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 A. 魏碑 B. 玄秘塔碑 C. 兰亭序D. 出师表【答案】C 【解析】【分析】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兰亭序。2.“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 A. 魏国 B. 蜀国 C.吴国 D. 西晋【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故选 D3.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2、 ) A. 匈奴 B. 前秦 C.鲜卑 D. 氐族【答案】C 【解析】【分析】4 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晋南北朝更替的知识点。4.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 水经注 B. 本草纲目 C. 齐民要术D. 天工开物【答案】C 【解析】【分析】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
3、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2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可以查阅的书籍是齐民要术。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重点掌握贾思勰的贡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5.哪一王朝最终结束三国鼎立局面?( ) A. 西晋 B. 东晋 C.新朝 D. 北魏【答案】A 【解析】【分析】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 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
4、80 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了西晋。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316 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晋统一全国。6.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A.推动经济发展B.促进民族交融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表中的内容,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因此只有选项 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了北魏
5、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7.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 A. 顾恺之 B. 郦道元 C. 王羲之 D. 范缜【答案】C 3【解析】【分析】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羲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成就的相关史实。8.东晋建立时,开国皇帝晋元帝倚重王氏,任王导为丞相、王敦专政军事,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 ) A. 司马炎 B.
6、 司马懿 C. 司马睿 D. 司马迁【答案】C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建立时,开国皇帝晋元帝倚重王氏,任王导为丞相、王敦专政军事,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司马睿。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南方士族大家王导和王敦的拥戴下于公元 317年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故选 C。【点评】本题以“王与马,共天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东晋建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的相关史实。9. 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 A. 蒙恬北击匈奴 B. 孝文帝改革 C. 昭君出塞D
7、. 澶渊之盟【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中有明显的提示词: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根据这些特征结合课本所学内容,可确定是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故此选择 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有关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10.下列不是三国时代的人物是( ) A. 诸葛亮 B. 刘备 C.曹操 D. 孙权【答案】C 【解析】【分析】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显然不是三国人物,但符合题意。【点评】本体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从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时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
8、朝大纷乱的开端。11.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 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 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 4A. 统治阶级的腐朽 B. 社会经济的繁荣 C. 制糖技术的发达D. 丝织技术的高超【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的大地主非常奢侈腐化、统治阶级的腐朽。只有选项 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12.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9、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 ( ) A. 匈奴语 B. 汉语 C. 鲜卑语 D. 胡语【答案】C 【解析】【分析】意思是“皇帝命令(诏即为皇帝所下)不能在朝廷上用北方话(鲜卑语,因鲜卑族是位于蒙古草原上的民族,进占黄河流域的,所以自称为北)讲话,如果有人不听命令,免去他的官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对中原文化的向往,愿意抛弃自身民族特征并自主汉化的政策态度.因此选 C。【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3.六朝时期,南方出现很多商业城市,吴郡的丝织业很著名,你知道吴郡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 A. 扬州 B. 南京 C.宁波 D. 苏州【答案】D 【解析】【分析】吴郡值得今天的苏州,因此选 D。【
10、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 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C. 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 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更为了接受汉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和家属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A,B,C 三项也是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
11、因,本题选 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识记清5楚,又要对措施中的内容要理解清楚,考察学生全面掌握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对历史问题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靠平时的积累,对待历史问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15.北方人口南移的主要方向分三条线路,其中,中线移民进入到今( ) A. 巴蜀地区 B. 两广地区 C. 两湖和江西D. 江浙地区【答案】C 【解析】【分析】人口南迁的有主要路线是:西线进入巴蜀, 东线进入今江浙地区,中线进入两湖和江西地区因此选 C。【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6.下列
12、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南朝从 420年开始 南朝包括前秦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要求我们回答的是不正确的。故选 A、。【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7.下图是明朝人画的“三顾茅庐”想像图,它涉及的主要人物是( ) 孙权 刘备 周瑜 曹操 诸葛亮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因此选 C【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618.周杰伦的歌曲乱舞春秋中有一句“
13、曹魏枭雄在,蜀汉多人才”,这一句歌词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正式开始于哪一年( ) A. 200年 B. 229年 C. 220年 D. 208年【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歌曲中的曹魏指的是公元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蜀汉是公元 221年刘备建立的蜀国,到公元 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至此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歌曲中所反映的就是三国鼎立的社会局面。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国鼎立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19.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同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答案】C 【解析
14、】【分析】图片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东晋和前秦对峙形势以及北魏孝文帝均处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期。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20.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 南方战乱较少C. 南方自然条件好 D.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ABC 是江南经济的发展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因此此题选 D。【点评】本
15、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的准确理解。721.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北魏孝文帝 D. 隋文帝【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进行改革,向汉族学习,其中就有改穿汉服的措施。ABD 三项与题干不符。故答案为 C。【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学生要掌握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2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16、,其主要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起到促进作用 B. 江南人民开始重视农业生产C. .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技术 D. 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答案】C 【解析】【分析】从东汉到西晋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带动了江南农业的迅速发展。B、D 也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但究其主要原因为 C项。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23.一位生长在北方的鲜卑族青年,响应政府汉化政策迁居洛阳,此后他的人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不得穿着汉装走在洛阳的街头 B. 开始潜心钻研儒家经典著作C. 不得娶汉族官吏的女儿
17、为妻 D. 在兵役册上必须注明鲜卑复姓【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响应政府汉化政策迁居洛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涉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选项 ACD不符合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因此只有选项 B开始潜心钻研儒家经典著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难度适中,考生需要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4.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8A.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 南方人民大量北迁C. 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18、D. 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25.(2017青岛)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 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A. 东汉 B. 西晋 C.东晋 D. 北魏【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淝水之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 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
19、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难度适中。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 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 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 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 (1)上述材料提及中国古代哪次著名的改革? (2)除材料的规定外,这次改革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2)还涉及到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
20、戴汉族服饰;将鲜卑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学生需有牢固的知识积累。【点评】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27. 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9材料一 为了偏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把洛阳看成自己的家乡,该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改编自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
21、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忽必烈即汗位之时突破可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张传宝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种的“他”指的是北魏哪一位政治家?它的做法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图片(如图)反映的是汉藏民族之间那一段历史佳话?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的疆域有何特点?“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
22、立了什么制度? (4)结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答案】(1)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文成公主入藏(3)疆域辽阔行省制度(4)各民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析】【分析】(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体现了对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是文
23、成公主藏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3)从材料三中,可以直接获取到元朝疆域辽阔的信息行省区划主要以加强中央控制为目的,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各民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孝10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文成公主入藏(3)疆域
24、辽阔行省制度(4)各民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点评】(1)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2)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3)本日考查元朝疆域及行省制度(4)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古代民族融合等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元朝行省制的内容与影响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
25、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宋书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 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 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 (3)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启示?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3点)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答案】(1
26、)宋书中的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数郡忘饥,履衣天下。史记中的江南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没有非常富裕的人。(2)北方移民南下,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统治者重视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重视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注意保护环境。(4)穿汉服、说汉话、和汉族通婚,改汉姓。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由材料“(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可知史记反映的是:汉朝时江南经济比较落后,基本上是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状况。由材料“江南之
27、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宋书11反映的是: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有很多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2)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较为频繁,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南迁的人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经验。南方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南方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维护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4)北魏孝文帝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加
28、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将北魏的都城迁到了洛阳,并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孝文帝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故答案为:(1)宋书中的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数郡忘饥,履衣天下。史记中的江南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没有非常富裕的人。(2)北方移民南下,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统治者重视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重视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注意保护环境。(4)穿汉服、说汉话、和汉族通婚,改汉姓。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符合题意即可)【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开发。(2)本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开发原因。(3)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变化的原因对今天的经济发展的启示。(4)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的措施和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