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家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docx.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1883494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家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家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家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家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国家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我们来看看下文。篇一:国家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以禹州市市区居民为例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弘扬五四精神,传播法治理念”实践团队摘要: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关于法的各种现象的感知、情绪和意志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人们对法律规范和法律行为的把握、评价和态度;从形式上看,它表现为人们对法律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作为独立主体的社会成员在生活、 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态、观念、知识和思想

2、体系的总称。我们“弘扬五四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禹州市市区居民为例展开调查,公民法律意识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标准之一,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力量,公民法律意识的社会作用是巨大的,正确认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找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对于我们深刻认清和增强法律意识必要性、迫切性、艰巨性,对症下药,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市区居民 法律意识调查方法我们“弘扬五四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禹州市为范围通过访问、发放调查问卷形式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的调研。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 100 份、收回 72 份、有效 72 份,极高

3、的有效回收率表明了公民对其自身的法律意识的普遍关注,对其自身及周围人的法律意识程度讨论态度是积极的。受访公民基本信息42%16-2930-3940-4950 以上本次调研的对象性别差异不大,在回收有效调查问卷里男性 42 名,女性 30 名。这表明男性公民和女性公民对自身法律意识乐于讨论的程度基本一致。在年龄方面 1629 岁公民人数 40、3039 岁公民人数 16、4049 岁公民人数 10、50 岁以上公民人数 6 人,不难看出 1629 岁公民所占比例高达 56%,说明三十岁以下的青年自身法律意识关注程度最高。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 9、初中 24、高中 18、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 21

4、人;政治面貌上,受访人员为中共党员 11人共青团员 21 人群众 39 民主党派成员 1 人;受访公民职业上,在校学生 13 人、国家公务员 3 人、私企工作人员 2人、科教文卫人员 3 人、自由职业 21 人、其他 20 人。3000 以上XX-30001001-XX1000 元以下05101520253035月收入情况为 1000 元以下 32 人、1001XX 元 21 人、XX3000 元 9 人、3000 元以上 4 人。可见,公民的收入水平还是相对较低,收入在 3000 元以上的仅占%,公民收入有所增长,但收入水平不高。对公民法律意识的相关调查1.法律现状及作用在“法律与您工作、学

5、习和生活关系”中有 39 人认为关系非常密切,23 人认为关系不大,6 人认为没关系,4 人认为说不清。也就是超过一般的人都认为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法律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中,有 31人选择了“非常重要” 、24 人选择了“比较重要” 、10 人选择了“重要” 、7 人选择了“不清楚”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3%、33%、14%、10%。可见,公民对于法律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作用表现出一种肯定的态度。通过“我国目前法律制度如何”的统计,有 5 人选择“已经很完善能够保证公民的权利” 、56 人选择“不够完善,很多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11 人选择“不太了解” 。我们可以了解到,

6、公民对我国的法律现状还不满意,我国法律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在“法律在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问题中,受访者中 31 人认为“比较重要,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23 人认为“非常重要,有麻烦会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 、14 人认为“基本不会除非事情特别重大” ,4 人认为“没觉得有多大用。 ”以上数据表明法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对于“与人发生纠纷”通过“和平协商解决”的占 67%、 “向法院诉讼”占 14%、 “找中间人解决”占 18%,72 人中只有一人选择了“其他” 。这表明,人们虽然承认法律在生活中其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上还是不会直接选择“法律手段” ,这

7、与我国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2.公民对立法等工作的关注程度在“您是否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问题中,有 42 人表示“会关注” ,30 人表示“不会关注” 。这表明了乐于去关注立法热点的人还是多于不愿意关组立法热点的人,我国普法有了一定成效。而在“若法院公开审判,您是否愿意去旁听”的选项里,有 41 人“愿意旁听” 、20 人“不愿意旁听” 、11 觉得“与我无关” ,也表明人们乐于去接受普法教育。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经济发展问题,人们必须在解决经济问题的前提下才会估计法律等意识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与此同时保证普法工作和法律建设与此协调发展。3.对法律现象的认知在“生活中往往

8、有人情大于国法的现象,您的看法” ,有 11 人表示赞同,22 人表示反对,39 人表示“不完全对,看情况而定”占到了接受调查的 54%。这也说明了公民对于“国法”的认同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也不排除个别情况下“人情”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让公民对“国法”的信任达到一个新高度。问题“您认为犯罪应不应该得到律师的充分辩护”问题中,40 人认为“应该,每个人都有得到充分辩护和公正判决的权利” 、 21 人认为“应当受到一定限制,不能喝其他公民一样” 、 6 人认为“基本不应该,他们罪有应得” 、 5 人认为“绝对不应该,就是要严厉打击犯罪分子” 。其中认为

9、绝对不应该的仅占 7%。我们不难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意识到罪犯也应享有的合法权益也应受到法律保护,更加的注重人权,认识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一样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公民们的法律观念还不是特别正确、完善,我们要不断加强普法工作来框正公民的法律思维。对于法律的态度有时会反映在对法律机关的态度上。此次调查中“对于公、检、法机关的态度”有 35 人比较信任,7 人充分信任,23 人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7 人表示对于这些机关“不信任” 。不信任的人仅不到 10%,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公众的这种心态“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 。由此看来法律机关应当树立好自己的亲民形

10、象,为民谋福利,同时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将公众从几千年来的对法律工作者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4.关于对法律执行方面的看法公民对于影响我国法律执行的因素有自己的看法。有47 票选择了“执法机关执法不严” 、31 票选择了“法律条款本身存在缺陷” 、11 票选择“法律本身没有足够权威” 、33 票选择“司法机关公信力不够” 、46 票选择“公民法律意识不强” 、2 票选择了其他。通过对票数进行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在公众心中影响法律执行的前三大因素分别为“执法机关执法不严” 、 “公民法律意识不强” 、 “司法机关公信力不够” 。可见要将法律执行问题妥善解决,不仅要完善我国的法律条文,加强法律执行机关的

11、建设,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法律执行进行监督的有效性”比较中有56 票选择了“群众监督” ,是公众认为最有效的监督。我们应该从中看出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的觉醒,自觉地将自己加入到我国的法治化建设中去。同时 46 票选择应该进行报刊新闻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23 票选择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行政机构监督、26 票选择执行机关自我监督、6 票选择说不清。公民意识到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清晰,依然有人将行政单位与司法机关连在一起,普法工作很有必要。而关于“反腐败” ,在受访者中有六成多的人认为应当加强法制严格执法、45 票选择应当严刑峻法狠治贪官、39票

12、选择应当加强教育提高道德水平,34 人肯定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带头俩及勤政作用,18 票选择应加快改革,发展经济、1 票选择了“其他” 。反腐败是提升司法机关公信力的途径之一,要切实做好防腐败工作,将我国的法治化建设落到实处。4.对于法治建设的期望和意见通过此次调查得知公民认为目前我国最大的法制建设问题在于“很多人不知法、不懂法,缺乏守法执法意识” 。可见,普法工作依然需要持续开展。对此公民们也给出了他们的意见大多数人认为应当“组织观看法律知识视频” 、部分人认为应“以海报、小册子等形式宣传”和“定期定点法律服务” ,有的人认为要“定期开设法律讲座” ,还人觉得有“其他”途径。篇二:国家公民法

13、律意识调查报告 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要求,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本文通过实践调查报告数据分析,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影响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某省医科大学汾阳学院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及分析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

14、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对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从年龄上讲,高校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高校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高校大学生的

15、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高校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和提高高校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调查形式和结果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 09,10,11 三个年级多名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 份,收回 100 份,收回率 100%。其结果显示:1. 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自己认为

16、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的学生认为需要学习或深入学习法律知识,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 1/3 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 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2. 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 61,无意向的人占 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公安机关或学校保卫

17、处报案的占 87,不报告的占 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 10左右,女生比例占 6。3. 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 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高校大学生

18、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调查结果分析由于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1. 高校大学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上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譬如,他们也认可“法治”反对

19、“人治” ,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非目的价值;他们也认可民主反对专制,但受到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往往认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专制制度下就没有法制,没有认识到法制既可以与专制相结合,也可以与民主相结合,而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治。2. 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习,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比如,

20、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都是实行宪政的国家,若不能将宪法提到宪政的高度加以认识,在论及宪法内容时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则是缺乏现代法治意识和宪政意识的表现。三、培养和塑造高校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高校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

21、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行“依法治校” ,营造培养高校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平等的,必然对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

22、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材,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材内容未突出重点,只注重编写的系统性,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书中几乎无任何案例对相应法理进行释疑,而法律条文中大量引进的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应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

23、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高校大学生。学校是培养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婚姻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