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落实“八个”习惯,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落实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具操作性的一种教育。2010年,我区掀起了学习实践魏书生教育思想活动热潮。通过学习,我发现,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结合实际,关注细节,脚踏实地,集思广益,持之以恒。“守住根本不动摇”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养成教育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教育思想,这样的教育理念。下面围绕“借助养成教育,发展学校内涵,彰显办学特色,塑造品牌学校”这一主题,谈谈我校如何认真落实“八个习惯”(见后文),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引导教师落实 教
2、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做好“学生八个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要引导教师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十项要求”,让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强化备课制度,规范备课行为。一是实行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好时间(每周上午第1节体艺组,周二下午第1节课英语、数学科组,每周四的下午最后1节语文科组),定好主题,定好主讲人。根据“学生八个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联系学生课堂教学实际,研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二是加强备课检查,除了从“备课量(有无提前一周备课量),备课态度,目标定位,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手段,教学环节,重难点
3、的教学突破,新知识的引入和环节过渡,练习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多角度入手进行检查外,还突出检查教师在备课中是否设计具体的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做好每节课的课前预习。每周备课组长进行签名检查,每月学校组织科组长集中检查一次,做好有效数据的收集整理。三是做好总结反馈。以备课检查评价表中的数据为依据,学校对每位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剖析,在反馈会议上公布检查结果,指出存在问题,推介亮点,树立典型,促正气的形成。 2.关注学情,培养学习能力。我校设计了“师生课堂表现评价记录表”,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情绪、学习效果”四方面,引导教师确立“以学定教”的思想,课堂上除了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
4、能,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培养学生“会学习”,最终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 3.建立推门听课制度。学校成立了中心教研组,每周进行不指定班级,推门听课。听课后再围绕我校“师生课堂表现评价记录表”认真进行点评、剖析,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以此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 4.以评价促发展。正确有效的评价可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是教师在课堂中要坚持给学生及时中肯的评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二是班级中必须设立“成长展示台”,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设计“七个一分钟”“八个学习习惯”的月评卡,每月组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评、家长评,以此加强师生、家长
5、的沟通与联系,促使学生自我反思、总结、互相监督。四是批改作业要写上激励性语言,深入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二、促进学生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发展。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根据学校实际,在学生的习惯养成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八个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定目标的习惯。指导学生制定每个阶段的成长目标,可以是学习上的、行为习惯方面的、思想品德方面等,以目标引领学生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增强进取的信心。 2.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
6、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人生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预习习惯的培养上,主要做了:按各年级、各学科的特点商讨确定预习的基本要求;三年级以上的班科设立预习本,把预习情况写在预习本;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预习情况的检查,尽可能对学生的预习本进行批阅,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做好信息的归类整理,为真正落实以学定教的理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必须精心设计预习提纲,为新课的学习降低难度做好充分的铺垫,引导学生会读书,会思考,会质疑。课堂教学以学生预习为主线进行教学,从学生的预习入手全面展开新知探索,对学生能自学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学,
7、重点组织指引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每节课我们都设计质疑问难的环节,每次预习都要求写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探索。 5.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总结习惯。抓实学生每周的学习阶段总结工作,引导学生学会谈收获,谈不足,谈改进的想法。
8、6.培养学生整理错题集的习惯。中高年级学生建立错题集本,引导学生学会收集错题,分析错因。通过对错题的收集整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形成。 7.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利用课堂教学最后几分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使改正错误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意识。 8.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与原有的文化底蕴,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如:书法、足球、篮球、田径、醒狮、舞蹈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内涵,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 养成教育是一项需要长远规划的工程,不能立竿见影,需要脚踏实地,常抓不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把养成教育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不断提高学校的内涵,把养成教育办成学校的特色,学校将会成为区内的品牌学校。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