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 年生農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年報資料壹、重要業務及興革事項一、鄭登貴老師於 8 月 1 日退休,並獲聘為本校名譽教授。二、丁詩同教授於 8 月 1 日獲聘兼任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三、朱有田助理教授於 8 月 1 日升等為副教授。四、本系同仁林瑞鶴小姐於 1 月 16 日退休。五、5 月 5 日舉辦大成長城企業徵才說明會暨就業座談會。六、6 月 7 日舉辦學系畢業典禮。七、9 月 5 日舉辦碩士班新生座談會。八、9 月 12 日舉辦大學部新生座談會。九、10 月 18 日舉辦 97 學年度新生親師座談會。十、12 月 6 日舉辦 97 年度系友會。十一、辦理各項入學招生及考試業務,包括:
2、1. 96 學年度碩、博士班研究生學位考試。2. 96、97 學年度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試。3. 97 學年度大學甄選入學招生考試。4. 97 學年度碩士班研究生申請逕修博士學位甄試。5. 97 學年度博士班入學招生考試。6. 98 學年度碩士班甄試入學招生考試。十二、博士班研究生蕭士翔、劉秉勳、游玉翔、陳志維、王聖耀、洪偉盛、連韋雄、林育聖通過 96、97 學年度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試。十三、辦理 96 學年度研究生論文學位考試,共有碩士班 22 位通過學位考試,茲將相關資料臚列如下:陳保基教授指導碩士班研究生葉月鳳(發酵大豆粕對豬隻生長性能、免疫反應及腸道功能之影響)、洪靖崎(飼糧中添加抗
3、生素對肉雞生長性狀、腸道免疫生理功能及菌相之影響);蘇和平教授指導碩士班研究生粘立慈(利用豬後腿肉酵素水解物作為基質供中式調味料之研究)、葉頌溫(利用紅麴菌供開發新口味及機能性乾酪之研究)、林嘉君(富含胞外多醣及益生菌酸凝酪製品之研究);徐濟泰教授指導碩士班研究生陳宜鴻(瘤胃細菌Ruminococcus albus 7細菌素的半純化與特性分析)、孫鵬乘(山羊乳寡醣改善小鼠腸內細菌菌相與免疫調節功能之評估);徐濟泰教授與朱有田副教授共同指導碩士班研究生黃培妤(Adipsin 基因在小鼠乳腺之定性分析);陳明汝教授指導碩士班研究生陳挺軒(以微膠囊包覆純菌株製作克弗爾及其特性之研究)、林幼君(根圈細
4、菌Bacillus cereus C1L微膠囊製劑研發及真菌性病害防治應用研究)、 黃如婕(豬毛篩選菌Bacillus cereus H10角蛋白酶及蛋白酶之純化、特性與應用之研究); 陳明汝教授與劉嚞睿助理教授共同指導碩士班研究生洪瑛璟(利用人造油體系統進行聚木糖酶及聚葡糖酶之固定化與純化);丁詩同教授指導碩士班研究生陳祐祥(藍瑞斯母豬早期胚差異性表現基因之單核苷酸多型性與窩仔數之相關)、鄧夙君(腹脂胖素對於脂質代謝相關基因之調控);丁詩同教授與王佩華助理教授共同指導碩士班研究生許欣安(利用逢機增殖多態性 DNA 進行大冠鷲和領角鴞性別鑑定);姜延年副教授與朱有田副教授共同指導碩士班研究生吳
5、宗育(以粒線體序列分析桃園豬、蘭嶼豬遺傳歧異度與其他外來豬種間之親緣關係)、鍾佩軒(自Staphylococcus simulans選殖溶葡萄球菌酶基因及其在不朽化山羊乳腺上皮細胞之功能性研究)、曾亭育(趨化激素CXCL14於乳腺上皮細胞之醣基化研究);吳信志助理教授指導碩士班研究生林昀(公豬精子獲能相關之絲胺酸/酥胺酸磷酸化之蛋白質圖譜)、鄔承祐(綠色螢光小鼠與豬之骨髓間葉幹細胞轉分化成胰島素分泌細胞之研究)、彭2劭于(同種異體與異種骨髓間葉幹細胞於改善小鼠骨質疏鬆症之可能性);林恩仲助理教授指導碩士班研究生王怡惠(藉由臺灣土雞表現序列標籤序列庫偵測新穎之單一核苷酸多型性)。3貳、國際學術合
6、作與交流活動一、 2 月 18 日邀請巴拿馬大使 Amb. Julio Mock 及巴拿馬 Melo 公司品保與家禽研究部主任Dr. Amir Nilipour 蒞系參訪,並由 Dr. Amir Nilipour 發表專題演講,演講題目為:Introduction of Melo group and some of its research results related to bird genetics and nutrition。二、與美國普渡大學合作,於 7 月 4 日8 月 22 日薦送大學部羅巧玲、曾伊聆、林奕帆、林致均同學赴美參加為期 7 週之學生暑期研究遊學計劃。三、朱有田副教授
7、於 7 月 6 日至 13 日獲邀參觀日本岐阜大學、總合大學院大學、奈良人類文化財研究所、大阪博物館與京都大學。四、駱秋英副教授於 7 月 13 日至 21 日帶領學生共 8 位至大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進行參訪及交流,雙方師生均獲益匪淺。五、9 月 5 日至 7 日舉辦第二屆亞洲傳統獸醫學會學術研討會,邀請大陸、日本、韓國、以色列、尼泊爾等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與會。六、9 月 7 日至 12 日邀請美國貝勒醫學院 Teresa Davis 教授蒞校參訪演講。七、陳明汝教授、丁詩同教授、王佩華助理教授、劉嚞睿助理教授於 9 月 21 日至 28 日帶領博士班研究生王雅青、陳怡蓁、碩士班研究生許欣安、
8、林幼君、洪瑛璟等至越南參加亞太畜產年會。八、朱有田副教授於 11 月 12 日至 17 日邀請京都大學人間環境學研究科文化遺產學分野 松井章 教授蒞系指導考古遺址動物遺留鑑定。九、丁詩同教授研提國科會補助海外學者短期訪問計畫,邀請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Mike Lilburn 教授於 12 月 8 日至 18 日蒞臨本系,就相關研究交換心得,並一起指導教授英文生物研究論文寫作與動物基因多樣性課程。十、11 月 28 日邀請巧克奇思乳品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理 Peter Frauchiger 蒞系專題演講,演講題目:Inside the world of cheese。十一、12 月 4 日邀請美國
9、艾默里大學楊尚訓博士及日本東京大學詹德川博士蒞系參訪,並分別發表專題演講,演講題目依序為:Developing animal models for human genetic disease及Studies on vertebrate organogenesis as fundamental researches of the regenerative medicine。十二、12 月 10 日邀請法國農業研究院研究員 Dr. Yves Nys 蒞 系 參 訪 並 發 表 專 題 演 講 , 演 講 題 目 : Antimicrobial defences in eggs 。十三、12 月 1
10、1 日邀請美國賓州大學劉逸軒博士蒞系參訪,並發表專題演講,演講題目為:Retina development in zebrafish requires the 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 agrin。4參、教學近況一、本系名譽教授沈添富老師編著家禽學大學用書一冊,由國立編譯館主編,華香園出版社印行;該書共 13 章,內容力求簡明扼要,由沈添富老師主編、主撰,另有鄭登貴教授協助撰寫第 3、4 章、丁詩同教授撰寫第 11 章。二、陳明汝教授獲本校教學優良獎、台灣食品科技學會食品學術研究榮譽獎;本系丁詩同教授獲國科會主持人獎助、本校傑出論文獎勵。三、博士班研究生陳希嘉(
11、陳明汝教授指導)、游玉祥(丁詩同教授指導);碩士班研究生陳佳宏(丁詩同教授指導)、吳宗育(朱有田教授指導)榮獲 96 學年度生農學院學生學術論文獎。四、本系學生洪靖崎、藍蔚文、張以恆、李奕均、練慶儀、張之維、郭廷雍、鄧夙君、林幼君、許佳憲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畜牧技術科考試及格。五、本系共有 11 位應屆畢業生參加 97 學年度各大學碩士班甄試錄取、8 位參加各大學碩士班一般入學考試錄取。六、博士班李冠逸同學榮獲 97 學年度台大勵學獎學金;碩士班蔡東憲、大學部烏仕明同學榮獲振芳公司獎學金;研究生黃瑋蕾及大學部史家莉同學獲得七星農業發展獎學金;大學部江慶華、林致均同學榮獲本系聯合系友會獎學金;大
12、學部陳守真、沈盈妏同學榮獲戈福江先生獎學金;大學部史佳莉、林致均同學榮獲中華農學會獎學金。七、本系蘇和平教授指導碩士班研究生連莊平、徐濟泰教授指導碩士班研究生王喆宣、邱智賢助理教授指導大學部學生史家莉、林致均獲得中國畜牧學會 2008 年年會學術論文壁報組新人獎;本系陳明汝教授指導碩士班研究生黃聖閔獲得中國畜牧學會 2008 年年會學術論文口頭發表組新人獎;陳明汝教授指導碩士班研究生駱盈香獲得台灣乳酸菌協會壁報發表頭獎。八、碩士班研究生謝宗霖獲選為化學系 97 學年度優良助理助教。九、10 月 23 日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王政騰副主委、財團法人臺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廖震元副研究員、中山醫學大學生物
13、醫學科學學系黃晟洋助理教授蒞系專題演講,演講題目依序為:藉產學互動提昇產業科技研發有效性、品牌豬肉輔導經驗、Complexed crystal structure of PriB reveals a novel ssDNA binding mode: a molecular insight into the DNA replication restart primosome assembly。十、整修“動物細胞培養與保存”必修課程專用之實習教室及添購教學設備,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十一、新開課程動物基因多樣性。5重要研究成果動物科學學群:1. 成功選殖來亨蛋雞及藍胸鶉之KiSS-1 mRNA,並應
14、用經定序之mRNA序列進行特異性引子之設計,探討其組織間KiSS-1 mRNA 特異性表現。2. 已成功建立並應用肝纖維化小鼠動物模式來評估白藜蘆醇(resveratrol)與薑黃素(curcumin)之保肝功效,初步結果顯示, resveratrol與curcumin雖可減緩肝纖維化之形成,而對抑制細胞死亡之作用不明顯。3. 保存方式對臺灣黑熊糞便類固醇內泌素濃度之影響:本研究探討台北市立動物園之臺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糞樣在不同保存條件下之類固醇濃度變化。初步結果顯示,糞便放置室外四日之糞樣與對照組比較,其各項糞類固醇濃度無顯著差異;而動物排遺四日
15、內採集並以甲醇保存,可避免影響糞中類固醇濃度的檢測值;糞樣可於甲醇中室溫下保存二至三個月。此結果將有助於野生或圈養下臺灣黑熊之繁殖生理與緊迫生理之研究。4. 本研究與本校應力所胡文聰教授研究室合作,利用經濟之二氧化碳雷射鑽孔技術,在矽硼酸玻璃基材上,利用玻璃回融之現象製作出 13 微米尺度的獨特沙漏構型微孔洞 (hourglass-shaped aperture)。孔洞表面平順、圓滑,且因為製程與傳統微玻璃電極相仿,具備高活性表面與細胞膜緊密貼附,形成量測離子通道最重要的關鍵門檻:十億歐姆以上的隔絕電阻 (seal resistance),稱之為 gigaseal。生物性測試結果,在不同細胞株
16、如 HEK-293T, CHO, Jurkat T 等都有超過百分之五十之成功率,且可以執行不同形式之電生理試驗。5. 發現 DHA 會增進 SAA 表現以降低一種保護脂肪細胞油滴的蛋白質 perilipin 之基因表現量,進而使人類脂肪細胞脂質分解作用增加。6. 申請一個豬繁殖性狀相關分子標記專利;申請一個大冠鷲與鳳頭蒼鷹性別鑑定分子標記專利。7. 發明一種不胖鼠。8. 產製四種轉基因小鼠供研究之用。9. 畜禽種原多樣性及復育研究:禽畜物種之保種工作需兼顧保育與永續利用,本土畜禽之保育除活體保存外,亦應對其遺傳物質如 DNA 之保存與永續利用等議題加以研究。本計畫之目的乃利用微衛星標記與粒線
17、體 D-loop DNA 序列探討種原關係與分子遺傳資訊,同時建立台灣本土家畜禽之基因體資料庫與基本核型資料,供未來建立本土珍貴畜群染色體圖譜參酌之用。本年度計畫完成建構白色系蘭嶼小耳種豬基因體資料庫,並結合原位雜交技術與白色系蘭嶼小耳種豬微衛星與核型分析,進行遺傳圖譜 (genetic map) 分析,以及台灣野豬粒線體 D-loop DNA 之選殖與序列分析,並依據前者序列計算遺傳距離,建構台灣野豬、蘭嶼小耳種豬與歐亞豬種粒線體 D-loop DNA 親緣關係。此外,亦進行蘭嶼小耳豬保種族群之更新選拔。本項研究所建立本土畜群珍貴遺傳資源分子資訊,未來可作為種原生物醫學開發利用與保種畜群育種
18、計畫之參考。10. 豬70KD熱緊迫蛋白基因(HSP70.2)啟動子基因型做為杜洛克豬隻背脂厚度分子標幟,已獲得美國發明專利(證書號碼:7,435,543)。11. 藉由台灣土雞表現序列標籤(EST)序列庫偵測新穎之單一核苷酸多型性(SNP):本研究針對兩個品系來自同源祖先之臺灣土雞(B品系高產肉,L2 品系高產蛋)所建立七個不同組織(腦垂腺、卵巢、肝臟、脂肪組織、輸卵管、殼腺及肌肉)ESTs序列庫資料進行分析。42,404個定序圖譜使用序列品質分析方法篩選(主要為去除低品質、內含子、多基因嵌插、短片段及低複雜性序列),可得36,463個高品質序列組成3,455個contigs及11,649個
19、singlets(共15,104個unique序列)以進行身分與功能性註解及SNP預測分析。身份與功能性註解方面,15,104個unique序列利用blastn比對搜尋NCBI 之NT及RefSeq 資料庫,有10,490個unique序列具有雞的身份註解,其中8,768個unique序列之身份註解來自為6RefSeq資料庫,再進行功能性解析,得知3,457個unique序列具有基因功能註解。結果顯示,各組織主要之共同功能為參與初級代謝過程(primary metabolic process)與蛋白質鍵結(protein binding),其基因活化時之表現位置則以細胞內不同胞器(cell p
20、art)為主;而各組織亦有其特有之主要功能。SNP預測則主要利用Polyphred系列軟體,並設定預測品質篩選標準為以提高預測的準確率。所得帶有候選SNPs位置點之序列再分別與NCBI之Genome及dbSNP資料庫進行比對搜尋以確認其於基因序列之位置。分析結果顯示,於401個contigs預測得1,107個SNPs,且每340 bp即偵測得一個 SNP。另經過NCBI資料庫比對結果顯示座落於5UTR,exon,intron ,3UTR,pseudogene及未知區域之SNP個數分別為60,704,10,121,5及207個,而此704個cSNPs包含545個nsSNPs及159個sSNPs
21、。此外,blast分析結果顯示,進行分析之1,107個候選SNPs中僅290個候選SNPs 為已知者。SNP確認及基因型判讀之分析結果則顯示預測結果準確率達到7591%。由此可知,本研究所使用之分析流程及策略的確可有效進行臺灣土雞之SNP預測,並進一步篩選出候選SNP以供後續研究。12. 台灣土雞新穎之單一核苷酸多型性(SNP)於不同品種雞群中進行基因型檢測:本研究使用中興大學長期選拔的兩品系(B高產肉品系及L2 高產蛋品系 )土雞、台灣紅羽、黑羽土雞、白肉雞及蛋雞共190隻種母雞中,針對位於26個基因上發現在各品種間的基因型頻率具有顯著差異者 (p 0.05) 共31個SNPs,這些SNPs
22、可能在產蛋或產肉表現具有顯著影響,其中有24個為新穎性SNPs (在雞隻基因體SNP團隊在白肉雞、蛋雞、絲羽烏骨雞及紅叢林雞仍未發現者),並且這些SNPs 皆為非同義(non-synonymous即此單一核苷酸變異可改變其對應之胺基酸序列),已提供中興大學動科系繼續進行基因型與表現型的相關性分析。此一研究成果對佔有國內雞肉市場超過一半的台灣土雞提供產蛋性能選拔的標幟,經大區試驗後即可應用於土雞之種雞群選拔。尤其發現的SNP以功能基因上的變異點為主,對蛋白質功能可能產生影響,土雞主要為產肉需求,故在選拔上長期以肉量為先決條件,但是近年來土雞的產蛋率已明顯下降,這些SNPs 在產蛋與產肉功能上同時
23、驗證,即有可能建立台灣土雞群種用雞群的分子標幟選育基礎,對台灣土雞產業的特色能夠長期發展至為重要。13. 臺灣現有山羊及綿羊品種骨形態發生蛋白 15 基因多態性研究:骨形態發生蛋白 15 基因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 gene, bmp15 gene) exon 2 在山羊及綿羊具有多態性,且在 Inverdale、Hanna、Lacaune、Belclare 及 Cambridge 綿羊與濟青山羊等綿羊及山羊品種中為影響繁殖力的候選基因。因此本試驗利用聚合酶連鎖反應產物純化後定序,檢測來自 9 場 13 個山羊及 1 個綿羊族群共 539 個樣本之 bm
24、p15 基因多態性,試驗羊隻包括臺灣黑山羊 136 頭 (花種畜場與恆春分所各為 63 及 73 頭)、努比亞 157 頭 (台東種畜場、屏東、新化與佳里A 場分別為 87、23、7 及 40 頭)、撒能 52 頭 (臺大、新化與佳里 B 場各 29、15 及 8 頭)、阿爾拜因 91 頭 (新化與佳里 B 場各 48 及 43 頭) 、波爾 70 頭 (恆春分所與佳里 B 場各 50 及 20 頭) 及南投多色特 (Dorset) 綿羊 33 頭。結果顯示:在所檢驗的羊隻 bmp15 基因 exon 2 上第 870 位置發現一個新的 C/G 單核苷酸多態性 (Single nucleoti
25、de polymorphism, SNP),在所檢測族群 C 交替基因頻率分布在 0.521.00;G 交替基因頻率在 0.000.48 之間;進一步分析發現 C/C 基因型在各族群中均有分布,C/G 基因型在屏東與佳里 A 場的努比亞分別佔 8.70 及 12.50%;在臺大撒能、恆春波爾及新化阿爾拜因則分別佔 20.69、6.00 及 4.17%,然而 G/G 基因型僅在花與恆春畜試所臺灣黑山羊品種中發現 (分別為 25.40 及 9.59%)。此 bmp15 基因 exon 2 新的 SNP 是否與繁殖性能有關,則需進一步的資 料蒐集與分析。14. 不同 myf6 基因型對藍瑞斯 杜洛克
26、雜交肉豬之屠體及肉質性狀的影響:肌肉調控因子myf6 基因的 intron 1 存在 AvaI 及 BseRI 兩個限制酵素 切點,可以 PCR-RFLP 分別檢測出 B/b 及 D/d 兩組交替基因。本試驗收集自 5 個養豬場共 219 頭藍瑞斯杜洛克雜交肉豬之屠體及肉質性狀資料,並依 myf6 基因型進行分組,檢測不同 myf6 基因型對7試驗豬隻之屠體及肉質性狀之影響。結果顯示,BB、Bb 及 bb 基因型的豬隻之間,在屠宰率、屠體長、後腿屠後 24 小時 pH 值、屠體後段脂肪量及肉色紅色度有顯著差異 (P0.05)。而 DD、Dd 及 dd 基因型的豬隻之間,在活體重、屠體重、屠宰率
27、、屠體第10 腰眼面積、最後腰眼面積、瘦肉量、肉質嫩度、滴液損失比率及肉色紅色度有顯著差異 (P0.05)。由上述結果可知,肌肉調控因子 myf6 基因第一個 intron 上的變異點未來或可用作豬隻屠體及肉質性狀遺傳指標之一。15. IGF-I intron 1 微衛星標幟基因型在臺灣各品種豬隻屠體性狀及肌肉化學組成差異之研究:本試驗以 64 頭杜洛克、31 頭藍瑞斯、70 頭 LD 雜交豬及來自 5 個豬場 158 頭臺灣黑豬為試驗豬隻,收集其屠體性狀 (屠體重、骨數、屠體長、前中後段與總瘦肉重、瘦肉比、第 1 背脂、最後背脂、最後腰椎背脂及此三點平均背脂厚度) 及第 910 間腰眼肌肉組
28、成分析(水分、粗蛋白質及粗脂肪百分比、大理石紋分數及 L*a*b 值)。利用IGF-I intron 1 微衛星標幟進行CA 重複片段 (STR) 分析。試驗結果顯示,各品種豬隻所得 IGF-I STR 片段大小 不同,其在藍瑞斯中產物大小集中於 198202 bp;杜洛克則為192 及 198204 bp;LD 雜交豬分布於 192 及 196206 bp;黑豬則分布於 192204 bp。除藍瑞斯外,其餘品種皆明顯集中於 198 bp。在杜洛克 IGF-I STR 基因型為 192/200 bp 在瘦肉比及中段瘦肉重明顯高出其它基因型 (P0.05),但在藍瑞斯則沒有顯著差異。在 LD 雜
29、交豬中 STR 較短的交替基因 204 bp 在粗脂肪及肉色 (紅色)皆較其它交替基因高 (P0.05)。在黑豬IGF-I STR 基因型中 198/204、200/200 、198/200 bp 在屠體長高於其它九種基因型 (P0.05),194/198、196/198 bp 在最後腰椎背脂厚度高於其它基因型 (P0.05),另外 196/198 bp 在背脂厚平均,192/202 、194/198 bp 在大理石紋分數亦高於其它基因型 (P0.05)。IGF-I STR 較短的交替基因 196 bp 在第一背脂、最後腰椎背脂厚度、平均背脂厚度皆高於其它交替基因(P0.05);較長的交替基因
30、中 200 及 204 bp 在屠體長高於其它基因型 (P0.05)。16. 臺灣黑豬 IGF-I 及 IGF-II 基因型在體型、屠體性狀及肌肉化學組成差異之研究:本試驗收集 7 個不同的養豬場共 250 頭臺灣黑豬的資 料,包括以 PCR-RFLP 檢測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IGF-I 及 IGF-II 基因型、屠前體型測量值、屠體性狀、第 910 間腰眼肌肉化學組成。試驗結果顯示:利用限制酶 HhaI 可在 IGF-I 基因上檢測出一個 A/a 基因座。不同 IGF-I 基因型 AA、Aa 及 aa 之臺灣黑豬在體測值的胸深、體長、前管圍有顯著差異 (P0.05);屠體性狀則是在最後背脂厚度
31、、最後腰椎背脂厚度、平均背脂厚度有顯著差異 (P0.05);而肌肉化學組成僅在肌內脂肪量有顯著差異 (P0.05)。IGF-II 基因利用限制酶 NciI 可檢測出 B/b 基因座。不同基因型 BB、Bb 及 bb 型在體型測量的胸深、胸圍、前管圍有顯著差異 (P0.05) ;屠體性狀僅在最後腰椎背脂厚度;而肌肉化學組成僅在水分含量有顯著差異 (P0.05) 。17. 動物生殖科技研究室研究成果:間葉幹細胞可分離自骨膜、骨小樑、脂肪組織、關節液、骨骼肌及脫落之牙齒,其在特定培養環境下具高增殖能力及可分化為多種細胞系特性,由許多臨床前及臨床之研究試驗中已證實間葉幹細胞在再生醫學及組織工程具應用之
32、潛力及治療價值。此外,攜報導基因的間葉幹細胞經移植後之表現穩定性將有助於確認其在體內之功能及分化潛能。分離自表現報導基因之骨髓幹細胞具有相同之表現型式,此策略有助於追蹤其移植及分化後之命運。因此產製表現不同報導基因之轉基因動物將可滿足吾人對此獨特間葉幹細胞之需求。經由源自水母之綠色螢光蛋白質及源自紅珊瑚之紅色螢光蛋白質基因之選殖,並分別與 -肌動蛋白質之啟動子構築後,以胚原核基因顯微注射方式將基因逢機嵌入小鼠及豬之基因組中,並皆已獲得基因轉殖小鼠及豬之結果。進一步採集其骨髓液進行間葉幹細胞之分離,亦能由體外試驗證實其分化為成骨細胞、脂肪細胞、軟骨細胞、分泌胰島素細胞及神經細胞之潛能;另於體內試
33、驗結果亦確認此等間葉幹細胞具有修補骨質梳鬆症小鼠之硬骨及骨小樑之效果。在第一刑糖尿病之小鼠8模式研究結果亦證實間葉幹細胞體外誘導分化之可分泌胰島素之類胰臟 -細胞,經由將其移植於高血糖小鼠皮下,試驗結果證實具有降血糖之生物功能。生產技術學群:1. 執行農委會計畫台灣水牛瘤胃微生物基因資源之開發與應用 97 農科-2.1.2-牧-U1(3),自台灣水牛分離純化一株厭氧真菌 Neocallimastix patriciarum S20,並自該菌分離出一條聚木糖酶基因 xynS20E,其轉譯之蛋白質 N 端具有碳水化合物酯酶第 1 族(carbohydrate esterase family 1)結
34、構區(domain) ,C 端具有糖苷水解酶第 11 族(glycosyl hydrolase family 11)結構區,且二者間具有二重覆之錨定(dockerin)結構區。以 XynS20E 之 N 端碳水化合物酯酶結構區和其他已知之碳水化合物酯酶進行系統關係分析,證實其與已知之瘤胃微生物碳水化合物酯酶具有極大的差異。此為首次自瘤胃真菌發現具有乙醯聚木糖酯酶與聚木糖酶活性之雙功能纖維分解酵素的研究,該酵素不僅可供飼料及食品等相關產業發展應用,亦可應用於生質酒精及農業廢棄物處理等。2. 評估綠肥作物以及農副產物多年生花生、花生藤及太陽麻於替代泌乳羊芻料之應用。太陽麻組泌乳羊的乳量顯著低於其他
35、三組(p0.05),四個處理組泌乳羊的平均泌乳量分別為1819 226、 1770 305、 1808 278、1622 229 g / day。乳脂率,四組無顯著差異。多年生花生與花生藤組之乳蛋白率顯著高於苜蓿組。綜合而言,多年生花生、花生藤可以取代苜蓿乾草做為泌乳羊芻料應用而無負面影響。3. 加強飼料生產與衛生安全管理計畫:為維護家畜禽之營養與人類健康,加強飼料管理以提升飼料品質,另因寵物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政府補助進行加強飼料生產與衛生安全管理計畫。負責部分為進行各國寵物飼料相關法規收集及評估,以及對部分飼料原料與添加物之安全性評估,以供主管單位參考。4. 研擬有機畜產品台灣良好農
36、業規範:為配合農業政策與產業需要,經行政院農委會經費補助,延聘九位涵蓋產銷及有機生產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組織工作小組,考量產銷履歷作業要求之資料可追溯性,以及畜產品生產過程中有機性的維持,進行有機畜產品台灣良好農業規範之研擬。共計完成有機畜產品台灣良好農業規範之有機畜產品產銷履歷作業流程圖、風險管理表、作業查核表及生產紀錄表單,提報供主管機關參考。相關表單可供欲從事有機畜產品生產之業者紀錄,使能從事有機畜產品之生產及驗證,並能符合產銷履歷精神,順利取得有機台灣良好農產品標章(OTAP)。亦可提供驗證機構從事有機畜產品驗證之依據。以供業者作為生產有機畜產品之依循。5. 有機畜產品生產輔導6. 低
37、脂蛋黃醬之開發:本研究計畫擬進行機能性低脂蛋黃醬之開發。試驗第一部分選用三仙膠 (0-2%)、柑橘纖維 (5,10%)及關華豆膠 (0-1.25%)相互搭配後與水混合,再依據物性分析找出最適膠體配方作為脂肪替代物,取代原本蛋黃醬配方中的油脂 (36.5%)。第二部分探討不同植物油脂 (包含大豆油、芥花油、葵花油、橄欖油及日清油)對蛋黃醬性狀之影響,並進行儲藏試驗。第一部分結果顯示,使用三仙膠 (1.5%)關華豆膠 (1%)組,與柑橘纖維 (10%)關華豆膠 (0.5%)組皆能保有與全脂對照組相似之物性。且官能品評結果顯示使用三仙膠 (1.5%)關華豆膠 (1%)組不論在外觀、香味、風味、油膩感
38、及總接受度皆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第二部分結果,除了使用日清油之處理組其黏度顯著低於對照組外,其它處理組皆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在儲藏試驗中,添加抗氧化劑BHA 之各處理組,皆能夠延緩蛋黃醬氧化,尤其以橄欖油與日清油為佳。綜合上述結果可得知,三仙膠 (1.5%)關華豆膠 (1%)與柑橘纖維 (10%)關華豆膠 (0.5%)皆能扮演油脂在蛋黃醬中的角色,保有相似的物性且降低油脂含量,未來可進一步利用於各式低脂醬料中。7. 利用國產超音波震盪機於醃漬肉品之研究:主要在比較不同條件之下,超音波振盪機對於醃漬肉品浸漬液滲入肉中的程度。振盪機包含底部及兩側共三面超音波振盪板,以及9250 W、500 W
39、、750 W 與 1000 W 四種不同的功率。而實驗為將煮熟之豬里肌肉及未煮熟之豬腹脇肉放置於玻璃罐中配好之醃漬液中,經由 48 小時的震盪,於 3 小時、24 小時及 48 小時各取樣品一次,分析其肉中之氯化鈉含量、色澤、官能品評及貯存期間水分、pH 值、TBA 值及總生菌數的變化。整個過程中,主要使用不同的振盪板數(即開啟底下一片或側邊兩片)搭配 3 種不同的功率(即 250 W 或 500 W 或 750 W)進行,因此共有六種條件。結果顯示,在各種條件之下,紅糟肉之氯化鈉含量及色澤,皆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有顯著性的上升(P 0.05);在相同時間之下,使用相同數目之超音波振盪板其紅糟肉中
40、之氯化鈉含量及色澤會隨著振盪板之功率增大而增加(P 0.05);在長時間之振盪條件下,振盪板的功率加大,對提升肉紅糟肉中氯化鈉濃度之效果較大(P 0.05);並發現,使用兩片振盪板其紅糟肉中之氯化鈉濃度及色澤明顯的較使用一片來的高(P 0.05);在臘肉當中,其氯化鈉濃度及色澤也與紅糟肉呈現相同趨勢,且若以 500W 兩片對臘肉進行貯存試驗也顯示出其水分含量、pH 值、TBA 值增加度及總生菌數增加度會隨時間增加而較直接浸漬的組別低;因此使用超音波振盪機,可以有效的將浸漬液滲入肉中,較適當條件約為使用兩片超音波版、功率在 500 W 到 750 W 之間震盪 24 小時。8. 養牛產業結構調整
41、計畫(補助計畫):鑑於國內外對於有機生產之日益重視,國家相關法規之緩衝期期限將至,為協助有意生產有機畜產品之經營業者,評估生產有機畜產品之可行性,並建立符合法力規範之有機畜產品作業。上述兩項計畫均以邀請相關專家學者組成有機畜產輔導小組,選擇數家有意從事有機畜產品之經營業者進行現場訪視及評估,若經評估可行性高者,則對經營業者進行生產作業現場輔導,使業者之作業能符合法令規範,以便取得驗證。9. 黑豬產業發展計畫飼養管理之輔導:由於飼料價格高漲,廚餘與地方性副產物於黑豬飼養的使用增加,然因此類產品成分變異大且產量不隱定,加上黑毛豬品種不同於白毛豬,頗為複雜。本計劃對飼料部份進行採樣分析,並就分析結果
42、,建議養豬戶進行調整,以調高飼料利用等。10. 飼糧中添加茶樹精油(Melalecua Alternifolia Concentrate, MAC)對白肉雞生長表現及腸道菌相的影響:本研究旨在探討添加從原產澳洲之植物 Melalecua Alternifolia 中所萃取之茶樹精油(MAC)於飼糧時,對白肉雞生長表現及腸道菌相之影響。144 隻一日齡白肉雞逢機分為三組,每組六欄,分別為對照組、MAC 添加組(200ppm)與六 月 太 黴素添加組(25ppm)。試驗期間飼糧與飲水採任飼,每週記錄體重與採食量,並於第 11、22 與 33 天時採集糞便樣品,藉以檢測大腸桿菌、腸球菌與乳酸菌數;同
43、時每欄逢機選取一隻進行採血,並犧牲之,檢測其內臟器官重量(包括肝臟、脾臟、腎臟以及華氏囊)與血液生化值。結果顯示,六 月 太 黴素組僅於試驗結束時,體重顯著高於 MAC 添加組(p0.05);然而試驗期間,三組間之增重與採食量皆差異不顯著;六 月 太 黴素組之飼料利用效率則在第二週時顯著優於 MAC 組(p0.05)。腸道菌相部份在第 11 天,六 月 太 黴素添加組中的乳酸菌數目顯著低於其餘兩組(p0.05) ,但在第 33 天時,六 月 太 黴素組的大腸桿菌數目則顯著高於其餘兩組(p0.05)。三組間臟器之相對重量與血液生化值皆無顯著差異。總而言之,MAC 的添加未能顯著提升白肉雞之生長表
44、現,對腸道菌相的組成也無影響。11. 藍胸鶉於生長前期時飼糧能量與蛋白質需要量之評估:本研究旨在評估藍胸鶉於生長前期之能量與蛋白質之需要量。自行孵化之日齡藍胸鶉共 300 隻,逢機分入 10 組,每組 3 欄,試驗設計為 2 x 5 之複因子設計,飼糧能量濃度分別為 2750 或 2900 kcal/kg;而蛋白質濃度則為 21、22、23、24 或 25 %。試驗期間飲水與飼料任飼,且每週檢測個體體重與每欄採食量,藉以計算飼料利用效率,並利用曲線法推估其對蛋白質之最適需要量,於藍胸鶉第四週時試驗結束。結果顯示,飼糧能量濃度為 2750 kcal/kg 者,四週後體重及體增重皆顯著較 2900
45、 kcal/kg 者為重 ( p 0.05 )。蛋白質需要量部份,根據曲線法作圖推估值為 23.1 %。由結果觀之,藍胸鶉於生長前期之能量濃度,建議為 2750 10kcal/kg;蛋白質濃度則推薦為 23.1 %。12. 建立孵化後一至六週雌放山雞對飼糧能量與蛋白質之需要量:本 研 究 旨 在 建 立 雌 放 山 雞於 孵 化 後 一 至 六 週 對 飼 糧 能 量 與 蛋 白 質 之 需 要 量。購自商業孵化場之日齡雌放山雞共 240隻,逢機分入 10 組,每組 4 欄,每欄 6 隻,試驗設計為 2 5 之 複 因 子 設 計 , 飼 糧 能 量濃 度 分 別 為 2900 及 3200
46、kcal/kg; 蛋 白 質 濃 度 則 設 定 為 19、 20.5、 22、 23.5 及 25%。 試 驗為 期 六 週 , 飲 水 與 飼 料 任 飼,且每週檢測個別雞隻之體重與每欄採食量,藉以計算飼料利用效率,並利用轉折線法與二次曲線法,推估 其 對 蛋 白 質 之 需 要量。結果顯示,飼糧能量為 3200 kcal/kg 之組別,在體增重及飼料利用效率方面明顯較佳(p0.05)。試驗期間,能量與蛋白質兩者之間並未產生交感作用,根據轉折線法作圖推估求得,放山雞所需最低蛋白質濃度約為 23%;利用曲線法作圖則顯示,最適蛋白質濃度約為 24.5%。綜前所述,推薦放山雞於生長期前六週,飼糧
47、所含蛋 白 質 之 最 低 及 最 適 濃 度 分 別 為 23 及24.5%, 能量則建議為 3200 kcal/kg。13. 以米取代飼糧中玉米對保育豬體脂蓄積之影響:本 研 究 旨 在 探 討 以 米 完 全 取 代 飼 糧 中 玉米 , 以 及 經 過 熟 化 與 否 , 對 保 育 豬 ( 1020kg ) 生 長 表 現 、 腸 道 菌 相 、 體 組 成 與 基 因 表 現之 影 響 。 試 驗 採 用 隨 機 完 全 區 集 設 計 (RCBD), 將 購 自 商 業 豬 場 的 24 隻 離 乳 仔 豬 , 先 以離 乳 飼 料 飼 養 至 10 kg 後 , 再 逢 機 分
48、 入 四 個 處 理 組 進 行 試 驗 , 所 有 飼 糧 為 等 氮 、 等 能 量 ,各 組 配 方 中 之 熱 能 補 充 原 料 分 別 為 米 、 玉 米 、 熟 化 米 、 熟 化 玉 米 。 試 驗 期 間 飲 水 與 飼 料 皆採 任 飼 , 每 天 紀 錄 個 體 體 重 與 採 食 量 , 藉 以 計 算 飼 料 利 用 效 率 及 增 重 速 率 , 至 豬 隻 增 重 10 kg 後 結 束 並 犧 牲 豬 隻 , 採 集 盲 腸 及 結 腸 內 容 物 , 進 行 菌 相 分 析 , 最 後 將 屠 體 分 切 、 攪碎 , 進 行 化 學 分 析 , 測 定 水
49、分 、 脂 肪 、 蛋 白 質 之 百 分 比 。 就 結 果 顯 示 , 豬 隻 增 重 10 kg 所需 之 採 食 量 、 飼 料 利 用 效 率 , 各 組 間 皆 無 顯 著 差 異 存 在 。 無 論 是 盲 腸 或 結 腸 之 內 容 物 , 其大 腸 桿 菌 、 乳 酸 菌 及 全 菌 相 各 組 間 皆 無 顯 著 差 異 存 在 ; 於 盲 腸 內 容 物 中 , 腸 球 菌 於 熟 化 玉米 組 之 數 量 顯 著 高 於 熟 化 米 及 玉 米 組 , 其 他 各 組 間 並 無 顯 著 差 異 。 體 組 成 分 析 結 果 顯 示 ,水 分 、 體 氮 蓄 積 各 組 間 並 不 顯 著 , 而 採 食 熟 化 米 者 , 其 脂 肪 蓄 積 速 率 則 顯 著 優 於 採 食 米 及熟 化 玉 米 者 , 但 玉 米 組 與 各 組 間 則 差 異 不 顯 著 。 就 與 體 脂 合 成 ( SREBP1、 FAS) 或 氧 化( PPAR、 ACOX1、 CPT1A、 CPT1B) 相 關 之 基 因 表 現 觀 之 , 米 組 相 關 基 因 之 表 現 皆 優 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