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图书馆读者借阅行为分析丁勇(南京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02)【摘要】本文从公共图书馆图书借阅排行和读者借阅排行两份数据出发,对现阶段读者使用公共图书馆藏书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各现象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借阅行为 读者群体 热门书籍 信息推荐【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BThe analysis and revelation of the readers borrowing behaviors in the public library【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list of the
2、 lending books and the readers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ircumstances how the readers use the resource of the library,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 among several factors,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library.【Key words】public library; readers colony; borr
3、owing behavior; pop books; information recommendation随着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公共图书馆的软硬件水平都得到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以来,读者数量与借阅数量不断攀升,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公共图书馆所拥有的图书借阅和读者信息也变得越发重要,它不但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大众知识文化水平,而且蕴藏着潜在的文化需求,指示着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笔者以本馆 2009 年 5 月的图书借阅排行和读者借阅排行为分析基础,探寻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一 图书借阅现状根据 True swell 的 80/20 律, “80来图书馆的
4、读者只查阅了馆藏图书、刊物的 20”1。图书借阅排行榜上,借阅次数靠前的图书较能反映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求和价值趣味所在。所以,笔者特选取新馆开馆一年后的一个平常月份5 月作为研究对象。借阅排行榜上借阅次数大于等于 5 次的图书共有 3859 册,其中前 20的图书有 772 册,135 种。对此 135 种最热门图书按中图法分类进行分析,可一探大众读者阅读各类图书的比例,如下:76%4%1%4%3%2%1% 5% 2%2%IBCDFHJKTPZ由此可知,文学类 I 类仍旧是图书馆图书外借的最大项,并且占据到 76的巨大份额。一方面,文学类书籍覆盖范围广,种类繁多,适应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的文化需
5、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读者到图书馆借书还是为了消遣娱乐。再对这占据 76份额的 I 类图书进行分析,笔者不再以中图法的国别文体划分,而以内容及传播载体为依据将其细分为:网络、青春(有名的言情作家直接出版) 、外国、经典、历史、现实、武侠、民间八类。得出比例结果如下:经 典3% 外 国6%历 史10%现 实16%民 间4%网 络46%青 春2%武 侠13%经 典外 国历 史现 实民 间网 络青 春武 侠网络小说在所有文学类图书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这应该是新时期图书馆借阅情况的一大特色。网络小说来势汹汹,广大读者趋之若鹜。网络小说集中在盗墓、穿越、后宫等主题上,书名都趋于雷同(如盗墓之王 、 盗墓
6、笔记 ) 。这些书名非常明显地表露出当下流行的内容和主题。即使是其中跟风之作,也产生了相当不错的“眼球”效应。传统的畅销小说如武侠、现实(官场、商场) 、历史演义等仍旧保持了不低于 10%的份额。只是,曾经的大项传统言情小说越来越屈指可数,在女性阅读中也多让位给了后宫争斗小说,和低龄化的韩版标题风格的青春小说(如那小子好 High ) ,而这两类作品大都出自网络作家之手,并在网络上得到追捧和传播。即使大部分最热门的书籍都集中在网络、武侠和官商场小说,但是仍有几部经典型文学作品在热门借阅上占据重要位置,它们是:神曲 、 忏悔录 、 四世同堂 、 静静的顿河 。B16%C3%D16%F13%H6%
7、J3%K27%TP10%Z6%BCDFHJKTPZ小说以外的书籍在排行榜前列的名额被小说打压地所剩无几,彼此之间也没有空间拉开距离,显得较为平均。颇为有趣的是,从与小说关系作为密切的历史传记到最阳春白雪的艺术类(新编花鸟画谱丛书 ) 、最为冷门的社会学类(组织行为学 ) ,都有热门书籍分布其间。其中 B 类书籍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这套书单册借阅次数为 56,总共借出2688 次,高居排行榜第二位。笔者分析这套丛书特别受欢迎的原因在于:一.具备一定的文化含量;二.通俗易懂,便于入门。结合读者借阅情况来看,一些喜欢阅读历史演义、武侠小说的中老年读者和另一些喜欢阅读创业致富、金融
8、财会的中青年读者都会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思想家”来做进阶阅读;三.这套书作为打头的 B 类,读者一进借阅室就会被接近整整一排的系列丛书所吸引住。此外,以心理学 、感动 、 易经为代表的书籍在现代社会也日益受到关注。D 类、F 类、TP 类都偏重于应试。D 类的热门书籍是司法考试名师讲义和行政能力测试 ;F类是证券投资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TP 是无师自通学电脑系列丛书和Excel 高效办公 。同样作为热门专业的 H 类,和综合性的 Z 类,其热门书籍体现了更多的人文色彩。如 H 类的十年 、 最美丽的英文 ,Z 类的世纪大讲堂 北大讲座 。K 类的热门书籍和小说的种类关系很大,多是历史上有名、且故
9、事曲折的人物的传记。同时包括了山水中国与古玩图鉴的新兴趣味。二 读者借阅现状(1)选取借书量前 50 名读者(这些读者单月借书都超过 50 本)发现他们借书的种类几乎和借书排行靠前的种类完全吻合,并体现出一定的总体规律。女性读者主要阅读网络言情小说,一种是渲染所谓“玛丽苏”情结(即女主角万能,人见人爱)的小说,一种是白领职场小说,还有一种是电视剧原著小说。男性读者在阅读网络盗墓、玄幻、穿越小说的同时,保持对官场商场小说、历史演义、武侠小说的喜爱。总体来说,男性读者人数明显多于女性读者。这部分读者中的年轻读者还表现出一个新鲜的阅读现象,即有的女性读者开始读起了以女性为主角的网络武侠小说(女侠秋莫
10、愁 、 女奴之盟城风云 ) ,男性读者开始读起了言情小说(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 ) 。女性读者开始阅读男人眼中的气质女人 ;男性读者开始阅读女人解读 。这种互相解读的读书风气似乎在慢慢开始增长。这部分读者中,图书馆附近学校的学生读者占了不小的比例。他们的读书兴趣尤其不定,基本上以网络小说为主,但同时也包含了部分知识性、甚至经典性读物。如他们会读301 室男生 he302 室女生 坏小子攻略 佣兵天下这样的网络小说,也会偶尔涉猎最新 TOEFL 高分作文 加拿大新译西方幽默 青少年最想去的 100 个地方这样的书籍,甚至还会时而尝试阅读各方面的经典读物如你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学名著 闻一多作品精编
11、中国文学简史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快读 。他们在沉迷于网络小说的同时,又时常挣扎着去阅读着对自己成长有着实际用途的知识性书籍,为将来去外国留学做一定准备,也会去尝试了解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和科学成果。可见,青少年读者的兴趣点比较多变,不像成年读者那样拥有较为稳定的阅读需求,但是同时也说明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其阅读品味的形成具备更大的成长性和可塑造性。当然,盲目的大规模快速阅读本身不仅会占用很多时间,而且不一定有助于他们真正吃透原著的精神。温总理说过“如果选择一本不好的书,就等于浪费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 ”针对青少年的阅读现状,我们应该做好推荐的工作。青少年阅读文学、科学经典多
12、选取精编、选集、简史、浅说、快读等与他们知识能力,课余时间相匹配的形式。这些浅说、快读质量参差不齐、阅读效果也有天壤之别,而它们对青少年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图书馆应该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甄别、挑选,然后根据知识层次,排成供读者不断进阶阅读的推荐书架,放在借阅室醒目的地方,定期更换主题,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2)主流读者 (月借阅量 10 本的读者)这部分读者的借阅结构趋于健康合理: 他们有明显的专业借阅导向,表现为专业书籍+文学类大众读物的借阅模式。其中,读者借阅的专业书籍集中在经济、管理、人际、升学(出国)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普通的小说以外,在这一部分读者当中,读财经的读者,表现出
13、对周易的巨大兴趣,常一起借阅;读编程的技术人员,对文心雕龙 全唐诗 古文观止这样的古典纯文学及文学理论出某种兴致,仿佛编程语言和文学语言有某种共通的审美趣味;读销售的人员,在阅读有关人际关系的书籍之外,也会读名家关于美学的通俗讲解。这个现象说明,当代主流读者的阅读既有功利的一面,也有其感性理想的一面,并且互相促进,并不像很多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真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当借阅量渐渐上升道每月 20 本及以上的时候,先是一些诸如2004 年最佳小说选的推荐选集和现当代著名通俗作家的小说的借阅量持续增加,接着大批网络小说迅速成为借阅主流。由此可见,文学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式微,在所有书籍阅读中,文学作品,
14、不管是何种形式,仍然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而且覆盖最广泛的人群,拥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社会影响力。另外,年度小说排行榜、精编选集对读者的借阅行为有着很大的指示作用。通过分析借阅量和借阅结构的变化,笔者认为免费、无限度借阅的模式其实有待进一步商榷。在绝对免费、绝对无数量限制的情况下,读者读书更加缺少审慎选择的过程,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但草草阅读了许多粗制滥造的作品,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浪费了大量的图书馆借阅资源。这不仅仅是指图书馆借还书、上架排书的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读者的借阅偏向会使得图书馆在人次、借阅量等指标的指引下,迎合很大一部分读者的低层次阅读需求,如此必然减少知识水平高、专业
15、性强的书籍的订购,造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图书馆在做好推荐工作的同时,也应该适时提出每月最高借阅量的设置,使得读者能够理性阅读,抱着“选书是一个不亚于读书的过程”这样的想法,珍惜阅读每一本好书的机会。提高阅读的质量,才能在提高读者知识文化水平、净化社会风气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 假期与平时读者借阅行为的比较分析1. 假期,学生读者明显增加。相比公共图书馆 76的外借量都是由文学类书籍构成,高校图书馆文学类借阅量虽然也是占据首位,却只占到 30-48%。2 笔者认为假期公共图书馆借阅信息将有别于平时,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分析假期借阅信息发现大学各专业学科教学用书不但跻身借阅排行榜靠前位置,而且
16、种类覆盖数学,计算机,经管,设计,心理,财会,法律等热门实用领域。数学 计算机 财会 经管高等数学 无师自通学电脑 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线性代数 Excel 高效办公 证券投资学 宏观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开天辟地学电脑 管理学数据结构 计算机网络 投资学 管理学微积分 网管员必读 货币银行学 组织行为学统计学 证券投资分析 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学习指导 财务会计 经济学市场营销学 金融市场学设计 心理 法律 应试新平面 教育心理学 司法考试名师讲义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设计素描 心理学 民法学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 员录用考试用书展示设计 法理学色彩构成 刑法学家好美深沪京粤最新样板房系列民法总论经
17、济法文史类书籍虽然十分热门,但是作为学术研究的纯文学和历史研究却仍旧乏人问津。民国时蔡东藩先生所著 24 史演义以其丰富性和通俗性成为了大热,对历史知识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大众的爱好仍然停留在历史人物传奇这样的热闹戏文上。武则天、胡雪岩、隋炀帝竟然是一连几个月不变的的最受关注传记人物。哲学,科学,语言,教育,环保等现实中的冷门领域仍旧在读者的借阅行为中遇冷,具体表现为在借阅量 6 次以上的排行榜上难见踪影。只有一部自然科学向导丛书在 7、8 月间被较多学生读者借阅。2.笔者在分析读者借阅情况的时候,发现同一书名的书籍,不论作者是何人,版本如何,借阅次数几乎完全一致。其中,读者对不同
18、学科教科书的不同版本不加择别,只要达到入门的需求即可。而不同作者,不同出版社,甚至不同内容的文学类书籍只要题名一样借阅量也相同,就比较令人费解。笔者分析,一种可能是读者在借阅时忽视选择,随意性较大;另一种可能是热门书籍副本不足以满足读者需求,读者以其他版本替代阅读。可能还有一些读者无法借到完全符合自己需求的图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图书馆一方面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尽量多采购读者需求量大的图书,另一方面要做好“疏导”和“甄别”的工作,保证读者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满意度。所谓“疏导”,即为读者提供所需“热门”相关的图书信息,根据热门图书的不同版本、内容提要向读者提供所需信息,通过扩大读者的视野,分流
19、同时借阅一种书的群体,从而解决供求矛盾。在疏导的工作中,图书馆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好相关书籍的甄别和推荐工作,力争用高质量的图书去吸引读者,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走出各种误区。3.暑假其间,年度小说选集(如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青春小说精品读本,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 ,名家作品(如李敖有话说 , 黄仁宇全集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名家讲座(如世纪大讲堂,北大讲座) ,受到读者青睐,在借阅排行榜上位居前列,打破了平常月份网络小说一枝独秀的局面。一方面,体现出了假期读者的读书追求和知识品位,另一方面表现出知名作家作品和推荐编辑形式对普通读者阅读的深远影响。另外读者接受新书信息
20、可能较少,阅读的仍是经典和基础书籍居多,几乎不见有关最新思想和资讯的著作。小众读物偶有所见,即使有如忏悔录也局限于古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四 读者借阅行为启发意义在分析了图书馆图书借阅情况和读者的借阅情况及其变化规律之后,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应该在“减少量”的同时“增加质”的服务。前者指适量限定一段时间如一个月(我馆的借阅周期为 30 天)内的借阅册数,不要让读书变成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要让读者耐下心来寻找和选择他们真正需要的书籍,要让读者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深入阅读,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无穷阅读乐趣。而深入阅读本身也正是纸质书本在网络电子时代的一个宝贵特色,应该得到必要的珍视。后者指图书馆要进一步研究
21、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求,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一个方便醒目的推荐方案,如提供一个便于入门了解和进阶阅读的书架(既对应于又有别于书店的畅销书架) 。对于学生读者,一个关于其专业及其未来职业的书籍推荐计划,有助于开阔他的视野,理清他的思路,促进他的持续学习,有利于他适应社会需求。对于一般读者,好的推荐也会带来好的选择,拉近读者和经典作品的距离。比如说,09 年的历史畅销读物明朝那些事非常受读者欢迎。如果万历十五年作为进阶读物和明朝那些事并肩而列,很多读者应该会很乐意做进一步的了解。图书馆的推荐还可以帮助读者从消遣性,功利性阅读向专业性,理想性阅读进行提升。例如,笔者所参与的读书会内,很多读者在阅读
22、了万历十五年之后对于财政,税收,民主,法制类书籍产生了浓厚兴趣。原本只局限于计算机实用技能和编程技巧的读者也通过交流介绍对信息论,控制论等思想性深刻的著作产生兴趣,还有上文所提到的金融风险分析和周易哲学,人际交往和美学,计算机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关联,等等。当然图书推荐不是简单的工作,一方面图书馆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采选更好的书籍,通过讲座或网络向读者宣传选书的重要意义和关于如何选书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读者的互动反应,以便不断调整策略,适应读者需求。读者来自各行各业,有思维活跃、最能接受新鲜思想的年轻学生,也有经验丰富、思想深刻的中老年读者。图书馆应该提供一个交流与参与的空间,让大家各抒己
23、见,提出不同的推荐方案和推荐理由,形成一个互帮互助,良性互动的学习型氛围。作为城市客厅的图书馆,不仅具有网上搭建推荐网络的能力,还可以组织线下活动,提高读者的参与度;不仅可以从客观的大量数据中找寻借阅规律,还可以广泛征求、积极选择采用读者的主观意见。总之,读者的借阅情况不仅仅是存在于系统里的冰冷的数字,它包含着许多十分有启发意义的信息。在电子阅读的趋势越来越逼近的今天,保留和突出传统图书借阅的优势和特色,需要更多的人性化服务。读者的需求和参与应该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值得我们采取新的形式进行深入挖掘。图书馆只有在和读者的互动中,才能和读者一起成长。参考文献:1. 曹雪梅 温州市图书馆读者群体与阅读行为分析的启示【J】 图书馆杂志,2008(7):41422. 刘金玲 叶艳鸣 文理大学生借阅倾向的差异性分析【J】 高校图书馆,2007(3):31-323. 刘红群 谈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服务【J】 图书馆,2004(3):97-98丁勇(1979-) 男, 江苏东台, 馆员, 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联系电话:13813839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