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财政策略论文:当前种业的财政策略论述.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50708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策略论文:当前种业的财政策略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财政策略论文:当前种业的财政策略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财政策略论文:当前种业的财政策略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财政策略论文:当前种业的财政策略论述 单位:山东省财政厅农业处 种子是连接政府与农民的“桥梁”,担负着传递惠农政策、放大支农效果的特殊作用。种子虽小,但连接着农村千家万户。使用良种不仅可以减少水、肥、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相对于农业生产的其他要素和环节,种子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和较高的投资回报,可以更加直接、有效地把强农惠农政策和公共服务传递到千万农民手中,使财政支农投入的效益更高,效果更明显。近年来,中央和省财政围绕良种研发和农作物、畜禽良种补贴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政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充分体现了种子的这

2、种特殊作用。 山东省种业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良种贡献水平虽然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目前,我省良种覆盖率已达97%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科技贡献率达40%以上。与1978年相比,2010年我省小麦单产提高了1.67倍,玉米单产提高了1.28倍,粮食总产量在播种面积减少20%的情况下翻了近一番,其中良种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严重不足。一方面,农业科研单位把过多资源放在商业化育种上,对事关种业发展后劲的基础性研究重视不够,导致种质基础狭窄、突破性品种少的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本该承担商业化育种任务的种业企业却实力不足,科研投入水平偏低,一般

3、不足销售额的1%,我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登海种业,2010年科研投入仅占其销售额的5.1%,而跨国公司的科研投入一般在10%左右,有的高达20%。(二)种业企业群体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种业市场的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亟待提高。目前,我省持证种子企业已达431家,资产规模82亿元,分别占全国的5%和10%,年销售额56.3亿元,实现利税11.3亿元,在培育种业市场、保障良种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省种业发育时间短,市场准入门槛低,种业企业多小散、无序发展、不当竞争等问题突出。同时,受劳动力、土地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影响,种业企业科研、生产、营销成本不断攀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之普遍存在

4、的资金短缺等难题,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远远不具备与国外种业巨头展开竞争的实力。据统计,目前国内前10家企业种子市场份额仅占13%,而美国孟山都和杜邦先锋两家企业就占到60%以上;我省现有种业企业中,符合农业部最新种子生产许可条件、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的只有11家,若不进行资本注入或兼并重组,其余近98%的企业将被淘汰。(三)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虽然有了显著改善,但扶持力度小、服务水平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中央和省委连续多年出台“一号文件”,对加强良种培育推广、发展现代种业作出部署。今年,国务院专门出台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将农作物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高

5、度,对发展现代种业作出更加全面、系统的部署。作为农业大省,我省也始终高度重视种业发展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率先实施了农业良种工程,专项支持农业新品种培育,并结合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农作物良种补贴等专项实施,加快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应用,逐步确立了省级财政扶持种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但与现代种业发展要求相比,现有政策体系不健全,投入力度小且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水平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亟需尽快完善和加强。 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在制度设计上,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对关系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体系、市场监管手段的支出,应积极

6、予以保障;进一步调整财政资金投向和重点,推动种业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种业各个环节、各种要素的内生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合理化水平;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确保政策扶持与市场调节的同向共振,营造有利于现代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一)加快推进“两个剥离”。目前,我省种业发展仍延续科研单位从事育种、种子企业负责生产销售的传统模式,已远远不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要求。应通过财政政策引导,让科研单位在职责和任务上“归位”,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领域,使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各得其所,形成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补充促进的新格局。为此,一方面,要推进科研单位与商业化育种的剥离。进一步明确科研单位的“

7、源头”创新主体地位,加强财政资源配置、科技成果评价和科研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调控,引导科研单位集中精力开展“源头”创新;另一方面,要推进科研单位与其创办的种子企业的剥离。科研单位任务“归位”以后,要切实保障人员机构经费供给,为其下属种子企业剥离创造条件,以使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能够专心从事“源头”创新活动。(二)优先支持“两大重点”。在实现“两个剥离”后,应结合农业良种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源头”创新主体和商业化育种主体这“两大重点”的投入力度。对承担“源头”创新任务的科研单位,应重点支持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着力做好种质资源搜集保护、育种材料改良创

8、制、育种理论方法研究和种子检测、生产加工技术研发,快速提升种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对规模较大的种业企业,应重点支持加强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种子加工、良种推广与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集中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集团,切实提高民族种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三)深入整合“两种资源”。目前我省已拥有的种业资源规模庞大、分布广泛,今后关键是通过财政政策的推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是推动种业科技资源的纵向整合,研究制定财政激励政策,鼓励科研成果、育种资源和人才向企

9、业流动,加速弥补种业企业育种科研能力弱、创新水平低的“短腿”。二是推动种业企业资源的横向整合,创新财政扶持方式,鼓励种业企业上市融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同时,鼓励社会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军种业,促进种业企业规模扩张和实力增强,尽快提高种业市场集中度。(四)着力搭建“两个平台”。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全方位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种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推动建立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在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强化品种权执法的同时,积极建立重点作物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开展创新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推动建立种业资源整合应用平台。支持科研单位将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实习基地等公共平台向种子企业开放,切实解决育种企业科研设备不足、条件落后等问题,为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提供支撑。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