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各具特色的国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1862227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具特色的国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各具特色的国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各具特色的国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各具特色的国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各具特色的国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很小,一般在 10%以下,有的国家该比重不到 3%。而在工业化的初期,这些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虽然较高,但并未像现在发展中国家那样存在大规模的富余劳动力,个别国家甚至还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例如美国) 。从整体上看,这些国家非农化与城镇化的进程是同步的。但这些国家受本国经济、历史、文化、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模式仍各具特色。 英国圈地式的强制性转移模式 英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始于 15 世纪末,止于 19 世纪中叶。从转移模式看,英国选择的是圈地运动式的强制性转移

2、模式。 英国的农村劳动力在圈地运动的暴力方式下被迫转向非农产业。英国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在西欧各国中也是最小的。随着英国非农产业的发展,从 15 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 18 世纪,甚至在个别地方延续到 19 世纪初期,英国经历了用暴力驱赶小农的大规模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造成了大量农业人口背井离乡,这些农业人口不得不受雇于手工工场,从而解决了毛纺织业对劳动力需求问题。 英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是建立在农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英国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所需要的粮食和作为原料的农产品主要来自国外。18 世纪 60 年

3、代,英国生产的粮食可以满足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出口。然而,随着英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的推进,英国消费的粮食、肉类和农业原料越来越依靠从外国进口。英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经历了资本积累初期的困苦后,其转移逐步步入正轨。特别是在 20 世纪初期以后,农村富余劳动力持续、缓慢地向工业、第三产业转移。 美国自由迁移式的转移模式 从转移时间看,美国从19 世纪 20 年代到 20 世纪 70 年代。从转移的具体模式看,美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属于自由迁移模式。从转移方向看,吸收农村劳动力的部门基本为大城市的工业部门和包括商业和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部门。美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流

4、动具有地域转换先于职业转换的特点。美国的农村劳动力在大规模工业化条件下自发地转向非农产业。美国地多人少,在工业化初期并未集聚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反,城镇化和工业化却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美国是一个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其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为 63%。但美国在 19世纪末就实现了工业化。一方面,工业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解决了地多人少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机械化而分离出来的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被快速的工业化所消化。 美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为工业发展解决粮食、提供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得以畅通无阻。由于

5、农业的迅速发展,美国的农业劳动力在工业化后期大量转向城镇非农产业。这种转移是以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为前提的。这表明,在美国农村劳动力迅速转移的进程中,农业不但未衰落下去,而是继续飞速发展。 “交通革命”在幅员广大的美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业的繁荣不仅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而且降低了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成本,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由迁移更加方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关键作用的还是铁路的建设。到 1887年,全国数以万计的大小城镇已由铁路网连接起来。铁路运输不仅适应了工业革命的物流需要,也促进了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进程。 日本“跳跃式转移”和“农村非农化转移”相结合

6、日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是发达国家劳动力转移成功模式的又一典范。日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日本政府针对本国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特点,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有效干预,走出了一条“跳跃式转移”和“农村非农化转移”相结合的道路。 日本政府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政府重点扶持规模较大的自立经营农户,鼓励小农户脱离农业,转向非农产业。1971 年,日本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在政府指导下,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规定从19711975 年,在城市郊区建立销售总额为 9 万亿日元的各类工业区,吸纳 100 万人就业,其中,6

7、0%来自农村。到1975 年 8 月,全国有 813 个城镇实施了这项计划,已建成机电、金属加工、运输机械等各类工厂 686 家,吸纳了大批劳动力,其中,半数左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日本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创造了条件。日本在战前的早期发展中,十分重视节约资本,充分利用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在日本工业吸收的劳动力的总数中,由劳动替代资本的创新吸收的劳动力所占比重为 80%,而由资本积累吸收的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仅为 20%。在 18801930 年的整个过程中,日本工业部门对农业劳动力的吸收率始终大于人口增长率,从而使经济能够实现现代化。而且,因缺乏自然资源,日本将教育体系视为国家优先考虑的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育范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