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人的佛子岭情缘李延平站在佛子岭水库大坝前,总觉得有什么使人怀恋的东西充溢在胸口,终于按捺不住内心冲动,提笔书写我与佛子岭的那段往事。作为地质人后代,1969 年初,我 12 岁就跟随父母来到了新组建的 313 地质队。当时队部就建在佛子岭水库大坝下游一千米处。不曾想,这一住就近 30 年。那时,只听父辈们说佛子岭水库很有名,来这里找矿值得。安顿好后,父亲和同事们就迫不及待地带着我和弟妹们去游览水库大坝了!走在沿淠河边的石子公路上,路边一棵棵粗大的梧桐树覆盖着路面,步行约 20 分钟就见到大坝了,举目眺望,水库大坝巍然矗立,气势宏伟。“这是 1952 年开始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大坝,高达
2、70 余米、长约 510 米的拱形大坝,只用了两年多就建成了,能防洪、能发电、能灌溉水利”爸爸像个导游边走边介绍。沿着几乎垂直的台阶拾级而上,气喘吁吁地登上坝顶,俯瞰蜿蜒伸展的坝垛。原来,大坝建在两山之间,如同横空出世的巨釜,把奔腾的淠河水拦腰折断,在满山遍野的翠竹和碧波荡漾的绿水映衬下更为壮观。当时正巧遇上发电,三四个闸孔中喷涌出几十米高的水浪,形成的落差,发出巨大轰鸣,而形成的水雾则如白云缠绕在坝体之间,我们感到仿佛身处仙境,又好似在倾听着古老而神奇的传说。让我永远难忘的,是当年仲夏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因连降大雨,山洪暴发。起初,我和家人发现淠河水猛涨,从上流冲下来的树木、家具等物随洪峰巨
3、浪翻滚而下,岸边沙滩上成堆成堆的毛竹、木材,包括工棚都漂浮起来,如飞驰而过的火车,很快从视线中消失了。当时我们家的篱笆茅草房离河边不到 100 米,一位林业站的老师傅说,洪水可能还会上涨,让我们赶快做好搬家准备。母亲和祖母这才慌了起来,可是为时已晚,凶猛的浪头已拍打着房基,大片大片的石土被洪水吞噬,还没等抢出几件值钱的家具,房子就被掀翻,好在家人都逃了出来。当时父亲去金寨山区找矿了,我成了家中的男子汉,冒雨扛着箱子,拉扯着弟妹登上一个小山坡。这里是佛子岭酒厂家属区,酒厂的一位杨叔叔很热情地让我们暂住在他的宿舍里。第二天,有通知说,洪水仍在上涨,可能会有“破坝”的危险。无奈中,我们和几户人家,舍
4、弃了所有家当,爬上座很 高的山顶,在一户雷姓的农家堂屋铺上地铺,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的归来。父亲和同事们牵挂着家人,但没有任何通信工具,当听说佛子岭已是一片汪洋时,父亲顿时瘫坐在地上。可他们凭着坚强毅力,冒雨跋山涉水往家赶,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我们全家终于在这户农家相逢了。令大家庆幸的是,两天后洪水退了,大坝经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的考验,岿然矗立,坚如磐石,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灾对下游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洪水过后,单位在佛子岭镇梁家滩重建家园。在这里,我度过了美好的少年、青年,直到中年。多少年来,佛子岭水库早已成为我们接待客人的最佳游览胜地。每逢亲朋好友来家,都少不了要上大坝一游,如果能借个相机
5、拍上几张留影,实在惬意之极。每每翻开影集,老照片中最多的当数水库大坝前的留影了。佛子岭中学是我的母校,班上近一半同学都是佛子岭电站的。所以,每到暑假都会约好去水库钓鱼、游泳,去佛子岭电站的老宾馆玩耍嬉戏。我当知青时下放的农村在水库上游的隆兴公社,乘客船一个多小时,观赏着库区两岸秀美景色,不知不觉中客船就抵达朱家畈码头。也有赶不上船的时候,我们几个知青就从大坝东侧山路攀缘而上,穿过万亩竹林的大林公社,伴着涛涛林声,一路欢歌笑语,30 多里山路就被甩在身后。子承父业,后来我也当上了一名地质队员,工作的区域还是在佛子岭水库周边,这里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我们地质人的足迹。深山里找矿艰苦、寂寞,但又感到骄傲、自豪。佛子岭水库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她那博大的胸怀呵护着我们,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养育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时光荏苒,离开佛子岭快 20 年了,期间每次故地重游,都感受到发生的巨变。令地质人欣慰的是,霍山县政府将与 313 地质队合作,对 313 地质队在佛子岭的老基地进行改造开发,拟打造出包括地质博物馆、地质科普教育中心等文化建筑群。这一切,将让这里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登载于 XX.8.18.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