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猪技术及疾病防治重庆市名君饲料有限公司 科技部内部资料(毛义富. 肖扬义专家.教授)2008-6-8一、 仔猪的饲养(一) 仔猪的出生一般情况下,母猪怀孕期为 114 天左右,即 3 个月加 3 周加 3 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33”。母猪的分娩过程较为顺利,全窝仔猪出生时间约需 24h,最短的仅需一个小时左右,个别的长达12h 以上。大约间隔 525 分钟出生一头仔猪,有时也能连续产出 23 头,接产时应留心这些情况,以免接产不及时而造成窒息死亡。母猪分娩时间的长短与母猪的体质强弱或产前的运动有关,体质强的母猪一般分娩时间较短,适当增加母猪产前的运动,有利于缩短分娩时间,若产圈内声音噪杂
2、或有生人进入,敏感的母猪也会延长分娩时间。分娩时若振缩不力,可以用催产素(脑垂体后叶素)3050 国际单位,皮下一次注射,促使仔猪出生。最后一头仔猪产出约 1 小时后排出胎衣,标志着分娩结束。接产者应立即将胎衣和弄脏的垫草清除出去,防止个别母猪吞食后形成吃仔猪的恶癖。如产后 24 小时胎衣仍不下来,可用脑垂体后叶素每次 2040 国际单位,或用麦角浸膏 12 毫升皮下注射。同时可服用抗生素防止尿道感染。1、 怎样接产仔猪正常情况下,每头仔猪从母猪产道内排出来的过程是较快的。当母猪腹部强烈努责,后肢伸直,尾巴翘起时就将有仔猪产出,应准备接产。仔猪出生后应及时把仔猪鼻孔、口腔内的粘液擦干净,以免粘
3、液堵塞鼻孔、口腔而发生窒息死亡,同时擦干仔猪体表的污物,防止受冻。擦皮肤也能促进仔猪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如有羊膜包裹着仔猪,则先把羊膜撕破,避免闷死。接着是断脐带,脐带留 35 厘米长。用手指捏断或用剪刀剪断,脐带的断端需用些碘酒消毒,可使断端早日脱落而不至发炎。仔猪经接产处理后,随即放入保温箱内。如果母猪分娩过程在两小时左右结束,可在分娩结束后,将仔猪送到母猪身边吸吮母乳。若分娩时间较长,就应把已出生的仔猪先送到母猪身边吸吮母乳。因初乳中蛋白质浓度随分娩过程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及时给出生猪吸吮初乳。对仔猪获得营养和增强抗病能力是有利的。2、 出生假死仔猪的急救少数初生仔猪刚离开母猪产道时呈假死状
4、态,粗看上去像死仔猪,不动也不叫,舌头垂于嘴外,身体也有点软瘫,但心脏还在跳动,只要及时进行抢救,大多数是可以救活的。其急救方法:采取人工辅助呼吸,倒提后肢,轻拍胸部,同时向仔猪鼻孔内吹气,促使它呼吸;另一种方法是把假死仔猪放在草垫上,抓住两个前肢,作前后伸屈动作,并用手掌有节奏地按压仔猪两侧肋部和胸部,促使呼吸。此外,也可以采用将假死仔猪除头部外,全身浸于温水(3840)中 12 分钟,也有较好效果。(二)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1、生长发育快、代谢机能旺盛、利用养分能力强。仔猪初生体重小,一般为 1.31.5 公斤左右,不到成年体重的 1%,但生长发育很快,10 日龄时体重即达初生重的 2 倍
5、以上,30 天达 56 倍,60 天达 1030 倍,体重达 15 公斤以上。仔猪出生后的强烈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的,对其营养物质的需要,不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对较高。2、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容积小,机能不完善。仔猪初生时,胃的容量约 48 克,仅为成年猪胃重的 1%左右,只能容纳乳汁 2540 克。初生仔猪胃内仅有凝乳酶,唾液酶和淀粉酶很少,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的盐酸,胃蛋白酶活性低。随着年龄增长和食物对胃壁的刺激,盐酸的分泌才不断增加。哺乳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现是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快。3、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吃到初乳
6、以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2形成被动免疫,以后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所以让每一头初生仔猪尽早吃到初乳是保证仔猪健康的前提。4、 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全,对寒冷的应激能力差,对体温的调节主要是靠皮毛、肌肉颤抖、竖毛运动和挤堆共暖等物理作用。但仔猪皮毛稀疏,皮下脂肪少,隔热能力差。初生仔猪裸露在 1环境中,2 个小时即可冻僵,因此,对哺乳仔猪和早期断奶仔猪的保温是降低仔猪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三)哺乳仔猪的营养1、仔猪的营养仔猪是猪的生长发育和养猪生产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猪在消化生理、生长发育、体温调节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阶段,从而决定了其营养需要的独特性。
7、这一阶段饲粮配制的重点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仔猪营养需要和减少营养性腹泻。初生仔猪完全依靠吃母乳为生,随着日龄的增加,其体重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不断增加,而母猪的泌乳量在分娩后 2023 天达到高峰,以后则逐渐下降。因此,要保证仔猪的营养需要,必须及时补充优质饲料。一般在生后 7 天可开始诱食,让猪只认料,同时促进其消化器官的发育和消化机能的完善,保证猪只的营养,为断奶后的饲养奠定基础。仔猪的增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量的供给。哺乳期仔猪的能量需从母乳和补料中得到满足,仔猪料的能量水平是影响仔猪增重的最重要营养成分。许多养殖户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只看重饲料中的蛋白质,这一点希望引起注意。由于哺乳仔猪消化
8、道尚未成熟,供给易消化、生物学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非常重要,否则,粗蛋白质水平再高也无济于事,反而会有不利作用。一般来说,仔猪日粮的粗蛋白水平以 1820%为宜,赖氨酸在 1.25%左右。仔猪需要多种矿物元素,重点要考虑钙、磷、钠、氯,钙、磷比 在 12:1 较合适,购买商品全价饲料或浓缩料饲料时可作为参考。2、补料的方法调教期 从 7 天左右开始,训练仔猪认料,每天多次将仔猪关进补料栏,限制吃奶、强制吃料,同时可自动饮水,这一阶段约需 710 天。适应期 通过调教,仔猪逐渐开始吃料,对饲料也有了一定的消化能力,大约 10 天左右的时间,仔猪即可完全适应饲料。3、饲料的选择哺乳仔猪的饲料要求容易
9、消化、适口性佳、粒度适当、搅拌要匀。市场上出售的乳(仔)猪料,一般都制成颗粒,既便于采食,减少浪费,又能保证营养的全面,有利于生长。大北农 551(T)乳猪料专为哺乳仔猪补料时所设计,552 仔猪料专为断奶仔猪设计的,除有前述特点外,另加有先进的抗菌药物和促生长剂,能有效预防仔猪拉稀,促进仔猪快速生长,效果很好。4、饲料的更换随着猪只日龄的增加,其消化机能逐渐发育完善,对各种饲料的适应能力也不断加强。为降低饲养成本和更好的满足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到一定时间就要更换饲料,但不能采取突然换料的方法,应有一个逐渐替代过程。一般可根据猪只的情况用 35 天的时间过渡(这里包括更换相同厂家不同阶段的饲
10、料和不同品牌的饲料),否则容易使猪只产生应激,造成消化系统紊乱、腹泻、生长速度减缓等。(四)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仔猪的饲养包括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饲养,这个阶段饲养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仔猪一生的生长成绩。仔猪一般以生长快、机能发育正常、健康为饲养目的。自然哺乳的仔猪在哺乳期的生长发育主要看出生时的体重和生理的发育,但与母猪的泌乳量、乳的成分、进食补饲的数量及质量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保证仔猪全活全壮是提高生产成绩的主要措施,可以从“抓三食、过三关”入手,即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抓开食,过好补料关;抓旺食,过好断奶关。1、尽早吃足初乳 初乳是母猪分娩后 57 天内分泌的淡黄色乳汁,和常乳的化学成分
11、不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抗体,对初生仔猪有特殊的生理作用,在小肠内几乎全被吸收,有利于增长体力3和产热,是不可替代的食物。所以仔猪出生在擦干粘液,断脐带消毒后,立刻帮助吃初乳,至少在出生后 2 小时内让每头仔猪都吃到足够的初乳。2、剪掉犬牙 为防止哺乳时争抢乳头而咬痛母猪,影响哺乳和仔猪安全,再仔猪出生后就应该剪掉犬牙。3、固定乳头 仔猪有吃固定乳头的习性,为使窝好的仔猪均匀健壮,提高成活率,在出生后 23天,可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将弱仔猪放在第二或第三对乳头吸吮,保证同窝仔猪健康均匀地生长。4、防寒保温 由于仔猪怕冷,防寒保温工作非常重要。13 日龄温度在 3032,47 日龄在28
12、30,1530 日龄在 2225,23 月龄 22。5、防止踩压 仔猪被母猪踩压而死比较常见,养殖户应特别注意,避免无谓的损失,可以设护仔栏或设仔猪保育补饲栏。6、防病 初生仔猪抗病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容易患病死亡,尤其是仔猪黄痢、白痢、红痢、传染性胃肠炎等是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疾病的预防格外重要。为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可从预防接种、防寒保温、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等方面着手。(五)影响仔猪断奶重的原因仔猪断奶重对后期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最大限度的提高断奶重是仔猪饲养的重点。影响仔猪断奶重的主要因素有:1、 出生体重(怀孕后期喂料)2、 哺乳母猪饲料(营养成分、采食量)3、 窝仔数(多或少)
13、4、 断奶日龄5、 教槽料采食状况及品质优劣(六)哺乳仔猪死亡的常见原因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包括非病因死亡和病因死亡两种。非病因死亡有踩(压)死、先天发育不良、缺奶、淹死、冻死、咬死及其它原因;病因死亡包括黄白痢、肺炎等。在死亡时间上,7 日龄以内死亡的约占 80%。(七)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仔猪断奶是一次强烈的刺激,由吃母乳变为吃固体饲料,同时生活环境也发生变化。在断奶后 13周,仔猪往往食欲不振,增重缓慢,甚至体重减轻,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应激,影响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尤以哺如期开食晚、吃补料少的仔猪更为明显。所以,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猪只成活率和健康生长发育的前提条
14、件。断奶仔猪正处于强烈的生长发育阶段,各组织器官需进一步发育,机能尚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消化器官更为突出。为了养好断奶仔猪,过好断奶关,要做好饲料、饲养制度及生活环境的过渡工作,维持原圈管理和原饲料饲养。为使断奶仔猪尽快适应断奶后的饲料,减少断奶造成的不良影响,除对哺乳仔猪进行早期强制性补料和断奶前减少母乳供给,迫使仔猪在断奶前就能进食较多饲料外,还要帮助仔猪进行饲料的过渡和饲喂方法的过渡,以减少营养性腹泻。一般可以在断奶后 35 天限量饲喂,平均日采食量为 150200g,5 天后实行自由采食,同时应保证随时供给仔猪清洁饮水。为充分发挥仔猪生长发育的潜力,除加强饲养外,还应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
15、境条件:1、温度 断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3040 日龄为 2122,4160 日龄为 21,6090日龄为 20。为保持上述温度,冬季要采取保温措施,夏季则要防暑降温。2、湿度 断奶仔猪舍适宜的环境湿度为 6575%,过于潮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常常会引起仔猪的多种疾病。3、清洁卫生 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定期消毒,杀灭病菌,并注意通风换气,排除舍内污浊的空气,保持空气清新。4、加强调教 刚断奶转群的仔猪吃食、卧位、饮水、排泄尚未形成固定位置,要加强调教训练,使其形成理想的睡卧和排泄区。这样既可保持栏内卫生,又便于清扫。5、预防注射 仔猪 60 日龄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等
16、疫苗,并在转群前驱除体内外寄生虫。4二、生长肥育猪的饲养(一) 生长肥育猪的特点1、体重的增长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猪体重的绝对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4 月龄以前相对生长强度最高,8 月龄以前增长速度最快。2、猪体组织的生长 骨骼从出生至 4 月龄生长强度最大,其后稳定;皮是出生至 6 月龄生长快,6 月龄后稳定;肉是 47 月龄生长快;脂肪则始终在生长,6 月龄后更为强烈;消化器官亦自出生即强烈生长,4 月龄后减慢。3、猪体化学成分变化 随着年龄及体重的增长,水份、蛋白质和灰分等含量下降,脂肪迅速增加。4、身体各部位的生长 各组织器官和身体部位生长早晚的顺序大体是:神经组织、骨、肌肉、脂肪。骨
17、骼是由下向上,先长长度,后增粗度;脂肪的沉积是按花油、板油、肉间脂肪、皮下脂肪的次序生长。(二) 生长肥育猪的营养影响猪生长肥育的因素很多,内在因素有猪的品种、类型、杂交组合、年龄、性别、母体效应等;外在因素主要是温度、营养、饲养方式、管理条件等,其中营养因素重点包括饲养水平、能量浓度、蛋白质水平及其配比以及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和质量。猪的生活、生长繁殖和生产过程中都需要能量。能量不足,就会影响生长和繁殖。能量由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经过猪体内氧化而产生,据测定每克碳水化合物的产热能量为 4.15 千卡,每克脂肪为 9.37 千卡,每克蛋白质为 5.65 千卡。生长猪的特点是生长强度大,
18、能量代谢旺盛,需要营养丰富而完善的日粮,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据报道,随着能量浓度增加,增重速度、饲料效率、胴体瘦肉率均逐步提高。猪在一定范围内有调节采食量以摄取稳定能量的本能。生长肥育猪单位体重的能量需要是随着年龄或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而总的需要及单位增重的需要,则随着年龄或体重的增加而不断提高。蛋白质是构成猪体组织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缺乏蛋白质会影响猪的健康、生长和繁殖,降低生产力和产品质量。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其中在猪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在猪体内最易缺乏,被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所以,猪的蛋白质需要实际是氨基酸的需要,而氨基酸的重点是
19、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平衡。由于各种饲料的氨基酸含量不同,因此在配制饲料时应注意采用多种蛋白质饲料搭配,使其所含氨基酸相互弥补,达到平衡。矿物质不仅是猪体的重要成分,同维生素一样还参与多种酶和辅酶的组成,参与体内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应该强调的是,水对猪来说更是不可缺少,在养殖过程中千万不能马虎。应当随时保证猪只能喝到清洁的水,确保猪只正常采食。(三) 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由于生长肥育猪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饲养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一般来说,只要没有大的意外,成活率都很高,但要饲养好生长肥育猪,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饲料调制:科学地调制与饲喂,对提高生长肥育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
20、低生产成本有重大意义。饲料调制的原则是缩小饲料体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率。可以用颗粒料,也可以用粉料,用户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既可以购买商品全价料,也可以用市售浓缩料或预混料自行加工配制。如大北农猪浓缩饲料就是一种深受养殖户喜爱的产品。2、饲喂方法: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均可,自由采食日增重高,背膘较厚,限量饲喂饲料转化率高,背膘较薄。追求日增重,以自由采食为好,为得到较瘦的胴体,则限量饲喂优于自由采食,限量饲喂应始于育肥后期。在日饲喂次数上,应根据饲料形态、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以及猪的年龄和体重而定。如5果大量使用青粗饲料,可日喂 34 次,如果以精饲料为主,可日喂 23 次,在小猪阶
21、段,日喂次数可适当增多,以后逐渐减少。3、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水对体温的调节,养分的消化、运转、吸收和废物的排泄等一系列新陈代谢过程起着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必须保证充足而清洁的饮水。生长肥育猪的饮水量随体重、环境温度、日粮性质和采食量等而变化。冬季饮水量约为采食量的 23 倍或体重的 10%左右,春秋季饮水量为采食量的 4 倍或体重的 16%左右,夏季饮水量为采食量的 5 倍或体重的 23%。水槽应与饲槽分开,有条件的可安装自动饮水器。4、去势:一般在 35 日龄左右、体重 57 公斤时进行去势,对猪的生长影响较小。5、防疫:科学防疫是养好猪只、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
22、防疫工作做得好,可以减少或避免许多疾病的困扰,特别是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口蹄疫、病毒性痢疾等,必须进行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6、驱虫: 主要有蛔虫、疥螨和虱子等体内外寄生虫,通常在 35 天左右进行第一次驱虫,必要时可在70 天时进行第二次驱虫。7、调教:调教的目的是让猪只养成在固定地点排便、睡觉、进食和互不争食的习惯,不仅可简化日常管理工作,减轻劳动强度,还能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8、适时出售或屠宰:生长肥育猪何时出售或屠宰,直接关系到猪肉产品的数量、质量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目前,市售体重一般在 90110kg 左右,饲养日龄为 165180 天。随着
23、日龄和体重的增加,饲料的转化率会逐渐降低,所以应当适时出栏,出栏体重和时间受到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售价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用户应灵活掌握。三、 种猪的饲养(一) 后备母猪选留标准1、 至少有六对以上发育良好的乳头,其中至少三对应在脐部以前。2、 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胎猪无遗传缺陷者。3、 四肢正常。4、 增重和饲料效率良好,并有较薄的背脂。5、 同胎猪至少应有九头以上,其母猪以前所生的每窝头数亦应较多。6、 体型良好。7、 阴部发育良好。8、 用作生产肉猪时以二品种母猪为佳。9、 选留母猪最适当时期为体重 60 公斤时,选留后应降低每日增重,为 0.450.68 公斤。10、选留种猪约 6070
24、公斤,任食肉猪料至 100 公斤。11、选留的母猪配种前应避免饲养于狭栏内,最好群养个饲。12、母性良好,无繁殖缺陷者。(二) 发情与配种1、 猪的发情检查对养猪户来讲,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准确和有效地判定母猪的发情。本地猪种在 3 月龄左右开始发情,杂交母猪在 45 月龄发情,发情周期约为 21 天。经产母猪的发情表现将持续 23 天,处女母猪持续 12 天。其生理和行为的表现是: 耳朵竖立; 没有食欲; 背部躬起; 身体颤抖; 眼神变呆; 尾巴向上和下摆动; 用手压背时,表现站立不动;6 粘性分泌物从阴部流出; 外阴部发红和微肿。2、 适时配种母猪到初情期已经初步具备了繁殖力,但身体发育还未
25、成熟,体重约为成熟体重的 6070%。此时配种可能会导致母体负担过重,不仅窝产仔少,初生重低,同时还可能影响母猪今后的繁殖,因此初情期并不适合配种。一般在初情期后一个或二个发情期配种为宜,即初情期后 1.52 个月。配种过晚,尽管有利于提高窝产仔数,但由于母猪空怀时间长,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公母猪交配时间是否适当,是决定能否受胎与产仔数多少的关键一环。要做到适时配种,首先要掌握母猪发情排卵规律,并根据两性生殖细胞在母猪生殖道内存活时间全面地加以考虑。公母猪交配后,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上断结合。母猪排卵一般在发情后 2436 小时开始,排卵持续时间长短不等,一般为 1015 小时,输卵管中的卵子仅
26、在 812 小时内有受精能力。交配后,精子在母猪生殖道内要经过 23 小时游动才能达到输卵管,存活时间为 1020 小时。据此推算,配种的适宜时间是母猪排卵前 23 小时,即发情开始后的 1930 小时。若交配过早,卵子排出时精子已失去受精能力,若交配过晚,精子进入母猪生殖道后,卵子已失去受精能力,两者都会降低受精率。为达到适时配种的目的,在生产实际中要认真观察母猪发情开始时间,并做到因猪而异。3、 配种方法按照母猪一个发情期内的配种次数,可分为单次配种、重复配种、双重配种和多次配种。交配方法有自由交配和人工受精两种可以一天测试两次,早上和下午各一次。早上压母猪背部。有站立不动的反应时,于当天
27、下午配种一次,次晨再配一次。下午压母猪背部时,有站立不动的反应时于次晨配种一次,下午再配一次。猪的待配期正常为 310 天。(三)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1、 妊娠 是否妊娠的判断最简单的方法是,看配后 2130 天内母猪是否再发情,如果没有再发情就是已配成,否则就是没有配成。连续两次没有配上的猪应立即淘汰。 怀孕 21 天内胚胎尚未着床,要绝对避免热应激及其他刺激因素,以免胚胎死亡。 分娩前一个月母猪驱虫。 怀孕第 100 天,即分娩前二星期有寄生虫的母猪驱虫。 分娩前 47 天母猪移进分娩栏。移往分娩栏前应充分洗涤、消毒,特别是母猪的乳头应洗净,以防乳头不洁,仔猪嗜乳后引起消化器官的疾病。2、
28、 饲养方式妊娠母猪的饲养相对简单,一般有以下三种饲养方式。 抓两头顾中间,适用于断奶后体瘦的经产母猪。猪经过分娩和一个哺乳期后,体力消耗很大,为提高下一胎的产仔率和成活率,必须在妊娠初期加强营养,使其迅速恢复状况。这个时期加上配种前 10 天共计一个月左右,应加喂精料,特别是含高蛋白的饲料,待体况恢复后,可按饲养标准饲喂,到妊娠 80 天后,再加喂精料,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这种饲养方式,形成了高低高的营养水平,但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妊娠前期。 步步高,适用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间配种的母猪初产母猪由于自身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哺乳期母猪生产任务繁重,营养需要量大,因此,整个妊娠期间的营养
29、水平应根据胎儿体重的增长逐步提高,到分娩前一月达到高峰。 前粗后精,适用于配种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妊娠初期,胎儿较小,只要母猪膘情良好,可以多喂青粗饲料,基本上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营养的需要,到妊娠后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增快,再加喂精料。3、 饲养管理7妊娠母猪的饲料一定要讲究卫生和保证质量。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的饲料,不可用来喂养妊娠母猪,否则容易引起流产。妊娠母猪的饲养目的较简单,即增加适量的体重,同时使母猪在哺乳期有很好的食欲。太肥的母猪到哺乳期时没有很好的食欲,导致母猪体重下降、延长断奶到发情的间隔,减少怀孕率和胚胎成活率。对妊娠母猪的管理主要是做好保胎工作,促进胎儿
30、正常发育,防止机械性流产。在妊娠的第一个月,主要是恢复母猪的体力,一个月后,应让母猪充分运动,夏季防暑、冬季防寒,在妊娠后期应减少运动量,临产前几天应停止运动。妊娠前期可以合群管理,妊娠后期则以一圈一头为宜。根据母猪的体重,建议用下表的饲喂程序,如果母猪的体况不理想,需要调整饲喂量 10%,直到体况评分达到理想为止。怀孕 100 天后,由于后期胎儿的生长速度很快,每头母猪采食量应增加一公斤,这样就可维持母猪的体况。母猪饲喂程序 胎 次 母猪体重(断奶时) 每天饲料量 预期增重(怀孕期)1 120 2.0 302 140 2.1 253 160 2.2 204 180 2.3 205 200 2
31、.4 206 220 2.5 10(四)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1、 母猪分娩症状 频频排尿,阴户流出液体且松弛; 不安,拱垫草; 排出的粪便松散; 乳房可挤出乳汁;2、 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分娩前几天,应根据母猪的体况和乳房发育情况来确定饲养方式。体况较好的母猪,产后初期乳量过多过稠,易患乳房炎,仔猪易发生下痢,所以在产前 57 天应按日饲喂量的 1020%减少精料,并喂给麸皮水,避免母猪发生便秘。对体况不好的母猪不但不减料,而且应加喂一些富含蛋白质的催乳饲料。分娩后 23 天内,由于母猪体质较虚弱,代谢机能差,饲料不能喂得过多,应逐渐增加,这时应喂些容易消化的调制成稀粥状的饲料,经 57 天后,
32、再按哺乳母猪的标准喂给。分娩与哺乳的基本任务是保证新生仔猪有高的成活率并发育良好,同时能使母猪在下一个配种期正常发情与排卵。为此,应充分作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安全分娩,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泌乳力,护理好吃奶仔猪。为了使母猪获得最多的断奶仔猪数,断奶到再发情的时间间隔必须缩短。研究表明,哺乳期营养水平对缩短这一间隔有重要作用,日粮营养水平低会加长间隔时间,且对初产母猪影响最大。提高哺乳母猪的营养水平,可提高仔猪的断奶体重。断奶后母猪的表现不仅受断奶后到再配种期间的饲喂技术的影响,也与前一个哺乳期间的饲喂有关。体重下降和背膘减少,将影响断奶后到再配种的间隔和下一胎的产仔数。断奶年
33、龄将影响下一胎的产仔数和分娩率。哺乳期尽量让母猪采食能增加母猪下一胎产仔数,而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决定于室温和母猪怀孕期的采食量。生产中常常将断奶的母猪移往圈栏,最好是每四头母猪一圈。每头母猪占面积 1.85 平方米。为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哺育好全窝吃奶仔猪以及母猪本身的营养需要,哺育的全期都要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3、 饲喂技术 增加饲喂次数,少喂勤添,每天喂 34 次,每次间隔时间要均匀。8 供给清洁饮水,确保泌乳的需要。 供给稳定的饲料,切忌突然改变,以免引起母猪消化性疾病。 采用人工催乳,如果母猪在泌乳期内发生泌乳不足,应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喂含蛋白质丰富而有易于消化的饲料,或喂
34、给有催乳作用的催产素或血管加压素,煮熟的胎衣或中药也有良好效果。按摩乳房,给予神经系统刺激,可以促进乳腺发育。 断奶后到再配种期间,饲喂水平是 45 公斤。断奶后 814 天发情的母猪,应在第二次发情时再配种。4、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哺乳母猪每天应进行适当运动。 应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让母猪休息好,禁止鞭打母猪,注意清洁卫生,保持干燥,温度适宜。 日常管理工作习惯不要改变,以保持正常的泌乳规律,加强防寒保暖工作。 断乳时要注意防止母猪乳房炎,可采取隔离方式控制哺乳时间,经 46 天过渡后再进行断乳。同时应逐渐减少母猪精饲料的喂量,适当减少饮水,乳房萎缩后再增加精料,开始催情饲养。5、 母猪的泌乳
35、规律 母猪乳腺结构。每个乳头有 23 个乳腺团,各乳头间互相没有联系,母猪的乳房没有乳池,不能随时排乳,仔猪也就不可能在任何时间都能吃到母乳。 母猪的泌乳量。全期泌乳量的变化,一般在分娩后逐渐增加,至 21 天左右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猪乳成分。猪乳可分为初乳和常乳,分娩后三天的乳为初乳,以后为常乳。初乳中干物质蛋白质较常乳高,而乳脂、乳糖、灰分等较常乳低。 不同乳头的泌乳量。同一头母猪不同乳头的泌乳量是不同的,一般认为前面的几对乳头比后面的乳头泌乳量要多。 泌乳次数。不同泌乳阶段或同一阶段昼夜间的泌乳次数是不同的,前期的次数多于后期,白天稍高于夜间。6、 影响母猪泌乳量的因素 品种。不同
36、的猪种泌乳量是不一样的,大型肉用型或兼用型猪种的泌乳力较高,小型或产仔较少的脂用型猪种泌乳力较低。 胎次。初产母猪的泌乳力低于经产母猪,因第一次产仔,乳腺发育尚不完全,又缺乏哺育仔猪的习惯。一般 23 胎后上升,以后保持一定水平、,67 胎后有下降趋势。 产仔数。一般情况产仔多的,泌乳量较高。 饲养管理。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母猪泌乳,晚上泌乳量高于白天,不要轻易改变饲养习惯。 气候条件。气候适宜有利于母猪泌乳,潮湿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泌乳量会减少。 营养水平。饲养的营养水平对母猪泌乳量影响很大,高品质的饲料利于泌乳,因为形成乳汁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饲料中得到的,如果营养不足,母猪的泌乳性能就
37、不能充分发挥。7、 母猪饲养新观念 配制日粮应充分考虑能量、蛋白质、赖氨酸与缬氨酸的需要量,减少杂饼的用量,以充分满足母猪的泌乳需要量,提高仔猪断乳体重及成活率。 母猪饲喂方法 良好母猪体态有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率(五) 公猪的饲养管理1、公猪的营养需要同怀孕母猪一样,公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喂技术是要保证公猪增重或维持公猪体况,以便保证配种。当体重达到 110 公斤后,性成熟的公猪应限量饲喂,饲喂过多,公猪性欲将降低,或公猪太重不便配小母猪。9生产者常常用怀孕母猪饲料喂公猪,每天 2.33 公斤,对性成熟的公猪,营养需要已够了,但对体重低于 150 公斤的公猪应加强营养,以达到合适的体重。2、初配年
38、龄小公猪的初配年龄,随品种气候和饲养管理等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本地猪一般性成熟早,杂交猪及国外品种猪性成熟晚。最适宜的初配年龄,小型早熟品种应在 810 月龄,体重 6070 公斤,大中型品种应在 1012 月龄,体重 90120 公斤,约占成年公猪体重的 5060%时开始初配。3、配种强度两岁以上的公猪最好一天配种一次,必要时日配两次,但不能天天如此。如配一次宜在早饲后 12小时进行,日配两次,应早晚各一次。如公猪每天连续配种,每周应休息一天。使用幼龄公猪配种应每23 天配一次。4、 公猪的饲养管理饲养种公猪的基本要求是,保证种公猪有健康的体格,旺盛的性欲和良好的配种能力,精液品质好,精子
39、密度大、活力强,能保证母猪受孕。确定种公猪营养需要的依据,主要是公猪的体况、配种任务和精液的数量和质量。能量水平不能过高过低,以保持公猪有不过肥过瘦的种用体况为宜。种公猪的好坏对整个猪群影响很大,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在一般情况下,采用本交方式配种时,每头公猪可负担 2030 头母猪配种任务,一年可繁殖仔猪 400600 头;采用人工授精方式配种,每头公猪一年可繁殖仔猪万头以上。由此可见,加强公猪的饲养管理,提高公猪的配种效率,对改进猪群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提高公猪的配种效率,必须经常保持公猪的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三者之间的平衡。钟公猪的饲粮应以精料为主,采用多种饲
40、料搭配。配种旺季,每天加喂鱼粉、蚕蛹 12 两或鸡、鸭蛋 23 枚以及其他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对成年公猪要实行单圈饲养。饲喂公猪时要定时定量,夏季日喂三次,冬季日喂两次,每次不宜喂得过饱,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同时要注意圈舍清洁、干燥、透光,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暑,加强种公猪运动,以保持公猪有良好种用体况和最佳的配种能力。四、猪病的防治(一)猪群发病后怎么办1、猪群发生疫情时要及时确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尽早扑灭疫病,同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兽医部门。2、尽快隔离病猪,专人管理,以便更好治疗和预防疾病。3、对所有猪舍、活动场所及一切被污染的设备进行彻底消毒,将病死猪深埋或焚毁处理。4、饲槽及引水盆等每天
41、洗刷消毒,饮水用 0.1%高锰酸钾溶液,每天三次。5、针对不同疫病,对假定健康猪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疫苗或注射高免血清抗体。(二)推荐疫病免疫程序制定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曾发生疾病的种类和性质,猪只抗体和母源抗体的高低,猪只日龄和用途以及疫(菌)苗的性质等多方面因素而制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饲养方式的猪场不可能完全使用同一个免疫程序,以下免疫程序仅供参考使用。1、猪瘟超前免疫:仔猪出生后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免疫一小时后方可哺乳(适用于常发仔猪猪瘟猪场)。20、60 日龄免疫:即在 20 日龄、60 日龄对猪只各免疫接种一次。种公猪:在做好仔猪阶段免疫之后,于每年春、秋各注射一次。种
42、母猪:最好在母猪配种前 110 天注射一次,或春、秋注射。后备母猪:配种前 20 天左右注射一次。2、 猪口蹄疫10常发区:常规灭活苗:首免 35 日龄,二免 90 日龄,以后每三个月免疫一次。高效灭活苗:首免 35 日龄,二免 180 日龄,以后每六个月免疫一次。非常发区:常规灭活苗:每年 9、12 月份和次年 1 月份各免疫一次。高效灭活苗:每年 9 月份和次年 1 月份各免疫一次3、 猪丹毒、猪肺疫仔猪:35 日龄、70 日龄分别注射猪丹毒、猪肺疫疫苗。种猪:春、秋两季分别注射一次。4、 仔猪副伤寒仔猪断奶上网时(3035 日龄),口服或注射副伤寒菌苗。5、 大肠杆菌病妊娠母猪于产前 4
43、5 天和 15 天分别用大肠杆菌腹泻菌苗免疫接种一次。6、 仔猪红痢妊娠母猪于产前 30 天和 15 天各免疫一次。7、 猪细小病毒后备种猪:配种前一个月免疫接种一次。8、 猪喘气病种猪:每年用猪喘气病弱毒菌苗接种一次。仔猪:15 日龄免疫一次,到 34 月龄确定留作后备种猪时再免一次(注意:免前 15 天,免后一个月不得用抗生素)。9、 猪乙型脑炎种猪:每年 4 月份用乙型脑炎弱毒苗接种一次。10、猪伪狂犬病种公猪:春、秋各注一次。种母猪:断奶后注射一次。仔猪:2025 日龄注射一次。(三)养猪场寄生虫控制程序猪场寄生虫有两类:一是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结节虫、鞭虫、兰氏类圆线虫等;二是体
44、外寄生虫,主要有疥螨、血虱等。猪群感染寄生虫后不仅使增重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时可使猪只死亡,引起更大经济损失。1、 药物选择。伊维菌素和爱比菌素的各种制剂具有高效、安全、广谱的特点,对寄生虫有很好的驱除作用,应为首选药物。2、控制程序。首次执行本寄生虫控制程序的猪场,首先对全场猪只进行彻底地驱虫。怀孕母猪:产前 20 天左右用一次爱比菌素或伊维菌素。公猪:每年至少用药两次。仔猪:在转群时用药一次。后备母猪:在配种前用药一次。新购种猪:用爱比菌素或伊维菌素治疗二次(间隔 14 天)后,至少隔离饲养 30 天才能和其它猪只并群饲养。(五)常用的消毒剂和应用方法1、氢氧化钠(火碱):对细菌、病
45、毒和寄生虫卵都有杀灭作用,常用 2%浓度的热溶液消毒猪舍、饲槽、运输用具及车辆等,猪舍出入口可用 23%溶液消毒,注意对人的皮肤、铝制品、棉毛织品和油漆面有损害。2、氧化钙(生石灰):一般加水配成 1020%石灰乳液,粉刷猪舍的墙壁,寒冷地区常撒在地面或猪舍出入口作消毒用。3、苯酚(石炭酸):常用 25%水溶液消毒污物和猪舍环境,加入 10%食盐可增强消毒作用。114、甲醛溶液(福尔马林):含甲醛 40%的溶液称为福尔马林,0.250.5%甲醛溶液可用作猪舍用具和器械的喷雾与浸泡消毒。5、过氧乙酸(过醋酸):市售商品为 1520%溶液,有效期 6 个月,应现用现配。0.30.5%溶液可用于猪舍
46、、食槽、墙壁、通道和车辆喷雾消毒,0.1%可用于带猪消毒。6、次氯酸钠:含有效氯量 14%,可用于猪舍和各种器具表面消毒,也可用于带猪消毒,常用浓度0.050.2%。7、百毒杀、1210:均为季铵盐类,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对多种细菌、霉菌、病毒及藻类都有杀灭作用,且无刺激性,可用于猪舍、器具表面消毒。常用量 0.1%;带猪消毒常用量为 0.03%。饮水消毒可用0.01%剂量。8、漂白粉:有效氯量为 25%,猪场内常用于饮水、污水池和下水道等处的消毒,饮水消毒常用量为每立方米水加 48 克漂白粉,污水池每立方米水加 8 克以上漂白粉。9、威力碘:1:200400 倍稀释后用于饮水及饮水工具有消毒
47、;1:100 倍稀释后用于饲养用具、孵化器及出雏器的消毒;1:60100 倍稀释后用于猪舍带猪消毒。10、高锰酸钾:0.1%溶液用于饮水消毒;25%水溶液用于浸泡、洗刷饮水器及饮料桶等;与甲醛配合,用于猪舍、孵化室、种蛋库的空气熏蒸消毒。11、酒精、碘酒、紫药水及红汞水等:可用于个别猪局部创伤消毒。(五)常见疾病的防治1、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高度沉郁,有化脓性结膜炎,皮肤有许多小出血点,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症状:急性:体温升高到 4042,精神沉郁、怕冷、嗜眠、常挤卧在一起或钻入草堆,常发生结膜炎,口腔粘膜不洁,齿龈、唇内面以及舌体上可见有溃疡或出血
48、斑点。病初多见便秘,排出干硬状粪便,经56 天后发生腹泻呈糊状和水样,混有血液。病的后期在鼻端、唇、耳、四肢、腹下及腹内侧皮肤上见有点状和斑状出血。病程为 13 周。病的后期常继发细菌感染,特别以肺炎和坏死性肠炎为多见。慢性:贫血、消瘦、全身衰弱,常由急性病猪转化而来。一般病程均可超过一个月。体温升高不明显,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病猪的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经常发生坏死,甚至干脱。病变:急性:淋巴结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肾脏颜色呈土黄色,被膜下可见出血,切开后多见皮质部有出血点。膀胱粘膜出血,喉头、会厌软骨粘膜出血。脾脏一般不肿大,有的猪脾脏边缘、圆形紫红色梗死灶。慢性:主要表现在肠
49、道,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大肠可见近似圆形的“扣状”溃疡。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猪瘟。发病后,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控制继发感染。所以,做好该病的综合性预防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发生猪瘟或猪瘟流行时应采取的措施:a)对病猪或可疑病猪应立即隔离或扑杀,同群猪要固定专人就地观察和护理,严禁扩散或转移。b)疫区或受威胁区立即进行猪瘟疫苗紧急接种,此办法可有效制止新病的出现,缩短病程,减少损失。c)病猪舍的用具、垫草、粪水、剩余的饲料应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最好用 2%氢氧化钠溶液 2030%垫草木灰水或 510%漂白粉液,均可在 1 小时内杀死病毒。2、猪伪狂犬病由疱疹病毒引起。主要侵害 520 日龄的仔猪,死亡率可达 95%以上。症状:新生仔猪,可在发病后三天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