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3、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5、我能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我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知道“镜”、
2、“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潜”读音是二声;正确书写“潜艇、毛毯、窗户、砌成、狗熊、煎饼”等词。 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方法指导: 1、“镜”、“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潜”读音是二声;书写“艇”要注意“建之”旁托起右上部分。 2、体会用词的准确,有助于我们遣词造句。 3、完成表格,有利于我们理清文章思路。 4、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的快乐和可爱。 5、让自己走进作者的想象,创设情境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的感受来谈。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读通课文。我会扫除读音障碍了。 (1)瞧,本课的生字我
3、会看拼音写汉字了 mn chung yn jng tu xi qin tng ()()()() mo tn jin bng cn jin q chng gu xing ()()()()()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饼( ) 潜( ) 砌( ) 艇( ) 拼( ) 替( ) 彻( ) 挺( ) (3)我会写下列词的近义词 喜欢( ) 收拾( ) 幻想( ) 希望( ) 凉快( ) 假装( ) (4)我会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有时候,我希望我的房间变成一(个 间)魔术屋,一(辆 艘)潜水艇、一(座 所)学校或一(家 个)商店,它要能长出四(个 颗)轮子,一(部 对)翅膀,那就更好了。 二、小组合
4、作学习,交流讨论: 围绕重点问题研读课文: “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说明现实中他希望什么?” 1.带着这个问题,读读你最感兴趣的他的一个想象,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强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并读好该部分。 A.交流自己的感受 B.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希望吗?为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呢? C.如果你的房间也真的变成了这样,你想象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D.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段话,读出你的向往。 3.小结学习方法: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真的变化了会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
5、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3、我能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我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 方法指导: 1、以读代讲,读中来品析作者的感情。 2、学习本课结构上前后呼应的写法。 3、此题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旨,请认真感悟亲人对作者给予的绵绵不尽的关爱,以及作者对亲人的感情。 4、抓重点语句感悟作者情感变化,要学会边读边体会。 5、学以致用,学会想象,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 教学过程: 一、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继续围绕重点问题研读: 1、针对第二部分其他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2-3小
6、节)读好相应段。 2、以读代讲,我通过读书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小结第二部分的内容和感受,全班同学自由读第二部分,我读自己喜爱的小节。 二、学习课文1.3部分,感受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能通过读书告诉大家? 2.读了这一段有什么,我对一些句子和词语有了自己的想法。 例如:为什么他要“嘘小声点”地告诉我们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宝贝呢?“其实”一词表达了什么感情呢? 3.作者的想象那么美好,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 我的理解是:_ 本组的理解是:_ 三、品析语言,感悟作者情感变化与本文语言特色: 1、 我会读这些句子: 我希望我的房
7、间有轮子。 我更希望我的房间长了翅膀。 我特别希望我的房间是一件间魔术小屋。 我最最喜欢的还是我现在的房间。 2、 我知道“希望”、“更希望”、“特别希望”、“最最喜欢”这些词表现的情感变化。 3、 我会有感情的读上面的四个句子。 4、 我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感觉特别亲切熟悉: 教师点拨:本文语言方面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的的修饰,多是采用儿童口语,如“嘘小声点”、“哇,那该多好!”我还能找几句_。读来亲切,容易上口。 三、拓展延伸:我也会像作者一样 原来我们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能通过文字把它们呈现出来,作者新奇的想象并不神秘,因为他想到的我们也都想道,我们也能这样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我希望
8、我的房间是这样的:_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2 我的房间一课主要描写了“我”想象自己的房间变成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艘潜水艇、一间魔术屋和一所学校。这些想象很有趣,也很奇特,虽然不切实际,但是充满了童趣,特别能吸引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读课文,展开想像”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想象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学生的回答基本差不多,都说了几样自己房间里的物品,如床、书桌、玩具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之后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课文,了解“我”希望的房间与现在的房间的不同之
9、处,并通过说话训练“我幻想自己的房间变成( ),这样就可以()”,理解“我”希望房间变成汽车、飞机、潜水艇、魔术屋和学校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通过语言表达出了自己奇特的想法:希望自己的房间变成宇宙飞船、水族馆、游乐场、飞碟这与刚开始的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课教学中,学生凭借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既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又能使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发展,促进语文素质的提高。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也是创新的基础。
10、课堂上,如果能做到让学生在感悟朗读中想象,在情境对话中想象,在写作表达中想象,那么学生的语言就不再枯燥乏味,反而会变得新奇有趣。学生享受到了语文课的快乐,就会深深地爱上我们的母语。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3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把上学期同学们有关理想的文章引入课堂,引发对梦想的谈话。 二、学习我的写作梦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
11、们要学习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我们班级墙报上的理想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抒发童年梦想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自学儿童诗,读通、读顺、把体会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记号。 回忆学习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义的批注。 (三)同学们在下面自由交流。 1、老师巡回,参与讨论。 2、重点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与他们一起思考。 3、对学习优秀的同学,注意提高要求。 (四)全班交流。 可以代表讨论小组,也可以代表个人。 (五)老师检测生字词学习情况。 注意区别形近字,重点解释“铅字”的意思。 (六)认真朗读课文。 三、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
12、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 (一)指名上台,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写和解释。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沉甸甸的信,就像是放飞的翅膀? (2)“我”为什么决的邮筒像一只大大的储蓄罐,存进去的又是梦想?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
13、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梦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三、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选择真实朴素的写作材料。 2、展开想象,用心理活动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3、充满童趣,充满生活气息。 四、你也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1、我的写作梦 作品放飞() 邮筒秘密大吃一惊 一天天等待 储蓄罐一个梦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以下为精品推荐,可删改!】
14、【推荐一: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我国的国名和首都。 2.尊重国旗、国徽、国歌。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3.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国旗、国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尊敬国旗、国徽,怎样尊敬国旗、国徽。 教学过程: 一、认识祖国 1.老师讲授“祖国”的概念,用学生已有的“母亲”概念入手去理解祖国的概念。 2.祖国在哪里:用地球仪让学生知道祖国的大体位置。 二、读熟并记住三句话 1.教师教读三句话。 我是中国人。 我国的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2.通过指
15、名读、小组读、全体读、比赛读、比赛背诵等形式,让学生熟记这三句话。 3.播放祖国_、长城、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等图片,让学生感到祖国的伟大与美丽。 三、认识国旗、国徽 (一)认识国旗 1.出示国旗图片。 2.从色彩、形状、图形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并说一说。 3.讲解国旗的红色和五颗五角星所代表的意义。 4.画一画国旗。 5.欣赏图片,说说在哪些地方出现了国旗,你在哪些地方还看到过国旗。 结论:国旗代表国家,我们要尊敬国旗。 (二)认识国徽 1.欣赏国徽图片,从形状、图案、色彩等方面说说国徽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确:_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谷穗象征工
16、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国徽也是国家的标志,我们要尊敬国徽。 3.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国徽?(图片展示、学生议论) 四、学唱国歌 1.教师介绍国歌。 2.教师教读国歌歌词。 3.播放国庆节升国旗唱国歌、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唱国歌、奥运会体育健儿夺冠唱国歌等视频,让学生跟着学唱。 4.课堂展示唱国歌。 五、参加升国旗仪式 1.为什么要举行升旗仪式。 2.观看视频:_升旗仪式。 3.阅读并讨论课文16页,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敬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军人行军礼、一般人行注目礼。 4.教师示范立正、行注目礼,学生互相学习、规范行为。 六、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内容,歌唱国歌
17、。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向五星红旗敬礼是鄂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既讲了五星红旗在革命战争年代时所发挥的激励作用,又讲了它在新时期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激励作用。课文不仅长,而且感觉每一段的内容都很重要,如果取舍不好,就得花三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有目的地提问,是学生根据问题找到重点段。三至五自然段讲的是五星红旗在战争年代激励了全国各族人民与敌人浴血奋斗的事;而九至十一自然段着重讲的是五星红旗在新时代激励着各个领域的人们努力拼搏、奋发向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主要段的意思,还能带着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和崇敬而读好课文。这样处理教材,使长课
18、文一下子变成了学生容易接受的短课文。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并引导学生明白:向五星红旗敬礼就是要我们用实际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每一件平凡的事做起。由于课文较长,抓住了这些主要段后,应把时间多用在读的指导和训练上,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产生共鸣。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
19、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走近古诗。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 2、贺知章写了一首咏柳,大家会背吗?(齐背),诗中的“剪刀”可以换成“菜刀”吗?(学生说说理由,教师用“推敲”和“春风又绿江南
20、岸”的典故引导学生体味诗歌语言的精炼及韵味)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3、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 课件出示石灰的自
21、述,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焚”,描红。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 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预设)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 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击,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22、。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 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
23、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 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 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四、三读古诗,升华情感。 1、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2、于谦
24、是个怎样的人呢?(出示于谦生平事迹)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1)(出示)于谦: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景仰吗?齐读全诗,读出景仰之情。 (2)(出示)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
25、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此时,于谦后悔了吗?他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吗?引读第3、4两句。 (3)(出示)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为他呼冤。 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于谦的一生正像他诗中写的一样:(引读全诗)。 3、这样的古诗就叫言志诗,诵读古诗,并试着默写。 五、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小结古诗意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深化对古诗及诗人的认识。 2、补充阅读于谦的入京以及郑燮的竹石。 六
26、、板书设计 石灰吟 千锤万击不怕磨练 烈火焚烧 清白留世 不畏艰险 粉骨碎身 勇于献身 附: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千锤万凿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考验,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由碳酸钙变成了氧化钙。这时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就沸腾起来,像水烧开了一样。如果这时碰到人的肌肤,其烫伤程度要远远超过沸水的烫伤程度。经过这次巨变,我成了另一种形态熟石灰。这个过程把我由块状的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钙变成了氢氧化钙。 不过,这个过程对
27、我而言不算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们把我洒在猪舍、鸡舍或刷在树上用于消毒杀菌;把我与沙子混合搅拌均匀后用来砌砖,这样砌的砖较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浆来粉刷墙壁,让墙壁变得洁白坚硬;许多化工厂用我来处理酸性污水;果农也用我和硫酸铜配成药液来杀菌除虫。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 【推荐二: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1 教学目标: 1、学会“府、驾”等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当之无愧、扑朔迷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 3、感受重庆的特有风貌,感悟建设者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
28、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及其来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想象情境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同学们,这是一首歌的歌词,你们知道它唱的是什么吗?这就是长江之歌,上世纪80年代,以它为主题曲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创下了中国纪录片的高峰。长江和长江两岸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和人文,每个人都可和着长江之歌,循着话说长江去领悟它的神奇和博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话说长江的解说词节选。板书课题。读题
29、。(“话说”两个字提示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轻松、舒缓一些。) 2、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一段节选向我们介绍了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重庆市,你们预习了课文,也查找了相关资料,对重庆有了怎样的了解呢?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地图,了解重庆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容易读错的字词:隋朝、渝州、恭州、赵敦、舢板、颠簸、扑朔迷离、湿漉漉。 3、前面四个词语虽然不好读,但对于我们了解重庆的历史特别有帮助。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勾画下来,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词语。 4、学生交流重要词语,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添加词语,调整板
30、书如下: 3000年前隋朝北宋公元1190年南宋赵敦 巴渝州恭州重庆 5、指名朗读第一段,朗读时注意以上词语。 6、不看课本,对照板书说说重庆的历史和名称由来。 7、齐读第1自然段。 三、看图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重庆地形图,指名读第2自然段,师引导其他学生看地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了解“山城”特点。 1、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看看这部分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A、称做“山城” (1)势不高,但相对高度大: 280米,最低160米,相差120米。(注意作者用数字说明的方法,朗读时要强调这些数据。) 这在我国以至于
31、世界都是不多见的。(学习“以至于”的用法。) (2)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意思,想象“山城”景象。) (3)重庆被称为山城是当之无愧的。 结合以上两点理解“当之无愧”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3、4自然段。 B、山城特点 (1)街道弯曲 想象街道在山的脊背上弯曲是什么样子; 理解“人骑车”和“车骑人”。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2)台阶特多 读比喻句,说说句中的“钢琴、琴键、交响乐”各是比喻什么,你能体会到这句话中蕴涵的意思吗?(山城居民祖祖辈辈都在这里辛勤劳作,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今天这样繁华的都市和幸福的生活。
32、) (3)人力胜天 a、缆车:“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说话间就到。 b、索道:乘舢板在风浪里颠簸腾云驾雾似的飘过去,飞过去。(想象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百里青山是重庆的骨架,显示出不畏艰险的勇气与毅力;嘉陵江水的环绕依回,倾诉着重庆无尽的婉约和灵性。而最值得称道的是重庆的雾,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雾的飘渺和温柔。 二、学习课文813自然段,了解“雾城”特点。 1、默读课文813自然段,说说你对“雾城”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A、“雾城”雅称 (1)雾美: a、轻纱似的薄雾;(体会比喻句) b、扑朔迷离之感(理解“扑朔迷离”)
33、; c、浓厚的艺术气氛。 (2)雾多: a、除8月外,一年到头都雾气腾腾; b、平均两天就有一次雾; c、冬季大部分时间在雾中来,雾中去; “雾气腾腾”和“雾中来,雾中去”让你想到了什么?(如仙境般的神秘、缥缈) 多美呀,让我们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B、多雾原因 (1)三面是水,空气湿度大; (2)重庆在四川盆地中所处的位置。 C、雾对重庆的影响 (1)交通不便,造成危险; (2)适合柑橘生长。 三、学习课文1416自然段,欣赏重庆夜色。 1、自由读课文14、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生交流,师出示重庆夜景图片,描述图中景象: 入夜的山城,以繁华市区
34、的灯群为中心,街道和桥梁华灯为纽带,万家灯火为背景,构成一片高下井然、错落有致、远近互衬的灯海。那车辆舟船溢彩流光,不停穿梭其间,且依稀飞起喇叭、汽笛喧嚣之声,给夜山城平添无限动感与生机。此刻,分不清满天繁星似人间灯火,还是遍地华灯如天河群星,上下浑然一体,五彩交相辉映,真的是如梦如幻,人间天上。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三个自然段,注意体会三个“这是”中所传达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1、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 2、想一想,如果课文先介绍重庆“雾城”一称的由来,再介绍“山城”一称的来历,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借此理清课文条理,将两种写作顺序进行比较,了解并列介绍的方法和详写在
35、前,略写在后的书写习惯。) 五、作业设计。 1、课外观看话说长江的记录片。 2、写一亮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 板书设计: 5、话说长江(节选) 山城 重庆雾城 夜景美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2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
36、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资料准备: (一)相关积累 杨慎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 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二)相关课件(内含长江介绍)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
38、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系列一:看长江、说长江 教学目标: 1、 调动对长江的积累,激发对长江的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 引导学生主动地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问题设计、课件、搜集关于长江的示范资料。 教学设计: 一、出示问题,激发兴趣。 1、出示问题: (1) 长江的源头在哪? (2) 长江分别流经哪些省? (3) 我们镇江属于长江的哪个流域? (4) 你了解名人写长江的诗词文章吗? (5) 你见过长江吗?有何感受? 2、分组讨论,说说对长江的了解。 3、 引导学生想,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4、 复习第十册习惯篇“多种渠道学语文。” 5、 把没有解决
39、的问题留到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渠道去学语文。 二、展现全貌,同看长江。 1、出示课件,播放相关图片与影像资料。 2、看完后,说说你对长江的感受。 三、出示资料,共品长江。 1、出示相关诗词。 2、听师配乐朗诵。 3、根据你喜欢的诗词,读一读,品一品。 4、说说诗词中的长江给你的感受。 四、出示资料、指导处理 1、出示老师在网上搜集的资料,说说面对这样的资料,应该如何处理。 2、再出示一段,练习处理。 3、交流处理的资料。 五、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课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2、做好资料摘抄或剪贴。 系列二:读长江、品长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长江之歌,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
40、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诗词。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 三、读完后,说说这首诗歌中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江的情感。 一学生读: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说说为什么这句诗最能体现作者对于长江的情感? (答:作者把长江当作了母亲,自己是她的孩子。) 还有相同感觉的同学说说吗?(他觉得中华民族从长江上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说得好,谁能把作者对于长江的母子情读出来。 指名读。 齐读。 (1)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你能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分别找到第一节二节的句子,根据回答加以引导点拨理解 A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从祖国的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