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1(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86180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1(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1(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理解李约瑟公正地对待每一种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 2.引导学生理解文明对话的作用、必然性,自觉地成功地进行文明对话 教学重、难点: 本文思辨性较强,推导过程严密,须着重引导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可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亦或从近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入手亦或直接进入(如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核心部分,着重的论述了作者涉足中国科学与文明的历史研究的原因,揭示自己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作者简介: 李约瑟(19001995) ,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

2、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19721975) 。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 (7 卷 34 分册) 、 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本文节选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凝聚着李约瑟后半生心血的长卷著作。书的英文名原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请人为中译本题写书名时改为现名。在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与“技术”(technology)有着明确区别,而且在其论述中也是把“科学”与“技术” 、 “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区分开的,作者在本书中所探究的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促进其发

3、展的内在原因,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我们应该从作者的原书名去理解他的写作理念。 三、朗读课文,注意字词 回溯( ) 云翳( ) 伽( )利略 伽( )马刀 伽( )蓝 四、研习课文: 1.李约瑟是一位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科学家,他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呢? 提示:科学史地位西欧中心主义者的错误观点 缘由主题 (重要) 古代地中海各民族 中国未被发现 肯定新月地带、印度民族(偶然性) 作者抽丝剥茧般的娓娓道出原委,揭示出全书的主题 2.全书的主要内容著名的李约瑟难题,着重分析,让学生们明白相互之间的联系 提示:1、2 段,17 世纪前后中国对于科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4 段中国古

4、代科学存在缺陷理论滞后,并在承认该前提的情况下提出疑问“公元 3 世纪到 13知识水平”? 5、6 段既然存在缺陷,为什么科学技术又有长足的发展?既有发展,为什么不能成长为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7 段在中国的早期社会,为什么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8 段中国为什么能产生有机自然观? “有机自然观”也就是中国道家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外对比展开分析。 从这八个问题中提炼出作者的评价:(1)中国古代科学停留在经验阶段并只有原始论;(2)尽管中国在理论和几何方法体系方面没有创造出“希腊奇迹” ,但中国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具有较高理论和方法论水平的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前面;(3)尽管中国在 15 世纪以前有着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并能使之有效地加以运用,但中国始终未能创立出“近代科学” 3.我们应怎样评价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贡献?结合 3、4 两段 提示:引导学生找出书的宗旨,以及作者的人生信念,我们应以务实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历史,去评价科学技术史。不仅仅是对中国的如此,对一切民族的都应如此。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书序,缘由主题内容宗旨指导思想(板书加讲解),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学习作者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