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 人郑 重声 明: 所呈 交 的学 位 论 文, 是 本 人在 导 师的指 导 下 , 独立 进行 研 究所取 得的成 果。 除文 中已 经 注 明引 用 的内容外, 本 论 文不 包 含任 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 已 经 发表或撰 写 过 的科 研 成 果。 对 本 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 贡献 的个人和 集体 , 均已 在 文 中 以 明确方式标明。 本 声 明的法 律责 任 由本 人承 担 。学 位 论 文使用 授 权声 明本 人在 导 师指 导 下 完成 的论 文及相 关的职 务 作品 , 知识产 权归属 郑州 大 学 。根 据 郑州 大 学 有关保 留 、使用 学 位 论 文的规定 ,
2、同 意学 校保 留 或向 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 送 交 论 文的复印 件和 电 子版 , 允 许 论 文被查 阅 和 借 阅 ; 本 人授 权郑 州 大 学可 以 将本 学 位 论 文的全 部或部分编 入有关数 据 库 进行 检 索 , 可 以 采 用 影印 、缩印或者 其 他复制 手段 保 存 论 文和 汇编 本 学 位 论 文。 本 人离校后 发表、使用 学 位 论 文或与 该学 位 论 文直 接 相 关的学 术论 文或成 果时 , 第一 署名单 位 仍 然为郑 州 大 学 。保 密 论 文 在 解密 后 应遵守此 规定 。学位 论 文作者: 锄编摘 要本 文 在 探讨明清 时 期嵩山地
3、 区生 态 环 境变迁 的基 础上 , 对 导 致 该地 区生 态环 境的变迁 的原因 进行 了 分析。 其 中 在 引 起嵩山地 区生 态 环 境变迁 的自然原因里, 着 重 分析了 气候 的演 变、水 资源 、森 林 资源 、土 地 资源 以 及生 物 资源 等 因素。 除此 之 外, 对 人文 因 素在 嵩山地 区生 态环 境变迁 中的作用 也进行 了 阐述 ,人口 增 多而造 成 的对 自然资源 的大 量需 求, 导 致 大 量垦 林 垦 草 事件的发生 , 以及官 府 建筑 和 百姓 日 常 生 活 中 的薪炭需 求加 大 了 对 森 林 资源 的开采 , 甚 至 导 致了 滥 采
4、滥 伐 现 象, 尤 其 是 战争 也大 量地 消 耗着 森 林 等 资源 , 这就 使得 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的森 林 遭 到 破坏 , 生 态 环 境发生 了 恶化 。 反 过 来 , 恶化 的生 态 环 境又对 人类 社 会的经 济 、政 治 、文 化 产 生 了 很 大 影 响。嵩山地 区是 中 华文 明的摇篮, 但 现 在 嵩山地 区由于 大 力 发展 经 济 , 对 生 态环 境的破坏 日 益严重。 本 文 结合 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生 态 环 境变迁 对 当 时 当 地 人民生 产 生 活 的巨 大 影 响, 提出了 在 发展 经 济 的同 时 , 加 强 对 生 态 坏 境
5、的恢 复和保 护 。 坚 持 人与 自然和 谐 发展 , 走 符合 国 情 、可 持 续 发展 的现 代 化 道 路 , 是 实现 全 面 建设小 康社 会宏 伟目 标的必 然选 择 。甌 目璉 璒 和 水 利 事业的衰 落是 当 时 自然灾 害 频 繁 的主要 原因 。 在 清 代 河 南 农 业生 产 中的人地 关系 陕 西师范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科 学 版 年 第一 文中 , 马雪 芹认 为: 清 朝时 期, 河 南 农 业的发展 同 人口 数 量的增 加 有一 定 的关系 ,顺 治 年 间 人多地 少, 故 而土 地 开垦 不 足 , 大 量荒 芜 ; 到 康雍时 期, 人
6、地 数 量比例相 对 一 致 , 但 是 乾隆 朝以 后 , 由于 人口 的增 加 , 又 形成 了 人多地 少的矛盾 ,向 安 强 、贾 兵 强 略论 明清 以 来 河 南 旱 灾 农 业考 古 年 第一 文 , 对 明清 时 期以 来 河 南 旱 灾 简 况 、特点以 及形成 原因 , 进行 了 分析。 认 为明清 以 来 , 河 南 旱 灾 主要 表现 为以 下 特点: 频 度 大 、范 围 广、持 续 时 间 长 ; 季节性 、区 域 性 强 ; 灾 害 链式特征 显 著 : 危 害 大 。王 朝醒 胝 偷胤秸 和 民间 都采 取 了 一 系 列的灾 荒 救 治 措 施 , 其中 政
7、府 在 灾 荒 救 治 中 占据 主导 地 位 , 民间 力 量配合 政 府 的救 荒 活 动。 作者 指 出当 时 灾 害 的发生 虽 然有纯 自然的原因 虮浠, 但 跟 人祸 也有很 大 的关系 。王 晓 艳 的硕士 毕 业论 文 清 代 河 南 自然灾 害 研 究 荽 笱 一文 , 对 清 代 河 南 的自然灾 害 进行 了 研 究 , 总 结了 河 南 自然灾 害 其 成 因 、特征 、中 国 生 态 环 境史 的研 究 目 前 已 经 取 得 了 很 大 的成 就 。 从 世 纪 年 代 以后 , 在 众 多知名学 者 的努力 下 , 国 外, 尤 其 是 美 国 的生 态 环 境史
8、 研 究 的理论 和实 践, 陆 续 被翻译和 介 绍 到 中国 。 这些 学 者 在 对 中国 生 态环 境史 的性 质、内容、方法 以 及学 科 归属 等 问 题 上 , 进行 了 精 深 的研 究 , 这对 本 文 的写 作有重 要 的指导 作用 。变迁 的特点和 规律。 第一 , 力 争 较 为全 面 系 统 地 研 究 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水 灾 、旱 灾 、风 灾 、蝗 灾 等 自然灾 害 发生 的情 况 。 第二 , 归纳 这一 时 期嵩山地 区生 态环 境变迁 的特征 , 分析自然、人文 等 因 素 在 这一 过 程中 所起的作用 。将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的生 态 环 境变
9、化 的原因 作为主要 的考 查 对 象, 可 以 归纳 出生 态 环 境变化 中 的自然因 素 和 人文 原因 , 从 而为正确地 认 识生 态 环 境与 人类之 间 的相 互关系 做 出正确判 断, 有利 于 发掘 历史 经 验 , 为搞 好 嵩山地 区生 态环 境保 护 和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工 作提供 借 鉴。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的生 态环 境全 区。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的生 态环 境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的生 态环 境嵩山地 区, 主体 部分就 处 于 登 封 盆 地 。 登 封 盆 地 处 于 河 南 省 西部山地 的东部, 周 围 都是 相 对 较 为突 出的山地
10、 , 嵩山南 北都是 东西走 向 的山脉 , 北面是 嵩山山脉 , 南 边 是 箕 山山脉 , 它 们共 同 组成 了 登 封 盆 地 的南 北边缘山地 。 盆 地 的西部地 区是 黄 河 流 域 与 淮 河 流 域 的分水 岭, 而东部是 丘陵地 带 。 登 封 盆 地 地 形复杂 , 以 岗 地 、河 谷 平 原为主要 地 貌形态 类 型, 整 个地 表起伏不 平 , 沟谷 纵横 。盆 地 主要 地 貌类 型以 岗 地 、台地 、平 原, 以 及丘陵为主。 其 中 , 丘陵地 形主要 分布在 登 封 盆 地 的东部, 依 据 丘陵高 度 差异可 分为高 丘陵、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的生 态
11、环 境全 年 无霜 期臁 陨降 厍募 舅 渥 悖 邓 纱锏 撩 祝 月东至 西、从 南 至 北递 减。 冬季 寒冷 而少雨雪 , 春 季 干旱 而风 沙 多, 夏季 炎 热 多雨, 秋 季 晴朗 日照 长 。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的生 态环 境道 在 嵩山地 区长 ,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的生 态环 境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的生 态环 境地 理学 家徐霞 客 也高 度 评 价了 卢崖飞 瀑之 美 , 他认 为: “盖 此 中以 得水为奇 , 而我 国 动物 生 态 与 动物 资源 演 变的主要 特征 是 , 遵循 物 竞天择 、适 者 生 存 的自然规律; 人类 的活 动加 速 了 野生 动物
12、 生 存 环 境和 活 动地 区的变化 , 许 多野 生动物 数 量递 减, 有些 珍稀动物 明显 减少, 有的种 群已 濒 临灭 绝 , 生 物 多样 性 明显 降 低。 我 国 生 态 系 统 类 型多样 , 决 定 了 我 国 野 生 动物 资源 的丰富 性 。在 先 秦时 期人们对 生 物学 就 有研 究, 诗 经 记 载 了 黄 河 流 域 和 长 江 中游 地区的很 多被当 时 人们所熟 悉 的动植 物 种类 。 在 战国 末 年 成 书、由汉 代 学 者 写 定的 尔雅 , 虽 然是 解释 名物 、词语的著 作, 可 是 其 中 很 大 部分内容是 生 物 的,明清 时 期嵩山地
13、 区的生 态环 境石 耳 、地 耳 、杏树、桃 、夹竹桃 、金系 桃 、梅 、李 、梨、棠 梨、棠 棣 、荷 莲 、牡 丹 、海棠 、秋 海棠 、辛 夷 、玉兰 、绣 球 、楝 、紫荆、紫薇 、木 槿、合 欢 、桂 、木 蓝、蜡 梅 、瑞香 、迎 春 、酴 醵 、蔷 薇 、玫 瑰 、刺 糜 、月 季 花 、木 香 、地 棠 、茉莉、凌 霄 、兰 蕙 、芍 药 、马兰 、金盏 、剪 秋 罗 、石 竹、罂 粟、虞 美 人、萱、孤 挺、蜀 葵 、百合 、山丹 、风 仙 、金钱 、滴 滴 金、玉簪 、秋 葵 、曼 陀 罗 、鸾 枝、蓼 花 、林 檎 、苹 婆、山楂 、葡萄 、枣、柿 、木 瓜、石 榴
14、、栗 、核 桃 、银杏、梅 、樱桃 、菊、橘 、柑、香 橼 、枸 橘 、甜 瓜、瓠 、西瓜、文 官 果、松、柏 、桧 、楸 、梧 桐 、榆、槐 、檀、枫 、无桠 叉 、椿 、臭 椿 、栎 、山栗 、柳 、杨、女 贞 、冬青、黄 杨、天竹、荆、娑罗 木 、黄 栌 、懈 、杠 、楷 、椴、夜 光木 、藤、络 石 、竹、淡 竹、扁 竹、蓍 草 、马帚 、吉祥 草 、菖 蒲、老 少年 、白芷、红 花 、茜草 、擘蓝、莎 、茅 、蓬、青蒿 、菰 、芦 、藻 、苔 、马鞭草 、佛 甲草 、虎 耳 草 、黄 精 、葳 蕤 、天麻 、苍 术、玄 参 、蜻 蜒 花 、紫草 、白芨 、黄 芩、防 风 、升 麻 、
15、苦 参 、三 棱 、假苏 、薄 荷 、紫苏 、艾 、益母 草 、青箱 、大 小蓟 、牛 旁、菖 、孺莶 、地 黄 、麦冬、地 肤 、王 不 留 、车 前 子、鳢 肠、连 翘 、蒺 藜 、谷 精 草 、商 陆 、泽 漆 、续 遂子、蓖 麻 、马肠根 、男 星 、半 夏、射 干、芜 花 、丁 香 、兔 系 子、小 蓬墓 、马兜铃、牵牛 、栝 楼、天门 冬、百部、何首 乌 、金银花 、牛 蹄 、酢 浆 草 、马勃 、皂角 树、卫矛、枸 杞、溲 蔬 、仙 人脚、山木 香 、五 女 花 、卷 柏 、石 棒、紫天竹、润草 、山茱 萸 、杠 木 、芜 峡 、楝 棠 、鸡宁子、樟 、枸 椒 、溜 刀 木 、蓝
16、铃花 、泽兰 、鸡冠花 、蓝蜂、蒲公 英 、癞 葡萄 、秦 椒 、柽 、茅 柞 木 、裸 麦 、徐、扁 豆 等莎 鸡、红 姑 娘 、蝎 等 近 种 。根 据 上 述的描 述, 可 以 看 出当 时 嵩山地 区的生 物 资源 相 当 丰富 , 虽 然明清时 期的气候 条 件恶劣 , 生 态 环 境由于 自然人为等 原因 遭 到 了 破坏 , 但 是 在 传 统社 会中 , 这种 破坏 远 远 小于 当 今 社 会。 生 态 环 境的变化 会影 响各种 生 物 的生 存条 件, 从 而造 成 地 区生 物 分布的变迁 。 就 是 生 态 系 统 分布是 持 续 变化 的、动态的系 统 , 野 生
17、动物 的分布会随 着 自然环 境的变化 而随 之 发生 相 应的变化 或迁 徙 。如 历 史 时 期野 生 象群的分布, 就 是 因 为生 态 环 境的变化 , 从 原本 的黄 河 中下 游 地 区逐渐 地 迁 徙 到 了 长 江 流 域 、又 到 珠 江 流 域 、最 后 到 了 滇西南 地 区。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的生 态环 境现 今 的嵩山地 区区域 内仍 然有较 多的野 象分布, 其 中 人工 驯养不 少, 作为日常生 活 以 及战争 中 的工 具 。 在 殷墟遗 址 中 , 考 古 发现 有象、獐 、水 牛 、竹鼠 等 亚热 带 动物 骨骼 遗 骸。 夏商 时 期, 我 国 野 象
18、分布的北线 在 黄 淮 海平 原北部燕 山山脉 至 吕梁山一 线。 春 秋 战国 时 代 , 野象逐渐 由黄 淮 海平 原地 区南 移 到 江 淮 地 区。南 北朝至 宋 代 , 大 象在 黄 河 一 线 以 南 、以 长 江 流 域 一 线 为中 心 的广大 地 区活 动,屡见 于 史 书。 宋 元 以 后 , 长 江 流 域 大 象活 动的记 载 至 今 未 有发现 , 元 、明、清时 大 象的主要 活 动地 区已 转 移 到 岭南 、广西等 地 。 这一 地 区的大 象在 世 纪 年 代 以 后 已 渐 趋 稀少, 不 久 即难 觅 其 踪 迹。 现 今 仅云 南 西南 部才 有残 存
19、象群分布。现 在 要 高 , 气候 适 宜 , 这个时 期中 国 的原始 农 业得 到 快 速 的发展 , 创 造 了 一 系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的生 态环 境封 建社 会的经 济 , 但 是 森 林 的覆 盖 率 还是 很 高 的。 据 有关学 者 研 究 , 今 京广线豫 东平 原上 湖 泊 密 布、河 流 交 叉 , 而且豫 西山区 , 包 括 嵩山地 区也是 森 林 密 布,起到 了 很 好 的涵 养水 源 的作用 。 不 过 隋 唐 时 期的气候 却是 先 暖 后 寒, 如 仪 凤 二年 鳌 薄 系 鹊 鼐 鱿 至 硕煳 扪 募 窃 兀 构 岸豫 西又 出现 冬无雪 的记 载 瞳
20、耵 , 可 见 当 时 气候 是 较 暖 的。 以 后 气候 开始 变冷 , 新唐 书五 行 志 记 载 : 元 和 八 年 岸 即蠛, 东都及洛 阳 , 这表示 豫 西地 区的气候 比 较 寒冷 。 豫 西还出现 了 夏天下 雪 的记 载 , 新 唐 书五 行 志 记 载 :元 和 十 二 年 跋 模页 笥 暄 不 一 。 吻 臁 睹 芟 刂 尽鱙袁 宏 道 嵩游 记 第三 嘲 日 : “道 阳 城 废址 , 入会善 寺。 寺半 圮 , 有泉泠 然, 及门 而没。 西去数 十 武 为戒 坛 , 颓 栏 败 砌 , 皆 镂隋 唐 佳 句 、人物 山水 ,细 入毫 发东过 嵩阳 宫, 观汉 三
21、柏 。 大 者 七人围 , 皮 如 皲石 , 望 之 若山。 干不 甚 修者 , 土 掩其 本 也。 今 宫之 石 柱 , 犹幸存 其 一 。 掘 三 尺 馀 , 乃 见 础。 古 宫殿 基 , 高 常 逾 仞 。 柏 之 地 视阶 , 不 当 高 于 基 三 尺 耶。 柏 之 得 封 也, 必 以 伟。 在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生 态 环 境变迁 的自然因 素水 旱 灾 害 与 气候 、森 林 的变化 有直 接 关系 。 水 灾 是 明清 最 为频 繁 、最 酷 烈的自然灾 害 , 随 着 森 林 植 被砍 伐 殆 尽, 森 林 已 经 削 弱 了 其 保 持 水 土 的生 态 功 能 。在
22、 植 被覆 盖 率 极 低的地 方, 雨水 直 接 冲 击地 表, 地 表径 流 因 为没有植 被的截 阻,水 势 泛 滥 , 裹 挟地 表大 量泥 沙 , 使其 土 壤迅速 崩解。 大 量土 壤被雨水 和 地 表径流 冲 走 , 在 河 岸边 堆 积 常 常 会造 成 堤 岸的坍 塌 , 在 山中 , 雨水 和 地 表径 流 往 往携带 、冲 刷 山中 泥 石 , 形成 泥 石 流 。 如 果是 流 入江 河 湖 海中 , 其 携带 的泥 沙 会加 大 湖 泊 和 河 床 的淤 积 , 这就 更 加 重 了 洪 水 的威 胁 。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生 态环 境变迁 中的自然与 人文 因 素
23、六 月 , 雨雹 大 如 鸡, 卵 牛 大 疫四 月 初六 日, 戌时 地 震六 月 二 十 一 日 , 暴雨如 注 , 三 日 不 止从 以 上 图 表中 可 以 看 出, 在 清 初期水 旱 灾 害 虽 有所减少, 但 地 震却 多次 发生 , 说 明当 时 嵩山地 区所在 板 块地 壳运 动活 跃 , 自然环 境正在 发生 转 变。综 上 所述 , 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的自然环 境恶化 加 剧 , 水 灾 、旱 灾 , 雹 灾 、地 震发生 频 繁 。 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自然灾 害 的频 繁 发生 , 致 使明清 时 期嵩山地区生 态环 境发生 变迁 。明清 时 期嵩山地 区生 态
24、环 境变迁 的人文 因 素济 社会发展 的形势 有关。从 明洪 武 至 嘉 靖年 间 嵩山地 区人口 数 量的成 倍增 长 , 对 各级政 府 造 成 很 大压力 。 当 时 , 为了 缓 解人口 增 长 压力 , 朝廷 鼓 励人们向 山区 拓 垦 , 山区 出现 了砍 伐 林 木 、拓 垦土 地 的热 潮, 向 山要 田 、向 水要 地 , 成 为一 种较 普 遍的现象。据 康熙 登 封 县志 嘲 记 载 : 明洪 武 年 间 , 登 封 地 五 千 五 百八 十八顷一 十 二亩 , 嘉 靖年 间 地 一 万 三 百余顷 。可 见 , 此 期嵩山地 区因 战争 而被荒 芜 的土 地 相 继得
25、 到 了 耕 垦 , 到 了 成 化 、嘉 靖年 间 , 政 府 施 行 移 民宽 乡 的政 策, 大 批流 民进入豫 西山区 开荒 种地 , 又 进一 步扩大 了 耕 地 面积 。 到 万 历年 间 , 嵩山地 区耕 地 面积 空前 扩大 。 由于 农 业、畜牧 业的过 度 扩张 , 占用 了 大 量的自然资源 , 同 时 破坏 了 天然植 被, 导 致 土 地生 态 环 境的恶化 , 使原有的绿 山变成 了 荒 山, 草 原荒 漠 化 。 山地 的垦 殖 导 致 植被发生 变化 , 由此 产 生 了 一 系 列生 态 恶化 问 题 , “山泽之 利 皆 尽争 之 , 几 于 搜 山而采 、竭 泽 而渔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