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Y 7954法学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研究周晓海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5 年 6月study on the Industrial Strucure of Th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BO 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上学位论文AbstractIndustrial Strucure is the focal point of the science of management and science of economics.The practice of sta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roved that econo
2、mic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 of GNP and evolving of Industrial Strucure. The total and Strucure are two independent economic phenomena which depend on and affect each other .To speak generally, balanced industrial strucure is necessary base of economic increasing.optimum Industrial Strucure gives s
3、tructural effect to economic increasing. Only w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d and optimum industrial strucure aquired, the function of industrial strucure can be achieved and the economic latant potential can be brought out. Then we can get high speed and concentrated benefit. The intensive way
4、 of economic increasing have been the target of mordera management.At the new centuries, fades an question desiderate of resolvingthe stratagem of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to adjust the industry structure means conducting choosing and transformation,
5、 for the purpose of the best disposition of resources .realizing the industry escalation and economy progress.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economic flourishing and development to research the guiding method, holistic trains of thoughts and specific measure of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stratage
6、m, in the background of that The Center Committee put forward rejuvenating Th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The paper has made a systematic elaboration on Evolving Trend of Industrial Strucure, Marx Industrial Strucure thories.Depend on these theories we have analysed the evolvement and present sit
7、u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ure of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Industrial Strucure, we have found some questions that is unclear leading sectors.On theoriesa bove and Industrial policy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Industrial Strucure in developed country, we have made some objects and countermeasure to
8、 adjust industrial strucure of The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Keywords Industry ;Industrial Strucure; Leading IndustryBO 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上学位论文HI-第 1章绪论.1问题的提出1.1.1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 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眼做出 的重大战略决策。振兴老工业基地既是东北等地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 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1. 西部地区在近期将以基
9、础设施建设为主对全国经济拉动作用有限。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仅靠东部地区是难以实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 全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2.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形势相当严峻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事关安定团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务。3.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产业分布严重失调。国有经济比重大,产业结构重型化;51、吉、黒三省国有经济区域分 割、地区工业结构趋同,削弱了地区的比较优势,抑制了规模效益、分布效应 和产业结构效益;产品升级换代乏力产品积压与产品短缺并存:企业组织结 构失调,没有形成
10、应有的规模经济企业竞争力严重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的经 济结构调整并未使东北地区国有经济存量的产业分布有明显改善,结构失衡仍 然是制约东三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结构问题的背后是大量的国有资 产处于低效、无效的配置状态。加快对现有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已迫在眉睫。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基于上述状况,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在借鉴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东北 老工业基地地产业结构升级作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具体来 说,主要目的在于:BO 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上学位论文1. 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符合市场经济 发展规律的现代经济理论和分析方
11、法,为我所用,指导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 构升级的研究。2. 回顾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历程以中央做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契机,分析和探讨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钩的发展 历程和现状,对其做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并就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升 级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3. 促进经济学界以及政府部门产业结构升级的系统研究对东北老工业基 地的产业政策研究具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促使东北迅速实现体制转轨和结构 转换,保证其经济沿着快速、稳健的轨道运行;有助于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 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发挥其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地区老工业基地实现结构升 级和经济发展;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产业结
12、构理论,推动产业结构问题研 究的进一步深人为结构调整提供有益的借鉴参考。1.1.3研究重点方法和体系框架1. 研究的重点对于产业结构升级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本文的重点力 图放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回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政策的历史和演 变 L 努力寻找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是本文的第一个重点内容。 第二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既不同国外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 构升级,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无疑都值得东北的学习和借鉴。本文将 在分析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讨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和升级。这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第三本文将把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研
13、究的重点亦将用相当的笔墨阐述农业产业结构问题。第三产业的调整和升 级不作为本文的重点。2. 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或主题确定以后,研究方法必须与主题相适应。一般而言,研究 主题的提出已包含对研究方法的要求。全文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研究方法以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基础,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 指导。马克思关 f 两大部类再生产理论是我们调整产业结拘的理论基础和基本 方向;马克思揭示的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竞争规律,是我们制定合理的产业 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观点前提 下,本文借鉴BO 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上学位论文引用了大量的西方经济理论,如西方传
14、统产业结构理论中的产业 结构变动规律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和后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的二元理论以及 现代西方产业结构理论中的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等。这理论有其合理的 一方面,即较客观地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规律性,基本上适合我 国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是本文遵循的基本原则。要研究问题,必须以理 论为指导,研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在实践中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论。实证研究是本文的最大特点,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 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透过现实中的一些经济 现象,揭示其内在的经济本质和规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也注意采用了一 些规范分析,使实证分
15、析和规范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比较分析是本文的另一大 特点。根据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基本观点,本文通过对基本材料进行历史的 纵向比较和现实的横向比较,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 法。3.逻辑体系本文将按照以下逻辑展开:理论分析一传统产业结构理论、马克思主义产 业结构理论以及新增长理论的分析;经验借鉴一若干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 调整和升级的经验、实证研究一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轨迹及制 度变迁一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决策分析一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 结构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治理策略。在上述思路的指导下,具体写作过程中, 力求做到:(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东北老工业
16、基地产业结构的升级,离不开 国内外己有的产业结构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产业结拘理论是研究的基础, 新增长理论更是有力的工具。本文将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 情况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的问题、趋势以及解决问题的条 件和策略。(2) 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国外对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问题的理论研究已 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的做出,国内 学术界也将目光投注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上。最近论著层出不穷,而且许多国家 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因此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对产业 结构研究的理论成果与其他国家和地医的成功经验,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 典型案例试
17、图在理论和对策措施方面做出创新。1.1.4基本内容本文的基本内容除导论外,另设五章,从逻辑关系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从规范的角度研究有关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基本理论,从中探 BO 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上学位论文索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机制;第二部分主要运用 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历史、现状,为产业结构的 升级提供了依据和政策建议。第二章“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理论分析”是 整个论文的理论基础。本章对传统产业结构理论进行了简单回顾与分析,指出 了值得借鉴为我所用的地方。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再生产的理论对本文的写作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增长理
18、论也给我们很多启示。第三章“若干国家老 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启示”在分析了这些国家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背 景,和采取的产业政策后,将重点放在对些政策的取舍上,结合东北的实际情 况,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第四章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演 变的历史与特征,沿着三大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轨迹,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 结构演变的画卷展现出来,并阐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结构和效益结构的变 迁历史。第五章“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政策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第二产业 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振兴东北老 工业基地中面临的挑战。本文的最后一章是全文的重点,我将在前述内容的基 础
19、上,力图系统的阐述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1.1.5主要观点1.关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特殊性的观点中国经济在经过几十年的纯粹求量上的増长以后,十佘年来己经开始过度到追求量和质的同步增长,经济增长 方式由以往的粗放型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调整过去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失 衡的产业结构己成当务之急。传统的产业结构理论对调整当今中国的产业结构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国的产业结构演进同样遵循产业结构的一般变动规 律,合乎克拉克法则、工业化经验法则等。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 产业结构调整更有其独特之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 具备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特性即城乡间和工农业间的二元经
20、济结构。然而中国 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的伟大变革之中。严格地说来,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只是一种制度选择的目 标其市场体系很完善市场运行尚欠规范,市场竞争规则和法律手段仍有待健全和配套。同时,还应当看到实行了几十年的传统计划经济运行规则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政治、文化、行为道德标准等诸多方面的强大惯性,必须在很长时间 内才能得以缓解消退。在此新旧体制交替、新旧习惯冲突、新旧观念碰撞的背 景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中国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是其它发展 中国家所BO 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上学位论文没有遇到的,也是发达国家所不曾经历的。所有这些反映了当代经
21、济 结构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多元并存的现实格局。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发 展的道路既不是简单的表现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也不是片面的 理解为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而主要是传统的农业部门和传统的工业部门 向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转移,或者概括为与传统生产方式相联 系的低劳动生产率,即传统部门,向与现代生产方式相联系的高劳动生产率部 门,即现代部门的转移。2-关于从制度方面分析和解决产业结构问题的观点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上,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的起 源、制度的变迁与创新、国家供给制度等等都与经济发展有关,制度是经济领 域的一个内生变量。有
22、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而无效的制度抑制 甚至阻碍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从所有制制度方面来看,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结构 有利于将有限的资源迅速配置到优先发展的产业和门但由于信息不完全,这 种封闭的所有制结构在资源配置上的低效状态是传统体制下产业结构失衡的重 要原因。而多元化所有制结构下的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崛起,由于其具有极大的 灵活性拥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东北经济的发 展,完善产业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_ 3.针对东此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提出了调整前期的重点应放在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两高一低”的产业退出上,在调整后期,应通过指定产业 政策通过金融、财政、税收的宏
23、观经济手段扶植高新产业的发展。第 2章若干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启示从本世纪 50年代未开始,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等世界工业发达国 家的老工业基地相继出现了发展迟滞,经济增长乏力等工业基地严重衰退的问 题。为解决此问题,上述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而有关产业结构政策尤其值得 我们借鉴。BO 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上学位论文2.1德国鲁尔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2.1.1鲁尔区传统工亚的衰落及复兴在=业革命的冲击下,世界其它一些以重化工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纷纷陷入 严重的衰退危机,以煤,钢铁为基础的重工业经济结构日显弊端,百年不衰的 鲁尔工业医也爆发了历时十年之久的煤业危机继而又发生了持久的钢
24、铁危机, 矿区原有的以釆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单一的重工业经济结构日 显弊端,全区的经济受到很大打击,鲁尔区的声誉开始下降,经济中心地位减 弱。20 世纪50年代末到 60年代初,鲁尔区的采煤成本大大高于实际平均水 平竞争力下降生产萎缩,工人大量失业,由于技术的发展,汽车造船业 对钢的需求的减少造成钢铁工业的衰退。面对严重的形势,鲁尔区开始了区域 全面整治和更新重点是改变原有单一的经济结构,使矿区经济朝着多样化 综合化发展以适应新形式下经济发展旳需要。目前鲁尔区己形成新老工业 并举,结构相对合理的产业格局。2.1.2鲁尔的经验和启示一 1.将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规划相结合鲁尔区管理
25、协会将鲁尔划分为三地带第一地带为“南方饱和区这里是早期矿业集中 g发展的重点是继续 保持其稳定性。第二地带是“重新规划区第三地带是,发展地 E,鲁尔管理 协会提出了:稳定第一地带,控制第二地带,发展第三地带的战略 m。2.以传统工业为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在国家的 资助下,鲁尔 g 首先采取了对企业是实行集中改造。从 19661976 年中,政 府拨款 150亿马克资助煤矿集中改造,并制定相应政策保护煤炭工业。1969 年 鲁尔区 26家煤炭公司,把采煤集中在机械化程度高,盈利多的大矿井,关闭 了不赢利的小企业。与此同时钢铁工业也采取了关闭老厂,扩建新厂等措施。 其次,为
26、了使鲁尔区经济结构多元化,联邦、州政府、鲁尔区管理协会努力改 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企业迁入鲁尔区,仅 19581973 年,新建和迁入企业 达 459 家。同时鲁尔医大力发展服务业,20 世纪 90 年代初第三产业部门比重 从 29.8%上升到 56%【9 。3.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鲁尔 E 用新技术改造老工业而不是单纯发展新兴工业;针对小企业灵活的特点,优先向小企业转让新技 术。鲁尔医的做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有很好的借鉴作用。BO 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上学位论文2.2美国老工业区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政策2.2.1美国“诱带”的复兴1. 美国“绣带”的基本情况20 世纪 90
27、 年代,被称为“锈带”的美国中西部老工业区在经历了经济的 长期衰败后迅速崛起。“绣带”的复兴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界研 究和推崇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绣带”实际上没有准确的地理位置。通常是指美国中西部的几个 洲。底特律芝加哥匹兹堡的大工业城市均在这一地区。20 世纪中前期,锈 带”既有过制造业兴旺发达的辉煌历史,也有过污染严重的灰色记录。20 世 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该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迅速 增加遗弃的工厂设备绣迹斑斑,因此人们形象的称该地区为“锈带,从 20 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开始,“锈带”,区域经济了艰苦的产业转型受到美国乃 至世界经济界赞扬的“锈
28、带复兴”从此幵始并于 90年代基本完成 叫。2. “锈带”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首先是对汽车工业的集中和重组。从 20世纪中期初到 70年处美国的汽车 工业分散发展。以底特律为核心的中西部汽车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随着 “锈带”复兴进程的开始美国的汽车工业向底特律区域集中。通过集中生 产、技术改造、分工细化提高生产率、产品升级等措施,底特律不但保住了 原由汽车城的地位而且成了美国名副其实的汽车生产中心。这不仅使美国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也对带动中西部 K 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次是不断调整制造业结构。制造业在中西部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调整 结构、寻找新增长点是“诱带复兴”的重要途径。比如,伊
29、利若伊州过去是重 要的重工业州,拥有芝加哥这样的著名工业城市。经过调整,该州的制造业结 构已明显多样化。2002 年该州制造业 1020亿美元的产值中,高居首位的是此 前不大起眼的食品加工业,产值达 140 亿美元,电脑和电子产品产值也达 87 亿美元。可见,制造业的多样化和高新技术的运用是了 “绣带”产业结构调整 的核心政策之一1。再次是大力发展服务性行业。在制造业生产率日益提高、用工数急剧减少 的情况下,该区大力发展金融、通讯、旅游、医疗等服务业以推动经济发展和 促进就业,成效显著。BO 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上学位论文2.2.2 阿巴拉契亚煤炭工 ilk 的复兴1. 拉巴契亚的基本情况早在
30、20年代该区煤炭产量就占全美煤炭产量的 7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钢铁工业的刺激煤炭工业的到了迅速发 展。但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阿巴拉契亚谈工业遭到严重打击,煤矿纷纷倒 闭,失业率更髙居全美之首。因此,该区域的许多地方陷入工业结构性危机。2. 阿巴拉契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促进煤炭工业的发展,阿巴拉契亚区 域釆取了综合发展经济部门的战略措施,发展区内的钢铁、电力、轻工、食 品、商品和旅游业等部门。综合部门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煤炭需求量解决了 由煤炭工业机械化程度提髙而出现的劳动过剩问题,有利地促进了煤炭工业的 复兴。该区的钢铁生产立足于区内的煤炭资源。同时炼铁所需的煤炭和电力, 反过来又促
31、进了电力及煤炭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火力发电的发展,为地区其它 经济部门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能源保障,进一步带动了煤炭工业的复兴。近年 来,该区煤炭产量 1/2以上用于发电,年耗煤 2亿吨左右,减轻了煤炭外运的 压力。同时,食品、印刷、化工、建筑及商业的发展改变了区域经济的单一 结构吸引了大批人员就业,在不到 10 年的时间内,这些部门的职工就增加 了 50 万人,缓解了地区失业问题,改善了区域居民的生活问题 t2。3. 吸引外资,增强煤炭出口能力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其出口煤 炭的 95%以上由阿巴拉契亚区域提供。1981 年的煤炭出口近 1 亿吨占世界 当年煤炭总出口量的 1/3 还多。由于
32、阿巴拉契亚区域不但煤炭储量大而且煤质 好(可生产优质冶金焦碳),煤层埋藏浅,易于露天开果,因此吸引了许多煤 炭进口国在此地投资采煤。地方政府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进入采煤业,鼓励国 外企业在当地合作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增强煤炭出口能力。目前,日本、德 国、法国、意大利及罗马尼亚等国均已在该 E 投资开发煤炭,其中德国就投资 兴建了 7个煤矿。外国资金的引入,不断扩大了煤炭产量,增加了煤炭出口, 且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煤炭工业的复兴 13。4.生态环境,改善地区环境状况阿巴拉契亚煤炭的开发历史悠久,煤炭 幵采及消费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煤炭露天幵采对地表植被的严 重破坏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整个
33、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采煤过程中产生的酸 性废水对矿区地表及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许多河段鱼奸绝迹。燃煤过程产生 的二氧化硫和粉尘使当地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燃用髙硫煤带来的酸雨问 题十分严重对整个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据统计,美国每年由酸雨造成 的损失约为 70亿美元,阿拉巴契亚区域是酸雨害最严重的区域。阿拉巴契亚 区域环境状况的恶化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20 世纪 60年代以来先后采取了 许多强有力的措施来治理和BO 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上学位论文改善的环境。仅矿区环境方面的法律就有 15个, 涉及土地复耕、废水净化、酸雨控制和区域发展等诸多方面。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点是土地、水体和大气,釆用的主
34、要措施有:一是规 定煤炭开采后必须复田。即开釆土地恢复原貌用于农业生产或者植树种草, 保护土地生态减少水土流失。二是严格煤炭水是处理,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后方可进入天然水体,减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三是加强燃煤废气等消烟除 尘工作,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量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经过长 期的治理,该 g 的生态环境及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改善:许多矿坑已经复田,出 现了新牧场、粮田和成片的森林;河水变清鱼奸重新出现;城市是烟尘明显 减少出现了许多无烟城;酸雨的危害也在减少。2.3法国东北老工业区的复兴考察2.3.1法国东北老工业区的衰退和复兴法国东北老工业区是指洛林和诺尔一加来两大区,包括 6个省
35、,占国土面 积的 13%。这里矿产资源丰富是法国煤、铁资源的主要集中区。20 世纪 60 年代后,法国东北部三大经济支柱一煤炭、冶金、和坊织部门相继出现困难。 19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更使东北老工业区倍受打击,尤其是冶金部门陷 入困境,东北老工业区开始走向衰退。20 世纪 80年代起法国开始对该地区实施复兴计划,经过 20年的努力,目前这两大区一成为拥有多样化经济活动的 新型现代化工业区 14】 。2.3.2法国东北老工业区复兴的主要措施1. 收缩煤、钢生产规模,消减生产能力一方面停建新项目;另一方面 通过关、停、并、转使生产向最有竞争力的少数企业和集团集中。根据政府计 划,整个冶金部门
36、的年生产能力将压缩 300万吨,是钢产量维持在 1850万吨 的水平,整个部门的生产向犹齐诺和隆希洛两大冶金集团集中。煤炭部门有计 划的关闭了三分之二的矿井,压缩了近一半的产能。2. 大规模更新机器设备,淘汰旧工艺采用新技术,实现现代化生产使 生产由低效的“数量型”向高效的“质量型”转化。为此政府大幅增加科研 经费仅 1984-1987年间就为该地区提供了 300亿法郎的现代化投资。用于技 术改造和科研。BO 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上学位论文3. 大量裁员儿年中煤炭、冶金部门共裁员 5 万人分别占该部门职工数 的 50%、25%.提髙了劳动生产率。4建立了多样化的经济活动除加强制造业和加工业的活动
37、外还发展了 电子、飞机制造、化工的新兴部门。尤其鼓励投资小回报快的中小企业和手工 业。与此同时,加强了城市建设,特别是住房、交通、信息等基础设;发展第 三产业,尤其是教育、培训、和各种科研活动。2.4中外老工业基地调整前的产业结构状况比较2,4.1中外老工业基地产业共同特征回顾国内外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老工业基地是在一定的 区域优势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区域优势是工业基地能否取得市场优势及工 业基地赖以生存的基础。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釆掘 工业、原材料工业占较大比重。高耗能、需原料多、运输量大、污染重是老工 业基地生产的主要特征,从而使老工业基地产品具有初级性、
38、原料性、低附加 价值性。老工业基地技术增长缓慢,劳动生产率低。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112.4.2中外老工业基地产业的不同特征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一方面受工业基地形成、发展基本规律的制约,与国 外老工业基地衰退机制有着共同的特征,另一方面受我国经济体制制约,有工 业基地衰退自身特征。从老工业基地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看,东北老工业 基地产业结构“老化”的特殊性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部门结构老化工业部门结构层次低下,资源转换效率低。釆掘工 业、原材占东北工业总产值的 64. 5%,使工业部门结构具有明显的初级性和低 层次性。高耗能,原料需求多、运输量大的工业所占比重较高。钢铁、
39、化工等 重工业的能源消耗量占东北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的 83.09%,每亿元工业产值能 源和电力的消耗量分别为6.23 万 t 标准煤和 4 141 万 kw 高于全国 4. 52 万 t 和 3 136 万 kw 的每亿元工业产值能源平均消耗水平。生产工艺停留在 50、60 年代发展水平上。技术改造进展迟缓,现有设备超期服役,严重老化。2. 东北工业基地技术进步十分缓慢缺乏自我更新、改造能力。东北工业 基地重工业所占比重高,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基数大,大中型企业数量多,使工 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船重而大,不易调头”的由于缺乏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 使东北工业基地企业社会负担过重,给企业破产、重组及结构调
40、整带来重重阻 力。停留在 50、60 年代发展水平上。技术改造进展迟缓,现有设备超期服 役,严重老化。2.4.3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国外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量化比较我们可以用结构相似系数来进行产业结构的 国际比较,公式为:Z XinXjn /式中而为 i 种类型产业结构与 j 种类型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 Xin为 n 产业在 i 种类型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Xp 为 n 产业在 j 种类型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J“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12-经计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与德国鲁尔工业区、国美“诱带”地 区、法国洛林地区当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别为 0.93、0.88、0,94。这表明
41、东北的现状与上述老工业 E 调整前的产业结构十分相似,考察外国老工业基地 产业复兴政策对制订东北地 E 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5】 。2.5经验和启示从本世纪 50年代末期从各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具体状况看,西方老工业基 地改造途径的共同特点是:1. 秩序收缩增长潜力枯竭的产业部门使生产要素转向经济增长潜力较大 产业部门。2. 根据工业基地发展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发展基础好,产业增值效益好的新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部门,以提髙老工业基地的产业 结构层次。加强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生产的现代化。3. 调整工业布局一方面严格控制老工业城市发展规模,另一方面引导企
42、业向老工业城市的边缘转移,开辟新的工业中心。4. 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政府加强对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宏观调控力度,扩 大对老工业基地投资规模,降低税收标准鼓励境外投资。政府直接投资于道 路、通讯、公用设施建设以改善地区投资环境。鉴于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同国外老工业基地调整前的产业结构存 在许多相似的问题,他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2.6本章小结国外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 结构的现状和国外老工业基地调整前的情况十分相似,所以分析国外老工业基 地产业结构在存在的问题、发展的障碍和采取的对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 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国情和区情的
43、不同,东北老工业基地不 能照搬国外的做法,而必须结合实际,选择自己的道路。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13-第 3章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3.1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演变分析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首先要看它的产值构成状况,常用的是三次产 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某一时点上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部门构成,可 以从生产的结果方面,综合地反映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建国以来, 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构成情况。表 3-1 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构成 () Table 3-1 The GNP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nicure of 3 times
44、in The Northeast area资料来源: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 2004、吉林统计年鉴 2004、辽宁统计年鉴 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年版)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出从表 3-1可以看出,建国以来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从三 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 tb 重的总体趋势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呈现出逐 步递减的态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从总 体上看是逐渐增加的态势。这基本上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配弟. 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的研究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呈不断下降的 趋势,第二产业在中期阶段上升发达阶段下降,第三产业则随着经济发展
45、逐 渐增加。这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基本吻合。但从第二产业的变动态势 看,截止到目前,尚未出现明显下降的迹象。而 20世纪 60年代中等收入国家 和 80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1952 57. 1 23.1 19.21957 46.8 33.3 19.31965 39.5 40.0 20.51978 32.5 46.8 20.71980 30. 1 48.5 21.01985 23.1 57.6 21. 11990 21.5 54.2 24.31996 20.0 49.0 30.81999 17.0 51.8 31.22003 14.8 51.8 33.4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
46、位论文14-年代以后的下中等收入国家都己形成了标志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三二 一”型结构即第三产业占主要比重,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因此可以 看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的不协调还相当突出。3.2就业结构的演变3.2.1建国后一改革开放前东北地区就业结构的演变这一阶段东北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缓慢。1%2 年的就业的产业结构反映了 旧中国东北遗留下来的产业状况,属于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人口产业结构类 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分别为 83. 5%, 9. 8%和 6, 7% “一五” 期间(1952- 1957年)国民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宏观经济比例协调,产业结构变 化也较
47、为适当,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份额略微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 所占份额稍有上浮。“二五”期间(1958-1962 年)受“大跃进,、“大炼钢 铁”等冒进政策的影响不仅经济发展遭到严重损害,产业就业结构也经历了 较大的起伏波动,各产业比例失调,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从 1957年的 81. 2% 急剧减少到 1958年的 58. 2%,相应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大幅度提高。1963 年到1965年三年的调整使人口产业结构基本上恢复到 1952年的格局。“文革” 初期的几个年份(1966- 1969年)整个社会经济秩序棍乱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 乡和干部遣送农村表 3-2 第一阶段东北就业的产业结构变
48、动情况(% Table 3-2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empioyeces of 3 times in The Northeast area in stage1.这一阶段就业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动,但变动不大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从 1952年的 83. 5%下降到 1977年的 74.5%,年均结构变动率为 0. 36%;第二产业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1952 83.5 7.4 8.11957 81.2 9.0 9.81963 82.5 7.6 9.91975 77.2 13.5 9.31997 74.5 14.8 10.7哈尔滨理 T.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49、论文.15.的就业比重由 7. 4%上升到 14.8%,共上升了 7.4 个百分点,年均结构变动率为 0. 296%;第三产业由 9. lis 上升到 10. 7%,共上升了 1.6 个百分点,年均结构变动 率仅为a 064%。总体来说,产业间劳动力转移速度极为缓慢,特别是第三产业 就业比重变化率几乎等于零。2.第一产业劳动力更多地转移到了第二产处极小一部分转移到了第三产 业。从表 4-1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劳动力在这一时期下降了 9个百分点, 在这 9个百分点中,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比重增加了 7. 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就业的劳动力比重增加了 1. 6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与后发型工业化地区的就业结 构有很大不同在后发型工业化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同时向第二产业和第三 产业转移,并且向第三产业转移得更快一些。3.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偏离 1952 年东北地区三大产业在国 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分别是 50. 5%, 20. 9%和 28.6%,而 1977 年在生产总值中三 大产业的份额分别为 29. 4%, 47.1%和 23.4%。也就是说,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