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1.学科基本情况所属学院: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代码:工商管理、1202获得时间:2010年2. 学科、专业简介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以社会微观经济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其管理活动及决策的一般方法和普遍规律的科学。合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科(以下简称本学科)是2000年获企业管理硕士授予权,2003年获会计学硕士授予权,2005年获企业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010年先后获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授予权,2012年获得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4年获安徽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本学科已经汇聚了一支含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
2、金获得者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本学科在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等方向上,形成了深度融合工商管理理论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鲜明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科学技术
3、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每年发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高水平论文(著)近百篇(部)。3. 培养目标本学科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具备坚实宽广的工商管理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方向专门知识,准确把握工商管理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信息时代的工商管理高级研究人才。具体培养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 LO)如下:(LO1)素质结构。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科学人文素养和法律意识;恪守学术道德,遵循学术伦理;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4、有持续的求知欲望,能够正确评价自己;身心健康。(LO2)知识结构。具备坚实宽广的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统计学、运筹学等基础理论,系统深入地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管理软件工具的使用;准确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对管理变革的影响,深入了解和认识工商管理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理解和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LO3)实践能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问题发现能力;具备综合应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独立解决工商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LO4)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好奇心、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具备能够独立地从管理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扎实掌握工商管理学科规范的、常用的科学
5、研究方法;能够使用中英双语,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口头方式,清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展现研究成果。(LO5)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能够宏观把握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具有较好的预见未来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开拓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够主动探索新知识。(LO6)人际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交能力。4. 主要研究方向(1)战略管理(2)营销管理(3)生产运作管理(4)会计学(5)人力资源管理(6)企业信息资源管理5. 学制及学分学制为5年,最长不超过7年,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2学分。6
6、. 课程地图核心课程名称LO1LO2LO3LO4LO5LO6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外语(硕士)外语英语口语二外日语小波分析偏微分方程矩阵理论数理统计最优化方法随机过程管理研究方法系统科学决策理论与方法管理数据分析计量经济学博弈论高级管理统计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管理理论前沿公共实验(管理数据分析)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高级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组织行为学电子商务金融与投资理论证券市场评估与预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高级人工智能网络营销专题创新与创业管理专题金融与投资理论专题公共管理专题组织理论专题激励理论专
7、题文献阅读和开题报告学术交流创新实践助教、助管学位论文企业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经济学管理统计学7. 课程关系图8. 实践能力标准本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Practical Ability, PA)如下:(PA1)获取知识能力。具有掌握工商管理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熟悉工商管理学科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文献,了解所在专业及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信息;能够通过阅读最新学术期刊、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及时了解和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从而保障学术研究选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保障文献参考资料的选择和文献综述的历史性和及时性,保障研究内容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保障研究数
8、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保障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熟练掌握本学科文献整理方法和数据收集方法。熟练掌握文献资料的收集、归类、整理和评述的方法: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研究所需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计算方法。(PA2)学术鉴别能力。能够对本学科领域相关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能对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恰当的评价;能对已有成果与该研究的相关性进行充分有效的分析说明; 能对研究的总体价值和创新性进行可靠的评估, 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能的改垃方向和可行的改进方法。(PA3)科学研究能力。针对理论发展前沿以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能够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能够
9、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在学术合作中,能够与他人紧密合作,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课题调研和举办学术会议等实践活动中,具有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PA4)学术创新能力。善于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考,从新的研究视角对原有问题或理论进行系统性的评述或批判性的分析;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实现对传统理论的改进、提升和发展;能够在科学的分析框架下,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深化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的内涵并拓展其研究的边界;能够在中国特有的历史发展背景下,深入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发展与管理的新现象,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原理或理论解释;能够应用信息分析技术以及新数据,对工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
10、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探索工商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PA5)学术交流能力。掌握工商管理学科基本的学术交流规范,能够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使得信息、思想、观点得到顺畅有效沟通。能够独立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并宣读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与自己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同行进行交流。9. 实践教学地图实践课程名称PA1PA2PA3PA4PA5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学术交流实践环节(助教、助管)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学位论文10. 课程设置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考核学期考核性质备注一二三考试考查学位课公共学位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
11、62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2外语(一)硕士602外语602小波分析322选修偏微分方程322矩阵理论402.5选修不少于4学分数理统计322随机过程322最优化方法322专业学位课程管理研究方法322硕士课程选修6学分系统科学322决策理论与方法322管理数据分析322计量经济学322博弈论322高级管理统计学322博士课程选修满足最低学位课学分要求管理理论前沿322高级计量经济学322非学位课程公共课英语口语301必修公共实验(管理数据分析)161二外日语1002选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60选修专业选修课程战略管理322硕士课程选修学分应满足规定最低总学分要求营销管理322生
12、产运作管理322高级财务会计322高级财务管理322高级管理会计322人力资源管理32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322技术经济及管理322组织行为学322电子商务322金融与投资理论322证券市场评估与预测322企业管理学32运筹学32会计学32经济学32管理统计学3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322博士课程选修不少于2学分高级人工智能322网络营销专题322创新与创业管理专题322金融与投资理论专题322公共管理专题322组织理论专题322激励理论专题322必修环节开题报告1必修、计入总学分中期考核1学术交流1实践(助管、助教)962注:跨专业(本科专业非管理专业)及同等学力学生选二门,不计学分。11.科学研
13、究和学位论文本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迎接挑战”的宗旨,以学术创新为主线,围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复杂或前沿科技问题,鼓励自由探索,开展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瞄准国际水平,创新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建立高水平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机制。论文工作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选题、开题报告、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审、学位论文评议、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1)文献综述报告与选题博士生入学后应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选定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要求,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要鼓励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
14、领域或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该强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等相结合。(2)开题报告1)内容要求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等内容。开题报告应在第四学期完成。2)开题报告的审核开题报告的审核由各学院组织实施。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各学院聘请3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
15、进行论证,专家中的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50%。应同时邀请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导组的相关专家参加。博士生在开题报告会上应就所选课题进行详细报告。导师可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专家对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并提出书面论证意见。凡开题报告未能提出创新点的,不予通过。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通过、不通过二级评定成绩,该成绩作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的成绩。对“不通过”者允许半年内修改、补充,再次申请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取消博士生资格。4)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专家审议意见、结论需提交到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涉密的论文开题按合肥工业大学涉密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执行。(3)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论文题目
16、经学院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论证通过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拟订论文工作计划,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进行方式、完成期限等。对于科研经费的来源,试验器材的采购和加工计划等应尽早提前考虑并采取必要措施。博士生的科研及其论文工作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由学校下达的博士生业务费,只能解决部分少量器材、调研、上机、试验等费用。(4)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的中期考核是加强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次阶段性考核。1)中期考核时间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的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进行。2)中期考核的组织和实施。中期考核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实施。博士
17、生必须在中期考核时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介绍论文发表情况,并制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下一步论文发表计划和拟发表论文等内容。博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必须在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上提交。导师对该生的中期报告给出评语,评语应包括对该生已有工作的评价、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对后续工作的估计。中期考核小组一般应由原开题报告专家论证小组成员组成。考核小组根据博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和导师的评价,对博士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3)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结论可分为通过、不通过两档。对于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小组应提出整改方向,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如仍不合格,则应中
18、断博士生培养。4)博士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表可在教学管理系统上直接打印,存入本人培养工作袋,备案、存档。(5)学位论文预审、评议、答辩和学位按照合肥工业大学相关管理办法执行。12.培养方式与方法以博士研究生为学习和研究的主体,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训练和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建立以导师为主导、学术团队合作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训练和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开拓创新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13.必修环节(1)学术交流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必须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大型国内学术会议、校内举办的各种学术报告
19、和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可以获得1学分。(2)科研实践在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实践环节上,应积极营造创新、合作和竞争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校内外科研实践基地的作用,践行知行统一,将课内实验、课外科技创新、国内外企业实训、科研实战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和“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的科学精神。(3)助管、助教获准基本奖学金的博士生必须承担助教或担任二学年硕士生辅导员工作。助教课程为本科生公共基础课或专业(技术)基础课,助教课程累计学时不少于96学时。上述助理工作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修环节之一(计2学分),完成该项工作才具备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14.其他说明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学生应补修本专业至少两门本科阶段课程,列入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补:(1)企业管理学;(2)运筹学;(3)会计学;(4)经济学;(5)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