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达标 1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共 5题,共 72分)1.下面的文字是张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自主学习单局部,据此判断,这堂课探究的历史人物是( )人物信息:1甲午状元 2实业救国 3“父教育而母实业”A林则徐B张之洞C李鸿章D张謇2.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汉阳铁厂D大生纱厂3.下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F1 是它发展的动力,F2 是它发展的动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 F2( )A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C国民党发动内战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4.鲁迅有一篇文章名为藤野先生,“先生”
2、是一种称呼,表示对人的尊重。这种称呼在中国开始普及应该是在( )A清朝前期B清朝中期C清朝后期D民国时期5.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2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坐轮船、火车外出游玩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C参加集体婚礼D过生日吃西式蛋糕二、材料分析题 (共 2题,共 28分)1.阅读下列材 料: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厂矿,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在此情 况下,1899 年 5月,坐落在江苏南通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因为纱厂的主人,是五年前夺魁的状元张謇。一个状
3、元竟然“舍本逐末”,这在历 史上还未曾有过。在张謇的经营下,大生纱厂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纱 厂发展更加迅速。但好景不长,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倾销棉花和棉织品,大生纱厂被迫削价销售,逐渐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请回答:(1)依据材料分析张 謇弃官从商的背景和目的,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大战结束后大生纱 厂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2)大生纱厂的最终命运说明了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1860年,年满 15岁的 上海少年康劭昀随父远赴美利坚合众国,康劭昀在美利坚合众国从摘棉工、开餐馆到后来开矿,历尽艰辛,最后创立了大康公司。大康公司艰苦经营,业绩斐然,康劭昀一家生活富足,但是,令康劭昀魂牵梦绕的还是他的家乡美丽的上海。在美利坚生活了 65年的康劭昀毅然决定回到祖国创业。他在离开家乡 65年后终于历经艰辛回到了上海。一下码头 ,上海的一切令他感到那样的陌生,一切都变了,变得那样的时髦和潮流,有的居然和美利坚一样现代,康劭昀激动地给儿子写信说,如今的上 海太摩登了,城市发展、市民服饰和市民文化生活根据上海人物故事整理改编请回答: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展开合理想象,帮康劭昀续写他看到的上海城市的发展、市民的服饰变化以及市民文化生活的发展概况,并从政治、经 济、思想等方面说明理由。