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别病羊有九招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比较强,病初症状表现不明显,不易及时发现,一旦发病,往往病情已经比较严重。因此养羊及时发现羊病,及时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应从以下方法进行观察:一、看被毛与营养:健康羊膘满肉肥,体格强壮,被毛发亮。病羊则体弱,被毛粗刚、蓬乱易折、暗淡无光泽。二、看精神:健康羊眼睛明亮有神,望得远看得清,听觉灵敏,很会听放牧召唤。采草时争先恐后,抢着吃头排草。病羊则精神萎靡,不愿抬头,听力、视力减弱,或流鼻涕、淌眼泪,行走缓慢,重者离群掉队。三、观察鼻汗:健康羊的鼻镜湿润、光滑,常有微细的水珠。若鼻镜干燥、不光滑,表面粗糙,是羊患病的征兆。四、辨结膜:健康羊眼结膜呈鲜艳的淡
2、红色。若结膜苍白,可能是患贫血、营养不良或感染了寄生虫;而结膜潮红是发炎和患某些急性传染病的症候;结膜发绀呈暗紫色多为病情严重。五、看反刍:一般羊在采食30 50分钟后,经过休息便可进行第一次反刍。反刍是健康羊的重要标志。反刍的每个食团要咀嚼50 60次,每次反刍要持续30 60分钟,24时内要反刍4 8次。在反刍后要将胃内气体从口腔排出体外,即嗳气。健康羊嗳气10 12次小时,病羊反刍与嗳气次数减少,无力,甚至停止。病羊经治疗,开始恢复反刍和嗳气是恢复健康的重要标志。六、量体温:体温是羊健康与否的晴雨表。山羊的正常体温是37.5 39.0绵羊是38.5 39.5,羔羊比成年羊要高l 如发现羊
3、精神失常,可用手触摸角的基部或皮肤,肛门测量超过其正常体温0.5以上的是发病征兆。七、听呼吸:将耳朵贴在羊胸部肺区,可清晰地听到肺脏的呼吸音。健康羊每分钟呼吸10 20次,能听到间隔匀称,带“嘶嘶”声的肺呼吸音。病羊则出现“呼噜、呼噜”节奏不齐的拉风箱似的肺泡音。八、测心跳:健康羊的脉搏,成年羊每分钟为70 80次,羔羊为100 130次,心音清晰,跳均匀,搏动有力,间隔相等病羊心音强弱不匀,搏动无力。九、看粪便:健康羊的粪呈椭圆形粒状,成堆或呈现链条状排出;粪球表面光滑、较硬。病羊,如患寄生虫病多出现软便,颜色异常,呈褐色或浅褐色,异臭,重者带有粘液排出,因粪便粘稠,多糊在肛门及尾根两侧,长
4、期不掉规模养羊的防疫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羊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养羊也成为农民致富的好门路。针对过去规模羊场防疫存在的问题,现就规模羊场防疫技术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选择场址是基础。规模羊场选址要远离交通要道、远离村庄,背风向阳,地势较高的地方,同时又要交通便利,水电供应方便,远离各种动物的饲养场及畜产品加工厂。二、定期消毒是措施。定期用消毒药进行消毒,以杀灭环境中细菌、病毒,减少寄生虫,预防疾病的发生。要建立定期消毒的制度。首先大门口要设立消毒池,要经常保持有效的消毒药水;其次在正常情况下每周消毒一次,疫病发生时每周消毒三次;消毒药可用生石灰、烧碱、有机氯制剂、络合碘、季
5、铵盐类等消毒药,对不同的场所进行消毒。具体消毒程序:清除场内各种污物,用流水把场内冲洗干净,再用消毒药喷洒消毒以保证消毒质量。三、驱虫健胃是重点。寄生虫是危害养羊业的重要疾病,目前在我县发生羊的寄生虫主要有螨虫、绦虫、胃肠道线虫、肝片吸虫等。定期进行驱虫,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最好是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同时使用。具体用法:内服丙硫咪唑每公斤体重毫克,同时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每公斤体重毫升肌注,这样联合用药对上述寄生虫都有较好的作用。四、检疫监测是保障。规模羊场尤其是种羊场要定期对结核菌病、布鲁氏杆菌病进行检疫监测,至少是一年一次。及时发现阳性羊并进行扑杀处理,这既是保障羊群健康的需要,又是保障畜产品安
6、全的需要。五、预防接种是关键。使用疫(菌)苗对羊群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是提高羊群对相应疫病的抵抗力,预防疫病发生的关键。目前在我县要做好羊痘、羊魏氏梭菌病、羊口蹄疫等的免疫接种工作,并及时进行补防。具体程序:山羊痘疫苗用于各日龄,用生理盐水稀释,每只羊尾根内侧皮内注射毫升;羊“”型口蹄疫疫苗月龄肌注毫升,月龄以上肌注毫升,每年春秋各注射一次;羊魏巴二联苗用于月龄以上,每只肌注毫升波尔山羊外伤性瘤胃破裂病例发病情况 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柴某饲养的15只波尔山羊,2006年5月15日上午9点多,1只产羔3天的母波尔山羊,见它的小羊后猛跑,被篱笆上的一块带尖的木板刺入左腹部,伤口约18厘米,呈不规则
7、的扁圆状,同时也把瘤胃刺伤,并有胃内容物流出(内容物有大量的草和树叶)污染腹腔和创面,羊的腹部膨大,病羊卧地,精神沉郁。 治疗 治疗原则是控制创伤和全身感染,清除腹腔内的异物和胃内容物,修复创口,使动物恢复健康。麻醉与保定 用846合剂施行全身麻醉,把病羊保定在手术台上,患侧在上。治疗 先用浸有温生理盐水的大纱布保护伤口,再剪去皮肤上的毛,去掉污物并消毒。去除纱布,清除创口上的粪污物,并找到胃部的伤口,发现瘤胃壁被刺伤口约12厘米的不规则的扁圆状,有部分胃内容物流到腹腔,把刺破的瘤胃创口拉出创面,创口周围用纱布填塞,把瘤胃的内容物全部清除干净(以防胃内容物再次污染腹腔),越净越好。然后用肠钳钳
8、在创口缘2厘米处夹住伤口,不要夹得太紧,再清除腹腔内的异物,要彻底清除干净,再用大量的温生理盐水加青霉素冲洗腹腔,并用消毒过的纱布吸干,剪去胃壁伤口处断缘坏死部分,修理瘤胃伤口的边缘,胃壁创口涂撒青霉素、链霉素粉。用4号丝线连续缝合胃壁全层,再连续内翻缝合胃壁浆膜层,胃壁缝合结束后,去除肠钳,用青霉素生理盐水冲洗瘤胃创口及周围部位,胃壁缝合处涂青霉素、链霉素粉,然后把瘤胃送回腹腔,再向腹腔内撒青霉素、链霉素粉,连续缝合腹膜(带少许腹肌),再涂撒青霉素、链霉素粉,连续缝合腹肌全层,再涂撒青霉素、链霉素粉,结节缝合皮肤,并涂5碘酊,然后涂青霉素、链霉素粉,用复绷带紧紧包扎,并系腹部绷带。在伤口处理
9、缝合的同时,静脉注射10萄萄糖500毫升,加20安钠咖5毫升,生理盐水500毫升,加青霉素400万LU。手术结束后5分钟,病羊苏醒。术后护理(1)术后把病羊放到干净温暖的羊舍内,防止摩擦或咬啃伤口,影响愈合。(2)术后连续3天给病羊静脉输液,每天1次,并肌肉注射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00万IU,每天两次,连用7天。(3)术后48小时内禁食,然后给少量青嫩草和少量饮水,以后逐渐增加饮水次数及草料量,5天后自由饮水,采食仍取少量多次。15日伤口拆线,伤口愈合良好,恢复正常饲喂。体会1.病羊发生外伤性瘤胃破裂后,必须及早进行手术,这样有利于手术成功,使动物在短期内康复。2.手术前要先剪毛消毒,
10、否则在向腹腔回送瘤胃时,易把污物和毛带入腹腔,引起感染;剪毛时必须用纱布塞住创口,否则易污染伤口和腹腔;冲洗瘤胃创口前先把瘤胃创口拉出创面,再把瘤胃内容物排干净,否则在瘤胃创口缝合手术时,不易操作,胃内容物易流出造成污染。流到腹腔内的胃内容物也必须清洗干净,冲洗消毒要彻底。3.麻醉苏醒适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护理更重要。一般动物做胃肠道手术后,必须输2天3天液,并每天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两次,连用7天,以防伤口感染。这次手术很成功,主要是手术中严格掌握无菌操作,创口处理得也较好,再加上术后饲养管理良好,才使病羊达致到一期愈合如何防治山羊痘山羊痘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
11、和死亡率较高,要认真防范。其防制措施: 1.封锁隔离 发现病羊立即隔离、防疫、治疗,并派专人管理。对病死的羊应远离村庄、水源深埋无害化处理。禁止乱抛乱弃病羊。清除羊舍粪便,并用10%石灰水、20%草木灰水、2%烧碱水、2%福尔马林或菌毒敌等药水消毒,粪便须经热处理后作肥料。对被污染的畜舍、牧场、道路、水沟、环境等均应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源扩散。2.扑杀 经鉴定,凡是恶性病例、高致病性痘羊,都应扑杀、深埋,无害化处理。3.强制免疫 对未发病的山羊,在尾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每只注射0.5毫升山羊痘疫苗,保护期一年。免疫后佩带耳环,建立档案,及时控制疫情。4.加强饲养管理 经常清除羊舍粪便,保持羊舍干燥
12、,防寒保温,通风透气。按时消毒羊舍,避免蚊虫叮咬。加强病羊护理,喂给优质饲料,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减少并发率,降低死亡率。5.药物治疗 皮肤上的痘疮,涂碘酒或紫药水。为防止并发症,破溃的局部病灶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擦干后涂抹紫药水或碘甘油等。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卡那霉素合剂或先锋霉素、林可霉素、病毒灵等,配地塞米松、板兰根注射液进行治疗。体温升高者加安乃近注射液。也可用阿米卡星或恩诺沙星,每日肌注2次,连用35天6.中兽医辩证施治 (1)内服葛根汤,即葛根、紫草、苍术、黄柏各15克,黄莲10克,白糖、绿豆各30克。水煎候温一次灌服,一日一剂,连服3日。(2)紫草、牛蒡子、银花、升麻
13、各10克;丹参、白芷各5克;苦参8克,水煎灌服。(3)银花、紫草、生芪各10克,甘草3克,永煎灌服。(4)鱼腥草、野菊花、紫花地丁、马齿苋、一点红、一枝花等从中任选数种草药,每种鲜草100150克,水煎灌服羊黑疫病的防治技术羊黑疫又称传染坏死性肝炎,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绵羊、山羊均可发生。 专家解病:病原:本病的病原是B型诺维氏梭菌,是革兰染色阳性、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多数单在或两两相处,少数3-4个菌体连成短链。其毒素可分为A、B、C型。 流行特点:主要在春、夏季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诺维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当羊采食被此菌芽孢污染的饲料后,芽孢由胃肠壁进入肝脏。正常肝
14、脏由于氧化还原电位高,不利于其芽孢变为繁殖体,而仍以芽孢形式潜藏于肝脏中。当肝脏因受未成熟的游走肝片吸虫损害发生坏死以致其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时存在于该处的芽孢,即获得适宜的条件,迅速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发生毒血症,损害神经元和其他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细胞,导致急性休克而死亡。因此,本病的发生经常与肝片吸虫的感染密切相关。本病主要侵害2-4岁以上的成年绵羊,山羊也可感染此病,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与肝片吸虫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症状:本病的临床症状与羊肠毒血症、羊快疫极其相似,发病急,常突然死亡。少数病例病程可拖延至1-2天。病羊表现掉群,不食,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呈昏睡、俯卧,无痛苦地突然死亡
15、。 剖检病变:皮下静脉显著淤血,使羊皮呈暗黑色外观。真胃幽门和小肠充血、出血。肺脏表面和深层有数目不等的灰黑色坏死灶,不整圆形,周围有一鲜红色充血带围绕,切面呈半月形。 诊断:根据病羊临诊技术、羊皮呈暗黑色外观等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做实验室检查,采集肝脏坏死灶边缘的组织制成涂片,染色镜检,可见粗大而两端钝圆的诺维梭菌,单个或成双存在,少数3-4个菌体连成短链。 专家治病。预防:控制肝片吸虫的感染,定期注射羊厌气菌病五联苗,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发病时,迁圈至高燥处,也可用抗诺维梭菌血清早期预防,皮下或肌肉注射10-15毫升,必要时重复1次。 治疗:a、病程缓慢的病羊,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
16、,80-160万单位,每天2次。b、抗诺维梭菌血清,肌肉或皮下或静脉注射,50-80毫升,连用1-2次羊肠毒血症的防治技术羊肠毒血症是羊的一种经常发生的急性传染病,绵羊多发。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产气荚膜杆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因此叫肠毒血症,因本病死亡的羊常有肾脏软化现象,故又称为软肾病。 专家解病。病原:本病的病原是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本菌可产生多种毒素,以毒素特性可将魏氏梭菌分为A、B、C、D、E5个毒素型,羊肠毒血症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 流行特点:发病以绵羊为多,山羊较少。通常以2-12月龄、膘情好的羊为主;经消化道而发生内源性感染。牧区以春夏之交抢青时和秋季牧草结
17、籽后的一段时间发病为多;农区则多见于收割抢茬季节或食入大量富含蛋白质饲料时,本病多呈散发性流行。 症状:本病的特点为突然发作,很少能见到症状,往往在表现出疾病后绵羊便很快死亡。症状可分为2种类型:a、以搐搦为其特征,在倒毙前四肢出现强烈的划动,肌肉颤搐,眼球转动,磨牙,口服过多,随后头颈显著抽缩,往往死于发病后的2-4小时内。b、以昏迷和静静地死去为其特征,病程不太急,其早期症状为步态不稳,以后卧倒,并有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继以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发生腹泻,通常在3-4小时内静静地死去,搐搦型和昏迷型在症状上的差别决定于吸收的毒素多少。 剖检病变:病羊死后立即解剖,见到
18、肝脏肿大,暗紫色,切面外翻,质脆,右叶表面有核桃大到鸡蛋大的黄白色的坏死。脾脏肿大,质地松软,肾脂肪囊水肿,并呈黄色胶冻状,心外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呈乳白色,结肠淋巴结出血、水肿,肺门淋巴结出血,周围有黄色胶冻状物,大网膜有多处凝血块,大小不一,腹腔约有500毫升血红色液体,暴露空气后则凝成黄色胶样纤维蛋白块,瘤胃部分黏膜出血,真胃黏膜、小肠黏膜全部呈紫红色,为严重的弥漫性出血,膀胱黏膜有密集的针尖状出血点。 诊断:本病的确诊,除根据临床症状外,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本病应与炭疽、巴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加以区别。 专家治病。预防:春夏之际少抢青、抢茬;秋季避免吃过量结籽饲草;发病时搬圈至高
19、燥地区。常发区定期注射羊厌氧菌病三联苗或五联苗,大小羊只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毫升。 治疗:对病程较缓慢的病羊,可用:a、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80-160万单位,每天2次;b、磺胺脒,按每千克体重8-12克,第1天1次灌服,第2天分2次灌服;c、10%石灰水灌服,大羊200毫升,小羊50-80毫升,连用1-2次。此外,应结合强心、补液、镇静等对症治疗,有时尚能治愈少数病羊。羊快疫的防治技术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真胃出血性、炎性损害为特征。 专家解病。病原:本病的病原是腐败梭菌,是革兰染色阳性的厌气大杆菌。本菌可产生多种霉素。在动物体内外均能产生芽孢,不形成荚膜。一般要使用强
20、力消毒药如20%漂白粉,3-5%氢氧化钠等才能进行消毒。 流行特点:发病羊多为6-18月龄营养较好的绵羊,山羊较少。多发于春、秋季节,羊采食了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当外界存有不良诱因,如气候骤变、阴雨连绵、体内寄生虫等时都可诱发本病。以散发为主,发病率低而病死率高。 症状:a、最急性型。潜伏期尚不明显,病羊突然停止采食和反刍,磨牙、腹痛、呻吟,四肢分开,后躯摇摆,呼吸困难,口鼻流出带泡沫的液体。痉挛倒地,四肢呈游泳状,2-6小时死亡。b、急性型。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行走不稳,排粪困难,卧地不起,腹部膨胀,呼吸急促,眼结膜充血,呻吟流涎。粪便中带有炎性产物或黏膜,呈黑绿色。体温升高到40以上时呼
21、吸困难,不久后死亡。 剖检病变:剖检病变,可见刚死的羊真胃有出血性炎症变化,胃底部及幽门附近的黏膜,常有略低于周围正常黏膜的出血斑块和坏死区。黏膜下组织水肿,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心的内外膜和肠道有出血点,胆囊多肿胀。 专家治病。预防:由于本病的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因此,必须加强平时的防疫措施。当牧场发生本病时,将病羊隔离,对病程较长的病例试行对症治疗。当本病发生严重时,转移牧地,可收到减少停止发病的效果。因此,应将所有未发病羊转移到高燥地区放牧,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寒感冒,避免羊只采食冰冻饲料,早晨出牧不要太早。同时用菌苗进行紧急接种。在本病常发地区,每年可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疽、肠毒血
22、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治疗:病羊往往来不及治疗而死亡。对病程稍长的病羊,可治疗。a、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80-160万单位,每天2次;b、磺胺嘧啶,灌服,按每次每千克体重5-6克,连用3-4次;c、10-20%石灰乳,灌服,每次5-100毫升,连用1-2次;d、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按每次每千克体重0.015-0.02克(以磺胺嘧啶计),每天2次;e、磺胺脒,按每千克体重8-12克,第1天1次灌服,第2天分2次灌服羊支原体肺炎的选药治疗1、病原 引起本病的病原有两种支原体,一是山羊丝状支原体,只引起山羊发病,不引起绵羊发病;二是绵羊肺炎支原
23、体,既可使绵羊发病,也可使山羊发病。山羊支原体肺炎,又名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简称“山传”。绵羊支原体肺炎,又名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2、选药治疗(1)杀菌机理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结构复杂多样,没有细胞壁,有两层细胞膜。所以,凡是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发挥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对这些没有细胞壁的支原体不发挥杀菌作用。惟有“阿奇霉素”例外,它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通过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的,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有许多优点,如针对性强;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它对支原体的作用最强;它在组织中的浓度比在血清中的浓度高10-100倍;在发病组织中特别是肺中,具
24、有特异性聚集的性能;半衰期较长,为2-3天,每天只需给药1次即可;副作用较小。成年羊用量:5mg/kg体重,肌肉注射,1日1次,连用5日。(2)选药治疗泰乐菌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据黄学康报道,本药对支原体病有一定治疗效果。用量:成年羊1次10ml,肌肉注射。替米考星本药为泰乐菌素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用于山羊、绵羊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用量:10mg/kg体重,皮下注射。氟苯尼考是氯霉素的第三代产品,抗菌谱广与氯霉素近似,但无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副作用,对支原体感染有一定治疗效果。用量:成年羊1次10ml,肌肉注射。据黄学康报道,泰乐菌素与本药联用,上午用泰乐菌素,下午
25、用本药,治疗山羊支原体肺羊,治愈率达90%以上。恩诺沙星本药为喹诺酮类药物,对畜禽的支原体感染有一定防治效果。用量:10-12mg/kg体重,混于病羊日粮中饲喂。效果:1周后咳嗽减轻,2周后咳嗽停止。新胂凡纳明又名九一四。据高振泉报道,本药为胂制剂,对羊支原体肺炎有一定防治作用。用量:10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配成10%的注射液,静脉注射。4天以后,重复注射1次,用量相同。3、预防(1)疫苗接种: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疫苗,山羊、绵羊均可应用,6月龄以上每羊5ml,6月龄以下每羊3ml,肌肉注射,1年1次;山羊丝状支原体引起者,只对山羊类羊群进行免疫注射,绵羊类羊群可不考虑。绵羊肺炎支原体引起者,山羊、绵羊全部免疫注射。(2)勿从疫区引进羊只。(3)定期进行羊舍内外消毒。(4)加强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