜冰却觉得这里论资排辈,很不适应,仅半年时间就毅然离开,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创立“集合设计”事务所,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材料三 歌唱家李娜在事业如日中天、商业演出与演唱邀请应接不暇时,突然剃发为尼。原来,她虽然在圈子里打拼了十几年,却一直对这个圈子不适应。十几年来她虔心礼佛,从不曝光自己,内心十分安宁。适应是一个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如何适应却是一个考验智慧的大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 800 字。写作指示:这道题目给出的三则材料里都出现了“适应”这个词,材料的最后一段是提示语,再一次强调了“适应”的概念,所以这道题要围绕“适应”去写作。第一则材料,重在强调“适应意味着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去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做有意义的事情”;第二则材料,则意在突出“适应意味着在发现环境不适合自己的时候,另外开辟一片适合自己的天地”;第三则材料,则是讲“适应意味着在发现无力改变环境的时候,可以换一个适意随情的环境,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可以说,这三则材料,一为原地适应,一为突破困境,一为避让自适,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取向。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向来写,也可以综合考虑两个或三个方向来写。例文:看灵魂起舞我看白莲多袅娜,幽兰多妩媚,松柏多坚挺,然莲依托于污泥,兰寄情于幽谷,松独立于崖顶。想必泥之污、谷之幽、崖之陡对它们而言,正是本心之乡,灵魂之源。看客多以之为怪,料莲等看其应如是。人世间亦不乏像以上三者那样执着的人,在他人不解的目光下,静守着内心那一份淡泊与宁静。一堆浓墨涌出苍翠,纯然是色;破旧茅庐依山而眠,直接是境。自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庄子就栖居于这片闲山静水中,“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一生崇尚“清静无为”,遵从本心,率性而为,终在饭疏食、饮溪水的简单生活中悟出道家的真谛。一个悠然的灵魂在山间起舞,看者作何感?远去了南山菊、梦中蝶,一缕悠扬的琴声自远古飘来。伯牙翻手如蝶,曲如落玉,在一场演奏过后,黯然毁琴,自此不再抚琴。琴瑟无知音,不如不弹!奏者的灵魂在听者那里得到升华。子期一去,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外人终不解,然而当事人的灵魂已得到慰藉!当世以本心为上者亦不乏其人。众多“谋女郎”中,她资质平平,出身农村,因出演了张艺谋导演的《一个也不能少》而小有名气,从此便有了明星梦。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未被录取,她不放弃;张导与她长谈,让她不要寄希望于演艺事业,她不听从;反而在世人轻视的目光下自学外语,出国攻读导演专业,终有所得。一个散发着青春光芒的灵魂翩然起舞,问世间,谁敢轻视?有时,落叶就是一场舞蹈啊!全然不顾肃杀已至,以最绮丽多彩的舞衣、最忘乎所以的旋转,执着于翩然飘落时那最动情的绝唱,仿佛一夏的喧闹都是前奏。当秋风至,每一片叶子都虔诚地等待着,等待飘落时的绚烂一舞。是飞蛾扑火的痴心,是凤凰涅槃的坚定?纵使看客给12予的只有同情,也要在繁华落尽时华丽转身,而后耐心地等待重生。秋叶率性地舞着,观者岂有不赞之理?只有遵从本心的灵魂最轻巧。歌唱家李娜为心灵松绑,依从心的指引,潜心礼佛;清华学生卜冰依从内心的声音,出国深造一展鸿图;女大学生甘当“船娘”,自食其力……这些人哪一个不值得我们尊 敬呢?看灵魂起舞,顺着本心的方向,天高水长,不为形役的心灵没有 边疆!点评:本文立意高远,结构完整,语言优美,修辞运用恰当,情感深蕴,灵动多姿。内容上,开篇选取白莲、幽兰、松柏三个意象巧妙入题,提出论题“本心之乡,灵魂之源”;接下来,连用庄子、俞伯牙与钟子期、《一个也不能少》的女主角三个事例,从不同方面论证“静守着内心那一份淡泊与宁静”这句话。最值得称赞的是,为了冲淡全用事例所造成的呆板感,作者有意使用了落叶一例,生动形象,寓意深远,与前文事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