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与农民工的市民化.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83936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与农民工的市民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与农民工的市民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与农民工的市民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与农民工的市民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与农民工的市民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与农民工的市民化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与农民工的市民化许坤红于江(1.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430079;2.河南理工大学 454000)【摘要】农民工市民化是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的中国非农化浪潮出现的新动向,农民工子女.+“ 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状况和困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二代移民在城市生存与农民工的市民化是紧密相关的.当前,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和相关的教育制度,城市群体的偏见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和适应,也使农民工市民化面临困境.全社会应当加以关注.【关键词】二代移民;农民工;市民化大量的农民工从农村迁入城市,他们正在实

2、践着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变迁进程,这不仅仅是空间的迁移过程,更是涉及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的转变过程.2O 世纪 8O 年代,农民工进城主要以个人为主,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非农化转移浪潮出现一种新动向,即夫妻同行式或流动人口家庭化.进城的农民工子女逐渐成为中国城市里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当前,城乡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变迁,而城乡社会变迁的烙印也被完整地刻画在这些被称为“流动儿童“ 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他们远离了乡村,但是仍然深受乡村文化的影响;他们在城市出生或已经习惯城市生活,但是城市却又没有接纳他们.他们的未来悬挂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他们被社会学界定义为“二代

3、移民“. 关注农民工的市民化必须关注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关注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一,农民工的市民化农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从农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人.而在长期的我国特定的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民有双重的含义,不仅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而且还代表了一种与户籍制度相关的特殊身份.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户籍制度人为地把城乡人口划分为彼此分割的两大社会身份阶层.农民身份的社会阶层和城市居民的社会阶层.在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下,农民被剥夺了向城市自由流动的权利.2O 世纪8O 年代中期,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由影响,农民工开始大量向城市

4、流动,开始了中国特色的农民 T 市民化过程.农民工的市民化,也就是指农民工进城后的转变,对城市的认同适应以及被接纳成为市民的过程.但是,农民工进城是在我国特定的二元社会结构没有打破的情况下生硬地嵌入到城市社会中的,由于社会制度以及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居民长期隔阂等因素,使得农民 lT市民化的过程中面临系列困境.二,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其对二代移民的影响首先,由于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具有城乡差异的社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农民 1=及其子女未能享受到城市文明的成果.长期以来城市的就业领域对农民有严格的限制.直到现在,多数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仍是严重分隔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即相互分割和独立

5、的进城农民的就业市场和城市居民的就业市场),农民丁由于缺乏城市户口,只能进入收入低,待遇差,就业不稳定的次属劳动力市场.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就业相关的福利,这是因为与户口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等保障的公共资源和社会服务还没有照顾到传统观念的“临时工“. 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我国形成了一种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国家的公共政策优先满足甚至只反映和体现城市人的利益.在对待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尽管国务院和教育部门早在 20 世纪 9O 年代就针对进城务 T 的农民 T 子女的教育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和办法,但是农民

6、工子女就学与当地户籍人口子女就学在学费和就学过程中不能实现同等的待遇,难以得到平等的教育.由于交不起高额的借读费,农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没有得到政府认可的条件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而且学校还面临着被关闭的危险;但是教育部门对于农民丁子女在民工子弟学校的受教育经历不给予承认,他们也就不能获得政府的学历证明.随着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年龄的增长,大龄“二代移民“ 的出路问题也就凸显出来.按照我国现行的学籍管理制度,他们在城市很难有上高中的机会,更不可能在城市里高考.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他们更难在城市里获得好的就业机会.可是,这些孩子的“出息“ 是他们自己和父母的重要发展目标,当他们满换希望地把改变命运的筹码

7、加在教育上时,对于没有出路的结果是难以接受的.失去了向上流动的机会,流动农民工的较低社会地位将通过社会性继承持续下去.另一方面,农民工子女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农村的生活经历,当他们在无法在城市生存时,很难想象他们将会回去务农和在农村生活.如果他们不能有效地成为城里的“好人“, 后果将不堪设想.其次,城市群体对农民工及其后代的偏见,使二代移民难以建立有利于实现现代性的社会资本网络,难以适应城市生活.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体制以及公共政策的都市取向,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在获得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使他们形成“特权公民“ 的身份优势 ,对农民工诸多偏见和歧视 .甚至当地政府也从保障本地职工就业和社会稳定

8、的角度出发,畏惧农民工进城.城市群体的偏见,在实际行为中表现为职业歧视,教育歧视,人格歧视.人们把对于农民工的歧视和不尊重转到无辜的农民工子女的,使他们不得不从小忍受各种有色眼光农民工子女是城市孩子眼中的“外地帮子“,他们在成长和社会交往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视野与其他同龄孩子的社会比较,觉察到自己与城市孩子在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及其他各方面的差别,也强烈感受到自己和自己家庭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从而产生被歧视感,自卑感与第一代移民相比,第二代移民一般没有经历父辈们的经历过的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他们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参照是城市居民,他们缺少父辈对于生活的满足感,因而在面对不平等时剥夺感更为强烈.二代移

9、民更多的具备了拒绝不公平待遇的精神,如果社会和政府不对此加以关注的话,长此下去将会产生严重的二代移民失范行为增多的社会问题.再次,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劣势地位和自身的素质问题,影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_T 的文化素质低,思想价值观念落后,在加上就业制度 ,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制度的滞后,使农民工的家庭经济状况处于城市的底层.家庭背景的差异是影响二代移民城市生存的重要因素.由于受农村原有观念和文化习俗的影响,农民工人城后为在经济上和心理上获得支持来尽快适应城市环境,往往依赖和选择同乡,亲友等同质群体和初级社会关系,形成特殊的居住场合一一“城市中的村庄“. 这种格局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减少互动的广度

10、,降低了互动的深度,减少了城市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影响.这种生活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农民工子女.另外,农民_T 的文化素质低,他们的工作多以摊贩,雇工为主,这些行业工作时间长或工作时间不固定,而且收人偏低.农民工家庭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往往无法顾及到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缺失造成教育链条的断裂,不利于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三,对策和建议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和适应的障碍和困难和农民工市民化的困难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必须把和结合起来考虑.首先,要改变二代移民在城市生存的劣势,必须改革户籍制度和现行的教育体制,消除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体制因素,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体制上的保障.我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

11、与不同的国民待遇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户籍相关联的各种国民待遇又与户籍所在地关系密切,流动人口一旦跨越行政区域,其国民待遇就难以保证.因此,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在义务教育方面打破本地城市户籍儿童和外来儿童的界线,才能保证人们连续地享受教育权利.同时,政府应当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条件,在坚持公办中小学接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原则的同时,加强对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和支持,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以保证流动的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和义务教育的质量.同时,随着进入城市的流动的农民工子女年龄的增长,必须考虑他们的出路问题,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探索改革现行学籍管理制度,

12、让他们能有机会在城市上高中,在城市中参加高考,接受高层次教育,为他们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使他们将来能平等地在城市就业,顺利地成为“城市人“.其次,把农民工纳入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服务,开展社区活动加深城市老居民与“新居民 “的互动,加深相互了解,培养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建立实现现代性的社会资本网络.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都是自发地以亲缘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进行流动的,在城市中仍然固守狭隘的社会交往圈.由于政策因素和一些人为的偏见,农民工没有被包含在社区服务的对象范围内.这些因素,使农民工难以在居住地找到家的感觉,难以形成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因此,应当把农民 lT 纳人社区建设,通过开展面向农民

13、工的社区服务,为农民工排忧解难;通过开展活动,加深相互了解 .建设新老居民都受益的社区.好的社区氛围,将会有利于农民工子女关注和参与社会共同事务,热爱生活的城市和社区.只要对农民工子女多一些理解,宽容和爱护,多一些社会帮助,他们完全可能在城市中自由健康成长.再次,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提高其生存质量,提高其整体素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农民工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作为农民工现居住地的城市和社会,要创造条件使外来的农民工也能享受到法定的劳动时间和合理的劳动报酬,这是对二代移民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必要条件.同时建立农民工培训机制,从法制,技术和文明等方面提供教育帮助,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使他们

14、有更好的收人和住所,可以在城市定居.通过建立建立和完善改善农民工生活的流动人口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工家庭生存环境市民化.一旦实现了农民工家庭生存环境市民化,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生存和适应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参考文献】【l】江立华.论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与现代性【J】l 郑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I).【2朱力 .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6).【3蒋国保 _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04,(19).4曾芬钰.论城市化的本质与“农民工“终结【J】l 当代经济研究,2003,(10).5朱秋莲,刘艳文 .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困境及对策J

15、.湖南行政学院,2005,(2).6胡平.简析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实现途径J-2005,(5).7李涛,李真着 _农民工流动在边缘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年第一版,第 42.44 页.8段成荣农民_T- 的子女: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 J.人口研究,2005,(4).【9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国家一般课题“关于中国流动人口教育问题的研究“研究成果述评 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10朱雁慧.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资本分析Jl 民主与科学,2004,(4)(下接第 123 页)三,对裂缝的弥补处理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面和天棚粉刷之前做好妥善的处理,然后再进行装修

16、施工,对地面上部的裂缝,由于地面找平层较厚,可在做地面找平层时,辅以钢丝网等方法处理,问题相对较小,对底板裂缝,由于板底粉刷较薄,易暴露,影响美观,易引起投诉,所以板底裂缝更要处理好,不好处理时,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处理,总之,尽量避免投诉纠纷,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参考文献】1彭圣浩.建筑 3-程质量通病预防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2陈红文,冯清晋 .论现浇混凝土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5,31(3):85286.3陆少连.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设计J.建筑结构,2OOl,31(8)3335.4李富民,陈力 ,李果.混凝土结构温度及收缩裂缝控制问题的探讨J.施工技术.2005,f8):.一.毪纛.一.一.一一一一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