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培养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尝试着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生命教育。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培养认真分析。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阅读为魂,要以生为本,以文会话,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生命教育培养 语文的人文性赋予了它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小热爱生活,创造美好人生。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呢?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尝试着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生命教育,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滋养他们茁壮成长。 一、在阅读教学中捕捉生命教育的契机 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
2、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真理的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面对蕴涵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学科,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让栽下的这棵梧桐树,成为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一方绿意盎然的圣地。 如学完秋天的怀念后,我有意挖掘这样一个话题:“学到这儿,你想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和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有生说:“你是个不幸的孩子,但生命是可贵的,应该珍惜,幸亏你及时明白了母亲的用意,走出了生命的阴暗。”也有的说:“你应该心胸开阔,珍惜生命!”听了学生的忠告,我又趁热打铁,让他们谈谈怎样珍爱生命。学生联系实际,有的就“骑车逞能”来说,有的从“赶
3、时间不吃早点”来讲,有个学生是这样说的:“原来,我做了不好的事,父母就要责骂我。当时我真恨他们。现在想想,他们是为我好,是让我的生命活得有价值。所以,我要改掉自己的毛病,以此感谢父母对我生命的负责。” 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话语,我由衷地感到:只要老师善于挖掘,巧妙引导,学生一定能体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也能领会教育的真正内涵,个中的道理也一定会像扎根沃土的大树一样深深地扎进心田,指引他们健康成长。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二、享用课内阅读的盛宴,汲取滋补生命的营养。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以生为本,以文会话,注重阅读理解和感悟,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
4、精神世界。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就是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编课文,有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等,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注重让学生阅读感悟,也要注重让学生实践体验,像“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实践体验生命价值、挖掘生命潜力的好教材。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开展“环保金点子”的征集活动,让学生明白:不但要珍爱人的生命,也要尊重自然的生命,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
5、境密切相关,人类只有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把我们的生命教育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与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相吻合。 三、置身课外阅读的花园,感受百花绽放的精彩 学习语文需要两条腿走路,即“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小学生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教师要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的变化,知识的增长,先引导学生阅读注音读物,再读纯汉字读物,先引导阅读短文,再读长篇文章或整本读物。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一篇文章,如何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摘录好词佳句,制作读书卡片,撰写读书笔记,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6、。教师要经常组织亲子读书会,召开读书汇报会,开展读书评比活动,通过多种载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四、拓展阅读空间,珍爱生命意识 教师应充分发掘和善于利用语文新课标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合理设置三维目标,在注重传授知识、方法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自觉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与人性的涵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激活文本,品味语言,在芝兰般馥郁芬芳的语文氛围中,让师生、生生和文本之间能轻松架构起一座座思想、情感自由交流与沟通的立体桥梁,引领学生们走进一个个名人巨子抑或普通民众鲜活的内心世界之中,去呼吸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去叹服蔺相如“先国家之急
7、而后私仇”的宽广胸襟,去涵咏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诚与热烈,去体味史铁生徘徊地坛、去意彷徨的苦痛与艰难,去感佩贝多芬“我要紧紧扼住命运咽喉”的刚毅与坚忍,去体察果戈理笔下小人物“含泪微笑”的善良与挣扎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力求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不可复制的成长体验与精彩纷呈的生命教育过程。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面对生活的磨难,你必须扬起自信的风帆,鼓足生命的勇气,勇敢地战胜它,才能在磨难中走向成熟。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推荐富有教育意义的名篇佳作,通过一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和可歌可泣的人物,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珍惜生命的
8、意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奥斯特洛夫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冰心的谈生命、张云成的假如我能行走三天这些感人肺腑的经典之作,让学生敞开心灵去阅读、感受,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形成情感活动,审美感受和思维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去感悟生命的意义。 通过阅读,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是美好的然而生活以是无情的。生活中常常随时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困境和险情。教师要与学生及时沟通,多从精神上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示范引导他们,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教育是培植生命的事业。教育的价值,在于真诚地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阅读为魂,要以生为本,以文会话,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实实在在地享受生命的美好、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滋养他们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论、主编李景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