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师应有“良知”之本 摘 要:教师资源可以理解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其教学目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提升教育品质而可以随心而动、运用自如的知识、情感、智慧等综合素养的总和。在语文课堂里,教师资源的运用情况,是最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的。 关键词:教师资源 语文课堂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3-0043-02 同上一篇课文,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语文课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师资源运用的不同造成的。事实上,这种课堂也正在当下成千上万间教室里天天上演着。所以,关注并探究教师资源在语文课堂里的运用现状,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下面
2、主要从教师自身的知识、情感、智慧三方面,来阐述教师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一、知识性资源 博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寿镜吾老先生在少年鲁迅的眼里是博学的,因为他虽然是一位宿儒,当学生在课堂里读书的时候,先生也在陶醉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这类让少年鲁迅疑心是极好的文章。梁实秋眼里的徐锦澄先生是渊博的,因为“徐先生自己选编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上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
3、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 。可见,一个眼界开阔、知识面广、有时代气息的语文教师,将会使学生终生难忘并获益良多。一位年轻教师上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师让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李白。第一人说李白是酒仙,大家觉得很平常;第二人说李白是诗仙,也没有什么稀奇,因为文章页下的注解上就有;还有人说李白是隐士,不少学生觉得有点好奇了;当教师说到李白还是一名剑客时,学生则是一脸茫然,一个书生,怎么可能是一个剑客?这时教师顺势发挥,眼睛一亮,语调一扬说道: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的剑术也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在当时,李白的诗,裴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
4、唐朝“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之下,居唐朝第二。教师的一番话,不仅为解读全诗做好了必要的铺垫,也为激发学生课后了解立体的丰富多彩的李白人生打开了一扇窗户。而在时下的语文课上,这种语文教师舒展自如的教学姿态似乎已经难得一见了。更为糟糕的是,我们的课堂评价也严重地束缚着教师的手脚,尤其是在公开课、评优课、竞赛课之类的展示时,评委手中的那张打分表,让上课教师唯恐动辄得咎,而选择按照其功利的要求亦步亦趋。教师知识的张力被视为多余或旁逸斜出。当然,我们并不是主张脱离教学目标毫无节制地由教师尽情发挥,卖弄或炫耀自己的知识,而是要在预设的基础上,针对学情有的放矢地加以旁征
5、博引,使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融通,使已知与未知架起桥梁,让学生由课堂走向课外、走向生活、走向世界。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具有张力,学生才会爱上语文、热爱生活。 二、情感性资源 语文课堂情感从哪里来?从文本来,从学生来,从生活中来,不错。但是,假如缺少了教师情感的参与,那么即使这些资源再丰富,也可能只是一滩静止不动的死水。教师的情感,有时要像苏小妹投于窗前水池的石子,激起苏东坡情动辞发;有时要如白居易笔下点燃原上草的火星,让枯萎的野草化作肥料孕育来年的生机;有时要像贝多芬交响乐的高潮,让听众领略到生命激情的酣畅漓淋;有时要像摇篮曲的温婉,让疲倦的身心回到童真的快乐与甜蜜时刻中。著名
6、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讲课声情并茂,注重熏陶感染,被誉为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另一位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独创语文情境教学法,以情感教育为旨归,开辟了语文情感教学的新天地。可见,丰沛的教师情感资源是保持课堂生机的活力之源,也是语文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不二法门。而教师的情感之源,首先来自对于教育事业的执著的爱,来自对于学生生命的敬意。其次,教师的情感来自自己对语文文本的深度解读,对于文本作者心灵的情感共鸣。同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与学生发生交流、碰撞、融合、升华。比如当教师读完郭沫若的白鹭时,教室里响起了满满的掌声,教师显然被打动了。她微笑着问学生:你为何而鼓掌?学生说:为你的优雅如白鹭!学生又
7、说:为你全心的投入,你把自己也读进去了。学生接着说:为你的音色优美,抑扬顿挫,你的朗读本身也像是一首诗!教师都被学生夸得不好意思了。但是笔者相信,教师是虔诚的,学生是真诚的。教师用真情,学生说的句句是实情。所谓教与学的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共鸣,莫过于这种境界了。因为借助朗读,教师把作者蕴藏在文本里的情感释放了出来,让学生通过听觉将文本转换成一幅一幅的图画,从而触摸到作者细腻丰富的情感。 三、智慧性资源 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固然是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与教师的智慧资源相比,智慧资源更加弥足珍贵。一堂语文课是否有含金量,是否算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主要看它是否具有创新之处,而创新的
8、核心是智慧。智慧不等同于标新立异,也不是玩花哨搞形式,更不是哗众取宠。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记得有一次看非诚勿扰,孟非对一位即将遗憾离场的男嘉宾说了一句令所有人深思的话:假如你真想做一位主持人,请你记住一句话,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听,而不是在说,学会倾听,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学会倾听,也是一种智慧。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诚然是令人神往的一种才艺,但是,假如每一堂课都是如此,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了。魏书生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坚守一条教学原则,学生会说的自己不说,学生会写的自己不写,学生会做的自己不做。所以他的学生胆子特别大,嘴巴特能说,文章特出彩,在校时面对央视记者个个能够侃侃而谈,出口
9、成章;进入高校后可持续发展。智慧的教师懂得让学生走到台前,而自己尽量隐退到幕后。有智慧的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总会留有空白,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空间;有智慧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而且还会在解决问题之后再产生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去自主寻找答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语文教师作为一种资源,是丰盈还是贫乏,是灵动还是板滞,是死水还是活源,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绩效,也决定着师生课堂里生命的成长。我们不能坐视语文课堂无端地耗费学生美好的生命了。教师应是“良知”的化身,因为良知乃存在之本、德性之本、理性之本(王阳明语)。陈日亮从他四十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和思考中,自信地喊出“我即语文”,难道这还不能让我们感悟到教师自身的知识、情感和智慧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吗?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