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试论积极接受语境差及其在阅读交际活动中的创建.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43179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积极接受语境差及其在阅读交际活动中的创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积极接受语境差及其在阅读交际活动中的创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积极接受语境差及其在阅读交际活动中的创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积极接受语境差及其在阅读交际活动中的创建 摘要:语境是动态的心理建构体,其要素构成及其关系纷繁复杂,在言语交际中有重要作用。书面语交际中的语境因素较之口语交际更稳定、更有规则。阅读中接受者借助语篇试图理解表达者的意图,但是接受语境差由于接受个体、修辞行为本身或者接收时空差异而常常客观存在。在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语篇认知能力,突出词汇的主题特点及语境特征,有助于创建积极的接受语境差,对提高阅读效果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语境;接受语境;语篇;英文阅读 【本文属于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认知语境与英汉语篇建构的对比应用研究,项目编号:OW090265】 Sperber&Wilson的关

2、联理论认为语境是动态的心理建构体。语境也可称为“语境假设”,是为了正确理解话语的意思而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即已知的全部事实假设、信念和认知能力。从人的认知规律上来看,语境是一种外在环境,但同时语境也还包含个体的内在素养。事实上,“关联理论”认为的假设或建构体都是个体对信息或知识的内化,有研究者认为认知语境涉及现场的情景知识、通过上下文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和相关背景的了解。外在的语言环境等具体的语境因素最终要被人通过学习后成为认知语境的内容才能用于交际,换言之,使用者在交际前就已通过经验或思维将具体语境因素进行了内化吸收。动态认知语境观告诉我们,接受活动中,可能由于接受与表达之间的差异,接

3、受者的个体原因而客观存在接受语境差。那么从接受者认知语境建构的角度出发,接受语境差的研究会对英文阅读产生怎样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呢?笔者现就结合英文阅读教学实践探讨这一问题。 一、接受语境的含义及其研究价值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接受语境是阐释学与阅读学的研究对象。接受语境差,即各语境因素间表现出来的差异,其表现形式为表达者与接受者对同一修辞行为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接受者对同一修辞行为产生不同的理解、同一接受者在不同时空或情绪状态下对同一修辞行为产生不同的理解。接受语境差客观存在于语言交际活动中,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可能是接受者与表达者之间产生了相互呼应的共鸣之声,也可能表现为两者之间发生了理解的偏差

4、,即“会错了意”。对于接受者而言,“修辞信息的有限性”与“表达意思生成的无限性”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研究接受语境的价值在于证明接受的可能性和接受者的潜能。 二、接受语境差的生成原因 关于接受语境差产生的原因则是一个需要具体分析的复杂过程,理论上来说,当表达者和接受者所处的语境相同时,接受语境差就基本不存在,双方的交际效果也呈现最佳的状态。然而事实上,由于交际双方个人的认知经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现场的环境给双方的心理感受也存在差别,表达者的语境和接受者的接受语境也必然存在差异,因此交际双方永远存在一个语境差。 从修辞行为本身的因素分析来看,表达者自己的修辞行为,一方面与个体的现实状况有关(知识

5、、经验、能力等要素),另一方面,语言的修辞本身也存在多重意蕴,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接受意境,甚至还有表达者在潜意识中形成的对某种概念的理解。从接受者的个体原因来看,每个接受者都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独立个体,其修辞行为与自身年龄、性别、性格、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因素有关。从接受活动的时间空间差异来看,任何作品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基于当时人们精神上的需要而进行了创作。例如虽然历经时空的变迁,但是古人创作的一些优秀作品得以广泛流传,并依然为今人所接受,但个体对作品的解读却是各不相同。事实上,每个个体在阅读一部作品时,已然形成了某种心理期待,这种期待与个体的人生阅历、知识背景等因素相关,而且

6、这种期待心理随着阅历和理解的深入也常常处于一个变化更迭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作品不断进行着新的认知,产生新的审美经验。也就是说,人们会对修辞行为的接受方式和具体语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修正。 三、“积极”接受语境差的含义 接受语境差的存在对于修辞行为的接受是利还是弊,我们不能妄下判断。“表达”与“接受”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每个表达者在主观上都会强调自身的话语意图,而较少从接受者的角度出发,导致了对接受者的忽视。由于接受主体反制约与制约性的自在,无论是在理论意义上还是在实践意义上,都无法对接受者自在主体的接受活动产生规范和约束。当然语境差的修辞作用是具有两面性的,当语境差有

7、助于表达者更好地表达其意思的时候,就是积极的语境差,反之就是消极语境差。具体而言,对修辞行为解读形成负面效应的语境差现象,我们称之为“消极接受语境差”。另一方面,接受语境差的客观存在,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接受者解出表达意图,甚至是极富创意性的接受,悟出有别于表达者原意而又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这种对修辞行为解读形成正面效应的语境差现象,我们称之为“积极接受语境差”。 四、 在阅读交际活动中创建积极接受语境差 由于接受语境差的存在,在人们日常的阅读活动中,不同的读者阅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悟,甚至一些读者更是悟到了别人所不能悟的境界,也可以说是产生了一种新的阅读创造,这就是所谓的“积极接

8、受语境差”。因此,在阅读中创建积极接受语境差,综合考虑影响接受语境的主要因素,发挥接受者的主体性,无疑会产生更佳的阅读效果。 (一)培养宏观语篇阅读能力 根据姚斯的 “期待视野” 理论,人类经验和知识是动态积累的,换言之,学生(读者)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一定会有预定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积累。但是学生长期的线性阅读和表层阅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在阅读之前充分利用预定理解能力和知识积累来接受原文的表达语境从而实现的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打破固有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境配置是语篇的决定因素,而语篇结构程序的限制性特征规定了类型的框架。语篇分析是发掘语篇的

9、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的过程。它是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因此,语篇分析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来解释词、句子的意思和语篇的主要内容。它强调语言学各个层次、组织及结构上的分析,强调读者对作者语篇生成的修辞意图的理解。对语篇宏观程序的认知不仅能够帮助接受者了解不同类型语篇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而且有助于接受者认识到,语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意义的建构,从而掌握图式,理解语篇类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强化宏观语篇模式和语篇知识的输入,进行宏观式阅读训练,强化学生整体把握篇章的能力。在语篇类型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做到注重知识激

10、活,培养学生的语篇预测能力,把握语篇类型框架和抽象篇章模式,使体裁与原有的语篇相吻合,减轻学生处理信息的负担,提高效率。 (二)侧重阅读词汇的主题特点和语境特征 以教学工作为例,词汇是阅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大多教师和学生认为极为重要,却又被教学双方认为枯燥的语言学习部分。接受者能否准确理解表达者浸透在教学内容和表达形式中的思想、情感等,与构成语言篇章的词汇紧密相关。当接受者无法从字面上去理解句子或者文章的意思时,就需要词汇语境来提供可挖掘的线索。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注重词义的动态性、灵活性和语境依赖性,并结合词汇的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词源理据和语用等不可分割的表达语境,通过有趣

11、的词源介绍、主题词汇串联和词汇图式教学增强词汇习得的趣味性,从而系统地帮助书面语交际中的接受者在语篇中丰富和改善已有的词汇结构。 (三)加强认知模式训练 书面语篇的语境是从语篇内在语境通过推理而获得的认知接受语境,即基于经验的概念化、图式化的知识。那么,作为共同构成认知接受语境的对语篇的话题熟悉度将有效地帮助理解语篇内涵。因此扩大知识面,尽可能多地熟悉书面语篇的话题,可以激发已有认知经验。根据我们的研究调查发现,制定详细计划,开展有目的性的认知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学业成绩取得较大进步。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的现有知识进行一定的推理和演绎,从而可以达到学生主动思考的教学效果,因此,

12、推行某种认知模式的教学策略在语篇类型教学中是可行并且有效的。 五、结语 书面的阅读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读者通过对认知语境的体悟,从而形成思维接受的建构,并加以解码和推理,对阅读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语言的交流过程与各项认知能力息息相关,其中涉及到语境假设的选择、延伸、调整,顺应及推理等。接受主体利用语境假设进行推理,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积累,做出对某一信息的合理推理和演绎,从而使交际双方在认知层面达成共识,对前述假设做出基本一致的判断,实现双方表达意图的认同。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建构接受主体学生的接受语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忠信,刘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和“阅读才能”的探索J.大学英语,2002(3). 2.曲卫国.也评“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 3.石小娟.认知语境与语义理解J.外语研究,2002(2). 4.熊学亮.语用学和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6(3). 5.张亚非.关联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 3.朱迎春. 认知推理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台州学院学报, 2002(10). 作者简介: 徐亚琴,女,江苏海安人,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言教学。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