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胜古迹的对联及赏析名胜古迹对联,是指在修建名胜及古迹建筑时,由名人志士所著、具有押韵形式的诗,同时也包括后续名人志士途径时,即兴留下的纪念形式的诗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胜古迹的对联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赏析:这是杭州西湖岳坟前的两副对联。第一副对联为岳飞叫冤,毕竟,莫须有之罪,是不能服天下的;百战忠魂,安息于此,魂兮归来。第二副对联在强烈的对比中见出对联作者鲜明的爱憎。清朝乾隆年间秦大士游岳坟,很有感慨,写出如下对联:人至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赏析:作为珍贵木材,桧木本无辜,但因为秦桧,因为人们“恨屋及乌” ,于是
2、它成为了人们不齿的对象。下联秦大士把自己写进去,写自己的愧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作恶,后人反思。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云南黑龙潭联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西湖平湖秋月联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颐和园涵远堂联赏析:主要是由于道教的影响,中国古人跟自然是非常亲近的,所以名胜古迹对联中,写景联就占了很大的比重。上面三联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它们都十分切合当地当景。尤其是第三副对联,将大景物与小情趣结合起来,令人回味再三。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西湖天下景联雨雨风风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苏州网师园联赏析:同样是写景,这两副对
3、联除了内容优美之外,叠词的成功运用是一大特点。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滕王阁联赏析:“我辈复登临” ,这是借用了孟浩然的诗句。“奇文共欣赏”中的“奇文”指的是哪一篇奇文?“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 “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景物雄奇壮美。此联妙在景物与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联赏析:上联楼之高,景之美,下联写心之大,境之阔。请联想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题于苏州拙政园的这副对联,其实王籍的诗句,原诗如下: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赏
4、析:不过,拙政园把这两句拿来用上,应该写的不是实景,而是带有一点象征意味。所谓“蝉噪”与“鸟鸣” ,应该是指喧嚣的结尘吧,所谓“林静”和“山幽” ,是指心静、心幽。反衬的效果,确实令人印象深刻。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近华浦联赏析:“曾经沧海难为水” ,是借用了元稹的名句,而浦口,当然可以泊舟,泊舟的目的是“上高楼” ,追求上进,欲穷千里目,这么一点,对联境界顿时开阔。有鹤松皆古,无花地亦香。济南历下亭联赏析:有鹤,松更显古气;地灵,所以无花也香。这样的景物,幽美;这样的想法,也有芬芳之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西湖冷泉亭飞来峰联赏析:此联提出两个问题,有没有答案?对联作者不给你
5、提供,也无须提供。它引导你在浏览的时候想一想,就达到自己的目的了。其实,这类天问式的问题,只怕很难有个明确的答案。似洞非洞造成仙洞,无门有门是为佛门。青田石门洞联赏析:“似”与“非” 、 “无”与“有” ,既对立又统一,近似文字游戏,却说出了事理和佛理。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普陀普济寺联赏析:乾坤大而有气度,于是“我”才能静下来;那些人,要追名逐利,就让他们追逐吧。井水不犯河水,你忙你事,我行我素。当然,对联对众人因逐利而忙是有微词的,而对“我”心之静,则颇为孤芳自赏。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扬州迎月楼联赏析:上联写此地人文荟萃,下联得更有豪气, “第一楼” ,把其它楼都比下去了。而扬州,在古代是个极为风华之地。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扬一益二” ,读着这些句子,不免令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