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妈富隆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妈富隆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停药后月经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则有明显的改善,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
2、 妈富隆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持续性无排卵、多卵泡不成熟、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特征,是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最常见的原因。临床上多有月经紊乱、闭经、无排卵、多毛、肥胖、不孕和双侧卵巢增大呈囊性改变的症状,但因排卵障碍而致不孕则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切病因不详,目前认为是卵巢产生过多雄激素,而雄激素的过量产生是由于体内多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协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多囊卵巢综合征已逐渐成为妇科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且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发现此病多起病于青春期初潮后,年龄在101
3、9岁之间,病理生理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一定的联系。有国内文献报道,若错过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时机,会严重影响女性的子宫内膜,增加患2型糖尿病、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因此,此病一经确诊,应立即给予有效的治疗1。以往,大多数病例均采用妈富隆进行治疗,但治疗后发现效果并不满意,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因此,本院积极探讨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妈富隆进行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或病理确诊,符合2003年鹿特丹会议的修正诊断标准:(1)排卵过少或
4、不排卵;(2)高雄激素血症或有雄激素过多的临床表现;(3)超声检查确定有多囊卵巢时,每侧卵巢至少有10个以上直径小于1 cm的卵泡,排除肝、肾上腺疾病患者2。临床上多有肥胖、多毛、月经稀发或闭经等表现,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年龄1519岁,平均18.2岁;对照组44例,年龄1419岁,平均17.8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对照组患者采用妈富隆进行治疗,于月经周期的第5天开始口服妈富隆,1片/d,连续21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250 mg,3次/d3。治疗结束后,观
5、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停药后月经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则有明显的改善,提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停药后月经恢复情况的比较 停药后随访调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月经,对照组患者只有38例恢复正常月经,占86.4%,两组比较,观察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6、统计学意义(2=4.47,P 2.3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的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1例轻度恶心,1例头晕,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出现3例突破性出血,3例恶心,2例头晕,并发症发生率为18.2%,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06,P 3 讨论 据国内文献报道,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其中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为主要原因,高雄激素和游离脂肪酸可抑制肝脏胰岛素清除效果,从而导致胰岛素过多,由此可见,降低雄激素和减轻胰岛素抵抗是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4。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糖药,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
7、摄取和利用、抑制葡萄糖原异生的糖原分解,从而改善糖代谢,降低体重5。此外,二甲双胍还能降低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改善多毛症状并能增强妈富隆的治疗作用。妈富隆为短效口服避孕药,含有地索方诺酮0.15 mg和一雌二醇0.03 mg,可抑制雄性激素所对应的靶细胞作用促进睾酮代谢,并对垂体黄体生成素的分泌产生负反馈,抑制黄体的恶性循环。但是,妈富隆有增加体重的副作用,且不能改善甚至还削弱胰岛素的黄体生成素分泌,打破了黄体生成素与高雄激素之间敏感性,因此,两者联合应用于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相互促进药性,弥补不足,使得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6。 在本研究中,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
8、.05),观察组则有明显的改善,提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奚杰,张福霞,黄平.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4(8):123-125. 2 雷丽.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体会.中医临床研究,2010,2(22):115-116. 3 黄会霞,田葱.34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刊,2009,36(20):25-27. 4 胡美霞,梅媛媛.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41例的临床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9):103-105. 5 胡小兰.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66-67. 6 唐玲.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60例.广西医药,2008,31(8):1226-1228. (收稿日期:2011-09-21)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