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职生因双亲失和引发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61998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生因双亲失和引发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职生因双亲失和引发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职生因双亲失和引发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职生因双亲失和引发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是一例因父母复婚后争吵而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大一男生,因父母争吵感到自己改变不了父母争吵的行为而出现焦虑、入睡困难等症状。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特点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有所好转.睡眠得到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高职生 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 .169 1 一般资料 1.1 人口学资料 张某,男,19岁,北京某高职大一学生,北京出生,独

2、子。父亲是公司部门经理,母亲是家庭主妇,工薪家庭。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因祖辈财产分配纠纷离异,自己跟随父亲生活,与母亲见面不多。一年前,父亲买了房,母亲与父亲复婚,但婚后时有争吵。张某从小成绩不理想,勉强考上大专,现在住校,一周回家一次,在班中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偏内向,喜欢看动漫,生活上追求完美。朋友不多,对集体活动较无兴趣,但对精神生活有追求。 1.2 成长史资料 足月顺产,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两系三代无精神疾病史。童年期除经历父母离异外,无其他重大生活事件。 1.3 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 求助者精神状态良好,注意力集中,口齿表达清晰,思路清楚。无躯体异常,社会交往状况良好。

3、1.4 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标准分60分,提示中度焦虑。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2.1 主诉 近一个月来因父母争吵而焦虑,头痛、入睡困难、心慌、做事不能专心。 2.2 个人陈述 我小时候父母离婚了,这使我在那时候感到非常压抑。随后我只跟随爸爸生活。一年前,父母复婚了,我本来很高兴,以为自己的家庭终于完整了,结果不到半年,父母又开始吵架。我现在长大了,觉得有能力去帮助父母解决他们的问题了。我试着劝过父母,可是没用,他们一直争吵。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很着急,没心思学习,总是玩游戏。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对。在我父母的问题上,我特别着急,整天睡不好觉,可是没有用。我特别想快点找到一种方法

4、,来修复父母的关系。 3 观察和他人反映 3.1 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洁得体,说话有礼貌,语速正常,逻辑清楚,谈到自己父母的问题时,情绪略显激动,语速加快。自知力完好,有求助愿望。 3.2 他人反映 据求助者的同宿舍同学反映,求助者平时生活学习状态还可以.就是一回到宿舍就打游戏,不爱跟别人说话,到了晚上有时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4 评估与诊断 4.1 评估诊断 张某由于父母复婚后经常吵架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不良情绪持续1个月,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保持行为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

5、,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4.2 鉴别诊断 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相应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疾病、焦虑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5 病因分析 5.1 生理因素 未见明显生物学原因。 5.2 社会因素 童年期父母离异给求助者的成长造成一定影响,并且父母复婚后的情感生活不合也给求助者带来负面影响,使求助者对爱情、婚姻产生惧怕、焦虑的情绪,并且求助者平时与人交往较少,使得其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5.3 心理因素 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认为自己已经成年,有能力去解决父母的感情问题,是导致其行为及不良情绪的原因,

6、进而导致其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加之追求完美的个性,一定要求父母的感情生活完美,自己才能满足。 6 咨询目标的制定 依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6.1 近期目标(具体目标) 第一,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父母的感情生活我才能够心满意足。 第二,改善焦虑情绪。 第三,改善睡眠。 6.2 长远目标(终极目标) 第一,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学会自我心理调控。 第二,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 7 咨询方案的制定 7.1 方法与原理 7.1.1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7.1.2 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引

7、起人们情绪困扰,真正引起人们情绪闲扰的是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因素,所以要改变情绪困扰应做到改变自身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在该疗法中,不合理认知是最难被知觉的内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往往是绝对化的、过分概括的以及糟糕至极的想法。在此案例中,求助者的“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父母的感情生活才能够心满意足”的认知即是不合理认知,属于绝对化的要求,是需要重点改变的。 在该疗法中,外界事件为A,人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该理论的核心又被称为情绪的ABC理论。 7.2 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 咨询师与求助者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向求助者说明双方 7.3 时间和费用 与求助者商定,每周一

8、次,共四次,每次50-60分钟,定在每周三下午。费用:免费。 8 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心理帮助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 结束与巩固阶段(再教育阶段)。 8.1 第一次咨询(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2014年5月7日。 8.1.1 目的 第一,了解基本状况; 第二,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第三,确定主要问题; 第四,澄清咨询目标; 第五,进行咨询分析。 8.1.2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8.1.3 过程 第一,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和规则; 第二,摄人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内心矛盾、A

9、BC及改变意愿; 第三,做心理测验(SAS焦虑自评量表); 第四,把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 第五,确定咨询目标; 第六,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第七,寻找求助者的ABC; 第八,布置咨询作业: 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父母复婚后争吵。 不良情绪C:焦虑。 不合理信念B:我必须改变父母争吵的事实,否则我就不舒服。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8.2 第二次咨询(心理帮助阶段/领悟阶段)2

10、014年5月14日 8.2.1 目的 第一,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第二,使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以及自身不合理信念的关系得到领悟。 8.2.2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8.2.3 过程 第一,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很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第二,进一步评估父母争吵令自己不安的事,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第三,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最后帮助求助者列出与此项问题相关的不合理信念: 我必须通过自己的劝说改变父母争吵的行为。 只有父母不争吵才是正常的家庭生活。 只有父母不争吵我才能够安心生活、学习,否则我就会变得很颓废。 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认真思考上述不合理信念,目的是协助求助

11、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外部事件转移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同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8.3 第三次咨询(心理帮助阶段/修通阶段)2014年5月21日 8.3.1 目的 第一,帮助求助者修通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 第二,帮助求助者建立理性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8.3.2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8.3.3 过程 第一,反馈咨询作业: 求助者已明白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强度降低。 第二,针对上述列r的不合理信念经与求助者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合理信念: 父母的争吵并不是我能靠自己的意志去改变的。 争吵的夫妻很多,争吵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并非不争吵才是正常的。 父母

12、有他们的生活,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不能因为他们选择了我不喜欢的生活方式而放弃自己的正常生活。我并不能左右父母的生活,我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的事,例如正常学习、与人交往,这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我的样子。 第三,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进行反复认真思考,旨在协助求助者把注意力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外部事件转移到关注非理性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非理性信念的关系。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项提出的理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做合理自我分析(RSA)并进行认真思考。 8.4 第四次咨询(结束与巩固阶段/再教育阶段)2014年5月28日 8.4.1 目的 第一,巩固

13、咨询效果。 第二,结束咨询。 8.4.2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8.4.3 过程 第一,反馈咨询作业。 求助者已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不是父母争吵这个事件本身,而是这些不合理信念的困扰。求助者自我感觉良好,症状基本消失。 第二,做SAS测验,标准分40分。 第三,结束咨询,作咨询回顾和总结。 在对求助者做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知转变,扩展到生活其它领域中去。 9 咨询效果评估 9.1 求助者的评估 焦虑心情平静了,急躁、失眠的症状基本消除。 9.2 心理测验的评估 求助者的SAS测验得分标准分40分,提示焦虑情绪基本消失。 9.3 咨询师的评估 发现求助者焦

14、虑情绪基本消失,情绪稳定,改变了不合理的认知,正积极的学习、生活、与同学交往,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10 总结 求助者张某因父母复婚后争吵而产生焦虑情绪,这在大学生当中是比较普遍的,人们普遍的认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改变父母,因此在改变不了父母的行为时,他们认为行为受挫,导致焦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求助者往往认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不合理认知。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特点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查找到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已经能够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使得焦虑情绪有所好转,睡眠得到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是一次较成功的咨询。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12.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民族出版社,2012.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民族出版社,2012. 【4】王济发.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 【5】周健颖.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J】.考试周刊,2013,(53).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