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把创建文明小区作为小区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把提高小区文明程度、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列为开展小区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网。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 20xx 年,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基层工作加强年”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工作主线,以巩固和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志愿之区”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2、为都市功能核心区和“美丽半岛、幸福渝中”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一、以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1.推进文明城区建设常态长效。坚持把全国文明城区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了文明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针对 20xx 年新版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的要求,做好责任分解和落实,建立健全区级领导联系社区督查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面上指导、督查协调作用,确保责任更明确、协调更有效、推进更有力。商贸、旅游等部门及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以行业和街道双向推进,整合执法力量,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推进专项整治行动,统筹解决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测评指标
3、不漏不减、不降标准。2.加大文明单位评选管理力度。扎实推进各级文明单位的培育、推荐,对 117 家区级文明单位及标兵进行了全面复查,新命名 2 家区级文明单位,5 家区级文明单位标兵单位。推荐渝中区国税局为全国文明单位,两路口街道办事处、区教师进修学院、老年大学为市级文明单位。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开展诚信建设主题活动。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探索建立守信优待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区法院累计将7282 名“老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通过“执行威慑网” 、官方微博、解放碑商圈 LED 公开曝光。全区广泛开展“做精工产品、做诚
4、信企业”活动、 “诚信经营示范”活动、 “做诚信食品” “诚信旅行社评比”活动,解放碑大石化商圈开展企业诚信经营示范承诺活动、朝天门商圈开展“百家文明诚信经销商”评选活动。全区 105 家司法鉴定机构开展“诚信规范,执业为民”活动。扎实开展“善美行业”医德医风专项行动,组织参与全市“最美白衣天使”推荐评选工作,评出了 2 名“最美白衣天使” ,参加基层好医生故事征集活动,推荐基层好中医 1 名,好医生 5 名。二、以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1.落细落小,推动文明礼仪融入群众生活。持续深化“微笑满渝州”文明礼仪行动,广泛开展“礼让斑马线 文明我点赞”主题教育活动,组
5、建 100 名交通文明劝导员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劝导,编排“礼让斑马线”手势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成功举办渝中区第四届邻居节暨志愿服务活动周,全区 11 个街道共举办 90 场邻里活动,共计 40 多万人次参与。组建大礼堂广场文明礼仪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卫生、噪音扰民等劝导宣传,取得良好成效。区发改委、区环保局、区妇联等组织开展“衣旧情深”闲置衣物再利用行动、 “餐桌文明”行动,区总工会开展“三管六不”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区国税局开展读书推荐活动,收获了良好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2.筑牢根基,抓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参与全市“红樱桃”和“九童圆梦”行动,搭建关爱留守儿童的渠道,组织 30
6、 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和 20 名小学生,与潼南区和永川区的留守儿童结对,发动有编织技能的志愿者参与“冬日针爱”活动,编织帽子、围巾、毛衣 1000 余件赠送凝冻山区留守儿童。区教委举办渝中区中小学德育品牌发布会,全区 46 所中小学全部参与。开展“雷锋式班集体” “雷锋式学生”等先进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参与“向国旗敬礼” “童心向党” 、优秀童谣征集等主题活动,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团区委开展少年儿童“红领巾心向党”故事汇、中学生“与人生对话” 、中职学生“彩虹人生” 、广大团员青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主题教育活动,覆盖影响约 4 万青少年。区公安分局联合区文化委、区教委继续推进网
7、吧、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净化。3.创新形式,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结合渝中实际,创新载体、创新形式,注重传统民俗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老居民和新市民相结合,中西方习俗相结合,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春节、中秋等合家团圆的节日,邀请外国友人参加,彼此加深对各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帮助外籍人士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七夕节邀请单身白领联谊,丰富年轻人业余活动,扩大交友圈,同时还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月满中秋梦圆渝中“逐梦渝中他乡人”拥抱亲情志愿行动在近百名志愿者的倾力付出下,历时 10 余天,驱车 4000 余公里,帮助 30 个家庭团聚渝中,充分展现了渝中开放包容、温情
8、有爱的城市形象。三、以“志愿之区”建设为抓手,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立体化、项目化、常态化、组织化1.搭建立体化平台,扩大社会参与。成立渝中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建设渝中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统筹、指导、协调全区志愿服务工作。开设“志愿渝中”微信公众号,探索“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截至目前,渝中注册志愿者达到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16%。志愿服务队伍 700 余支,其中注册的公益性志愿服务社会组织达 50 余家,名列各区县前列。渝中区志愿服务相关经验被中宣部宣传工作采用推广。2.坚持项目化运作,撬动社会资源。充分发动机关、街道、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策划、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全区乃至全市影响的志愿服务活动。联
9、合融创地产、重庆天地、重啤集团等企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周、世界音乐节志愿服务、理性饮酒劝导等活动。精神文明便民服务队坚持每月 1 次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阳光 520“衣旧情深”项目、乐善公益“城市游侠”项目、国际低碳协会重庆分会爱心送考项目、蔡美岐“爱之光”盲人志愿服务、 “爱心妈妈”关爱问题青少年活动、 “青警营”平安志愿服务项目、火车站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溪沟街道三级体系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优秀实践成果奖” ,并作大会经验交流。渝中区两个项目分别斩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银奖。3.着力常态化推进,延伸社会触角。大力推进社区
10、志愿服务站建设,每个社区按照“五有”(有标识、有值班、有队伍、有项目、有制度)标准建站,20xx 年重点推进 21个社区示范站点建设。在 100 个窗口单位设立“志愿服务岗” 。化龙桥街道联合川外及重庆扬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筑梦屋”外籍人士服务站。充分发挥各行业的专业技能,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启动“好体育人” “医者仁心”“书香渝中” “文明旅游” “莎姐”法律志愿服务等共 7 大类专业类行动,让志愿服务活动有的放矢,契合广大市民的需求。四、以弘扬好人精神为基点,达成价值共识,激发向善力量1.注重发现挖掘,营造崇尚先进的风气。坚持把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典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11、心价值观的重要着力点,不断健全完善发掘机制,注重把先进典型发掘从个体到群体延伸,从群体向社会延伸,覆盖到各行业、各社区, “道德模范” 、 “身边好人” 、 “最美拥军人物” 、 “最美税务人” 、 “最美平安志愿者” 、 “寻找渝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广泛开展。蔡美岐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实现了我区该项工作在全国层面上“零”的突破。20xx 年共收到各部门、街道推荐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近 200 人,评选出“渝中好人”90 名,其中 8 人被评为“重庆好人” ,刘群英被评为“中国好人” 。2.精心培育树立,发挥引路“标杆效应” 。对发掘的先进典型适时进行跟踪培养,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12、。指导蔡美岐成立“爱之光”志愿服务队,60 余名盲人志愿者为环卫工人、空巢老人按摩诊疗,全年累计服务群众 3000余人次。蔡美岐“残疾人故事宣讲队”多次到区县宣讲,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人践行社会道德、弘扬文明风尚,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好评。3.加大宣传影响,提升群众认可度。借助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对道德模范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全年各级新闻媒体对蔡美岐的宣传报道 500 余篇次。开辟“道德模范网上大看台”专栏,通过网站、微信等网络平台宣传道德模范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迹。 渝中报常年开设“身边好人 感动渝中”专栏,大力宣传好人事迹。充分利用宣传栏、巡回展览、公益广告等方式,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公园、广场
13、,全面深入推介先进典型,先后制作张贴海报5000 张,开展巡回展览 80 余场次,情理交融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不断放大典型带动的社会效应。4.重视关爱帮扶,增强自豪感和荣誉感。高度重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精神激励、情感关爱与物质帮扶,传递“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设立了蔡美岐“爱之光”志愿服务队工作室,为队伍提供了阵地保障。区级相关部门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给予一定的物质资助,并积极联系爱心企业进行帮扶。同时给予道德模范一定的社会礼遇,将其列为区委区政府节庆日走访慰问的对象,重大节庆活动、文艺演出邀请出席。五、以增强文明传播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为目标,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1.加强
14、制度和队伍建设,网络文明传播有声有色。健全和完善网络文明传播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新组建了 50 名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和文明评论员队伍,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4 次,表彰优秀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充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渝中文明网全年发稿近 2500 条,其中,被中国文明网采用 240 条,被重庆文明网采用 540 条。文明评论发布 50 余篇,20 多篇被中央文明网作为深度评论。“文明渝中”微博微信号发布信息 3000 余条。全年制作相关专题 12 个,承办全国专题 6 个,其中 7 个专题在中国文明网要闻进行了重点展示,中秋专题被评为全国“好稿”二等奖。配合全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开展网络
15、宣传活动,策划“第四届邻居节”专题、 “文明随手拍” “我们的节日逐梦渝中他乡人”网络征集等活动,获得网民高度关注。2.注重内容和平台创新,公益广告宣传全方位、立体化。积极参与原创公益广告设计活动,抓住志愿服务、 “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等主题,设计制作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较高的原创公益广告,并推出适应网民和手机用户习惯的作品,并通过社会面渠道、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渠道向全区范围发布,不断增强说服力和影响力。累计制作发放“中国梦” 、 “讲文明树新风” 、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 、 “遵德守礼”等宣传海报、漫画版文明礼仪宣传册、折页等约 5 万份,安装、投放大型 LED 显示屏 15 处
16、、建筑围挡 5000 余平方米、人行天桥标语 42 条、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 5 幅。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技术,开通“志愿渝中”微信公众号,设置公益广告专栏,定期更新内容。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 20xx 年,河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为载体,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为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美丽河西、首善之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深入推进“讲文明树新风”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全区共利用
17、建筑工地围挡、公交地铁车站、过街天桥、户外广告位等各类社会公共载体制作安装户外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 6000 余块、6 万余平方米;充分利用全区 10 块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100 余块社区电子显示屏等载体,让核心价值观宣传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区域主流媒体充分利用黄金时段和主要版面刊播公益广告,河西区委网、政务网、文明网、文明河西及全区各单位微信等网络媒体设置公益广告宣传专栏,进行网上展播和动画视频展播,在全区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格局。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机关、社区、学校、企业等各类道德讲堂 176 个,开通“空中道德讲堂” 、 “网上道德讲堂”和“红色讲堂” 。将“我
18、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主题教育活动贯穿始终,开展寻找“最美河西人” 、好人圆梦等系列活动,灵活运用“讲好人故事” “道德情景剧”等形式学习宣传时代楷模和凡人善举,全区涌现身边好人千余名,其中 83 人入选天津好人榜,18 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纪立新当选第四届天津市道德模范。举办“汇聚道德力量 传递社会大爱”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见面会、公益广告创意设计大赛、家风家训大家谈等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和网络文明引导行动。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启动“文化 365,快乐在河西”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建设,让广大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将河西区
19、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委员会调整为文明城区建设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涵盖全区 60 多个区属部门、单位和 60 多个驻区市属企事业单位、高校等。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总结暨深入推进文明城区建设工作会,启动深化文明城区建设“十大工程” 。制定 20xx 年文明城区建设工作任务台账,努力实现创建工作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重突击迎检向重常态化转变。坚持“创建指标与群众需求相契合,创建活动与民生工程相融合,创建方法与三严三实相结合”,着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今年以来,相继改造 137 片旧楼区居住功能,整修道路 54 条,维修小区甬路及铺装万平方米;提升改造 3 家公
20、立医院,新增 3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现代化达标建设,第三批 11 所学校全部通过评估验收;完成区文化中心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少儿图书馆、非遗博物馆以及小剧院等综合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投入使用;年内全面完成 300 平方米以上社区办公服务设施、500 平米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 200 平米社区文体活动室建设。针对城区管理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从提升公共环境、公共服务和公共秩序入手,加强城市管理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启动河西区市容环境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整、大清洗、大扫除”清整活动,重点对社区环境、道路环境、园林绿地、非法小广告、违章建设、乱摆乱卖、油
21、烟扬尘等问题开展集中治理;组织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加大对静态停车秩序管理力度;充分运用市容环境网格化管理系统,加大区内城市管理情况巡查力度,通过实施 ABCD 四级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实现市容环境管理的精细化和长效化。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城区文明城区和市民文明素质大力培育践行河西区“社区精神”,广泛动员全区 10余万群众总结提炼了“崇善、包容、互助、和谐”的河西区社区精神,举办“社区精神大家谈”宣传宣讲,成为核心价值观的身边表述。深入推进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建委、市场监管局、天塔街、谊景村、新闻中心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在各级文明单位和文明社区深入开展一堂、一队、
22、一礼、一榜、一人、一网、一传播、一节日、一实践、一广告的“十个一”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发布诚信 “红黑名单”,利用“315” “614”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诚信主题创建活动。开展抗战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胜利之歌 “抗战歌曲大家唱”主题活动;组织“岁月的印记-抗战题材影像志”红色经典观影活动和专场文艺演出;在社区举办天津抗日战争纪实巡展,制作 1 万册天津人民抗战纪实画册发放全区各中小学校。加强河西文明网、 “文明河西”微信、微博日常建设工作,参加中国文明网联盟网站测评,成绩优异。深化拓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
23、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深化志愿服务“11233”工程,建成市区两级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 37 个、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 159 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 420 个,建立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38 支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和 1185 支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 13 万余人万人。启动了“爱心联盟 奉献社会”河西区 20xx 年全民公益行动,组织全区各部门、各行业、各街道及驻区企业利用每月末最后一个周六以“清洁家园” “文明交通引导” “志愿服务快车进社区”等形式开展集中性公益服务活动,把专业化、便利化的志愿服务做进社区,做进家庭。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推出以“七助七送”为内容
24、的“1+1+1”助老服务、 “搭把手”志愿服务等系列品牌项目,涌现出城市青年志愿服务队、文化中心市民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等一大批优秀团队,为社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志愿服务。各街道培育推出“邻居节” “互助节” “安居节”等品牌项目,形成了“一街一品牌、一居一特色”志愿服务新格局。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深入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和“传家风-讲述我家的美德故事”活动、 “网上祭英烈” “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然被授予“全国美德少年”荣誉称号。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联合驻区单位,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已经建成 144 个青少年快乐营地和 70 个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建成 5 个“城市学校少年宫”,持续开展未成年人“暖冬行动” 、 “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等特色活动。举办第十二届学子节,2 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心理示范校,1 名教师荣获“全国最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