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833051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关于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关于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关于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关于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问题研究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 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组织工作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组织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质量与效能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组织工作面临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研究探索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的重要意义、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是进一步履行党的根本宗旨的有效途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

2、了深刻变化,坚持党的宗旨遇到了新的考验和挑战。组织工作包含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这些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所热切瞩目的,更是体现党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窗口,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因此,我们要通过切实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通过树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的工作目标,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所指的发展,不仅是指经济社会

3、发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既是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关键是“五个统 筹” ,这些都包含着 对提高组织 工作质量与效能的内在要求。只有切实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才能形成一个高效运行、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组织工作系统,才能使组织工作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之中,也才能使科学发展观在组织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需要。加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整体功能;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执

4、政能力;需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促进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需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这 些都要求各级组织部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切实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全过程,以更加优质高效的工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支撑。二、影响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的因素影响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的因素来自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区域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外部条件,这些外部条件客观存在,不以组织部门意愿发生改变,并对工作效能有着决定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5、不会在短时间有所改变。通常条件下只能适应这些外部因素的限制,对本身进行调整与改变,以便适应环境,提高效能。由于内部因素的可控性、可操作性,内部因素的改变往往可对内部管理改善产生直接影响,对内部因素的改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工作效能的提升。如果能对内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加以有效调动和改善,就会对提高工作效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组织结构。 影响组织工作效能的第一个内部因素就是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决定着一个组织的权力分配,同时也决定着组织的决策模式,而权力分配与决策模式是影响工作效能和质量的最关键要素。组织结构同时也影响着组织沟通效率,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组织的层级以及信息传递的路径上,层级越多,路径越

6、长,组织的效率也就越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倾向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层级较少、路径较短的扁平化管理已经成为行政部门改善工作效能的一个主要方向。同时,适时调整组织结构也是提高工作效能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任何单位,随着政策环境和工作对象的变化和调整,组织结构的变更与调整也是必然的。如党管人才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部门必须因应形势的变化,调整增加部分职能,来完成被赋予的任务。、业务流程。 组织结构确定后,业务流程成为影响工作效能的又一个关键因素。面对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如何科学设计工作流程,保证政令畅通,运转高效,是大幅度提

7、升工作效能的关键环节。通过改变和调整工作流程,减少准备时间和运转时间,可以完成对工作效能的提升。、人员素质。 在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确定之后,工作人员的态度与能力就成为影响组织工作效能的核心因素。组织工作效能和质量的提高,必须通过全体组工干部参与才能够实现。每名干部都是组织工作效能提升的责任主体和执行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每名干部的聪明才智,并使他们持续发现和分析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效能问题,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才能实现整体效能的提升。、工作氛围。 管理学界认为工作效能与工作氛围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良好工作氛围形成的关键,是对组工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态度、人生观进行积极教育引导,使之与组织部门工作理念相

8、吻合,从而实现工作效能的最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行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提高组织工作效能与质量至关重要,是其他物质条件不可替代的。一个部门即使有足够的经费,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制度保障、人员素质都很优良,但不一定能够实现工作的顺畅运作,达到很好工作效能。其原因就是单位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管理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提高工作效能最直接的工具。应用信息化工具,技术信息化的相关软件直接提高某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效率,由于涉及大量数据的计算与管理,效果也最为明显。如党内统计、党费管理、干部信息管理软件等。从

9、使用信息化工具的效果上讲,技术信息化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岗位技能,从而快速提高部分岗位的工作效率。在岗位技术信息化方面,步子可以大一些,这是因为技术信息化工具的实施较为简单,并可在短时间内实施成功,并能大幅提升工作效能。、制度保障。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一套健全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是提高组织工作效能和质量的重要保证。制度的约束作用、教育作用、引导作用、激励作用是其他方式不能代替的。在提高工作效能和质量方面,组织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明确组工干部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纪律,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组工干部凡事都有所遵循,并长期坚持下去,成为一种长效机制。这是新形势下

10、组织部门提高工作效能和质量的必要条件。目前,组织工作效能与质量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一是服务中心工作意识不强。工作中存在视野不宽,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问题。一些组工干部认为组织部门不是经济管理部门,不参与生产力运行和各种经济活动,与生产力发展没什么关系,对经济工作和全局工作关心、了解和研究的不够,没有把组织工作放到党委工作的大局中考虑,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贴得不紧。虽然经常强调为经济工作提供保证,但多是停留在口头上,表现在形式上。在干部工作中,由于不懂得生产力发展和文化建设的规律和要求,选干部、配班子主要看是否学过某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做过这个方面的工作,而不是看知识掌握和运用得如何,把学历等同于

11、能力。在领导班子的配备上过多考虑班子结构,有时忽视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上,存在“一个方子吃药” 现象,缺乏分 类指导。在载体设计上,呈现单一化、形式化,或只注重形式的创新而忽视了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的有机统一,偏离了实际。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思想、政治的角度要求多,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要求少。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为在工作上重视安排部署,轻指导督促落实。习惯于运用战役式、运动式的工作方法,一些工作重形式不重质量,往往给基层造成很多负担;会议和文件较多,习惯于靠会议落实会议,靠文件落实文件;浮在上面时间较多,深入基层调研不够,遇事从主观愿望出发,随意性比较大;

12、有的同志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原则性比较差,怕得罪人,对一些不正之风不敢抵制。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习惯于按老规矩、老办法、老套路办事,遇到问题首先看上级是怎么说的,过去是怎么做的,别人是怎么干的,而不是积极寻求新的思路和办法。有的明知道一些新做法是对的,但上级没有具体的要求,别人也没有这样做,便不敢先尝试,不愿当“ 出头鸟” 。 四是工作方式方法的不够科学。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很多组织工作处在探索中,没有找到科学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推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来开展工作。旧的思维惯性较大,存在用老眼光、老标

13、准要求新工作问题,致使工作效果一般。五是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组织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有些制度过于陈旧,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有些制度缺乏系统性,有些制度量化过粗或者过细,可操作性不强;有些制度讲起来在嘴上,用起来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三、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的对策1、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增强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党的十七大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各级机关的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如果机关执行

14、决策不力,工作效率低下,就可能引发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甚至影响到改革发展进程和社会政治稳定。换句话说,机关是不是负责任的、高效廉洁的机关,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以及党的执政意图的实现程度。因此,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问题。组织部门、广大组工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的高度,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推进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狠下决心,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把提高工作质量与加强效能建设

15、,作为转变职能的深化和延伸,作为促进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有力抓手,努力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在提高各级组织部门的工作效率、推进政策和决策的实施上,体现在增强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行政决策和管理服务的水平上,体现在严格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实现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上,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促进组织工作效能和质量的提高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解决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着力解决 “文山会海”、“素质不高、本领恐慌”和群众关注的“ 急、难”问题等。这些问题很有针对性,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具体到各级组织部门,既要

16、把人民群众关注的共性和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又要把影响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质量和效能提高的个性和关键问题作为突破口,做到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和工作特点,明确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建设的重点、难点和主攻方向。对存在的问题要作具体深入的分析,搞清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问题存在的本质,明确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是体制问题还是工作机制、具体制度上的问题,是干部素质问题还是工作方法问题,从而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办法,贯彻到工作实践中去。对属于上级的问题要积极反映,本级的问题要认真解决,下级的问题要督查督办。要把落实整改措施的监督权

17、和评判权交给群众,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建设的标尺来衡量。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必须紧扣发展主题,紧贴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抓质量效能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质量效能的思想,真正把工作质量和效能建设与当前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紧紧抓住影响“为四平大发展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决策部署 贯彻落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努力取得突破,力求通过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突破,来带动机关效能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切实防止机关效能建设和中心工作“两张 皮” 的现象。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矫枉过正,不能片面性、简

18、单化,更不能丢掉原则,违背法律。按照行政许可法等的要求,切实把追求效率与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整合组织工作资源上下功夫,以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促进组织工作效能和质量的提高整合组织部门内部工作资源,科学合理的设置内部机构和岗位人员。要注意分工的合理性,即分工要符合精干的原则;要注意发挥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的作用;要加强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科学制定政策,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要求,从组织工作的实际出发,梳理现有的工作程序和各项管理制度,打造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整合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资源,优

19、化结构、科学决策、加强监督、提高执政能力;整合人才队伍资源,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上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调动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人才的积极性,促进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整合党员队伍资源,针对在职党员、无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协作,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畅通社会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注意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宣传推动组织工作。要把现代管理手段引入组织工作,提高装备水平,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

20、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提升干部素质上下功夫,以扎实有效的能力建设促进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的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是推进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的关键所在。应该说,我们绝大多数组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好的,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也是强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组工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搞好管理服务、发展市场经济、严格依法行政、做好群众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从调查情况看,制约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提高的主要因素中,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作风不实这一因素仍然位居前列。这也充分说明,进一步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刻不容缓。根据

21、党的十七大的要求,重点应在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党员干部、组织部门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都来自于人民。共产党执政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就是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 这些最基本的道理,要向组工干部经常讲,反复讲,入脑入心,融会贯通,使之成为组工干部清醒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只要在组织部门工作,不论是什么样的岗位,都要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必须真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能力和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要坚

22、持典型引路,把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好、发挥好,当前要认真开展向身边的先进人物和优秀组工干部,如陈淳、金正一、祁爱群等同志学习活动,激励更多的组织部门工作人员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一步抓好学习培训。组织系统工作人员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要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各级组织部门应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认真落实中央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除加强干部的政治理论培训外,还要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现 代科技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积极探索对干部考学、述学、评 学的措施办法,及时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干部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理论、思考问题、干好工作。进一步加强实践锻炼。

23、提高综合素质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大舞台。要通过下派工作指导员、挂职锻炼、交流轮岗、蹲点调研等方式,推动组工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为基层服务的能力。同时,改革选人用人方式,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组工干部队伍。、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以有力的制度保障促进组织工作效能和质量的提高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至关重要。要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眼长效、注重实效。注重制度的配套和完善

24、,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总结实际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管理制度。要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具体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失职追究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要深化和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探索建立组织工作目标考核、政务通报、政务听证会等制度,不断提高组织部门工作水平。要建立健全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效能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让群众积极有效地参与质量与效能的监督,促使组织系统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的办事过程中,做

25、到办得公、办得快、办得廉、办得好。对一些时过境迁,不适合形势和任务要求的制度,该修订的要及时修订,该废止的要予以废止。探索建立部门和个人绩效考评办法,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绩效考评是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办法,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和完善岗位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实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机关岗位工作职责规范,确定目标考核的原则、对象、内容、方法、评价依据及标准等。在此基础上,对岗位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根据组织工作的计划任务和目标,按职能分解到科室(单位),落实到人,一级对一级负责,使工作走上规范化

26、、制度化和科学化轨道。责任目标下达后,定期进行督查,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年终进行考核,通过民主测评、领导评价等方式,对干部的工作绩效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和推动干部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开拓进取。认真搞好机关效能投诉工作,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设立专门的效能投诉机构,受理社会各界对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建立健全效能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把效能建设与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奖惩结合起来。把对公务人员的考评和奖惩同干部使用相联系。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制度既然制订了,就要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摆设” ,而应落实到实

27、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现在执行制度难,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干部当老好人,不愿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讲原则讲人情,不讲党性讲关系。说到底,是个人私心杂念在作祟。这也是一种不正之风,是工作质量与效能建设本身就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在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人和事,该曝光的要曝光,该通报的要通报,该惩处的要惩处,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努力使制度成为组工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在营造工作氛围上下功夫,以和谐型组织部门建设促进组织工作效能和质量的提高提供各尽所能的工作环境。为组工干部发挥作用、施展才能提供良好的环境。一要为提高成员素质提供必要条件

28、。应该为成员提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各方面条件,以使其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二要为发挥成员特长提供合适岗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每名成员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三要为成员良性竞争提供平等机会。对 每名成员做到一视同仁,机会均等。营造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和谐相处氛围的营造,需要领导层和普通成员的共同努力。一是人际关系要协调。领导层应正确运用权力影响力,充分利用非权力影响力,处处体现人格魅力,善待下属。普通成员应履职尽责,勤奋工作,处处体现敬业精神,尊重领导。各成员之间要体现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二是处理事务要公正。公平正义是建立和维护秩序的基石。无论所涉及的事情利益是大是小,当事人地位是

29、高是低,都应端正态度,严格按程序和制度办事,充分体现公平正义。三是纯洁队伍要经常。及时发现不和谐音,果断清除“害群之马” ,确保“ 人心思干 ”,防止 “人心思变”。达到各得其所的效果。“各得其所” 是“ 和谐” 的一项重要标志。要使每名干部各得其所,应做到两点:一是让成员工作各得其所。通过努力,能够在个人特长、期望与实际工作需要间尽量实现平衡,以提高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二是使成员的利益需求各得其所。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满足成员正当的利益需要,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和形成成员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构建乡镇和谐交通管理执法

30、环境心得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与每一个行人、驾驶员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对人的生命尊重、对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对交通执法人滥用职权的惩戒,为整个社会构建了一个完善的交通安全防范体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保障,然而,自 2004 年 5 月 1 日实施以来,在实际贯彻过程中,不少基层的民警却反映由于新法处罚幅度的提升,受处罚违法行为人意见较大,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农村道路,执法难度更大,执法民警与违法行为人冲突现象时有发生,执法“难” 问题日益突出。我队在经历了几次的群众对抗执法冲突后,围绕构

31、建一个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辖区开展调研,在认真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建立基础台帐,全面分析原因;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氛围;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化解被处罚群众的敌对情绪;调动群众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开展“群防群治” ;延伸各种交通安全管理业务到基层,进一步便民利民;加强警民沟通,强化廉政监督,开辟出一条有效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法。一、充分摸清辖区交通安全状况,建立台帐,掌握第一手材料要建立和谐的交通管理执法环境,首先要摸清辖区的交通情况及其特点,充分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所要掌握的辖区交通情况包括:辖区人口数,辖区总面

32、积,道路总长度(包括等级道路及非等级道路) 、名称和等级,行政村及自然村数量,各种车辆型号、数量,专业驾驶员人数,分布规律(即每个村有多少部车辆及驾驶员) ,这些车辆主要从事何种营运,其运输时间、路线呈何规律,该辖区的客流、物流有何特点等等,充分掌握这些第一手资料后进行整理,制订详尽的台帐,掌握了这些材料将为创造和谐的执法环境奠定坚定的基础。二、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方式,为构建和谐的执法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的高低、是否理解并支持决定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而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虽然大部分是取决于自身文化素质,但是也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宣传工作紧密相连的。近年来,我

33、队非常重视乡镇交通安全宣传,废除以往形式单一老一套做法,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以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吸引广大农村群众接受教育。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我队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宣传途径:(一)自身执法宣传。交警的执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载体。一个有着严整的警容风纪、规范化的执法程序的执勤民警队伍本身就是很好的“交通安全宣传牌” ,在执法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喝斥违法行为人等等行为,这样就会令群众对公安交通部门产生排斥感,自然就“敬而远之” 了。我队特别注重执法解释工作,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时先进行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指出违法行为人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及其所存在安全隐患,对自身

34、及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哪些危害,违反了交通法规具体条款等等,让违法群众心服口服,自觉自愿接受处罚,交通管理工作自然顺利展开。(二)新闻媒体宣传。新闻媒体具备了群众接受率高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民警经常抱怨工作又累,群众又不支持,从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吃力不讨好 ”等等,这与新闻媒体利用率少,缺乏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是分不开。我队充分利用抚松电视台遍布各乡镇、农村,收视率高的特点,在抚松电视台警务报道专题节目中开辟专栏,将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交通案例及经验教训、民警在开展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苦与累镜头分类系列播出。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拉进民警与群众的距离;让

35、人民群众了解交通安全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人民群众了解参与交通活动时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如何避免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的危害;久而久之,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与交通文明意识也得到提高。(三)开展交通安全共建活动。我队结合创平安大道中交通安全共建活动,经常组织民警深入设在事故高发路段或重点道路边上的村庄、企业、学校等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播放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碟片、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制作交通安全宣传栏等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坚持把交通安全知识送进村、厂、校。通过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充分提高了这些地区交通参与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36、。(四)举办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厅。交通违法行为人之所以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通常是因为他们不懂其行为违反了相关交通法律法规或者虽然知道交通违法了但心存侥幸心理,不懂其行为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我队在各中队设立一个交通安全教育展示厅,悬挂交通安全知识、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挂图,播放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光碟。在查获每起交通违法行为,准备对其进行处罚前首先要求违法人接受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教育让违法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危害性,自觉接受处罚,且促进其在今后参与交通活动时会更注意交通安全了,这比起“重处罚轻教育” 的效果要好很多。(五)开展丰富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寓交通安全教育于娱乐中,大

37、、中队经常组织娱乐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在交通安全共建村、厂、校,提前数天发给参与人一些交通安全知识资料让他们学习,数天后,在这些共建单位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就资料里的内容问答,答对的参与者奖励一些小奖品,这种活动容易提高群众了解交通安全知识的兴趣与主动性。又比如赠送安全头盔。对一些不戴安全头盔的违法人在查获之后,赠与安全头盔,原本以为会受到严厉处罚的违法行为人不仅没受到处罚,还意外获赠,那还有什么“理由” 不戴头盔呢?丰富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经常开展,让辖区群众受到经常性的交通安全教育,久而久之,安全意识也会有所提升。此外,在一些人流聚集地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播放交通安

38、全教育碟片、散发交通安全传单等等活动也能收到很好宣传教育效果。三、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化解被处罚人的抵触情绪在不少群众眼里,交通民警就等同于“罚款的警察” ,为了消除这种误解,除了大力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极力提高辖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外,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强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作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交通违法行为、遏制交通事故。安全是“目的” , “手段”未必要罚款。为改变以往在群众眼里公安交警“以罚为主” 的交通管理方式,大、中队经常性的开展交通安全劝导活动,对驾驶两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车辆违法停放、闯禁行路线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在被查获后不再进行罚款,

39、而是让交通违法人参与交通执勤劝勉其他人遵守交通法规、协助维持交通秩序来代替处罚,这既扩大了交通管理人员队伍,也改变了以往在群众眼中以罚为主的公安交警形象,既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又能够适应农村经济落后的民情,也能增强对交通违法人的交通安全教育,以教育代罚款,达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改善交通秩序的目的。四、调动群众主动参与交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开展“群防群治”(一)成立各类型车辆“协会” 自治。我队分片划区在农村基层鼓励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人员成立协会等组织开展自治管理。目前,抚松全市按乡镇划分成立了客运车队、货运车队、农用车队等13 个,在协会的内部再根据区域(我们管辖的区域各乡镇各行政村)的划分成

40、立了相应的分支机构(即“分会” ) ,层层而下,形成了一个类似“金字塔 ”型的管理机构,这些协会的 “管理者”直接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负责签订安全责任状、定期组织交通安全教育等等,协会的管理章程里也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如:严禁非法载客上路,严禁未无证驾驶无牌车辆等等,他们拥有了充分“自治权”,并相互监管。不仅节省了警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让这些驾驶人员有了“自治” 的感觉,调动其参与交通管理的工作积极性。(二)组织交通安全义务巡逻队。各中队与辖区团组织联合召集优秀青年组成道路交通义务巡逻队,负责各辖区的交通安全工作,开展对占道晒粮、路边堆放砂石建筑材料、乱摆摊设点、非法载客等行为进行劝导,

41、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交通执法环境。(三)组织联勤执法队、各部门齐抓共管。交通管理工作并非仅仅交警部门的“独角戏 ”,交通管理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尤其在乡镇基层,警力少、管理线路长,单靠交警一部门只会出现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政府与各职能部门的支持起着关键性作用。争取当地政府、党委的支持,联合各职能部门组建一个联勤执法队,齐抓共管交通安全工作,开展社会化交通管理,不仅可以相应解决乡镇基层中队警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相互弥补职能的欠缺,效果尤佳。五、延伸各种业务到基层,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农村基层之所以存在大量的无牌无证车辆,很大原因上是因为地处边远,进城培训驾驶证、

42、车辆挂牌不方便,所以虽然很多乡镇基层中队大力强强整治,但是仍然治标不治本,很多车辆还是在被处罚后不及时参加培训驾驶证、车辆挂牌,而交通管理工作也很容易陷入一种僵局整治力度大却收获小,辖区的交通违法率仍居高不下。抚松交警我队自 2003 年开展“贯彻十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交警怎么办”大讨论以来,开展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延伸车管、驾管业务到基层,组建流动车管站、驾驶证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乡镇为边远地区群众挂牌、年检、培训驾驶证让正规购买的车辆方便挂牌,让愿意参加驾驶证培训的驾驶人员方便培训,这样一来便可以使辖区的无牌证车辆大大减少,不仅赢得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便民利民措施的肯定,促进和

43、谐交通管理环境的建设,同时也可以降低辖区的交通违法率。六、加强警民沟通,强化廉政监督近年来,我们大、中队积极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管理对象等在人民群众中带有号召力的人士为廉政监督员,经常性召开通报会议,向监督员传达新的法律、法规和通报部署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并充当警民沟通的共同桥梁。群众有什么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这些代表向我们反映,而我们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展的一些专项活动的精神也通过这些代表公布。在执法工作展开时,遇到一些群众“不理解” 的责问时,这些代表便会发挥作用,对这些群众解释我们的工作目的等等,消除误会,使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与群众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建立廉政监督机制、开展民主评议行风等有利于强化警民关系的活动,不仅可以加强警民的沟通,更关键的是也给自己树立一面“镜子” ,通过廉政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工作开展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即使改正或补救,以利于和谐执法环境的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