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类型论人生的责任与担当.docx

  • 上传人:拉拉链
  • 文档编号:18310943
  • 上传时间:2023-03-0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07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论人生的责任与担当.docx
    资源描述:

    1、论人生的责任与担当 摘 要:一个人在一生中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是其人生的目的和人所能决定得了的。人生的目的是为了过幸福的生活,而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只能是给他人带来幸福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这就赋予了人以相应责任。有责任就要承担,承担责任就需要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责任的能力。作为一个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的青年人,就必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样,你才能够较好地担当起人生的责任。 关键词:人生;责任;担当;自强;厚德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074-03 一个人,从来到世上的那天起,“天”就赋予人以相应的责任。认清自己与生俱来的责任,自觉地

    2、履行自己必须承担的义务,是做人的必要条件,也是判别人生价值实现与否的真理性标准。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人走好成功人生路,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 一、人生责任与担当的原因浅析 为什么要提出人生的责任,要求人去担当人生责任?这绝不是凭空想象,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有着深厚的伦理原因的,与人生的目的和追求有着密切关系。 责任,在现代汉语中有三个基本含义:分内应做的事;特定的人对特定事项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成果负有积极的助长义务;因没有做好分内的事情或没有履行义务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1。凡是置身于家庭和社会群体中的有理智且有生命渴望的人,为了自己或者周围人的生存或者更高一级的物质以及精神需

    3、要,就必须提供自己的存在价值,即需要做好所谓的“分内的事情”,才能获得生存或者精神层面的满足。因此,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要实现自己人生的目的和需要,都要用责任来规范和引导。 (一)人生目的需要责任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即人活着为什么?或人为什么要活着?答案是:人活着,是为了过幸福的生活,任何一个人的人生目的都是这样的。绝对没有一个人会说,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了过痛苦的生活。如果是这样,就没有人愿意活在这个世界上。如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杀”现象,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感到人活着,是“生不如死”。因此,毫无疑问,人生的目的即人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过幸福的生活。 幸福不能直接成为责任,但可以

    4、作为实现我们责任的手段。德性与幸福是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但两种原则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其对立也不是不可调和的,实践理性也并不命令人们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它这只是要求,在一讲到职责(责任)时,我们就必须完全不顾及幸福罢了2。 人欲实现人生之目的,获得幸福的生活,就须“给人温暖”;而要“给人温暖”,就必须心中有自己,心中有家人,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这就本质地要求追求幸福生活的人,应当自觉地去追求人生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二)人生的需要赋予人生责任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人的这五

    5、种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对自己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充分彰显;人对自己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充分彰显,落实在人生实践上,那就是要去担当人生的责任,即自己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否则,人生的追求、特别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就不可得到圆满的实现。这就是人必须担当人生“三大责任”的深厚的伦理原因。 二、人生责任的基本内容 责任是自由行为的必要性3。作为人,如果想在自己的人生、家庭和社会中获得自由,那么就要在道德和法律的体制之内,履行好自己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和对自己的负责。这样,才能较好地享受自由和家庭、社会回报来的对自己价值的认可。同时,要担当起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就应当自觉地增

    6、强这种责任意识,并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上。 (一)人有对自己的责任 人对自己的责任,是指人要对自己负责。一个人,如对自己都不负责,就无从谈及承担其他责任。怎样才叫对自己负责呢?即:在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要以自觉、积极和主动的态度,去遵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其固有的规律,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法纪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同有害于自身利益的自己的言行做斗争,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不让自己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就是担当了个人对自己的责任。 (二)人有对家庭的责任 人对家庭的责任,是指个人要对家庭负责。对家庭负责的正确态度: 第一,要有家庭意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个人就是这个细胞孕育出来的。因此,要有家庭的意

    7、识,每个人必须随时想到,自己的言行及其产生的结果,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休戚相关。人们不是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吗?一个讲良心的人,担心你的母亲及家人,你能没有家庭意识吗? 第二,要有履行责任的意识,即感恩意识。父母给了你生命,特别是当母亲的,为你来到这个世上,她是冒了生命危险的,“生了儿女丢了性命”的事时有发生。然后,还要辛苦养育你成人。想到这些,作为一个人,就一定要知恩图报,为了报恩父母,未成年之前就应当好学生,成年之后当好公民,结婚成家之后当好家长。 第三,要有克己意识。这是家庭意识的核心。一个人成家以后,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多数家庭还有爷爷和奶奶,外公和外婆。在生活上,在尽量满足儿女不断

    8、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前提下,宁可自己吃差点,穿差点,多多孝敬老人,从物质上报答养育之恩。 第四,要有劳动意识。家中老人辛苦了几十年,该享点清福了。做儿女的,应当多做家务事,刷刷碗筷、主动洗衣服。 第五,要有倾听意识。要常回家看看,倾听老人的“唠叨”。在非原则问题上,尽量做到不要跟老人抬杠,惹他们生气。 第六,要有自律意识。要随时想到,个人的荣辱,与家庭成员的荣辱紧密相连。一定要做到遵纪守法,不犯错误,不违法犯罪,使自己成为好人。这些,都是对家庭负责的重要内容。 (三)人有对社会的责任 人对社会的责任,是指人要对社会负责,即要感恩社会。对于个人而言,是党和政府教育和培养了你,是广大人民养育

    9、了你。没有此意识,在人生大舞台上,就没有你的“戏”唱。因此,作为个人来说,一定要有感恩社会的意识,报答党和政府的恩,报人民的恩。这就是个人践行对社会负责、承担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的最佳行为选择。相反地,切不可杀人放火,偷盗抢劫、危害国家和人民。还应做到:不做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之事,不做毫不利人、专门利己之事。作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一定要有这种高度的法律自觉和道德自觉。 三、担当人生责任的保证 担当起人生所肩负的责任,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切实肩负起人生的责任,就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德性: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0、日月运行,昼夜如梭,进取精神永不衰竭,靠的是自己内力的支撑和不衰的毅力,可谓“自强不息”。“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是人应当像日月那样,发奋学习,锐意进取,止于至善。这是一个人创造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较好地担当人生责任、履行人生义务的基本保证。因此,人必须做到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的践行,一定要牢固树立读书至上的思想。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学习的民族。从古至今,就有“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俗语,都是强调发奋读书及其重要性的至理名言。因此,作为一个人,从小的时候起,就要崇尚学习,认真读书,掌握知识,增长才干,把自己锻炼培养成有知识、有能力、有本事的人。

    11、如是这样,你就能够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为自己创造物质财富,为自己担当责任、履行义务储备物质条件。 自强不息的践行,一定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应当看到,在一个人有了知识、有了能力和有了本事参加工作之后,还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读书学习。这是因为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在发展,对新时代的劳动者提出了补充知识、更新知识、增长新的本事的全新要求。如果你不主动地去适应新的要求,就会落后,就会下岗,就会减少物质财富,进而影响你对人生责任的担当、人生义务的履行。因此,学习之于人,是须臾不可缺少的,必须是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你创造物质财富的不竭源泉。 自强不息的践行,一定要自觉培养谦虚谨慎的精神。谦虚谨慎,

    12、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言道:“谦受益、满招损”、“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等。当今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莫说是隔行如隔山,就是同行也有“隔山处”。如不谦虚谨慎,怎么行、怎么得了!请记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人还是应该以谦虚谨慎为要。这是个人践行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 (二)德行:厚德载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通过对大地的宽厚、包容、忍受等“上善若水”的德性与德行的推崇,引导“君子以厚德载物”。德,指人的德性与德行。物,指人的名誉与地位。德与物,相互关联。厚德为载物,载物必厚德;载物不厚德,薄德必毁物。对此,务必坚信不疑。践行厚德载

    13、物,是人创造精神财富的前提条件,是担当人生责任、履行人生义务的基本保证。 “凡是出于我的故意的事情,都可归责于我,这一点对犯罪来说是特别重要的。”4故厚德载物的践行,必须增强法治意识。法是德的底线,厚德的最低要求。人们要载物,必须从厚德开始:一是崇尚法,信仰法,学习法,懂得法,进而养成较强的法治意识;二是应用法,遵纪守法,遇事靠法。在人生实践中,主动融入和顺应法治社会,时时处处用法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用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时处处用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这样,生活在法治社会里,人的合法权益就会得到应有保障,同时,不会因非法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违法、犯罪。因此,法治意识就成了个人去承载“

    14、相应物”,较好地担当人生责任、履行人生义务的保护神。 叔本华认为,一切责任的观念和意义纯粹、完全来自它威胁性惩罚和允诺的奖赏的关系5。故厚德载物的践行,必须增强道德意识。德性与德行,是道德意识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本质,后者是现象;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映本质。德性的组成是精神文明,即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人生欲“载物”,就必须厚德,提高德性与德行修养水平,其中,重在本质,即“伦生理,理生道,道化德”,而表现出来的才会是优良的德行。因此,人欲厚德,就应将“精神文明”之“伦理”,即“天理”生成人内心的道,内化成人内心的德,即“真、善、美”之德,谓之“盛德”。由此支配

    15、的人之德行,必定符合“人性”之要求,必定符合人载“相应物”的要求,必定符合人担当责任、履行人生义务之要求。 厚德载物的践行,必须增强“相应意识”。人们常说的:“量身而做”、“量体裁衣”、“与之匹配”、“名副其实”、“货真价实”、“旗鼓相当”等成语,说的就是:两物相配,一定要是质量和数量都相等,切不可彼大于此,或此大于彼。作为人的厚德载物,也必须秉持这种“相应意识”,“能挑千斤担,不挑八百斤”。作为人,在选择“载物”之时,一定要对自己“德”的“质和量”有一个清醒的定位,然后才去决定:是选“千斤或八百斤”。否则,于己、于家人、于社会都是没有好处的。一定要懂得,如果没有“相应的德”为基础,而去载了“非分之物”,“悲剧”就会发生,“悲剧”就会在你的身上重演。如果是这样,那你怎样去担当人生的责任、履行人生之义务!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0. 2德康德.时间理性批判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3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4. 4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18. 5德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6.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论人生的责任与担当.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831094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