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化学教学中怎样实施创新教育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新不仅仅是发现那些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也包括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那么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就我的拙见与同行切磋。 一、创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比如在分子这节内容中,演示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缩小的实验,并分析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时候,就有一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两种相同状态的物质混合总体积都缩小呢?有没有增大的呢?这个问题的
2、提出,说明他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于是我高度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虽然他提出的这个问题不利于分子有空隙的解释,但不能制止学生提出看起来不相关的问题,因为这样就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 1、动机是创新的条件。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感”那儿获得的。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的思维,经长期研究,他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出“红三角”牌纯碱,而获得
3、了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2、严谨是创新的作风。 许多发明创造往往诞生于偶然的机会中,一时疏忽,可能会导致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冒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到这一机会。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科学研究,必须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3、顽强是创新的精神。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
4、千次的失败中获得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他顽强、冒险的结果。他从小随父从事军工产品的研究,在研制硝化甘油时,多次发生爆炸,他本人被炸伤,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没有放弃研究。市里不允许做实验,他就把实验迁到湖中一只平底船上,从而获得了成功,成了大发明家。所以,创新必须有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 三、改变实验方法,创新实验内容 1、增加操作实验。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少的情况下,如果每一节与实验有关的化学课用课件是不实际的。有机化学反应相对无机化学反应更复杂,除了实验现象识记,反应物、生成物结构简式,化学键的断裂、形成的理解更为困难。用课件中的Flash描绘是不错的,但还有一种实
5、验方法:从实验室取来小型球棍模型,让学生分组动手组装有机物,动手操作微观中的分子间进行的反应过程;然后让学生在讲台上一边操作一边叙述反应过程,比如哪个键断裂、又形成哪个新键、产物是什么、反应类型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知识从感性升华为理性。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操作能力,就必须努力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采取各种措施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 2、用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NH3的喷泉实验”,用简单的装置是否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正确答案:用手捂住烧瓶,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水被倒吸入烧瓶,形成了喷泉。而我在讲这个实验时,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探究其它方法能否
6、形成喷泉,有的组与高考答案一样,也有别于高考答案,学生们讨论后亲自操作,用酒精洒在烧瓶底上,利用酒精挥发带走热量,使烧瓶内空气收缩,水也被吸上来,即形成了喷泉。这样做会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实验、未知事物,培养其创新意识。 四、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了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氮气
7、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上述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领略“创新”成功的滋味。 总之,化学自主学习能力是逐步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涌现出许多的创新人才。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