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征北战观后感 XX 字春节期间自己没有看电视,更没有欣赏那花花绿绿的晚会节目,到是静下心来比较仔细地看了两遍老电影南征北战 ,第一遍看的是 1974 年由北影厂重拍的彩色片,第二遍看的是上影厂 1952 年拍的黑白片。虽然都是相同的故事情节和内容,都是强大的演员阵容,但彩色片子的效果比起黑白片来差远了,彩色片演员的身材普遍发胖,年龄偏大,同样的台词有些鹦鹉学舌的感觉。黑白片南征北战发行放映已经整整六十年了,它在中老年观众里印象深刻,令人百看不厌,一些台词大家都能背颂,它在我国的战争影片中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大概是 1961 年,当时放寒假小学生买票只需五分钱。从那时起一直到
2、现在, 南征北战看过不下几十遍,尤其最近几年,自己感觉像这样的老影片越看越有味道。记得刚从黑龙江回来时,我在街道的集体工厂上班,厂里有位采购员当时已经七十岁,据说以前当过国民党军队的副团长(后参加起义),一次看完电影他对我说:“影片中的李军长应该是李仙洲, ”又说“电影把这帮人(指国军)说的太不堪一击了。 ”我说:“不管您怎么看,国民党军队毕竟战败了。 ”他又说道:“论打仗,毛主席确实有两下子。 ”聊天中他还提到什么新兵怕炮、老兵怕号,意思是新兵怕打炮,老兵怕吹冲锋号。他还告诉我说如果炮弹打来时要赶紧卧倒,这样炸不着。我说那炮弹正好落在身上怎么办呢?他笑着说那就没办法了,但那样的情况很少。由于
3、是邻居,那时我经常去他家看电视,还曾经一块儿去工体看过球赛。这部影片说的是华东野战军的一支部队遵照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实行战略转移,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故事,华东野战军的指挥者是粟裕将军,他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军事家。毛主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 ”他还说:“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赢得战争。 ”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完全体现了毛主席的这一英明论断。军队中支部建在连上,充分发挥政治作用,在解放区,每个村子里都有党的领导,村干部组织群众筹集物资,抬担架、运公粮、人民群众积极支援革命战争。陈毅元帅曾感慨地说解放战争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
4、出来的(大概意思)。的确,蒋介石虽然有美国的大力援助,虽然有美式装备的800 万军队,但是他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民心。现在有个别年轻人对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很不以为然,还有人荒诞的认为,如果让蒋介石领导,依靠美国,中国会比现在还强大,这种想法太天真了,太无知了。大家都知道,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诸侯割据、军阀混战,老百姓一直没有过上太平日子。近代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家经济和军事落后,世界上哪个小国都想欺负中国,赔款割地、无数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让国人倍感耻辱,帝国主义从来就是瓜分中国,他们决不会让你强大起来。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工农红军,领导劳苦大众闹翻身,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终于推翻
5、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胜利来之不易。影片中服装和道具都非常符合当时的年代,老百姓穿的棉衣棉裤,老头儿戴的毡帽,肩挑的担子、手推的独轮车,每位演员所饰演的人物也都非常到位,陈戈饰演的我军师长,汤化达饰演的师政委,冯喆饰演的高营长,刘沛然饰演的张连长,张瑞芳饰演的村长,铁牛、仲星火、王淇、孙永平等饰演的我军战士,每个人物既鲜活又各具特点。项坤饰演的敌张军长,白穆饰演的敌参谋长,阳华饰演的敌李军长也都非常精彩。影片的导演是成荫和汤晓丹,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我们看到的影片不象是在演戏,看到的场面宏伟壮观如身临其境一样。老电影真好, 南征北战拍的真棒!它就像一瓶陈年的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品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