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12飞向太空的航程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71258.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71257.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2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7128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1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飞向太空的航程(节选)新华社酒泉 10 月 16 日电 2003 年 10 月 15 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 9 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1957 年 10 月 4 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 58 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 5 月 17 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2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朝阳” “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乳白色的” “飞船”等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热闹的场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气氛。B.第一段文字由远及近,最后定格在“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凸显了新闻的主要人物和新闻的意义。C.第二段描写了火箭发射的瞬间,“喷射” “托举” “拔地而起” “直刺九霄”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时惊心动魄的瞬间。D.开头三段是本文的导语部分,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解析 A 项,理解错误,应为“勾勒了一幅静谧的画面” 。答案 A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前两段采用了描写的手法,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细致地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B.第三段文字阐释了发射的意义,这样,文章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到了一个宏大而激动的场景中,收到了很好的新闻效果。C.第四段“为了这个飞天梦想……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表明下文是插叙,要叙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探索的过程。D.中国是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真正的航天始祖”的国度,苏联在中国之前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让中国十分吃惊。E.节选部分的最后两段,写苏联人造卫星给中国的“震动”,交代了中国航天事业诞生的背景,表达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的志气。解析 C 项,应为“承上启下,说明下文要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探索的过程” 。D 项,应为“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让中国明白,航天时代,中国不能落伍” 。答案 CD3.请以节选部分的文字为例,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解析 新闻的语言相对于散文来说,不易抒情,但是本文的语言却饱含激情。理解时要注意结合“神舟”五号在中国航天史上的意义来体会。参考答案 作者的语言饱含激情,在描写景物时有一种必胜的信心。升空刹那,“惊天动地的3巨响” “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 “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是飞船发射的特写镜头。作者怀着崇敬和必胜的信心写出了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语言优美,极有力量。二、语言运用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一旦报废被丢弃后,① 。卫星亦是如此,当其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后,就成了无用的太空垃圾。当然,② ,太空垃圾还包括发射火箭时脱落的碎片、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外出作业时丢弃的工具以及卫星肢解或相撞产生的太空碎片等,其潜在危害主要表现为碎片撞击损坏航天器及坠落地面伤人两种情况。③ ,已成为当今世界各航天大国颇感棘手的挑战。解析 由“卫星亦是如此”中“如此”及“成了无用的太空垃圾”推断第①处,应填手机报废被丢弃后的状况。由后文“太空垃圾还包括……”可知,②处应指出前文所提及的卫星这一太空垃圾。由危害引发消除危害,而且最后一句“……的挑战”即针对消除危害,③处应填对太空垃圾的处理。答案 ①就成了生活垃圾 ②除了报废的卫星之外 ③如何消除太空垃圾这一公害5.给下面的新闻添加标题(不超过 15 字)。北京时间 11 月 7 日 8 时 34 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开始绕月探测活动。自 10 月 24 日成功发射以来,“嫦娥一号”卫星在长达 326 个小时的飞行中,顺利实施了 4 次加速、1 次中途轨道修正、3 次近月制动,共 8 次变轨,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 3 个阶段,总飞行距离约 180 万公里。有关专家认为,“嫦娥一号”运行状况表明,卫星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卫星测量和控制精度达到新的水平,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按照预定计划,“嫦娥一号”卫星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将相继打开,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抓住新闻“标题 —导语—主体”的金字塔形特点,紧扣导语来添加标题。新闻对象是“嫦娥一号”卫星,事件是进入环月轨道。主体部分的第一段具体说明顺利进入轨道的情况,第二、三段则主要体现“顺利” 。参考答案 “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环月工作轨道4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满足观众诉求,把好质量关口,让电影制作回归高品质,国产电影产业必能在改头换面中绽放芳华。②为了丰富文体活动,更深刻地理解话剧,班级组织演出《雷雨》,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③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去哪玩比较省钱?去哪里舒适又好玩?大家讨论了好久,莫衷一是,最终也没有结果。④“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什么,代表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在错误中看清自己的不足。 ”父亲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她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⑤我认真阅读了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有令人莫名激动的文字,以至让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⑥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A.①③⑥ B.①②④C.①②⑤ D.②④⑤解析 ①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此处褒贬不当。②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不合语境。③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④电光石火:比喻瞬息即逝的事物,也形容速度非常快。此处望文生义。⑤拍案叫绝:拍桌子大为赞赏地叫好,形容赞赏至极。⑥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东西。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提升中国学派的影响力,不仅中国学者要学会在中西方理论之间穿行,更要搭建起中西方理论沟通的桥梁,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B.在新媒体时代,“去中心化”成了信息发布和传播范式的显著特征,人们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而开始主动地交换信息、核验信息、发布信息。C.斯坦福大学儿科系副主任表示,脉冲发展不仅深受环境影响并反过来改造基因,还基于个体基因表达。因此,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重要作用。5D.为何不愿租房呢?除了根深蒂固的“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传统观念,除了买房目前可以保值增值的“经济功能”外,租房市场的混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解析 A 项,语序不当,“中国学者”应在“不仅”前面。B 项,并列不当,应为“发布消息、交换信息、核验信息” 。C 项,关联词“不仅”和“还”后的内容调整语序。答案 D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说民族振兴的壮丽景观, ① 我们在国际竞争的长跑队伍中逐渐追赶上第一方阵,给了我们文化自信以充足的现实理由, ②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 以悠久厚重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赋予我们的文化以深厚底蕴和坚忍定力。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在不懈奋斗的漫漫旅程中,积累了丰富智慧和坚毅精神。这 ④ 为我们今天理解、接受和消化世界各民族文化,练就了博采众长的胸襟和才干, ⑤ 赋予我们深广视野和过人见识, ⑥ 以纵横捭阖的手段和沉着从容的心态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A 标志着 那么 却 / 并 更B 如果说 而且 就 不但 也 还C 意味着 那么 则 不仅 更 /D 就是说 / 也 如果 那么 则解析 第③处填“却”不符合前后的逻辑关系,因为前后语句之间不存在转折关系,故将 A 项排除。如果①处填入“如果说”,那么就中断了前一句话,语意就不连贯了,故 B 项也可排除。④⑤两处填入假设连词,会造成语意不连贯,因为“练就……才干”与“赋予……见识”是并列或递进关系,故可排除 D 项。答案 C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誓攀九天绘彩虹——沈荣骏院士的航天人生王建蒙1958 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的沈荣骏被选送到刚刚组建的“东风”发射基地。导弹是6什么?没听过!导弹怎么发射?没见过!对导弹怎样实施测量控制?不知道!越是高深越要搞个水落石出,越是神秘越要刻苦钻研弄明白。时间不长,他就能独当一面,负责导弹试验基地所有测量点和发射设施天文坐标的测量工作。他根据自己在设计中反复比对演算的结论,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联专家制定的导弹发射坐标系,建立了我国自己的导弹发射高精度坐标系,为中国导弹发射测控事业开了好头。1965 年,沈荣骏受命独立编制导弹试验基地 7 年规划。他开创性地提出了航天测量控制系统整体构想。不仅满足了近期航天任务的测控要求,而且为我国航天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 世纪 70 年代,沈荣骏主持拟制的《我国航天测控网初步设想》首次全面、系统地描绘了中国航天测控网的基本构想。在此基础上,又完成了航天测控网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航天测控的一网多用。80 年代初,沈荣骏提议并主持建设的国际海事卫星北京跟踪测量站投入使用后,引起国际航天测控领域的极大关注,同时,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已经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1985 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对外发射服务。 ”沈荣骏立即把精力投入到外国卫星发射的组织实施中。作为分管领导,他即刻与航天部刘纪原、孙家栋两位副部长一起开会研究,缜密制订了诸多方面的实施计划。通过各部门及参试人员的通力合作,1990 年 4 月 7 日,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被精确送入预定轨道。随着国际卫星向大容量、长寿命发展的趋势,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和大型火箭发射场研制建设提上了国防科工委的议事日程。在沈荣骏的直接参与领导下,仅仅用了 18 个月时间,新研制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便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发射塔上。国家批准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计划后,沈荣骏担任该工程首任副总指挥,直接参与组织决策了 7 个系统组成的工程总体,领导并组织指挥了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1999 年 11 月 21日凌晨 3 时 41 分,神舟一号飞船稳稳降落在祖国大地预定的位置,我国的第一艘试验飞船首飞获得圆满成功。然而,飞船发射前长时间的巨大压力使沈荣骏身心疲惫,不仅体重下降了4 公斤,颈椎压迫神经的老毛病也让他半身疼痛,连抬胳膊都显得很吃力。之后,他离开了在任近 15 年的领导岗位。沈荣骏虽然退居二线,但他不仅时刻关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而且潜心思考着更加具有前瞻性的问题。2007 年 1 月,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沈荣骏被任命为名誉院长。2010 年 9 月 22 日,由浙江大学自主研制的两颗“浙大一号 A”卫星升空,突破了航天器微小型化技术,并为低成本卫星的探索开创先河。7如今,步入人生 80 载的沈荣骏,依然频繁活动在航天事业发展战线,在祖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未雨绸缪,在人生道路上续写着辉煌。相关链接①沈荣骏,航天系统工程战略科学家,航天工程管理与测控技术专家。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顾问,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名誉院长。②沈荣骏 2003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总装备部首届创新贡献特等奖、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突出贡献奖,2004 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 年 12 月 3 日至 4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在第八届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会议上指出,经过了 60 年的奋斗,我国航天事业自力更生,创新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沈荣骏的航天测控网初步构想、航天测控网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航天测控的一网多用。B.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告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揽对外发射服务后,沈荣骏立即缜密制订了诸多方面的实施计划。C.由沈荣骏担任航空航天学院名誉院长的浙江大学,自主研制的“浙大一号 A”卫星升空,突破航天器微小型化技术。D.如今,步入人生 80 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频繁活动在祖国的航天发展战线,在人生道路上续写辉煌。解析 B 项,原文信息是“作为分管领导,他即刻与航天部刘纪原、孙家栋两位副部长一起开会研究,缜密制订了诸多方面的实施计划”,非个人行为。答案 B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我国航天测控网初步设想》首次全面、系统地描绘了中国航天测控网的基本构想。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已经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B.新研制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在沈荣骏的直接参与领导下,仅仅用了 18 个月的时间就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发射塔上。C.越是高深,沈荣骏就越要搞个水落石出,越是神秘越要弄明白,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对他事业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我国航天事业经过沈荣骏等人 60 年的奋斗,以及长期以来的自力更生、创新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8E.沈荣骏为载人航天工程倾尽心血,巨大压力使沈荣骏身心疲惫,健康状况日益下降,不得已离开了在任近 15 年的领导岗位。解析 A 项,根据原文第三段信息可知,“国际海事卫星北京跟踪测量站”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已经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D 项,“经过沈荣骏等人 60 年的奋斗”错,文中无确切信息表明沈荣骏在航天事业中工作了 60 年。答案 AD6.沈荣骏是一位勇于探索、志存高远的科学家。结合文本,分别找出一个能体现沈荣骏“勇于探索”和“志存高远”的具体事例。答案 ①勇于探索:沈荣骏潜心研究,否定了苏联专家制定的导弹发射坐标系,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或:沈荣骏在独立编制导弹试验基地 7 年规划中,开创性地提出了航天测量控制系统整体构想。或:沈荣骏主持拟制的《我国航天测控网初步设想》首次全面、系统地描绘了中国航天测控网的基本构想。或:在沈荣骏直接参与领导下,仅用 18 个月,新研制出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便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发射塔上。)②志存高远:退居二线后,推动浙江大学自主研制了两颗“浙大一号 A”卫星,在耄耋之年依然活跃在航天事业发展战线上,为祖国航天事业倾洒心血。三、语言运用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航天食品与地面普通食品一样,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的,但空间环境的不同和航天员工作、生活的特点,① 。航天食品都是从地球携带到太空的,为了节省空间和有效载荷,② ;在长期的太空飞行中,航天员食欲容易下降,③ ,以确保航天员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同时还应最大可能地考虑到每名航天员的口味。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从第①处所在的位置看,应强调航天食品有其自身的特点。第②处从“为了节省空间和有效载荷”看,航天食品要体积小、重量轻。第③处从后面的语句看,要填入表示种类多、花样多、口味多等含义的语句。答案示例 ①决定了航天食品的特殊性 ②航天食品应该体积小、重量轻 ③航天食品应有较多的种类和花样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逆境往往造就人才。一是因为人的钢铁意志都是在逆境中锻造出来的,例如霍金,罹患9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之后才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二是因为逆境往往催生拼搏动力,比如,穷人家的孩子,饱尝饥寒之苦,若能得到读书的机会,极有可能悬梁刺股,搏出一片新天地来,正所谓“寒门方出贵子” 。①人的钢铁意志不见得都是在逆境中锻造出来的。② ③ 解析 ①句是针对“人的钢铁意志都是在逆境中锻造出来的”而言,另外两处有问题的语句分别是“霍金,罹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之后才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和“正所谓‘寒门方出贵子’ ”,推断存在的问题为用语过于绝对化。答案 ②霍金成为天体物理学家不见得非要经历疾病。③“贵子”不见得只能出自“寒门” 。112、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2、结合课文内容,试编写“中国航天大事记” 。过程与方法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神舟”五号,进行话题的搜集和整理。2、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教学难点】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教学时间】安排一个课时【问题思路】一、自主学习信息筛选屈原曾经仰望浩渺宇宙发出天问,敦煌的飞天壁画诉说了中华儿女几千年的一个梦想,飞天是那么坚定的一个幻想,走进无数智者的梦境。中国的航天事业又是一条怎样的漫漫长路呢?请大家迅速阅读课文,给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编一份大事记。二、合作探究1、我们通过录像片段再来重温一下这一个个难忘的历史瞬间。(多媒体播放“神舟”五号发射的瞬间以及杨利伟返回地球的瞬间)2003 年 10 月 15 日上午 9 点整, “神舟”五号正式升空;9:33 分,飞船和地面的第一次通话实现;17:04 分,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俯视我们美丽的地球;18:00 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联合国和中国国旗;次日,中国第一位太空人从太空归来。已经载入史册的经典时刻,让我们重温了那一刻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和喜悦。人们看到了那历史瞬间的辉煌,但周建亮教授告诉我们:“为了那一天,我们付出了很多。 ”联系课文和你从课外获得的知识,说说哪些人“付出了很多”?付出了什么?2、作为一篇新闻报道,忠实地传递现场信息是它不容推卸的责任。本篇报道在报道载人飞船升天的这一事件中,还合理地将与之相关的信息展示出来,让我们在看飞船升天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我们来讨论一下,它是怎样实现的?(针对如何拟好新闻的标题)2四、作业设计完成练习册相关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