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 辱:承蒙B若望仆不相师 望:希望C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阙然:(时间)隔了很久D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留下【解析】 望:抱怨。【答案】 B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79220136】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居则忽忽若有所失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虽累百世,垢弥甚耳C亦欲以究天人之际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解析】 A 项,好像;B 项,即使;C 项,前者可译作“来” ,后者可译为“拿” ;D 项,在。【答案】 C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大底圣贤发愤之
2、所为作也B犹能引决C则仆偿前辱之责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解析】 A 项, “底”通“抵” ;C 项, “责”通“ 债” ;D 项, “失”通“佚”。【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C下流多谤议D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解析】 B 项,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C 项,下流:古义,处于卑贱地位;今义,卑鄙龌龊,不文明。D 项,夫人:古义,发语词,“人”与“情”是一个词;今义,正式场合用来尊称已婚或年长的女性。【答案】 A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导学号:79220137】
3、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且勇者不必死节C近自托于无能之辞D请略陈固陋【解析】 A 项,名词作状语,B 项,为动用法, D 项,形容词作名词。【答案】 C阅读文本选段,完成 69 题。(教师用书独具)【导学号:7922013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胜:尽,全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C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看见D略考其行事 考:考证【解析】 C 项, “见” ,通“现” ,表现。【答案】 C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5、是( )A成一家之言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略考其行事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解析】 A 项,古今义相同。B 项,发愤:古义为抒发愤懑;今义为决心努力。C 项,行事:古义为行 为事迹;今义为办事做事。 D 项,非常:古义为不平常;今义为表某种程度的副词,很。【答案】 A8对报任安书中的思想与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B司马迁认为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 “述往事,思来者” ,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C这封书信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写得情真意切
6、;作者“为情而造文” ,自始至终表达了悲痛的感情。D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解析】 C 项,说文章“自始至终表达了悲痛的感情”不妥,应该说作者感情复杂,全文悲痛、沉郁与慷慨激烈交织。【答案】 C 9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译文: (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译文: 【答案】 (1)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感到抑郁不舒畅,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所以叙述所经历的事情,让后世了解自己。(2)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珍藏在名山之中,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它广泛流传到四通八达的大城市,这样我就补偿了前番下狱受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难道还有悔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