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课程教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884755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课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课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课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课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课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课程教案(章、专题首页)课程名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章、专题 第二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 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2、 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四大指定领域的具体要求;3、 初步具备解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内容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四大指定领域的具体要求。教学难点 初步具备解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内容的方法。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课程目标 1 课时课程内容 3 课时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课程教案(分页)课程名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第二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第一节 小学综合

2、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一、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可或缺,贯穿过程始终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但它服务和服从于上述两个维度的目标的需要。在课程实施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有这样几个特点 : (一)强调体验性目标 体验是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理性与非理性发展的统一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追求活动结束时

3、所形成的外化、对象化的成果,而是注重课程生成、实施和总结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体验。这些体验有些是指向学生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活及其要素,有些指向学生所反思、所探究的对象,有些指向学生所憧憬、所规划的未来。通过活动过程,每个学生心中都形成具有个体特性的认知、情感、意志及相应的行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体验性目标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分为三种水平:一是经历(感受)水平;二是反应(认同)水平;三是领悟(内化)水平。可以根据目标陈述的行为动词来确定其体验性目标的不同水平要求。 (二)注重实践性目标 实践性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注重的目标,它架起了认知性目标与行为性目标、情感性目标的桥梁,同时更为注重富有实践意义

4、的行为性目标、情感性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1 )整合知识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逾越学科屏障,将所学的各学科的知识在内化和类化的基础上整合起来,使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不再是孤零零的和彼此缺乏联系的。要实现学生整合知识能力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注重系统科学方法和整体论视野的熏陶,使学生逐步形成此知识与彼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机联系的敏感性,形成辨证的认识事物、探究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2 )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往往都会涉及到具体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甚至是以问题作为线索展开的,因此,提出问题

5、和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 ( 3 )信息搜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信息搜集、处理和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素养成为新时期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尤其是在当代信息传播通道越来越多,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的形势下,信息素养更是成为相对于传统的读、写、算等基本能力的基本素养。而且,信息搜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中,信息搜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一般都贯穿其全过程。 ( 4 )意念转化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我们有很多学生基础知识很扎实,有时能说会道,很有思想,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却缺乏相应的能力。这

6、一方面是学生接触实际少,缺乏相应的经历和感性知识,另一方面与学生将其想法、意念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很有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及实施中,应当注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可以采用“设计学习”方式,让学生围绕“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方案既包括程序性的方案(如“增强人们环保意识的计划”、“游戏桥的设计”),也包括物化产品的结构性设计方案(如“城市交通模型的设计”、“多功能文具的设计”)。 ( 5 )动手操作和制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认知性、体验性较强的活动主题可以向着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方向作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如“自行车的过去

7、、现在和未来”主题中增加“自行车的拆卸、装配和建议修理”的活动,“大桥的探究”主题中增加“桥的模型制作”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三)重视生成性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不是按照预设的目标和计划亦步亦趋予以实施的过程。随着活动的开展、环境的变化以及大家认识的深化,原有的目标和计划发生相应的调整,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 生成性目标本身并不是课程指导者预设的,而是教师和学生在活动设计之初和活动实施过程中创生的。指导老师应把握好综合实践活动中富有动态性的生成性目标的生成,注意用生成性目标引导和调节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活动方向和活动过程。

8、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段目标(36 年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各有其特点,因此,不同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有不同的目标。36 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涉及三个方面: (一)学生与自然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 3-6 年级的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是: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说来,就是: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

9、体力行。 (二)学生与社会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 3-6 年级的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即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具体说来,就是: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三) 学生与自我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 3-6 年级的学生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具体说来,就是: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

10、日常起居;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具体说来,就是: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由于抽象程度较高、概括性较强常常无法直接引导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顺利开

11、展。因此,我们还须在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和目标特性的基础上,根据既定的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某一主题的具体目标,并使学生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和认同这些具体目标,以更好地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区分目标的不同水平是第一步。 依据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法区分每一维度的目标所要达到的水平。 维度 水平 具体要求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水平 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新旧知识之间能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知 识 性 目 标 低 高 迁移应用水平 归纳、总

12、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建立不同情境中的合理联系等。 模仿水平 在教师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技 能 性 目 标 低 高 熟练操作水平 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情 经历(感受) 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水平 认识。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 感 性 目 标 低 高 领悟(内化)水平 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选取合适的行为动词是第二步。根据目标的所处水平选取合适的行

13、为动词。维度 水平 可使用的行为动词举隅 了解水平 说出、知道、了解、认识、熟悉 理解水平 说明、理解、解释、比较、权衡、找出、选择、识别、调查 知识性目标 迁移应用水平 掌握、分析、归纳、概括、确定、判断、优化、改进 模仿水平 模仿、尝试 独立操作水平 会、能、学会、进行、完成、制定、识读、绘制、画出、检测、安装、操作、运用、使用、选择 技能性目标 熟练操作水平 掌握、实现、灵活运用 经历(感受)水平 感受、参与、经历、体验、交流、讨论、观察、调查、参观 反应(认同)水平 关注、提出、获得、确认、欣赏、发现、判断 情感性目标 领悟(内化)水平 养成、形成、具有、树立、确立、发展、保持、增强

14、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3-6 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尊重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擅长形象思维,想象力丰富,探究活动充满游戏色彩等特

15、点。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使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让学生在探究生活中融入生活、热爱生活。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3)初步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4)初步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5)初步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2研究性学习的内容(1)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基本特点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学校生活,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

16、该具有探究价值。对于同一个问题或主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范围,获得不同的结果。(2)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要求第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持续进行并有效开展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并积极地投入探究。教师在活动指导中要创造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不宜硬性规定研究的题目和内容。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形成问题。在学生产生研究的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研究的题目和思路。第二,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掘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

17、题材,是有效选择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第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多一点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一点教师的知识传授;多一点实地调查和实验,少一点书面资料的研读整理;多一点手脑并用,少一点纯思维训练。教师对

18、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情境,深入浅出、注重实用,避免单纯的名词术语的讲解和记忆。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强化课堂、学校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举措。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

19、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公民责任感。3-6 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阶段目标是:(1)增强服务意识,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和充实进取的生活态度。(2)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3)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质量。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领域是开放的,非常广泛,既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社会等维度出发选择内容,也可以从服务社区、关爱他人和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选择内容。选择内容时应着重考虑:(1)应根据课程目标与性质并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与条件选择适当的内容。内容最好以主题的方式呈现出来。(2)选择内容时应注重本土性,根据社区实际,体现活动

20、的地方特色。(3)选择的内容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实际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4)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教室、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不能局限于教室和书本知识。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尽可能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三

21、、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1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目标(1)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情感(2)注重生活中的技术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4)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的技术探究的基本能力(5)关

22、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认识2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范围及主要活动形式(1)劳动实践活动(2)技能练习活动(3)工艺制作活动(4)简易设计活动(5)技术试验活动(6)发明创造活动(7)职业体验活动3-6 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可以项目为基本单位。其项目涉及到技术基础、家政和职业引导等方面。其中,技术初步主要是通过包括材料认识、工具使用及简单的技术设计、制作、评价等在内的项目活动进行技术的启蒙,使学生初步了解技术世界,形成初步的技术素养,具体项目有纸塑、泥塑、编织、刺绣、传统工艺品制作等工艺制作项目,有木质、金属、电子等材料的作品制作、农作物栽培、花卉栽培、摄影、养殖、树木种

23、植等基本技术项目;家政部分则以生活中的技术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生活适应能力为目标,具体项目有简单菜肴制作、物品洗涤、简单的家用电器使用等。家政方面的技术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不可或缺的。关于职业教育的专题探讨: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高三学生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2.20%。初三学生中 11.40%的城市学生和7010%的县镇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从容就业。中华英才网的调查:70%以上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60%的高校没有开设职业规划课程;70%的学生大四才开始考虑职业规划。美国职业教育的借鉴:“带孩子上班日”和“职业影子日”

24、 (每年 4 月 22 日):允许年满 6-16 岁的孩子随父母上班。“职业日”:“职业实践活动”:“ 柠檬水日”与“柠檬水女孩”“职业兴趣分析”: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评量表( 矿矿的职业兴趣分析报告)资料来源: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中的美国教育四、信息技术教育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学科学习、探究活动乃至终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可以从小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1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积

25、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2内容的设置和选择原则(1)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强化信息技术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淡化学科体系,避免脱离实践的命令罗列。(2)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应注意从各学科学习任务中设计活动主题,引导学生以学科学习任务为载体探究和掌握信息技术;同时,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价值的理解,推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解决研究性学习问题,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3)适应地区差异、体现

26、地域特色: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各地在内容选择及其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要体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地域特色,鼓励多样而合理的选题。(4)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学习内容应丰富多样,要求要分水平,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殊发展需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讨论确定合适的活动方式,活动空间要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鼓励更自主的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3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1)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2)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3)学会

27、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与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4)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运用写作、绘画、表格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5)学会运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4实施建议(1)重视结合学生经验,突出实践性(2)技术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互支持,积累操作经验、探究科技奥秘(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培养交流能力、形成良好信息意识(4)活动要兼顾趣味性和挑战性,提高信息加工深度,促进高水平思维(5)创设多样化、分层次的学习机会,鼓励个性发展和技术创新五、四大指定领域的相互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