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課 中世紀歐洲與伊斯蘭世界1.時間:西元 世紀至 世紀(4761453 A.D.),即從 羅馬帝國滅亡 羅馬帝國滅亡2.中古西歐的主要特色:1 . 制度、 2. 文化、 3. 經濟 4. 教信仰。 西歐的封建社會項目 第一次遷徙 第二次遷徙民族 日耳曼 人:原居住於波羅的 海沿岸 維京人(諾曼人)遷徙時間 西元 3、4 世紀以來 西元 9 世紀由於漢 朝北伐,導致匈奴 族西遷歐洲,因而日耳曼民族被迫南下羅馬帝國境內定居。 入侵丹麥、瑞典、法國西北部、英格蘭。(地區:西歐、東歐)原因 匈奴人:東漢時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和帝時派竇憲伐匈奴,南匈奴降漢,移居到中國的邊境;北匈奴則在東漢的征伐下
2、,向西遷徙。法蘭克 王國 法 國東哥德 王國 義大利半島西哥德 王國 伊比利半島盎格魯撒克遜 諸王國 英 國汪達爾 王國 北非建國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境內建立政權,其中以法蘭克 王國勢力最廣、影響最大黑暗時代1.日耳曼人遷居羅馬帝國,建立王國,導致西 羅馬帝國的滅亡。2.蠻族所到之處,破壞城市與文明,造成經濟衰退,使得中世紀初期有黑暗 時代之稱。影響基督教世界日耳曼人初為異教徒,後來紛紛接受歐洲古典文化及基督教信仰,中古歐洲成為基督 教的世界。名稱 查理曼 帝國 神聖羅馬 帝國時間 西元 800 年 西元 962 年1806 年建立者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曼 (742768814A.D.在位)東法蘭
3、克王國國王鄂圖一世 (936973A.D.在位)加冕 查理曼被教宗Leo 加冕為羅馬 人的皇帝 。 鄂圖一世以羅馬的繼承者自居,並要求教宗約翰 12 世(John XII加冕為帝特色致力推廣拉丁 文與基督 教 ,奠定西歐 基督教文化的共同基礎。 是第一位提倡教育的君主,後來被尊稱為文明啟導者。雖有帝國之名,卻組織鬆散,呈現邦國林立景況,境內諸侯勢力龐大,皇帝沒有實權。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說它既非神聖,亦非羅馬,更非帝國。帝國出現分裂與滅亡9 世紀中期(843A.D.),查理曼死後,帝國不久便陷入分裂,分為東 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和中法蘭克王國。19世紀初,拿 破崙崛起歐洲,神聖羅馬帝國無
4、法與之抵抗,於西元1806年正式取消名號。2疆域查理曼帝國疆域及其分裂圖 13 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疆域3 教宗:基督教教會的最高領導者是羅馬主教,後來被尊稱為教宗(有時也稱為教皇) 。 撲克牌四張 K 分別代表四位國王:大衛(黑桃 K);查理大帝(紅心 K);亞歷山大大帝(梅花 K);凱撒(方塊 K)。 法蘭克王國的政治演變與歐洲各國關係圖 西歐的封建社會的特色特色 1.封建 制度 2.莊園 經濟 3.騎士 文化 4.基督教 信仰起源 羅馬 帝國後期戰亂頻仍,人們依附地方勢力,尋求安定。日耳曼 人傳統部落分封制,與地方分權局面的形成。 形成 西元 世紀逐漸形成,西元 1013 世紀盛行於西歐和南
5、歐特色是一種透過土地 授予而建立契約 的主從關係項目 領 主 附 庸授予土地者。 接受土地者。身分 皆為貴族 (莊園主) ,通常具有騎士身分,擁有土地。權利 享有行政、司法及徵稅的三種權利。 受領主保護。義務 保護附庸。效忠領主、繳納賦稅 、為領主出征 。意義 維繫中古西 歐政治與經濟的發展。貴族住所:城堡。 頭銜:因戰功或世襲取得。有國王及諸侯(分為公、侯、伯、子、男爵)特權:領地內有行政、司法及徵稅 3 種權力。 世俗權力的核心騎士亦屬貴族階級。 封建社會的特色教育養成:騎士自幼接受騎馬、鬥劍訓練,21 歲受封為騎士。信奉基督教。 職責:效忠領主,為領主與教會作戰。(一)封 建制度社會階級
6、農民 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形同農奴,沒有自由。 封建社會的基礎4(二)騎士文化騎士 是封建社會的特色。通常是貴族 階層。自幼接受打獵、騎馬、劍術訓練,年長後通過審核方可取得騎士 身分,是作戰的主力。美德:重視榮譽、服從 、忠誠 和俠義精神騎士精神。騎士文學:以中世紀西歐的騎士作為描述、歌誦的對象。盛行於中世紀後期,主要反映騎士階級的生活理想。內容大多描寫騎士在愛情、榮耀與信仰驅使下,所表現出來的英勇精神。特色莊園 是中世紀西 歐的經濟基礎,以城堡 為中心,以農 業為主要生產活動。農奴 是主要勞動力,沒有遷徙自由,但可獲得領主的保護。除少數物品須交易取得(多以物易物) ,莊園所需物資大多自 給自
7、 足,商 業活動幾乎停擺。莊園中有領主的城堡、教堂、農田、牧場及農舍,城堡外有護城河。當急難發生時,城堡可作為庇護莊園人民的地方。中世紀莊園示意圖。耕作型態農民在同一塊耕地上集體耕作,土地分為春耕、秋耕和休耕地,輪流耕作以調整地力(三田 制 ) ,或在公共牧地上放養牲口。採集體耕作制,農民共用馬匹、農具、磨坊。(三)莊園經濟領主與佃農關係土地屬於領主 ,佃農依附土地且無遷徙自由。領主義務:提供土地、設備等生產工具,以及保護人身安全。佃農義務:除繳納地租 外,還要服勞役 。莊園內除農民外,還有工匠、木匠、烘焙作坊等供應日常生活所需的行業。政治1.西 羅馬滅亡後,西歐政局陷入混亂,經濟、文化倒退,
8、人民轉而尋求宗教寄託。2. 基督 教扮演中世紀西歐穩定秩序、救苦濟貧、安撫人心的重要力量。3.基督徒向外傳教,使日耳曼人紛紛改信基督教。教皇利用為國王加冕的機會奠定教會無可動搖的地位。 法蘭克王國的查里曼 推廣基督教,接受加冕。社會生活1.基督 教是信仰與生活的中心:包含受洗禮、婚禮、喪禮乃至一般宗教禮拜,皆在教會 中進行,日常生活作息也多與教會密切相關。2.以神 為中心的觀點逐漸成為中世紀西 歐的思想主軸。(四)基督教信仰教育1.保存文化與學術:教士抄寫古籍,保存希 臘、羅 馬古典文化。2.大 學的出現:教會為培育教士所建立的學校,成為中世紀西歐重要的教育機構教會主辦的學校以訓練傳教士為目的
9、,教授七藝,逐漸發展成大學。大學是由教師或學生組成的行會,如義大利波隆納大學:最悠久(創建於 1088 年,世界最早的大學),以法學著稱。5波隆納大學由學生行會演變而來,學校對於修業年限、課程安排、收費標準等皆有明確的規範。法國巴黎大學:其中以神學最負盛名。政教衝突西元 世紀以後教會的勢力迅速擴張,甚至可以影響封建君主的政治作為,各國君主為了 與教會爭奪領導 權,經常爆發政教衝突。西歐的羅馬教宗除主導宗教事務外,也擁有徵稅和司法裁判權。西元12世紀以後,教宗和世俗君主常因爭奪政治權力及經濟利益,各自認為自己是上帝在人世間的最高代理人,而發生政教衝突 。初期多為教宗占上風。教士抄錄古籍中古的大學:圖為巴黎大學神學院學生上課的情形。 教士抄書風格 羅馬 式建築 哥德 式建築起源 古羅馬 法國教堂建築特色厚牆、少窗、圓拱、粗柱 表現莊嚴穩重的風格。薄牆、尖拱、高塔、彩色玻璃窗 其垂直上升的形式與大片玻璃透進的光線,被稱為上帝光輝的呈現。(四)基督教信仰代表教堂1078 年,英國的倫敦塔1101 年,法國楓的芙朗修道院1063 年,義大利比薩大教堂羅馬式的義大利比薩大教堂1163 年,法國巴黎聖母院1174 年,英國坎特伯里大教堂、科隆大教堂1386 年,義大利米蘭大教堂( 右圖),據稱是世界第三大教堂哥德式的巴黎聖母院 米蘭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