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改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课程改革就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一、实施课改,改变教学观念 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使不同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自觉地
2、接受教育。 其次,不把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 最后,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实,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学生创造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二、实现“两个转变二个优化” 初中语文课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二个优化”。表现在: (一)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1)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解转变为启发教学。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大到篇章,小到
3、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 (2)教学思维由机械模仿转变为创造性思维。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
4、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搞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遵循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
5、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初中语文课改中常见问题 (一)不能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虽早已成为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新教材为教学只提供了基本的内容,并未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思考、去创造,还需要教师去指导、去点拨。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说随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扶、帮、引,因为课程门类增多
6、,内容扩大加深,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大大提高。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造个性渗透于研讨教材的过程中,涌动于课堂教学中,把语文的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精心构思教案,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力求做到课前备课兼顾学法,课堂教学法,课后辅导点拨,强化学法,让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条鱼,而且还有钩“鱼”的方法,学生才有吃不完的“鱼”,才有乐趣吃“鱼”,使静态没有生命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具有探索性地研究问题,引导、启迪学生探索问题,从而实现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彻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
7、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 (二)追求形式,忘了本质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而现在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本质视而不见,单纯刻意地追求教学的招数、技巧,以为教学花样翻新、热热闹闹,便是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于是课堂上的表扬之声不绝于耳,模拟表演、创新情境但细细品味,只是图形式、摆花架子,很少为语文教学内容服务,合作学习内容浅表层次,造成大量有效时间的浪费,教学任务完不成,致使该教会的知识没有教会,该形成的语文能力没有形成,教学效果低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